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馬上申報國家級第三批特色小鎮怎麼做準備?附申報材料清單

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入選名單已經公佈, 通過對這些小鎮的分析和解讀, 可以看出這批名單對產業、歷史文化IP等要素更加看重。 這對於要申報第三批以及今後申報全國特色小鎮的地方政府有著極大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避免雷區, 早做準備!

2017年8月22日, 住建部公佈了認定後的第二批276個全國特色小鎮名單。 與去年不同的是, 今年一併公佈了《專家組對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的評審意見》。 住建部強調, 將督促檢查第二批特色小鎮按照專家評審意見予以整改。 同時, 還將聯合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對已認定特色小鎮(第一批)工作推進情況進行檢查。

通過分析解讀名單, 可以看出第二批名單愈發強調了特色小鎮要有產業發展、獨特歷史文化IP等競爭加分項。

同時, 今後申報工作中要想成功, 過度房地產化、求洋求大等誤區、雷區必須提早避免, 早有警示,

早做準備。

01

入選更注重產業是否完備

特色小鎮, 是否強勁, 有後勁兒的特色產業是應有之義, 無疑也是全國特色小鎮認定、評定的命門。 此前, 浙江省級多家特色小鎮遭警告、降級, 甚至淘汰。 均是由於在特色產業和產業鏈培育、招商上缺乏後勁。

因此, 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入選名單中, 對產業和產業鏈的重視可見一斑。 以此次入選的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橋圩鎮、湖北咸寧市嘉魚縣官橋鎮為例。 在入選之前, 上述小鎮在羽絨產業、新材料產業方面已經有所發展和建樹。

其中, 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橋圩鎮是全國重點鎮和“中國羽絨之鄉”。 年加工羽絨產量占全國的28%, 占全世界的18%, 成為與浙江蕭山、廣東吳川齊名的全國三大羽絨基地之一。

目前, 該鎮規模以上企業達31家, 2016年工業總產值58.5億元。 未來該鎮目標打造羽絨產業休閒旅遊為主的“溫暖”小鎮。

相比發達地區特色小鎮動輒上千億元的工業規模, 橋圩鎮的這兩大產業也許不是很突出, 但對帶動當地工業發展、幫助當地農民致富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當地政府甚至還提出了把橋圩鎮建設成為貴港市副中心的遠景設想。

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生力軍, 發展新材料特色小鎮不僅戰略意義重大, 而且為特色小鎮找到優質特色產業搶佔了先機。

此次入選的湖北咸寧市嘉魚縣官橋鎮便是一個新材料小鎮。 聚焦新材料, 對新材料產業“情有獨鍾”。 截至目前, 官橋鎮新材料生產企業已達14家。

02

小鎮產業必須有歷史積澱

除此之外, 在此次名單中可以看出, 比如:河北衡水市棗強縣大營鎮皮革產業、河北保定市曲陽縣羊平鎮石雕雕刻產業、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岱海鎮的老字型大小鴻茅藥酒產業、煙臺市招遠市玲瓏鎮的黃金產業等入選小鎮都有一定特色產業和產業鏈的歷史基礎。

特別是缺乏產業發展支撐的中西部省份, 有著悠久歷史、優質農產業等特色產業資源的小鎮往往也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比如湖北潛江市熊口鎮小龍蝦產業、通遼市開魯縣東風鎮紅幹椒產業、遼寧本溪市桓仁縣二棚甸子鎮野山參產業、廣西南寧市橫縣校椅鎮茉莉花產業、雲南保山市隆陽區潞江鎮咖啡產業、新疆巴州焉耆縣七個星鎮葡萄產業等。

江蘇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和陝西商洛市鎮安縣雲蓋寺鎮都提出了發展紅豆杉產業, 後者還被專家在評審意見中建議考慮打造“紅豆杉小鎮”的品牌。

03

小鎮人文歷史等文旅IP被看重

在接受採訪時,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會會長金元浦,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旅遊發展委員會會長、景域集團董事長、驢媽媽旅遊網創始人洪清華等業內專家, 對照國外特色小鎮的發展, 普遍強調指出了提煉獨特文旅IP, 在發展特色小鎮過程中的重要性。

塑造特色小鎮, 必須提煉本地小鎮獨有的人文、文旅IP才能勝出。 這一點在本次入選小鎮名單中也得到極大體現和印證, 有著紅色文化、旅遊品牌、紅色文化的小鎮均輕鬆入選。

在紅色文化方面,有山東臨沂市蒙陰縣岱崮鎮(沂蒙革命老區)、貴州黔南州甕安縣猴場鎮(長征猴場會議會址)、甘肅慶陽市華池縣南梁鎮(陝甘邊蘇維埃政府所在地)。

在民族特色方面,吉林四平市鐵東區葉赫滿族鎮、湖北恩施州利川市謀道鎮(土家族文化)、青海海東市民和縣官亭鎮(土族文化)。

在旅遊品牌資源方面,有遼寧盤錦市盤山縣胡家鎮(紅海灘“稻蟹小鎮”)、吉林延邊州安圖縣二道白河鎮(長白山旅遊)、黑河市五大連池市五大連池鎮、衢州市江山市廿八都鎮(三省通衢,歷史悠久)、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北庭鎮(唐代西域北庭都護府歷史遺跡所在地)、山西晉中市靈石縣靜升鎮(王家大院)等。

在歷史文化方面,江西景德鎮市浮梁縣瑤裡鎮、山東聊城市東阿縣陳集鎮(東阿阿膠)、河南汝州市蟒川鎮(汝瓷)、河南洛陽市孟津縣朝陽鎮(唐三彩)等。

在入選名單中,歷史名人小鎮也有不少。如:南平市武夷山市五夫鎮(朱熹故里)、濟寧市曲阜市尼山鎮(孔子誕生地)、長垣縣惱裡鎮(孔子文化,孔子周遊列國曾在此講習禮儀)、宜昌市興山縣昭君鎮(王昭君家鄉)、漢中市勉縣武侯鎮、廣西河池市宜州市劉三姐鎮等。

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千企千鎮”工程辦公室主任陳炎兵指出,名人小鎮作為特色小鎮的一種類別,在國外已蔚然成風。如國外的林肯小鎮、莎士比亞小鎮。中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名人輩出。同時,借助近現代老一輩革命家家鄉的紅色資源也可以打造成為紅色小鎮。

04

對入選小鎮同樣發評審警示

為了避免並糾正過去產業園區發展中過度房地產化、“空城”、“鬼城”現象。對於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的過度房地產化、求大、求洋等不合理現象,之前,住建部、國家發改委先後對此類現象發出警示。

在與今年名單一併公佈的《專家組對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的評審意見》中,對有此類苗頭的入選小鎮也給予了相應意見警示。

比如:

在對上海浦東新區新場鎮、江蘇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湖南長沙市寧鄉縣灰湯鎮、河南濮陽市華龍區嶽村鎮等入選小鎮的評審意見中,便提出了要“嚴格控制房地產開發比例,避免過度房地產化”;“不要拆除老房子、砍伐老樹”;“加強房地產管控,避免因靠近都市帶來的快速房地產化傾向”。

在對陝西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的評審意見中指出:要“發揮小鎮已有的名人效應,拓展文旅產業資源和產品,營造留得住人的旅遊氛圍”。但同時,對於“規劃建設的希臘風情酒店與當地傳統風貌差異大,應及時做出調整,不盲目搬襲外來文化”。

特色小鎮政策核心檔

《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號

2016年7月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閒旅遊、商貿物流、現代製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不斷提高建設水準和發展品質。

住建部《關於做好2016年特色小鎮推薦工作的通知》建村建函[2016]71號

2016年8月根據各省(區、市)經濟規模、建制鎮數量、近年來小城鎮建設工作及省級支援政策情況,確定2016年各省推薦數量。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發改規劃[2016]2125號

2016年10月總結推廣浙江等地特色小鎮發展模式,立足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將創新性供給與個性化需求有效對接,打造創新創業發展平臺和新型城鎮化有效載體。統籌地域、功能、特色三大重點,以鎮區常住人口5萬以上的特大鎮、鎮區常住人口3萬以上的專業特色鎮為重點,兼顧多類型多形態的特色小鎮,因地制宜建設美麗特色小(城)鎮。

住建部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關於推進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鎮建設的通知》(建村[2016]220號)

2016年10月進一步明確農業發展銀行對於特色小鎮的融資支持辦法。建立貸款項目庫,申請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小城鎮時,編制小城鎮近期建設規劃和建設專案實施方案且經政府批准後,可向銀行提出建設項目和資金需求。

住建部 國家開發銀行《關於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小城鎮建設的通知》

表明“開發性金融支援是推動小城鎮建設的重要手段,是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開發性金融”(Development Financing)是實現政府發展目標,彌補體制落後和市場失靈,增強競爭力的一種金融形式,有助於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開發性金融機構一般為政府擁有、賦權經營,具有國家信用,體現政府意志,把國家信用與市場原理特別是與資本市場原理有機結合起來。開發性金融機構主要包括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其提供的資金主要用於開發和發展。

附件及申報檔清單(範本)

1、總體思路和目標

1.1、概念和內涵

1.2、創建思路

1.3、總體目標

2、特色小鎮(產業型)

2.1、建設目標

2.2、建設任務

3、特色小鎮(應用型)

3.1、建設目標

3.2、建設任務

4、特色小鎮創建程式

4.1、申報組織

4.2、申報條件

4.3、特色小鎮(應用型)

4.4、分批審核

4.5、年度考核

4.6、驗收命名

5、工作措施

5.1、加強組織領導

5.2、加強產業規劃指導

5.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附件2XXX省特色小鎮(產業型)申報材料

XXX省特色小鎮(產業型)申報表

XXX省特色小鎮(產業型)申請報告編寫提綱

附件3XXX省特色小鎮(應用型)申報材料

附件3-1XXX省特色小鎮(應用型)申報表

附件3-2XXX省特色小鎮(應用型)申請報告編寫提綱

為貫徹落實《XXX省特色行動計畫(2015-2020年)》,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和資源優勢,加快互聯網技術與產業融合,推動互聯網經濟集聚發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1、總體思路和目標

1.1、概念和內涵

特色小鎮區別於行政區劃單元和產業園區,是以互聯網產業或特色特色應用為依託,具有明確產業定位、互聯網應用基礎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小鎮注重大視野、新業態,突出發展特色特色主導產業,既是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的新型社區,也可成為“園中園”、“鎮中鎮”,是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和綠色化融合發展的新形式。

1.2、創建思路

特色小鎮實行創建制,以推進互聯網技術與產業融合為目標,打造集產業鏈、投資鏈、創新鏈、人才鏈、服務鏈于一體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引領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以城市互聯網集聚區為依託創建特色小鎮(產業型),大力培育互聯網創新型企業,提升互聯網核心創新能力,推動互聯網產業形成集聚規模。以特色產業小鎮為依託創建特色小鎮(應用型),推進互聯網與特色產業深度融合,培育互聯網新模式、新應用、新業態,促進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加快互聯網在經濟社會廣泛應用。

1.3、總體目標

在全省範圍開展互聯網小鎮創建工作,力爭3年內創建特色小鎮(產業型)10個,創建特色小鎮(應用型)50個,培育1000家創新型互聯網中小企業,互聯網產業集聚區初具規模,互聯網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互聯網新業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力。

2、特色小鎮(產業型)

2.1、建設目標

力爭3年在全省範圍內形成1個以上規模超千億元、2個規模超百億元的互聯網產業集聚小鎮,培育5-10家產值超10億的龍頭企業、100家互聯網骨幹企業和500家創新型互聯網中小企業。

2.2、建設任務

1.打造互聯網產業集聚區。發揮現有互聯網產業優勢,推動互聯網企業相對集中進入集聚小鎮。重點佈局發展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等互聯網主導產業,形成專業化分工、上下游協作的產業鏈,完整配套互聯網產業體系,加快形成產業集聚發展。

2.加快互聯網企業引進培育。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互聯網龍頭骨幹企業落戶,將有實力的中小企業培育壯大為骨幹企業,形成龍頭企業為引領、骨幹企業為支撐、中小微企業蓬勃發展的格局。

3.建設互聯網創業創新平臺。創建一批創業咖啡、創業學院、創新工廠、虛擬眾創等眾創空間和載體,建立創業導師隊伍,開展互聯網創業創新培訓,推動創新成果向創業轉換,孵化一批互聯網創新型應用中小企業。推動互聯網龍頭骨幹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和檢測機構等重大基礎性公共創新平臺,鼓勵開放技術和資源,帶動特色創客和小微企業創業創新。

4.發展特色新業態。發展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互聯網核心技術,培育發展互聯網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促進特色新服務、新應用的研究開發和示範推廣,推動“互聯網+”新業態形成。

5.完善產業發展配套服務。制定互聯網小鎮發展規劃,完善出臺扶植小鎮創建的財政、國土、稅收、人才、商事、審批等配套政策,建設創投基金、融資服務、企業孵化、人才培訓、技術諮詢等平臺,簡化企業投資程式,構建創新創業的營商環境。完善教育、醫療、文化、體育、交通、基礎網路等生活配套服務的社區功能。

3、特色小鎮(應用型)

3.1、建設目標

力爭3年在全省範圍內孵化培育500家互聯網創新型應用中小企業,推動3000家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實現跨界融合,特色產業鎮傳統產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社會民生領域互聯網應用水準顯著提升。

3.2、建設任務

1.推動互聯網與特色產業融合。通過互聯網與工業、農業、商業、物流、金融、旅遊等特色產業鎮跨界融合,加快組織產業鏈上下游開展雲設計、雲製造,發展網路協同製造、個性化定制、O2O行銷、線上服務等互聯網新模式,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2.帶動互聯網技術應用發展。依託特色產業鎮的優勢,推動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技術創新,加快在醫療、健康、養老、教育、文化、社會保障、社區服務等民生領域應用,培育電子商務、網路消費等新業態,推進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形成特色特色鎮。

3.推進互聯網協同研發創新。推進應用小鎮與省內外科研實力強的高校、科研院所、互聯網創新型企業深入合作,發展雲計算中心、大資料中心,互聯網融合創新平臺,提高產品與服務的智慧化、網路化水準,培育電子商務、網路消費等新業態,推進商業模式創新。加強對主導產業的基礎性、公共性技術研發的扶持,為特色產業鎮企業提供低成本、高速便捷的資訊服務,提升應用小鎮創新能力與效率。

4.培育互聯網中小微企業。依託小鎮主導產業和特色互聯網應用,建立互聯網產業聯盟、創業孵化基地,為創客提供工作場所、團隊運營、資金扶持、產品推廣等孵化服務支撐。舉辦中小微企業特色培訓班,建立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互聯網平臺,加快創新項目向孵化企業轉化,培育壯大一批互聯網小微企業和創新應用。

5.完善互聯網基礎設施。制定互聯網小鎮發展規劃,完善出臺扶植小鎮創建的財政、國土、稅收、人才、商事、審批等配套政策,建設創投基金、融資服務、企業孵化、人才培訓、技術諮詢等平臺,簡化企業投資程式,構建創新創業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全光網小鎮,推進千兆光纖網路入鎮、百兆網路進戶。加快小鎮4G網路和高速WLAN全覆蓋建設。完善教育、醫療、文化、體育、交通、基礎網路等生活配套服務。

4、特色小鎮創建程式

特色小鎮實行創建制,創建期為3年。實行“寬進嚴定”的原則,按照“自願申報、分批審核、年度考核、驗收命名”的程式組織申報。

4.1、申報組織

1.申報主體

本方案所指特色小鎮申報工作,由特色小鎮管理機構(如縣、鎮級人民政府或工業園區、高新區、保稅區、旅遊區日常管理機構等,下同)作為申報主體報送申報材料,經各地級以上市(區)經濟和資訊化主管部門審核後推薦報送省經濟和資訊化委。

2.申報材料

(1)XXX省特色小鎮申報表;

(2)XXX省特色小鎮申請報告;

(3)申報單位元組織機構代碼證影本;

(4)申報單位所在地政府出臺或正在出臺促進特色相關產業發展政策措施和資金扶持的有關文件;

(5)相關輔助材料及其他需要詳細說明的事項。

4.2、申報條件

1. 特色小鎮(產業型)

(1)工作機制

——小鎮所在地(市)、縣(區)政府重視創建工作,成立由主要領導牽頭、相關部門和小鎮共同參與的創建領導工作機制。

——小鎮要有明確的政府主管部門(所在地級以上市(區)經濟和資訊化主管部門或產業園區管委會等)和日常管理機構,已有或正在組建負責小鎮運營的專門服務團隊。

(2)空間佈局

——產業小鎮具有相對集中的互聯網產業發展空間佈局,原則上要有明確的產業區域邊界或在現有產業園區內劃定特別功能區。

——產業小鎮規劃建設面積一般不少於300畝,其中核心區面積不少於150畝(可酌情增減),互聯網企業相對集中入駐。

(3)產業基礎

——互聯網產業主導地位突出,大型互聯網企業集聚,具有一定的產業發展規模和品牌影響力;互聯網產業發展速度較快,對所在地區的產業支撐、帶動、示範作用較強。

——產業小鎮擁有3家以上互聯網骨幹企業(年產值2億元以上),或10家以上互聯網企業(年產值3000萬元以上),初步形成骨幹企業為主體、專業化分工、上下游產業協作配套的互聯網產業體系。

(4)應用項目

以特色產業小鎮為中心,輻射周邊或省內外其他相關地區,在“互聯網+製造、農業、金融、物流、商務、交通、政務、民生”等各領域中提供資訊化解決方案,利用互聯網技術和資源促進該領域發展的示範和帶動作用明顯。

(5)研發創新

小鎮內20%以上的互聯網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有3個以上眾創空間、創業學院、創業咖啡、孵化器等創業創新服務平臺,10家以上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互聯網領軍企業開展研發合作。

(6)政策配套

小鎮所在地級以上市(區)政府已出臺或已開始研究制定小鎮創建總體規劃,明確扶持小鎮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財政扶持力度,並承諾按照省、市部分不低於1:1的比例用於互聯網小鎮創建工作。

(7)基礎服務

小鎮交通便利,公共服務、生活配套基本設施完備,擁有3家以上創投基金、融資服務、人才培訓、技術諮詢等平臺進駐,可以提供專業性公共服務。光纖接入達到100M以上、4G信號、公共區域WLAN熱點全覆蓋。

4.3、特色小鎮(應用型)

(1)工作機制

——小鎮所在地(市)、縣(區)政府重視創建工作,成立由主要領導牽頭、相關部門和小鎮共同參與的創建領導工作機制。

——小鎮要有明確的政府主管部門(所在地級以上市(區)經濟和資訊化主管部門或產業園區管委會等)和日常管理機構,已有或正在組建負責小鎮運營的專門服務團隊。

(2)空間佈局

——小鎮具有相對集中的主導產業發展空間佈局,原則上要有明確的產業區域邊界或在現有產業園區內劃定特別功能區。

——珠三角地區應用小鎮規劃建設面積一般不少於300畝,其中核心區面積不少於150畝;粵東西北地方應用小鎮規劃建設面積一般不少於200畝,其中核心區面積不少於100畝(面積可酌情增減)。

(3)產業基礎

——產業基礎扎實。應用小鎮需要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主導產業集聚、優勢突出,具有一定的產業發展規模和品牌影響力。

——小鎮主導產業集聚、優勢突出,擁有3家以上從事或應用互聯網技術產品和服務的企業,30%以上傳統企業與互聯網融合滲透,利用互聯網開展生產、行銷、管理和服務。

(4)應用專案

以應用小鎮為中心,輻射至應用小鎮所在地市及省內其他相關地區,在醫療、健康、養老、教育、文化、社會保障、社區服務等民生領域實施了特色示範專案,對區域內特色應用發展的示範和帶動作用明顯。

(5)研發創新

應用小鎮內30%以上的傳統企業建立互聯網研發或IT部,有1個以上眾創空間、創業學院、創業咖啡、孵化器等創業創新服務平臺,已有3家以上企業與省內外科研實力強的高校、科研院所、互聯網創新型企業開展研發合作。

(6)政策配套

小鎮所在地級以上市(區)政府已出臺或已開始研究制定小鎮創建總體規劃,明確扶持小鎮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財政扶持力度,並承諾按照省、市部分不低於1:1的比例用於互聯網小鎮創建工作。

(7)基礎設施

小鎮交通便利,公共服務、生活配套基本設施完備,擁有3家以上創投基金、融資服務、人才培訓、技術諮詢等平臺進駐,可以提供專業性公共服務。光纖接入達到100M以上、4G信號、公共區域WLAN熱點全覆蓋。

4.4、分批審核

互聯網小鎮創建審核,原則上每年組織一次,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組織對申報材料評審,綜合考量,確定創建名單並向社會公佈。

4.5、年度考核

納入創建名單的特色小鎮,所在地級以上市(區)經濟和資訊化主管部門需于每年1月10日前,將小鎮上一年發展情況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每年組織對特色小鎮建設情況進行評估,評價結果與省相關扶持政策掛鉤。

4.6、驗收命名

按照“成熟一批驗收一批”的原則,小鎮達到創建目標後,由所在地(市)經濟和資訊化部門向省經濟和資訊化委提出驗收書面申請,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組織驗收合格,正式命名為“XXX省互聯網+示範小鎮”。

5、工作措施

5.1、加強組織領導

省經濟和資訊化委負責指導協調全省特色小鎮創建工作,制定推進特色小鎮創建的政策措施。

地市(區)人民政府負責指導協調當地特色小鎮創建工作,制定特色小鎮發展規劃和扶持措施;經濟和資訊化主管部門負責特色小鎮的審核和推薦上報工作。

縣(區、市)級政府建立由主要領導牽頭、相關部門和小鎮共同參與的創建協調工作機制,組織、協調、推進各項工作和政策落實。

特色小鎮管理機構作為創建主體,負責創建申報、建設和日常管理工作,制定特色小鎮發展規劃和具體政策措施,有序推進小鎮創建工作。

5.2、加強產業規劃指導

特色小鎮管理機構要結合當地產業基礎和優勢,制定特色小鎮創建實施方案,細化特色小鎮建設目標、產業佈局、發展任務和產業政策,明確責任分工,加強檢查督辦,推動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引導傳統企業制定向特色轉型發展,在實施方法、技術創新、人才建設等方面給予科學指導,降低企業轉型發展的成本與風險。

5.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經確定進入培育建設名單的特色小鎮及入駐企業,可優先獲得省、市培育發展特色產業的相關政策和省級財政資金“互聯網+”領域專案扶持。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優先在特色小鎮中擇優推薦申報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各地市要加大對特色小鎮創建的財政扶持,用於適當補貼創業企業、小微企業等的物業租賃費用、交流培訓經費、優秀企業獎補等,充分調動企業主體的積極性,吸引企業入駐集聚發展。

5.4、開展高端招商引資

省市聯動,有針對性地開展全產業鏈招商引 資。推動國外互聯網品牌公司及國內外高端互聯網企業落戶特色小鎮。推動特色小鎮引進互聯網技術高端專案或並購收購設立公司,鼓勵以股權投資、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予以支援。對於成功落地的重大項目,要積極配合特色小鎮協調解決土地、環評等專案落地問題。

5.5、完善創業創新環境

建立和完善社會資本參與特色產業的引導機制,支持有條件的政府設立互聯網創新創業基金,扶持創業創新發展。引導各類創業孵化器與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相結合,完善投融資模式。鼓勵對眾創空間等孵化機構的辦公用房、用水、用能、網路等軟硬體設施給予適當優惠,減輕創業者負擔。

2018年將是特色小鎮發展的關鍵之年,將進入特色小鎮申報的最高潮期,你準備好了嗎?

一篇文章閱讀量突破七十萬的網站

有著紅色文化、旅遊品牌、紅色文化的小鎮均輕鬆入選。

在紅色文化方面,有山東臨沂市蒙陰縣岱崮鎮(沂蒙革命老區)、貴州黔南州甕安縣猴場鎮(長征猴場會議會址)、甘肅慶陽市華池縣南梁鎮(陝甘邊蘇維埃政府所在地)。

在民族特色方面,吉林四平市鐵東區葉赫滿族鎮、湖北恩施州利川市謀道鎮(土家族文化)、青海海東市民和縣官亭鎮(土族文化)。

在旅遊品牌資源方面,有遼寧盤錦市盤山縣胡家鎮(紅海灘“稻蟹小鎮”)、吉林延邊州安圖縣二道白河鎮(長白山旅遊)、黑河市五大連池市五大連池鎮、衢州市江山市廿八都鎮(三省通衢,歷史悠久)、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北庭鎮(唐代西域北庭都護府歷史遺跡所在地)、山西晉中市靈石縣靜升鎮(王家大院)等。

在歷史文化方面,江西景德鎮市浮梁縣瑤裡鎮、山東聊城市東阿縣陳集鎮(東阿阿膠)、河南汝州市蟒川鎮(汝瓷)、河南洛陽市孟津縣朝陽鎮(唐三彩)等。

在入選名單中,歷史名人小鎮也有不少。如:南平市武夷山市五夫鎮(朱熹故里)、濟寧市曲阜市尼山鎮(孔子誕生地)、長垣縣惱裡鎮(孔子文化,孔子周遊列國曾在此講習禮儀)、宜昌市興山縣昭君鎮(王昭君家鄉)、漢中市勉縣武侯鎮、廣西河池市宜州市劉三姐鎮等。

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千企千鎮”工程辦公室主任陳炎兵指出,名人小鎮作為特色小鎮的一種類別,在國外已蔚然成風。如國外的林肯小鎮、莎士比亞小鎮。中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名人輩出。同時,借助近現代老一輩革命家家鄉的紅色資源也可以打造成為紅色小鎮。

04

對入選小鎮同樣發評審警示

為了避免並糾正過去產業園區發展中過度房地產化、“空城”、“鬼城”現象。對於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的過度房地產化、求大、求洋等不合理現象,之前,住建部、國家發改委先後對此類現象發出警示。

在與今年名單一併公佈的《專家組對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的評審意見》中,對有此類苗頭的入選小鎮也給予了相應意見警示。

比如:

在對上海浦東新區新場鎮、江蘇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湖南長沙市寧鄉縣灰湯鎮、河南濮陽市華龍區嶽村鎮等入選小鎮的評審意見中,便提出了要“嚴格控制房地產開發比例,避免過度房地產化”;“不要拆除老房子、砍伐老樹”;“加強房地產管控,避免因靠近都市帶來的快速房地產化傾向”。

在對陝西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的評審意見中指出:要“發揮小鎮已有的名人效應,拓展文旅產業資源和產品,營造留得住人的旅遊氛圍”。但同時,對於“規劃建設的希臘風情酒店與當地傳統風貌差異大,應及時做出調整,不盲目搬襲外來文化”。

特色小鎮政策核心檔

《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號

2016年7月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閒旅遊、商貿物流、現代製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不斷提高建設水準和發展品質。

住建部《關於做好2016年特色小鎮推薦工作的通知》建村建函[2016]71號

2016年8月根據各省(區、市)經濟規模、建制鎮數量、近年來小城鎮建設工作及省級支援政策情況,確定2016年各省推薦數量。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發改規劃[2016]2125號

2016年10月總結推廣浙江等地特色小鎮發展模式,立足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將創新性供給與個性化需求有效對接,打造創新創業發展平臺和新型城鎮化有效載體。統籌地域、功能、特色三大重點,以鎮區常住人口5萬以上的特大鎮、鎮區常住人口3萬以上的專業特色鎮為重點,兼顧多類型多形態的特色小鎮,因地制宜建設美麗特色小(城)鎮。

住建部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關於推進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鎮建設的通知》(建村[2016]220號)

2016年10月進一步明確農業發展銀行對於特色小鎮的融資支持辦法。建立貸款項目庫,申請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小城鎮時,編制小城鎮近期建設規劃和建設專案實施方案且經政府批准後,可向銀行提出建設項目和資金需求。

住建部 國家開發銀行《關於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小城鎮建設的通知》

表明“開發性金融支援是推動小城鎮建設的重要手段,是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開發性金融”(Development Financing)是實現政府發展目標,彌補體制落後和市場失靈,增強競爭力的一種金融形式,有助於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開發性金融機構一般為政府擁有、賦權經營,具有國家信用,體現政府意志,把國家信用與市場原理特別是與資本市場原理有機結合起來。開發性金融機構主要包括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其提供的資金主要用於開發和發展。

附件及申報檔清單(範本)

1、總體思路和目標

1.1、概念和內涵

1.2、創建思路

1.3、總體目標

2、特色小鎮(產業型)

2.1、建設目標

2.2、建設任務

3、特色小鎮(應用型)

3.1、建設目標

3.2、建設任務

4、特色小鎮創建程式

4.1、申報組織

4.2、申報條件

4.3、特色小鎮(應用型)

4.4、分批審核

4.5、年度考核

4.6、驗收命名

5、工作措施

5.1、加強組織領導

5.2、加強產業規劃指導

5.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附件2XXX省特色小鎮(產業型)申報材料

XXX省特色小鎮(產業型)申報表

XXX省特色小鎮(產業型)申請報告編寫提綱

附件3XXX省特色小鎮(應用型)申報材料

附件3-1XXX省特色小鎮(應用型)申報表

附件3-2XXX省特色小鎮(應用型)申請報告編寫提綱

為貫徹落實《XXX省特色行動計畫(2015-2020年)》,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和資源優勢,加快互聯網技術與產業融合,推動互聯網經濟集聚發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1、總體思路和目標

1.1、概念和內涵

特色小鎮區別於行政區劃單元和產業園區,是以互聯網產業或特色特色應用為依託,具有明確產業定位、互聯網應用基礎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小鎮注重大視野、新業態,突出發展特色特色主導產業,既是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的新型社區,也可成為“園中園”、“鎮中鎮”,是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和綠色化融合發展的新形式。

1.2、創建思路

特色小鎮實行創建制,以推進互聯網技術與產業融合為目標,打造集產業鏈、投資鏈、創新鏈、人才鏈、服務鏈于一體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引領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以城市互聯網集聚區為依託創建特色小鎮(產業型),大力培育互聯網創新型企業,提升互聯網核心創新能力,推動互聯網產業形成集聚規模。以特色產業小鎮為依託創建特色小鎮(應用型),推進互聯網與特色產業深度融合,培育互聯網新模式、新應用、新業態,促進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加快互聯網在經濟社會廣泛應用。

1.3、總體目標

在全省範圍開展互聯網小鎮創建工作,力爭3年內創建特色小鎮(產業型)10個,創建特色小鎮(應用型)50個,培育1000家創新型互聯網中小企業,互聯網產業集聚區初具規模,互聯網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互聯網新業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力。

2、特色小鎮(產業型)

2.1、建設目標

力爭3年在全省範圍內形成1個以上規模超千億元、2個規模超百億元的互聯網產業集聚小鎮,培育5-10家產值超10億的龍頭企業、100家互聯網骨幹企業和500家創新型互聯網中小企業。

2.2、建設任務

1.打造互聯網產業集聚區。發揮現有互聯網產業優勢,推動互聯網企業相對集中進入集聚小鎮。重點佈局發展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等互聯網主導產業,形成專業化分工、上下游協作的產業鏈,完整配套互聯網產業體系,加快形成產業集聚發展。

2.加快互聯網企業引進培育。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互聯網龍頭骨幹企業落戶,將有實力的中小企業培育壯大為骨幹企業,形成龍頭企業為引領、骨幹企業為支撐、中小微企業蓬勃發展的格局。

3.建設互聯網創業創新平臺。創建一批創業咖啡、創業學院、創新工廠、虛擬眾創等眾創空間和載體,建立創業導師隊伍,開展互聯網創業創新培訓,推動創新成果向創業轉換,孵化一批互聯網創新型應用中小企業。推動互聯網龍頭骨幹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和檢測機構等重大基礎性公共創新平臺,鼓勵開放技術和資源,帶動特色創客和小微企業創業創新。

4.發展特色新業態。發展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互聯網核心技術,培育發展互聯網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促進特色新服務、新應用的研究開發和示範推廣,推動“互聯網+”新業態形成。

5.完善產業發展配套服務。制定互聯網小鎮發展規劃,完善出臺扶植小鎮創建的財政、國土、稅收、人才、商事、審批等配套政策,建設創投基金、融資服務、企業孵化、人才培訓、技術諮詢等平臺,簡化企業投資程式,構建創新創業的營商環境。完善教育、醫療、文化、體育、交通、基礎網路等生活配套服務的社區功能。

3、特色小鎮(應用型)

3.1、建設目標

力爭3年在全省範圍內孵化培育500家互聯網創新型應用中小企業,推動3000家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實現跨界融合,特色產業鎮傳統產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社會民生領域互聯網應用水準顯著提升。

3.2、建設任務

1.推動互聯網與特色產業融合。通過互聯網與工業、農業、商業、物流、金融、旅遊等特色產業鎮跨界融合,加快組織產業鏈上下游開展雲設計、雲製造,發展網路協同製造、個性化定制、O2O行銷、線上服務等互聯網新模式,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2.帶動互聯網技術應用發展。依託特色產業鎮的優勢,推動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技術創新,加快在醫療、健康、養老、教育、文化、社會保障、社區服務等民生領域應用,培育電子商務、網路消費等新業態,推進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形成特色特色鎮。

3.推進互聯網協同研發創新。推進應用小鎮與省內外科研實力強的高校、科研院所、互聯網創新型企業深入合作,發展雲計算中心、大資料中心,互聯網融合創新平臺,提高產品與服務的智慧化、網路化水準,培育電子商務、網路消費等新業態,推進商業模式創新。加強對主導產業的基礎性、公共性技術研發的扶持,為特色產業鎮企業提供低成本、高速便捷的資訊服務,提升應用小鎮創新能力與效率。

4.培育互聯網中小微企業。依託小鎮主導產業和特色互聯網應用,建立互聯網產業聯盟、創業孵化基地,為創客提供工作場所、團隊運營、資金扶持、產品推廣等孵化服務支撐。舉辦中小微企業特色培訓班,建立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互聯網平臺,加快創新項目向孵化企業轉化,培育壯大一批互聯網小微企業和創新應用。

5.完善互聯網基礎設施。制定互聯網小鎮發展規劃,完善出臺扶植小鎮創建的財政、國土、稅收、人才、商事、審批等配套政策,建設創投基金、融資服務、企業孵化、人才培訓、技術諮詢等平臺,簡化企業投資程式,構建創新創業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全光網小鎮,推進千兆光纖網路入鎮、百兆網路進戶。加快小鎮4G網路和高速WLAN全覆蓋建設。完善教育、醫療、文化、體育、交通、基礎網路等生活配套服務。

4、特色小鎮創建程式

特色小鎮實行創建制,創建期為3年。實行“寬進嚴定”的原則,按照“自願申報、分批審核、年度考核、驗收命名”的程式組織申報。

4.1、申報組織

1.申報主體

本方案所指特色小鎮申報工作,由特色小鎮管理機構(如縣、鎮級人民政府或工業園區、高新區、保稅區、旅遊區日常管理機構等,下同)作為申報主體報送申報材料,經各地級以上市(區)經濟和資訊化主管部門審核後推薦報送省經濟和資訊化委。

2.申報材料

(1)XXX省特色小鎮申報表;

(2)XXX省特色小鎮申請報告;

(3)申報單位元組織機構代碼證影本;

(4)申報單位所在地政府出臺或正在出臺促進特色相關產業發展政策措施和資金扶持的有關文件;

(5)相關輔助材料及其他需要詳細說明的事項。

4.2、申報條件

1. 特色小鎮(產業型)

(1)工作機制

——小鎮所在地(市)、縣(區)政府重視創建工作,成立由主要領導牽頭、相關部門和小鎮共同參與的創建領導工作機制。

——小鎮要有明確的政府主管部門(所在地級以上市(區)經濟和資訊化主管部門或產業園區管委會等)和日常管理機構,已有或正在組建負責小鎮運營的專門服務團隊。

(2)空間佈局

——產業小鎮具有相對集中的互聯網產業發展空間佈局,原則上要有明確的產業區域邊界或在現有產業園區內劃定特別功能區。

——產業小鎮規劃建設面積一般不少於300畝,其中核心區面積不少於150畝(可酌情增減),互聯網企業相對集中入駐。

(3)產業基礎

——互聯網產業主導地位突出,大型互聯網企業集聚,具有一定的產業發展規模和品牌影響力;互聯網產業發展速度較快,對所在地區的產業支撐、帶動、示範作用較強。

——產業小鎮擁有3家以上互聯網骨幹企業(年產值2億元以上),或10家以上互聯網企業(年產值3000萬元以上),初步形成骨幹企業為主體、專業化分工、上下游產業協作配套的互聯網產業體系。

(4)應用項目

以特色產業小鎮為中心,輻射周邊或省內外其他相關地區,在“互聯網+製造、農業、金融、物流、商務、交通、政務、民生”等各領域中提供資訊化解決方案,利用互聯網技術和資源促進該領域發展的示範和帶動作用明顯。

(5)研發創新

小鎮內20%以上的互聯網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有3個以上眾創空間、創業學院、創業咖啡、孵化器等創業創新服務平臺,10家以上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互聯網領軍企業開展研發合作。

(6)政策配套

小鎮所在地級以上市(區)政府已出臺或已開始研究制定小鎮創建總體規劃,明確扶持小鎮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財政扶持力度,並承諾按照省、市部分不低於1:1的比例用於互聯網小鎮創建工作。

(7)基礎服務

小鎮交通便利,公共服務、生活配套基本設施完備,擁有3家以上創投基金、融資服務、人才培訓、技術諮詢等平臺進駐,可以提供專業性公共服務。光纖接入達到100M以上、4G信號、公共區域WLAN熱點全覆蓋。

4.3、特色小鎮(應用型)

(1)工作機制

——小鎮所在地(市)、縣(區)政府重視創建工作,成立由主要領導牽頭、相關部門和小鎮共同參與的創建領導工作機制。

——小鎮要有明確的政府主管部門(所在地級以上市(區)經濟和資訊化主管部門或產業園區管委會等)和日常管理機構,已有或正在組建負責小鎮運營的專門服務團隊。

(2)空間佈局

——小鎮具有相對集中的主導產業發展空間佈局,原則上要有明確的產業區域邊界或在現有產業園區內劃定特別功能區。

——珠三角地區應用小鎮規劃建設面積一般不少於300畝,其中核心區面積不少於150畝;粵東西北地方應用小鎮規劃建設面積一般不少於200畝,其中核心區面積不少於100畝(面積可酌情增減)。

(3)產業基礎

——產業基礎扎實。應用小鎮需要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主導產業集聚、優勢突出,具有一定的產業發展規模和品牌影響力。

——小鎮主導產業集聚、優勢突出,擁有3家以上從事或應用互聯網技術產品和服務的企業,30%以上傳統企業與互聯網融合滲透,利用互聯網開展生產、行銷、管理和服務。

(4)應用專案

以應用小鎮為中心,輻射至應用小鎮所在地市及省內其他相關地區,在醫療、健康、養老、教育、文化、社會保障、社區服務等民生領域實施了特色示範專案,對區域內特色應用發展的示範和帶動作用明顯。

(5)研發創新

應用小鎮內30%以上的傳統企業建立互聯網研發或IT部,有1個以上眾創空間、創業學院、創業咖啡、孵化器等創業創新服務平臺,已有3家以上企業與省內外科研實力強的高校、科研院所、互聯網創新型企業開展研發合作。

(6)政策配套

小鎮所在地級以上市(區)政府已出臺或已開始研究制定小鎮創建總體規劃,明確扶持小鎮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財政扶持力度,並承諾按照省、市部分不低於1:1的比例用於互聯網小鎮創建工作。

(7)基礎設施

小鎮交通便利,公共服務、生活配套基本設施完備,擁有3家以上創投基金、融資服務、人才培訓、技術諮詢等平臺進駐,可以提供專業性公共服務。光纖接入達到100M以上、4G信號、公共區域WLAN熱點全覆蓋。

4.4、分批審核

互聯網小鎮創建審核,原則上每年組織一次,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組織對申報材料評審,綜合考量,確定創建名單並向社會公佈。

4.5、年度考核

納入創建名單的特色小鎮,所在地級以上市(區)經濟和資訊化主管部門需于每年1月10日前,將小鎮上一年發展情況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每年組織對特色小鎮建設情況進行評估,評價結果與省相關扶持政策掛鉤。

4.6、驗收命名

按照“成熟一批驗收一批”的原則,小鎮達到創建目標後,由所在地(市)經濟和資訊化部門向省經濟和資訊化委提出驗收書面申請,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組織驗收合格,正式命名為“XXX省互聯網+示範小鎮”。

5、工作措施

5.1、加強組織領導

省經濟和資訊化委負責指導協調全省特色小鎮創建工作,制定推進特色小鎮創建的政策措施。

地市(區)人民政府負責指導協調當地特色小鎮創建工作,制定特色小鎮發展規劃和扶持措施;經濟和資訊化主管部門負責特色小鎮的審核和推薦上報工作。

縣(區、市)級政府建立由主要領導牽頭、相關部門和小鎮共同參與的創建協調工作機制,組織、協調、推進各項工作和政策落實。

特色小鎮管理機構作為創建主體,負責創建申報、建設和日常管理工作,制定特色小鎮發展規劃和具體政策措施,有序推進小鎮創建工作。

5.2、加強產業規劃指導

特色小鎮管理機構要結合當地產業基礎和優勢,制定特色小鎮創建實施方案,細化特色小鎮建設目標、產業佈局、發展任務和產業政策,明確責任分工,加強檢查督辦,推動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引導傳統企業制定向特色轉型發展,在實施方法、技術創新、人才建設等方面給予科學指導,降低企業轉型發展的成本與風險。

5.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經確定進入培育建設名單的特色小鎮及入駐企業,可優先獲得省、市培育發展特色產業的相關政策和省級財政資金“互聯網+”領域專案扶持。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優先在特色小鎮中擇優推薦申報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各地市要加大對特色小鎮創建的財政扶持,用於適當補貼創業企業、小微企業等的物業租賃費用、交流培訓經費、優秀企業獎補等,充分調動企業主體的積極性,吸引企業入駐集聚發展。

5.4、開展高端招商引資

省市聯動,有針對性地開展全產業鏈招商引 資。推動國外互聯網品牌公司及國內外高端互聯網企業落戶特色小鎮。推動特色小鎮引進互聯網技術高端專案或並購收購設立公司,鼓勵以股權投資、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予以支援。對於成功落地的重大項目,要積極配合特色小鎮協調解決土地、環評等專案落地問題。

5.5、完善創業創新環境

建立和完善社會資本參與特色產業的引導機制,支持有條件的政府設立互聯網創新創業基金,扶持創業創新發展。引導各類創業孵化器與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相結合,完善投融資模式。鼓勵對眾創空間等孵化機構的辦公用房、用水、用能、網路等軟硬體設施給予適當優惠,減輕創業者負擔。

2018年將是特色小鎮發展的關鍵之年,將進入特色小鎮申報的最高潮期,你準備好了嗎?

一篇文章閱讀量突破七十萬的網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