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遊戲文人”上田文人與他的藝術品們

人們經常將遊戲視作為“第九藝術”, 而能夠稱得上是“第九藝術家”的遊戲製作人, 我想, 上田文人應該算是“名副其實”。

當我們談到日本那些著名的遊戲製作人,

小島秀夫, 宮本茂, 阪口博信, 這些名字也許對於國內玩家而言更加熟悉一些。 而上田文人這個名字, 卻顯得有些陌生。 不過, 如果你是一位比較資深的遊戲玩家的話, 一定知道《最後的守護者》, 《旺達與巨像》和《古堡迷蹤》(ICO)這三款遊戲的鼎鼎大名。 沒錯, 這幾款獨具藝術氣息的主機遊戲, 正是出自這位人如其名的“文人”遊戲製作人之手。

上田文人第一部親自操刀製作的作品是《古堡迷蹤》(ICO)。 在最初的構想中, 上田文人是希望將這款遊戲的故事背景設定為“男孩與女孩的邂逅”:兩個人一起手牽著手, 在孤獨空曠的世界中冒險。

在整個遊戲的開發過程中, 上田文人一人身兼數職:製作人、首席設計師、首席動畫師、藝術總監, 甚至親自為遊戲設計了封面。 我們可以看到, 在日版的遊戲封面中, 遊戲封面的風格參考了形而上學畫派大師喬治·德·基裡科的《一條街上的憂鬱和神秘》。 這一海報的風格也正契合了遊戲本身的基調。

2001年, 《古堡迷蹤》登陸PS2。 與同一時期的遊戲相比, 它是與眾不同的:《古堡迷蹤》的每一個畫面都充滿著藝術氣息, 無論是空曠的街道, 宏偉的城堡, 還是手牽手奔跑的少年與少女。 童話般的意境和超脫的遊戲氛圍, 讓這款遊戲成為了“藝術品”般的存在。

然而, 就像很多文藝電影難以被大部分觀眾所接受, 《古堡迷蹤》同樣面臨著“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遇。 最終, 遊戲在日本市場和西方市場都反響平平, 銷量也沒有突破百萬, 著實讓人有些遺憾。

在《古堡迷蹤》的銷量失敗之後, 上田文人開始了下一部作品的開發。 他仍然延續了自己獨特的遊戲風格, 比如空曠的場景, 昏暗的畫面, 以及孤獨寧靜的遊戲氛圍。 這部作品就是《旺達與巨像》。

在《旺達與巨像》中一共有16座巨像,玩家需要擊敗這16座巨像。每一座巨像就是一場Boss戰,但遊戲全程沒有其他任何一隻小怪,玩家能夠使用的武器也就只有弓箭和長劍。

遊戲玩法質樸,但其所創造出的獨特意境,卻成為了《旺達與巨像》獨有的遊戲氣質。在遊戲中,玩家可以騎馬馳騁在廣袤而無縫的地圖中,面對著巨大而令人震撼的石像,聽著由大谷幸作曲的氣勢磅礴的交響樂,體味著遊戲本身悲劇性的故事劇情。

最終,《旺達與巨像》在國際上獲獎無數,而遊戲本身的銷量也突破百萬,成為PS2時代名副其實的“神作”。並且在之後的時間裡,在PS3上推出過重置版,而最新的PS4重置版也即將在近期發售。

在製作《旺達與巨像》前,上田文人曾在採訪中表示,想通過遊戲來表達和展現男女主角之間那種微妙的,被日本人稱為“絆”的東西。所以我們能夠看到在《旺達與巨像》中,男主角旺達在每打到一次巨像後,都會與沉睡的女主角發生互動。

然而,玩家們對於男女主角之間的聯繫似乎並不關心,相反,旺達在這個空曠世界唯一“活著”的夥伴,對旺達忠心耿耿,那匹名叫“阿格羅”的黑馬,反而更能打動玩家們的心。

這種人和動物之間的“絆”,成為了上田文人下一款遊戲的創作靈感。雖然打造一款講述“人與動物”的遊戲聽上去沒那麼複雜,但最終,上田文人花了整整11年的時間,才打造出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最後的守護者》。

《最後的守護者》講述了一個身處都市廢墟中的男孩和一頭巨型動物大鷲之間的友情故事。而這只大鷲,也幾乎可以說是電子遊戲史上最真實的動物了。

在遊戲過程中,這只毛絨絨的可愛大鷲有的時候回突然伸過頭來,需要玩家去撫摸;而當它受傷時,也會倒在地上痛苦地哀嚎。它不像是其他遊戲中的AI,總會幫助玩家順利過關,相反,很多時候,它也會有自己的脾氣,當它不願意幹某件事的時候,你甚至會無法通過某個謎題。你可以訓練這只大鷲,告訴它什麼時候幹什麼事。遊戲中的男孩在與大鷲的交互中提升友情,而玩家也在與這只大鷲的交互中,慢慢被這只擁有個性的AI大鷲觸動心弦。

最終,《最後的守護者》銷量並不理想,但這款遊戲仍然成為了玩家眼中不可多得的藝術品神作。

前些日子,《最後的守護者》VR版上架Playstation商店,並提供了免費版本的下載。現在,玩家們也可以通過VR,再次體驗少年與大鷲的冒險故事。

在傳統遊戲領域,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獨具藝術氣息的電子遊戲,除了上田文人的這些作品外,比如黑島工作室的《異域鎮魂曲》,“遊戲詩人”陳星漢的《風之旅人》、《花》,USTWO的《紀念碑穀》,以及最近受到極高關注度的《gorogoa》等,都能稱之為令人驚豔的“遊戲藝術品”。這些遊戲為整個電子遊戲行業在藝術領域正名,並向其他藝術形式表明,電子遊戲也能成為一種具有魅力的藝術形式。

《風之旅人》

現在的VR遊戲,仍然處於緩慢發展的過程中。但我們也不難看到,除了恐怖或是射擊遊戲之外,有不少VR遊戲還在進行其他的嘗試。就像VR玩家非常熟悉的《Tilt Brush》,簡單的繪畫在VR的特殊載體下,散發出了令人驚訝甚至是震撼的藝術表現形式。它一下子將延續了千年的傳統平面繪畫打破,讓人們處在三維的繪畫環境中,達到了“突破次元壁”的神奇境界。

我想,VR之所以充滿魅力,也正因如此吧。

歡迎你在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觀點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今日VR”閱讀更多原創VR乾貨

在《旺達與巨像》中一共有16座巨像,玩家需要擊敗這16座巨像。每一座巨像就是一場Boss戰,但遊戲全程沒有其他任何一隻小怪,玩家能夠使用的武器也就只有弓箭和長劍。

遊戲玩法質樸,但其所創造出的獨特意境,卻成為了《旺達與巨像》獨有的遊戲氣質。在遊戲中,玩家可以騎馬馳騁在廣袤而無縫的地圖中,面對著巨大而令人震撼的石像,聽著由大谷幸作曲的氣勢磅礴的交響樂,體味著遊戲本身悲劇性的故事劇情。

最終,《旺達與巨像》在國際上獲獎無數,而遊戲本身的銷量也突破百萬,成為PS2時代名副其實的“神作”。並且在之後的時間裡,在PS3上推出過重置版,而最新的PS4重置版也即將在近期發售。

在製作《旺達與巨像》前,上田文人曾在採訪中表示,想通過遊戲來表達和展現男女主角之間那種微妙的,被日本人稱為“絆”的東西。所以我們能夠看到在《旺達與巨像》中,男主角旺達在每打到一次巨像後,都會與沉睡的女主角發生互動。

然而,玩家們對於男女主角之間的聯繫似乎並不關心,相反,旺達在這個空曠世界唯一“活著”的夥伴,對旺達忠心耿耿,那匹名叫“阿格羅”的黑馬,反而更能打動玩家們的心。

這種人和動物之間的“絆”,成為了上田文人下一款遊戲的創作靈感。雖然打造一款講述“人與動物”的遊戲聽上去沒那麼複雜,但最終,上田文人花了整整11年的時間,才打造出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最後的守護者》。

《最後的守護者》講述了一個身處都市廢墟中的男孩和一頭巨型動物大鷲之間的友情故事。而這只大鷲,也幾乎可以說是電子遊戲史上最真實的動物了。

在遊戲過程中,這只毛絨絨的可愛大鷲有的時候回突然伸過頭來,需要玩家去撫摸;而當它受傷時,也會倒在地上痛苦地哀嚎。它不像是其他遊戲中的AI,總會幫助玩家順利過關,相反,很多時候,它也會有自己的脾氣,當它不願意幹某件事的時候,你甚至會無法通過某個謎題。你可以訓練這只大鷲,告訴它什麼時候幹什麼事。遊戲中的男孩在與大鷲的交互中提升友情,而玩家也在與這只大鷲的交互中,慢慢被這只擁有個性的AI大鷲觸動心弦。

最終,《最後的守護者》銷量並不理想,但這款遊戲仍然成為了玩家眼中不可多得的藝術品神作。

前些日子,《最後的守護者》VR版上架Playstation商店,並提供了免費版本的下載。現在,玩家們也可以通過VR,再次體驗少年與大鷲的冒險故事。

在傳統遊戲領域,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獨具藝術氣息的電子遊戲,除了上田文人的這些作品外,比如黑島工作室的《異域鎮魂曲》,“遊戲詩人”陳星漢的《風之旅人》、《花》,USTWO的《紀念碑穀》,以及最近受到極高關注度的《gorogoa》等,都能稱之為令人驚豔的“遊戲藝術品”。這些遊戲為整個電子遊戲行業在藝術領域正名,並向其他藝術形式表明,電子遊戲也能成為一種具有魅力的藝術形式。

《風之旅人》

現在的VR遊戲,仍然處於緩慢發展的過程中。但我們也不難看到,除了恐怖或是射擊遊戲之外,有不少VR遊戲還在進行其他的嘗試。就像VR玩家非常熟悉的《Tilt Brush》,簡單的繪畫在VR的特殊載體下,散發出了令人驚訝甚至是震撼的藝術表現形式。它一下子將延續了千年的傳統平面繪畫打破,讓人們處在三維的繪畫環境中,達到了“突破次元壁”的神奇境界。

我想,VR之所以充滿魅力,也正因如此吧。

歡迎你在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觀點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今日VR”閱讀更多原創VR乾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