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數字經濟:互聯網能幹啥?

by 楊學成

隨著人工智慧和大資料等技術的火熱, 以及國家在推進大資料戰略上的一系列舉措出臺, 看起來互聯網的光芒日漸暗淡, 就連世界互聯網大會都不怎麼談互聯網的事兒了。 那麼, 在數字經濟如火如荼的當下, 互聯網能幹啥呢?

第一, 互聯網的核心在於連結。 可以說, 互聯網除了提供連結什麼都沒幹, 但是連結會重構權力體系, 所以連結是傳統業態轉型升級的前提, 只有當各個價值體因互聯網而能夠自由連結的時候, 價值重構和分配轉型才有可能發生, 互聯網的新興業態才能誕生。

第二, 連結讓各個主體之間的相互發現成本趨近於零。 滴滴的核心是借助互聯網讓司機和乘客相互發現的成本降為零, 百度的核心是讓人與資訊的發現成本降為零, 微信或者騰訊是人與人的相互發現, 阿裡是人與商品的相互發現, 諸如此類。 因此,

豐富的連結讓互聯網成為一種摩擦力很小的市場機制, 交易費用被大幅度縮減。 某種程度上, 互聯網就是交易費用趨近於零的市場, 這讓因節約市場交易成本而得以生存的企業, 面臨更加艱難的生存環境。 要麼成為互聯網市場, 要麼被互聯網市場整合, 所以未來所有經濟形態, 首先會是基於互聯網市場機制的經濟。

第三, 連結激發互動, 互動誕生資料, 資料定義資產。 連結是在各個要素和主體間建立聯繫, 互動的實質則是價值交換, 進而, 互聯網的價值交換以資料為載體, 這就產生了資料資產。 在互聯網上, 大量的價值交換不以貨幣為媒介, 但一定會以資料為媒介, 所以資料在很多場景下的互聯網價值交換中,

實則扮演著貨幣的角色, 請試著以貨幣的視角看待資料, 一切就會豁然開朗。

第四, 資料使能實體經濟。 原先一家小縣城的汽車經銷商, 採購有限車型, 服務少量客戶, 但當這家經銷商接入類似於「賣好車」這樣的互聯網平臺之後, 資料迅速賦能這家經銷商, 讓它瞬間擁有了巨大的汽車倉庫和難得的專業知識。 與此同時, 將無數小經銷商集合起來的賣好車網, 將因汽車銷售資料的流動而擁有獨特的價值, 成為全新的價值創生和分配平臺。

第五, 生態契約重構生產關係。 互聯網市場的演進和資料的滲透, 讓傳統的企業制度安排讓位於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市場機制。 鑒於生態契約不再存在高交易成本的限制, 剛性制度安排(企業)不如彈性生態契約來得有效。

例如, 海爾的互聯網化轉型, 內部員工數量從20多萬人縮減到了8萬人, 但與此同時基於生態契約(創客)而實現的實際就業人數超過了150萬人。 滴滴員工不過幾千人, 但通過生態契約實現了數百萬人就業。

第六, 同業整合, 跨界協同, 升維蝶變。 一般來講, 互聯網第一步會實現同業整合, 例如淘寶把小商鋪整合到了一起, 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零售服務平臺。 之後會進行跨界協同, 淘寶成為零售服務平臺之後, 就具備了跨界協同的基礎, 與金融業跨界協同就誕生了螞蟻金服, 與快遞業跨界協同就有了菜鳥網路, 與雲計算跨界協同就孵化出阿裡雲。 最後, 阿裡巴巴在完成跨界協同之後, 升維蝶變成了世界上排名第21位的「經濟體」。

結論:普通的改變, 終將改變普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