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湖南啟動農村雙改三年行動計畫 為美麗鄉村繪製時間表

近日,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農村雙改三年行動計畫(2018-2020年)》的通知(以下簡稱《雙改計畫》), 決定自2018年至2020年進一步加強農村房屋改造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以下簡稱農村雙改), 特制定三年行動計畫。

《雙改計畫》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堅持新發展理念, 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對接環境治理和脫貧攻堅戰, 聚焦發展短板, 因地制宜, 分類施策,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逐步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矛盾, 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

按照以人為本、共建共用, 因地制宜、鼓勵創新,

規劃引領、科學發展, 問題導向、專案推動的基本原則, 《雙改計畫》要求在尊重村民主體地位, 尊重群眾意願的情況下, 引導村民主動參與農村雙改的同時, 充分考慮各地資源稟賦、發展程度差異, 注重實際效果, 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協同性, 全面實施政策清單和專案清單制度, 完善技術標準體系, 大力推動人文、綠色和智慧村鎮建設, 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差距, 補齊農村建設短板。

圍繞《雙改計畫》, 2018年至2020年, 湖南省將實施村鎮規劃“全覆蓋”工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湖湘農民新居工程、農村美化綠化氣化工程、農村公共空間整治工程、特色小鎮培育工程、傳統村落保護工程、農村建築工匠培育工程等十大工程,

農村面貌和人居環境將明顯提升, 實現“五個全面”, 即:全面規範農村建房秩序, 全面改造現有存量危房, 全面完成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目標, 全面建立特色小鎮和傳統村落合理發展機制, 全面加強基層規劃建設管理隊伍建設。

《雙改計畫》還為十大工程明確了目標, 確保到2020年:所有村鎮編制規劃, 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率達到50%以上。

實現洞庭湖等重點區域和重點鎮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建制鎮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70%以上, 全省農村廁所污水治理和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0%以上。

所有鄉鎮、90%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實現有齊全的設施設備、有成熟的治理技術、有穩定的保潔隊伍、有長效的資金保障、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基本完成較大規模的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和漂浮垃圾整治。

完成45萬戶以上現有存量危房改造, 解決農村貧困戶安全居住問題。

基本構建符合全省實際的規範農村建房管理體系, 農村建房得到有效監管。 建成和改造10萬戶以上具有湖湘風貌特色的農民住房。

開展50個以上農村裝配式建築試點示範項目。

村莊路燈配置比例和氣化水準大幅提升, 70%以上建制村達到綠色村莊建設標準, 道路硬化的自然村比例達到80%以上。

所有鄉鎮和5000個以上村莊達到基本整治要求。

特色小鎮培育發展機制全面形成, 培育建設100個全國和湖南特色小鎮。 傳統村落保護機制全面形成, 納入各級保護名錄的傳統村落數量達到1000個左右, 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得到有效保護。

建立農村建築工匠制度, 完善農村建房監管驗收體制, 構建農村建房技術支撐體系, 發揮農村建築工匠保障農房建設品質安全的重要作用。

為此, 《雙改計畫》要求, 建立省農村雙改推進協調機制, 明確部門責任, 強化部門協同, 定期研究解決農村雙改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開展鄉鎮規劃建設管理機構專題調研, 推動建立健全鄉鎮規劃建設管理機制。 各級財政部門要通過以獎代補、整合資金等方式, 加大對農村雙改資金投入, 並適當向貧困地區傾斜。同時,積極推動送圖下鄉、建材下鄉、技術下鄉、管理下鄉,為農村雙改行動提供技術支撐,並通過報刊、電視、互聯網等媒體,以及鄉村學校、村廣播室、文化活動室、鄉村文明宣傳欄等陣地,進村入戶、貼近群眾,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社會公眾對農村雙改工作的認識,激發村民參與農村雙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並適當向貧困地區傾斜。同時,積極推動送圖下鄉、建材下鄉、技術下鄉、管理下鄉,為農村雙改行動提供技術支撐,並通過報刊、電視、互聯網等媒體,以及鄉村學校、村廣播室、文化活動室、鄉村文明宣傳欄等陣地,進村入戶、貼近群眾,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社會公眾對農村雙改工作的認識,激發村民參與農村雙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