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延安黃陵:講好龍鄉故事 提振群眾精氣神(三)

講好龍鄉故事 提振群眾精氣神

--黃陵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聚力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側記

十二月的黃陵, 寒風凜冽。 2292平方公里的龍鄉大地上, 到處活躍著各級扶貧幹部的身影。 一項項攻堅克難的扶貧專案, 一個個扶貧攻堅的幫扶舉措, 極大地提振了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扶貧先扶志 扶貧必扶智”已成為黃陵群眾幹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思想共識。

幹部政策宣講、文藝下鄉演出、社會宣傳、新聞報導、幹部幫扶專案協同呼應、共同發力, 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有力的輿論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氛圍。

開展文化活動 為群眾送去豐富精神食糧

“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安全住房有保障”, 68歲的石金權老人對答如流, 贏得現場群眾陣陣掌聲。 這是12月15日, 黃陵縣委宣傳部開展“宣傳十九大 文化助扶貧”下基層活動中扶貧知識搶答環節的精彩一幕, 也是黃陵縣開展文化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

文化扶貧進村來, 廣大群眾樂開懷。 在文化扶貧工作開展中, 黃陵縣堅持“智力扶持”與“志向扶持”並重、物質扶貧與精神扶貧並舉, 通過講述脫貧典型故事、開展文化惠民演出、贈送圖書和書法作品等方式, 將文化送到基層, 送到貧困群眾身邊, 將脫貧鬥志、脫貧信心送到貧困群眾心裡, 著力培育貧困群眾自力更生的意識和觀念,

引導廣大群眾依靠勤勞雙手和頑強意志實現脫貧致富。

演小品、唱秦腔、打竹板。演出團隊每到一村子,就吸引了村子裡的男女老少前來觀看,扶貧小品《二娃養牛》、秦腔選段《紅燈記》、歌曲《最美的歌兒獻給媽媽》、群口快板《砥礪奮進 共築中國夢》等節目輪番上陣,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宣傳了黨的好政策和扶貧脫貧典型事蹟,極大的鼓舞了幹部群眾脫貧攻堅的士氣,調動脫貧攻堅的積極性,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主體意識和內生動力,群眾看後直呼過癮。

開展脫貧攻堅文藝宣傳活動,講述黃陵扶貧好政策。為充分發揮文化陣地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豐富貧困群眾日常生活,黃陵縣全面實施農村文化、社區文化、校園文化、廣場文化和節日文化建設,在全縣開展 “宣傳十九大 文化助扶貧”、“到人民中去” 、“科技、衛生、文化下鄉”、“脫貧攻堅 文化同行”等為主題的一系列扶貧活動,通過進村莊、進社區、進校園、進軍營、進廠礦的文化“五進”活動,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佔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各鎮辦(社區)、村組也充分利用文化設施,以文藝自樂班、聯歡會、壁報、專欄、櫥窗、文體廣場、圖書屋、文化牆等為載體,開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以群眾的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引導貧困群眾見賢思齊、自力更生。

“龍鄉藝術團”、“民間藝術團”、“老年文藝隊”等藝術服務團隊,常年為群眾常年義務演出;“書畫自願者服務隊”以漫畫、標語、順口溜等方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扶貧政策、村規民約、傳統民俗、疾病預防等內容呈現在村民面前,使文化牆成了村民接受教育的新課堂;“小手拉大手”活動,讓小學生向家長宣講脫貧攻堅政策,講述懶漢脫貧故事,深受歡迎。同時,黃陵縣大力推進農村文化活動設施建設,先後實現了“農家書屋”全覆蓋,村村建成文化活動廣場和文化活動室、閱覽室、廣播室,提升了群眾脫貧致富的“精氣神”。

演小品、唱秦腔、打竹板。演出團隊每到一村子,就吸引了村子裡的男女老少前來觀看,扶貧小品《二娃養牛》、秦腔選段《紅燈記》、歌曲《最美的歌兒獻給媽媽》、群口快板《砥礪奮進 共築中國夢》等節目輪番上陣,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宣傳了黨的好政策和扶貧脫貧典型事蹟,極大的鼓舞了幹部群眾脫貧攻堅的士氣,調動脫貧攻堅的積極性,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主體意識和內生動力,群眾看後直呼過癮。

開展脫貧攻堅文藝宣傳活動,講述黃陵扶貧好政策。為充分發揮文化陣地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豐富貧困群眾日常生活,黃陵縣全面實施農村文化、社區文化、校園文化、廣場文化和節日文化建設,在全縣開展 “宣傳十九大 文化助扶貧”、“到人民中去” 、“科技、衛生、文化下鄉”、“脫貧攻堅 文化同行”等為主題的一系列扶貧活動,通過進村莊、進社區、進校園、進軍營、進廠礦的文化“五進”活動,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佔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各鎮辦(社區)、村組也充分利用文化設施,以文藝自樂班、聯歡會、壁報、專欄、櫥窗、文體廣場、圖書屋、文化牆等為載體,開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以群眾的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引導貧困群眾見賢思齊、自力更生。

“龍鄉藝術團”、“民間藝術團”、“老年文藝隊”等藝術服務團隊,常年為群眾常年義務演出;“書畫自願者服務隊”以漫畫、標語、順口溜等方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扶貧政策、村規民約、傳統民俗、疾病預防等內容呈現在村民面前,使文化牆成了村民接受教育的新課堂;“小手拉大手”活動,讓小學生向家長宣講脫貧攻堅政策,講述懶漢脫貧故事,深受歡迎。同時,黃陵縣大力推進農村文化活動設施建設,先後實現了“農家書屋”全覆蓋,村村建成文化活動廣場和文化活動室、閱覽室、廣播室,提升了群眾脫貧致富的“精氣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