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這一年,濟南城市“天際線”更透亮

你一定要點藍字關注我的

家住曆下區明湖社區五區的葛大爺一提起自己住的社區就樂呵呵的, “跟花園一樣, 乾淨又整齊, 就連密佈的‘蜘蛛網’都不見了, 現在出來遛彎都心曠神怡。 ”

明湖社區建成於1994年底, 是我市典型的老舊開放式居民社區, 由於建得早, 電力、通訊、監控等各類黑壓壓的線纜在社區上空逐年增多, 織成了“蜘蛛網”。 明湖社區東區實施線纜整體入地, 並在每個單元都安裝弱電單位的集線器,

再需要網線, 就可以在樓內走線, 也一併杜絕了安全隱患。

這些都源於我市的杆線專項整治行動, 今年3月至今, 全市完成道路杆線整治716條;全市整治住宅社區杆線648處, 剪除5558千米線纜, 相當於51圈繞城高速。 讓城市空間環境整潔有序, 消除安全隱患, 確保了居民生活安全。

亂糟糟的空中“蜘蛛網” 再也不見了

曆城區鴻騰三館東側小巷, 曾經線纜淩亂不堪。 “黑色線纜在空調上堆著、線杆上纏著, 每次在這裡經過, 看著就難受。 ”3個月之前, 市民張先生說。 如今線纜進入地下管道, 街巷看著也舒服整齊了很多, 一到好天, 張先生就喜歡在社區附近溜達。

在市中轄區內, 道路情況錯綜複雜, 杆線入地面臨諸多問題。 經四路順河西街至經二路段,周邊商場林立、金融單位眾多,地下還有人防商城。為使杆線入地,市中區杆線專項整治工作組前後共討論了3個方案。最終,選擇了從經四路南側的林祥南街挖地下管溝,讓管線繞行再進入各個社區與單位,歷經2個月才使線纜順利入地。“現在拍張城市的街景照片,再也不怕亂入的線纜擾亂畫面啦。”大學生張藝說。

“空中蜘蛛網”在老舊社區尤為常見,也是為居民詬病的“心頭之患”。槐蔭區經六路812號宿舍院內,線纜被統一使用白色皮繩捆紮,每間距50釐米纏繞兩圈,橫平豎直、捆紮均勻、色點統一,社區居民直言社區變化很大。

今年市區主次幹道兩側、背街小巷、老舊社區內,一捆捆線纜被捆紮、被剪除,一道道簡潔的天際線也重回市民眼中。

全市716條道路上方 “氣質”清爽

杆線整齊捆紮、線纜入地的背後,是城管部門、運營商、各區各街道在持續行動。2月23日,濟南召開全市城區杆線專項整治工作動員部署會議,3月10日,《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開展杆線專項整治的通告》(濟政發〔2017〕1號)和《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濟南市城區杆線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濟政辦字〔2017〕14號)兩項文件印發,整治工作全面啟動。

豔陽下,不少市民可以看見杆線專項整治工作人員盯守現場、維護秩序;黑夜中,移動、聯通、電信、廣電、長城等杆線運營商的工作人員,為了不影響居民使用網線,打著小燈進行線纜割接。

“剛開始並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線纜,通過請教運營商工作人員,在一次次現場會上(合,才清楚整個流程的操作。”曆城區山大路街道城管科宋景峰介紹。

如今10個月過去了,目前,全市完成道路杆線整治716條,住宅社區杆線整治648處。杆線整治線纜入地3854千米,梳理線纜10077千米,剪除線纜5558千米,拔除線杆1844個,全市累計整治杆線19489千米,這相當於能沿濟南繞城高速圈跑180圈。

1633條背街小巷“美顏”又“美妝”

槐蔭區的忠厚街據傳形成于民國初年,百十多米的小街上,散落著十幾戶人家。曾經居住在此的陳新回憶,之前街上雜物亂擺、杆線交織,一到下雨天,坑窪地需要墊著磚才能順利通過,與附近的乾淨俐落的主幹道經二路形成鮮明對比。現在,平整的水泥地面,粉刷一新的雪白牆壁,牆體上平滑而連續的青灰色瓦片,呈現出的幽幽古風與兩側的紅磚房相得益彰,陳新不禁感歎,“小巷子像是從‘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

天橋區制錦市街道以“白石雅韻、水墨街巷”徽派建築風格為主軸,重點改造提升制錦市街、順河東街、鎮武街及銅元局前街。白牆灰瓦的順河東街上,一家蛋糕店不再將展示櫃和遮陽傘放在門前,“街道的變化值得珍惜,大家都不往外擺東西,咱也不能擺。”店鋪老闆說道。

忠厚街、制錦市的整治只是濟南市全力推進背街小巷整治工作的縮影。今年自5月以來,開展背街小巷集中整治行動,1633條背街小巷發生了全方位改變,拆除違建、清理垃圾死角、整治看板匾,重新修路、建設綠地、增設路燈等。老街巷煥發新活力,變得既有“顏值”又有“氣質”。“小巷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後,居民的生活習慣與衛生意識也在提高。”市城管局市容管理處井迎春介紹,“保潔員打掃衛生更容易、勞動強度也相對降低”。

以上圖文來自濟南日報。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讓我們一起品味泉城、傳播文明吧!

文明濟南

微信號 : wenmingjn

經四路順河西街至經二路段,周邊商場林立、金融單位眾多,地下還有人防商城。為使杆線入地,市中區杆線專項整治工作組前後共討論了3個方案。最終,選擇了從經四路南側的林祥南街挖地下管溝,讓管線繞行再進入各個社區與單位,歷經2個月才使線纜順利入地。“現在拍張城市的街景照片,再也不怕亂入的線纜擾亂畫面啦。”大學生張藝說。

“空中蜘蛛網”在老舊社區尤為常見,也是為居民詬病的“心頭之患”。槐蔭區經六路812號宿舍院內,線纜被統一使用白色皮繩捆紮,每間距50釐米纏繞兩圈,橫平豎直、捆紮均勻、色點統一,社區居民直言社區變化很大。

今年市區主次幹道兩側、背街小巷、老舊社區內,一捆捆線纜被捆紮、被剪除,一道道簡潔的天際線也重回市民眼中。

全市716條道路上方 “氣質”清爽

杆線整齊捆紮、線纜入地的背後,是城管部門、運營商、各區各街道在持續行動。2月23日,濟南召開全市城區杆線專項整治工作動員部署會議,3月10日,《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開展杆線專項整治的通告》(濟政發〔2017〕1號)和《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濟南市城區杆線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濟政辦字〔2017〕14號)兩項文件印發,整治工作全面啟動。

豔陽下,不少市民可以看見杆線專項整治工作人員盯守現場、維護秩序;黑夜中,移動、聯通、電信、廣電、長城等杆線運營商的工作人員,為了不影響居民使用網線,打著小燈進行線纜割接。

“剛開始並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線纜,通過請教運營商工作人員,在一次次現場會上(合,才清楚整個流程的操作。”曆城區山大路街道城管科宋景峰介紹。

如今10個月過去了,目前,全市完成道路杆線整治716條,住宅社區杆線整治648處。杆線整治線纜入地3854千米,梳理線纜10077千米,剪除線纜5558千米,拔除線杆1844個,全市累計整治杆線19489千米,這相當於能沿濟南繞城高速圈跑180圈。

1633條背街小巷“美顏”又“美妝”

槐蔭區的忠厚街據傳形成于民國初年,百十多米的小街上,散落著十幾戶人家。曾經居住在此的陳新回憶,之前街上雜物亂擺、杆線交織,一到下雨天,坑窪地需要墊著磚才能順利通過,與附近的乾淨俐落的主幹道經二路形成鮮明對比。現在,平整的水泥地面,粉刷一新的雪白牆壁,牆體上平滑而連續的青灰色瓦片,呈現出的幽幽古風與兩側的紅磚房相得益彰,陳新不禁感歎,“小巷子像是從‘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

天橋區制錦市街道以“白石雅韻、水墨街巷”徽派建築風格為主軸,重點改造提升制錦市街、順河東街、鎮武街及銅元局前街。白牆灰瓦的順河東街上,一家蛋糕店不再將展示櫃和遮陽傘放在門前,“街道的變化值得珍惜,大家都不往外擺東西,咱也不能擺。”店鋪老闆說道。

忠厚街、制錦市的整治只是濟南市全力推進背街小巷整治工作的縮影。今年自5月以來,開展背街小巷集中整治行動,1633條背街小巷發生了全方位改變,拆除違建、清理垃圾死角、整治看板匾,重新修路、建設綠地、增設路燈等。老街巷煥發新活力,變得既有“顏值”又有“氣質”。“小巷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後,居民的生活習慣與衛生意識也在提高。”市城管局市容管理處井迎春介紹,“保潔員打掃衛生更容易、勞動強度也相對降低”。

以上圖文來自濟南日報。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讓我們一起品味泉城、傳播文明吧!

文明濟南

微信號 : wenmingj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