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以禁令抓主責是治水態度工作的雙進步

“五水共治”作為浙江省全省的重大戰略決策, 已經施行了三年多, 各地市都在尋找自己的治水路徑, 而在這條路上, 溫州則走在了浙江省前列。

生態文明, 美麗中國。 沒有美麗生態, 就沒有美麗中國。 “五水共治”是一場持久戰, 更是一場考驗地方治理的模擬考。 環境治理是全國的一盤棋, 治水也是如此。 水是流動的, 治理也是相通的, 從“五水共治”的大戰略中, 溫州悟出了自己的治理方式, 但是效果如何, 還得再看看。

前人種樹, 後人乘涼。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乘涼者, 但更要做種樹者。 近日, 溫州市治水辦出臺《溫州市“剿滅劣Ⅴ類水”行動八條禁令》,

嚴控污染源頭, 對違禁行為監管不力的責任單位或地方政府, 將視情況予以批評, 甚至問責。 對有關責任單位和所在鄉鎮(街道)的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以及同級河長按照有關規定, 視情節輕重分別予以通報批評、誡勉談話、黨紀政紀處分、問責等。 八條禁令可謂牽住了溫州治水的牛鼻子, 將責任劃分明確, 問責才只是開始。

禁令也是軍令。 從八條禁令中, 我們看到了溫州政府的責任擔當, 看到了政府治水的決心。 按照溫州市委、市政府部署, 今年3月底前, 溫州全市所有劣五類水質站位所在河道要實現入河污染零直排;6月底前, 所有市控以上站位要消除劣五類;12月底前, 要全面消除劣五類水體,

實現水質持續改善。 目標已經確立, 責任已經劃分, 擼起袖子加油幹, 才是未來溫州實現目標的唯一途徑。

百尺竿頭, 尤需更進一步。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 也必須承認, 當前溫州治水任務離總體目標還有些差距, 這種現象是普遍性的, 不僅是溫州, 很多地方都是如此。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面對當下並不輕鬆的治水攻堅任務, 固然不能有任何的放鬆懈怠。 治水治汙是一項綜合性工程, 治水的背後是產業的升級、環境的再造、民生的改善、幹部作風的轉變。

治水一盤棋, 沒有誰是旁觀者。 對此, 溫州更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 屬地“一把手”總牽頭、負總責, 硬化各級“河長”責任, 健全四級“河長”工作機制。 以水質論英雄、定優劣,

強化導向, 嚴肅問責。 天青水藍除了要政府的治理, 更要每個人的親身參與。 相信八條禁令只是開始, 問責永遠在路上, 治理永遠不停歇, 強調全民的責任, 才會迎來治水的新篇章。

(鹿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