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延安黃陵:精准施策拔窮根 脫貧攻堅奔小康(一)

精准施策拔窮根 脫貧攻堅奔小康

--黃陵縣打好脫貧攻堅戰側記

一座座白色溫室大棚在陽光下格外養眼, 一排排太陽能電池板照亮了脫貧之路, 一個個水果蔬菜基地不時傳出陣陣歡樂的笑聲, 一排排中蜂養殖箱彰顯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法則, 一棟棟易地扶貧搬遷點拔地而起……在黃陵廣袤的農村大地, 伴隨著脫貧攻堅的強力推進, 一幅幅人民幸福、全面小康的畫卷正在徐徐鋪開。

2017年, 新一輪的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後, 黃陵縣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和中省市部署要求, 把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工作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來抓, 舉全縣之力, 集全縣之智, 因地制宜, 推出“產業+扶貧”、 “健康+扶貧”、“文化+扶貧”等一系列扶貧新模式、新方法,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產業扶貧 撬動脫貧致富支點

目標就是動力, 思路決定出路

在脫貧攻堅戰中, 黃陵始終把“精准”二字貫穿於識貧、扶貧、脫貧全過程, 因人因地制定扶貧開發計畫, 實行“一村一業、一戶一策、一人一法”,

對症下藥、精准滴管、靶向治療, 真正把有限的資源、有力的措施精准投向貧困村貧困戶, 確保扶到點上, 扶到根上, 扶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黃陵縣橋山街道辦上翟莊村趙懷亮幾年前一直過著“沒盼頭”的日子, 家裡沒地沒錢, 還要照顧生病的妻子。

在幫扶幹部的支援下, 趙懷亮積極發展棚栽業, 每年能收入兩三萬元。 幹了四年, 他終於脫了貧困戶的“帽子”, 在縣城梨園新區買了房, 日子過得越來越有奔頭。

農村“三變”改革, 這個抓根本、管長遠的重要舉措, 已經成為黃陵縣解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有力抓手。 黃陵縣以“三變”改革工作為統領,著力在“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建設上下功夫,助推精准脫貧,為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脫貧攻堅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10月27日,合作社又分紅了,隆坊鎮山岔口村的群眾一大早就聚集在村民活動室的院內,拉著家常,處處洋溢著喜悅的氣氛。“剛開始參加合作社我還不相信,現在我相信了,這是第二次分紅了,這可讓我們吃了‘定心丸’”。山岔口村貧困戶張玉成激動地說。

山岔口村地理位置偏僻,主要發展中蜂、蘋果等養殖種植產業。在“三變”改革中,山岔口村探索出“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農民將土地流轉給村合作社栽植香草花卉,補充蜜源,促進中蜂產業發展。農戶以土地入股變成股民,土地變成資本、資金變成股金,實現了土地集約、資本集中和利益共用。

田保拴是秦家原村最後一個安裝光伏項目的貧困戶,看著工人在自家屋頂上忙忙碌碌安裝光伏板的身影,田保拴沒花一分錢就裝上屋頂光伏,心裡樂開了花。截止目前,全縣已備案屋頂光伏專案110個,總規模23.08兆瓦,帶動農戶807戶,其中:貧困戶695戶,一般戶112戶,預計年總收入達到250余萬元。

與此同時,以蘋果成熟後的分揀分選、冷藏冷運、品牌行銷、精深加工、宣傳推介、市場開發等為重點內容的蘋果產業後整理工作正在黃陵縣加快推進。蘋果種植是黃陵縣原區的主導產業,是群眾增收的主要管道。截至目前,黃陵縣已掛牌成立隆坊鎮和阿黨鎮2個果品集散交易市場,建成4個專業村交易服務中心。蘋果產業後整理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加快了蘋果主導產業轉型升級、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步伐,也為黃陵縣助推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基礎。

脫貧攻堅,黃陵縣強調“把水澆到根子上”,注重以產業扶貧增強貧困群眾的“造血”功能。制定出臺了《關於推進產業扶貧精准脫貧工作的意見》,同時強化專業合作組織帶動,推行了“黨支部+合作社+‘三變’改革+貧困戶”“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產業扶貧模式。

雙龍鎮軒轅土特產合作社的35名社員收到了每戶2000元的分紅

雙龍鎮杜洛尾村在村合作社的動員下,全村92戶村民將自己手中的1260畝耕地流轉給農產品企業,不僅每畝地每年可以收穫500元的土地流轉金,而且還可以在自己土地上打工,有了“工資”收入。更讓他們想不到的是,在這些流轉土地上種植的花卉——“油牡丹”,也吸引了不少遊客來這裡參觀,周邊村民順勢辦起了農家樂,發展起鄉村旅遊,拓寬了增收門路,該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8200元。

群眾要脫貧,產業是主角,收入是關鍵。黃陵縣依託豐富的生態資源和旅遊資源,採取“景區+企業+貧困戶”扶貧模式,鼓勵貧困戶充分利用毗鄰景區優勢,發展休閒觀光、特色餐飲、加工銷售等配套服務業,先後建成千畝薰衣草莊園、百余戶農家樂,輻射帶動周邊貧困村、貧困群眾,通過旅遊業脫貧致富。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採取政府補貼、農戶出資、電網服務等形式,圍繞蘋果、果醋、油糕、蜂蜜、紅薯等土特產,先後建成村級電子商務點48個,發放扶貧小額貸款688戶2060萬元,全縣累計落實各類產業扶貧政策措施1589戶,覆蓋率達90.28%。

黃陵縣以“三變”改革工作為統領,著力在“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建設上下功夫,助推精准脫貧,為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脫貧攻堅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10月27日,合作社又分紅了,隆坊鎮山岔口村的群眾一大早就聚集在村民活動室的院內,拉著家常,處處洋溢著喜悅的氣氛。“剛開始參加合作社我還不相信,現在我相信了,這是第二次分紅了,這可讓我們吃了‘定心丸’”。山岔口村貧困戶張玉成激動地說。

山岔口村地理位置偏僻,主要發展中蜂、蘋果等養殖種植產業。在“三變”改革中,山岔口村探索出“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農民將土地流轉給村合作社栽植香草花卉,補充蜜源,促進中蜂產業發展。農戶以土地入股變成股民,土地變成資本、資金變成股金,實現了土地集約、資本集中和利益共用。

田保拴是秦家原村最後一個安裝光伏項目的貧困戶,看著工人在自家屋頂上忙忙碌碌安裝光伏板的身影,田保拴沒花一分錢就裝上屋頂光伏,心裡樂開了花。截止目前,全縣已備案屋頂光伏專案110個,總規模23.08兆瓦,帶動農戶807戶,其中:貧困戶695戶,一般戶112戶,預計年總收入達到250余萬元。

與此同時,以蘋果成熟後的分揀分選、冷藏冷運、品牌行銷、精深加工、宣傳推介、市場開發等為重點內容的蘋果產業後整理工作正在黃陵縣加快推進。蘋果種植是黃陵縣原區的主導產業,是群眾增收的主要管道。截至目前,黃陵縣已掛牌成立隆坊鎮和阿黨鎮2個果品集散交易市場,建成4個專業村交易服務中心。蘋果產業後整理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加快了蘋果主導產業轉型升級、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步伐,也為黃陵縣助推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基礎。

脫貧攻堅,黃陵縣強調“把水澆到根子上”,注重以產業扶貧增強貧困群眾的“造血”功能。制定出臺了《關於推進產業扶貧精准脫貧工作的意見》,同時強化專業合作組織帶動,推行了“黨支部+合作社+‘三變’改革+貧困戶”“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產業扶貧模式。

雙龍鎮軒轅土特產合作社的35名社員收到了每戶2000元的分紅

雙龍鎮杜洛尾村在村合作社的動員下,全村92戶村民將自己手中的1260畝耕地流轉給農產品企業,不僅每畝地每年可以收穫500元的土地流轉金,而且還可以在自己土地上打工,有了“工資”收入。更讓他們想不到的是,在這些流轉土地上種植的花卉——“油牡丹”,也吸引了不少遊客來這裡參觀,周邊村民順勢辦起了農家樂,發展起鄉村旅遊,拓寬了增收門路,該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8200元。

群眾要脫貧,產業是主角,收入是關鍵。黃陵縣依託豐富的生態資源和旅遊資源,採取“景區+企業+貧困戶”扶貧模式,鼓勵貧困戶充分利用毗鄰景區優勢,發展休閒觀光、特色餐飲、加工銷售等配套服務業,先後建成千畝薰衣草莊園、百余戶農家樂,輻射帶動周邊貧困村、貧困群眾,通過旅遊業脫貧致富。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採取政府補貼、農戶出資、電網服務等形式,圍繞蘋果、果醋、油糕、蜂蜜、紅薯等土特產,先後建成村級電子商務點48個,發放扶貧小額貸款688戶2060萬元,全縣累計落實各類產業扶貧政策措施1589戶,覆蓋率達90.28%。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