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萬達電商大幅裁員,王健林應該找馬化騰和李彥宏說理

12月19日消息, 萬達電商平臺飛凡大規模裁員——裁去70%的的員工。 其中試用期的全部走人, 歷史審計有問題的(雙十一刷單)的開除, 年終考核為B以下的也要被開除。

三個硬指標下來, 70%的人要走。

萬達的回應是, 70%的資料不準確。 不管怎樣, 大幅裁員是事實。

飛凡如今要專注數位化業務, 之前是金融, 再往前是“實體+互聯網”, 一年一個樣是萬達電商的真實寫照。 這次能否成功轉型, 估計王健林心裡也沒底。

萬達電商從2014年成立一來波折不斷, 包括管理層動盪, 戰略方向迷茫, 但這些都是後話, 萬達本來的計畫是和騰訊、百度結盟, 兩年過去無疾而終, 並陷入了發展停滯。

萬達真的做不了電商嗎?毋寧說, 萬達的第一步就走錯了。

2014年, 萬達、百度、騰訊合資的萬達電商成立, 萬達持股70%, 另外兩家持股為15%。 有人叫騰百萬, 有人叫玩淘寶。 2016年8月, 飛凡宣佈, 騰訊和百度未投入任何資金。

耗費兩年時間, 竹籃打水一場空。

對於這三個巨頭的合作, 2015年底, 馬雲直接懟過一段話:

任何一個組織, 首先要問你的使命是什麼, 願望是什麼, 共同的價值觀是什麼, 要得到的結果是什麼......所以我覺得這個組織的問題在這, 你們三家我覺得有點像湊攏班子, 健林需要完全徹底的改革, 進行轉型, 我深刻理解。 另外兩個兄弟覺得, 反正也不是我出錢, 我出一點點錢, 有人去搞阿裡, 我覺得很高興。

湊攏班子, 一語成讖。 而騰百萬符合湊攏班子的多個特點。

首先是動機不純。

2014年, 萬達商業赴港上市, 為了提股價。 王健林生硬的把O2O概念納入到萬達商業中。 “當時, 我們跟騰訊、百度簽約搞了一個O2O公司叫‘騰百萬’, 也是一個概念(萬達前高級副總裁王貴亞)”。

當時也不錯, 眾多國際投行都很看好。 萬達商業也成了港股募集資金最高的公司。

據一位早期管理人員說, 萬達最初的想法就是利用萬達廣場線下用戶, 來給萬達的線上業務導流, 至於為什麼導流到線上或者到了線上能做什麼, 並沒有做太深的思考。

至於其他兩家的動機, 兩家公司都沒有官方表態, 馬雲的說法符合邏輯。

其次是合作意願不強烈。

故事是好故事, 也起了效果。 但最終無法落地。 說好的總投資50億元, 萬達持股70%, 另外兩家持股為15%。 但結果騰訊和百度只想出微信入口和搜索導流。

萬達妥協了, 一直忍著沒要錢, 畢竟萬達最不缺的就是錢。 但微信又嫌棄飛凡的產品做得太爛, 前前後後改了好幾版都不讓上。 和百度呢, 飛凡離職員工曾在知乎匿名爆料說, 百度對飛凡的支持只有一個室內地圖, 結果因為資料太陳舊根本無法匹配。

對於這場合作, 萬達的意願是最強烈的, 因為它要轉型。 而其他兩家公司的意願就不好說了, 談好了出錢但結果只是出資源,

最後連資源也不願意出, 或者出的資源不是什麼優質資源。

有沒有其他支持呢?飛凡離職員工說, 騰訊從一開始就只出現在公關文裡。 更別說百度、騰訊的高管出來表態支持, 幾乎是萬達一家在閉門造車。 似乎兩家公司都在等著萬達搞出點成績, 坐收漁利。

隨著合作破產, 萬達商業也開始了退市之路, 而回歸A股之路比登天還難。

最後, 其他兩家公司各有打算。

三家公司之所以合作, 馬雲的說法是一方面, 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百度和騰訊的具體情況, 萬達惦記電商這塊肥肉, 但百度和騰訊更惦記。

先說百度, 從2008年C2C平臺有啊, 到2010年的B2C平臺樂酷天, 百度做的嘗試都失敗了, 但百度沒有放棄。 2012, 百度有啊被整合到愛樂活, 2013年3月轉型為電商導購網站。2014年年初,愛樂活更名為“樂貨”轉型為會員制電商。

最大手筆的是,2015年上線了電商平臺百度未來商店,計畫邀請1000家中高端知名品牌入駐,可見這一階段百度對電商是有興趣的,準備大幹一場,所以和萬達合作,借萬達的勢是有必要的。

但是到2016年6月,百度就關閉了百度未來商店,在此後沒有再開啟電商項目,所以結束和萬達的合作也不意外。

表面上是資源不好打通,因此合作不了,背後其實有兩家公司的戰略轉向。

再看騰訊,2013年,騰訊電商平臺交易額370億元,但是2014年,騰訊放棄電商,戰略投資京東開始走投資路線,這期間拿出點錢投萬達也就不意外了。

至於不再和萬達合作,看看騰訊兩年內的投資版圖就知道了。2015年到2016上半年,2015年,騰訊投了易車網和每日優鮮。在2016年上半年,騰訊動作更多了,推動蘑菇街合併美麗說並追求投資,合併公司估值近30億美元,騰訊成大股東,還投資拼多多(手機購物APP)、阿思拓(電子商務技術公司),還把原有的京騰計畫升級到2.0版。

拿到了這些優質的電商資源後,再看看進展乏善可陳的萬達電商,如果綁在萬達轉型的戰車上一直陪著萬達電商“交學費”,成功占不了多大便宜,失敗了則會成為笑話,為什麼還要承受這樣的風險呢?

這種湊攏班子式的合作並不少見,缺乏長期規劃、合作意願不強,很容易隨著企業戰略調整或者其他風吹草動導致合作破裂。這倒應了前不久出走阿裡創業的何小鵬的話,大型跨界公司的深度合作沒有成功案例。

2014年,阿裡和上汽成立合資公司斑馬公司,顛顛撞撞兩年推出斑馬智慧系統,一度傳出上汽和阿裡因為資料歸屬問題鬧矛盾。可以設想,騰百萬如果繼續存在,這就是未來可能遇到的難題,從這個角度看,就可以明白騰訊百度為什麼沒有交出優質資源。

一旦深度合作,必然涉及到核心資源的交易,以至於涉及企業安全,這是更嚴峻的問題。與其冒這麼大的風險,甚至可能得不償失,倒不如和其他中小企業合作,成為主導者,豈不是更好?

2013年3月轉型為電商導購網站。2014年年初,愛樂活更名為“樂貨”轉型為會員制電商。

最大手筆的是,2015年上線了電商平臺百度未來商店,計畫邀請1000家中高端知名品牌入駐,可見這一階段百度對電商是有興趣的,準備大幹一場,所以和萬達合作,借萬達的勢是有必要的。

但是到2016年6月,百度就關閉了百度未來商店,在此後沒有再開啟電商項目,所以結束和萬達的合作也不意外。

表面上是資源不好打通,因此合作不了,背後其實有兩家公司的戰略轉向。

再看騰訊,2013年,騰訊電商平臺交易額370億元,但是2014年,騰訊放棄電商,戰略投資京東開始走投資路線,這期間拿出點錢投萬達也就不意外了。

至於不再和萬達合作,看看騰訊兩年內的投資版圖就知道了。2015年到2016上半年,2015年,騰訊投了易車網和每日優鮮。在2016年上半年,騰訊動作更多了,推動蘑菇街合併美麗說並追求投資,合併公司估值近30億美元,騰訊成大股東,還投資拼多多(手機購物APP)、阿思拓(電子商務技術公司),還把原有的京騰計畫升級到2.0版。

拿到了這些優質的電商資源後,再看看進展乏善可陳的萬達電商,如果綁在萬達轉型的戰車上一直陪著萬達電商“交學費”,成功占不了多大便宜,失敗了則會成為笑話,為什麼還要承受這樣的風險呢?

這種湊攏班子式的合作並不少見,缺乏長期規劃、合作意願不強,很容易隨著企業戰略調整或者其他風吹草動導致合作破裂。這倒應了前不久出走阿裡創業的何小鵬的話,大型跨界公司的深度合作沒有成功案例。

2014年,阿裡和上汽成立合資公司斑馬公司,顛顛撞撞兩年推出斑馬智慧系統,一度傳出上汽和阿裡因為資料歸屬問題鬧矛盾。可以設想,騰百萬如果繼續存在,這就是未來可能遇到的難題,從這個角度看,就可以明白騰訊百度為什麼沒有交出優質資源。

一旦深度合作,必然涉及到核心資源的交易,以至於涉及企業安全,這是更嚴峻的問題。與其冒這麼大的風險,甚至可能得不償失,倒不如和其他中小企業合作,成為主導者,豈不是更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