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京《學霸寶典》:他們是如何考取世界名校的?

南京有一批學霸又在收割offer了!

今年到目前為止, 南外已經有170多名學生被世界各國名校提前錄取。

其中不乏耶魯、哥倫比亞、芝加哥、杜克、賓大、康奈爾、範德堡、曼徹斯特大學、倫敦大學學院等世界名校。

為何常青藤名校格外青睞他們?

這些南京“牛娃”是如何成為學霸的?

來看看他們分享的經驗吧!

徐瑄凰

小學:拉薩路小學銀城分校

初、高中:南京外國語學校

早申錄取:耶魯大學

興趣愛好:看電影、閱讀、旅行、鋼琴、射箭

首先我很幸運擁有開明的爸爸媽媽, 他們一直鼓勵我去探索生活的各種可能行, 在這樣自由的環境裡就培養了我的主動性和思辨能力, 有非常獨立的思維和認知。 而南外良好的學習環境、寬容大氣的氛圍為我的成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感恩在心。

申請過程最大的心得是不要盲目去迎合大學的喜好, 而是要找到自己心中最大的熱情所在。

在教育日趨功利的當下, 南外卻給他們的學子提供了一個可以靜下心思考的地方。 我從初中開始就閱讀了大量的英文原版書, 包括各種經典小說和歷史哲學書, 喜歡的原版書不僅僅是閱讀, 還會找來有聲書在上學放學路上、甚至在做作業時當背景音樂播放。 我媽媽經常打趣我的話題就是:在我準備各種數學競賽猛刷題的同時播放《珍珠》《指環王》《蘇菲的世界》等有聲書, 是她不能理解的境界。 再加上平時看了無數美國電影, 所以在進入南外高中時英語能力基本已是母語水準, 高二上學期十月份SAT就一次考出1570的理想分數, 託福119分, 感覺自己沒有在準備標化考試上花費時間, 這樣就可以把大量的時間精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人文學科上作深度拓展研究。

記得高一暑假在艾姆赫斯特學院的暑期項目中發現了自己對美國歷史的熱愛, 憑著這股熱情拿下了AP美國歷史和AP美國政府與政治的5分。 高二暑假的斯坦福夏季人文學院更是給我開啟了人文研究領域的另一扇門。

耿建超

小學:育英二外小學部

畢業初中:育英二外初中部

錄取大學:杜克大學

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

我是一名理科生, 物理是我最喜歡也是最擅長的學科。 所以我也參加了一系列物理的競賽和活動。 例如全國高中物理聯賽, 美國物理杯, 英國物理奧賽等並取得讓我自己滿意的成績。 今年我也在丘成桐中學物理獎中榮獲金獎。 除了物理, 我還熱衷於音樂保護。

去年暑假, 我去雲南香格里拉保護那裡特有的音樂文化並在網上宣傳, 今年我也加入了昆曲保護小組保護發源於江蘇本地的昆曲。 在這個過程中, 我也意識到中美文化交流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 所以美國大學也給我提供了一個發揚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平臺。 其他愛好包括:籃球, 羽毛球, 吉他等。

最深的感觸:堅持就是勝利。 我高中才進入南京外國語學校, 相比於初中就在南外的同學來說起步較晚。 因為好不容易通過中考的殘酷考驗, 準備高一要好好休息休息。 可是才開學沒多久, 班裡的同學就去參加各種比賽, 拿了好多獎項, 然而我連這些比賽聽都沒聽過。 給我壓力最大的是高一才開始, 班裡有些同學都已經把高中的課程差不多自學完了。

所以我也經歷過一段低谷期, 不知道我到底應該幹什麼, 懷疑我是個假的理科實驗班的學生。 不過我父母倒是不擔心, 他們總是跟我說起步晚不要緊, 只要敢於緊追不捨就是好的。 所以我也就放平心態, 開始學很多同學初三就已經學過的物理競賽, 上課時在班上大神都在做作業的時候認真聽老師講課。 這樣踏實的學習也讓我感到很心安, 不再像高一剛開學那樣焦躁了。 我的年級排名也從高一第一次考試的120名, 一路上升到期末考試的11名。 這是對我一學期努力的回報。

高一期間, 因為對各種比賽的不熟悉, 讓我錯過了大部分展示自我的機會。 我也只好在周圍同學拿了一個又一個大獎時把他們參加的比賽都默默記下來, 等到高二再參加。不過因為高一時候的踏實學習,等到高二需要參加比賽的時候,我的學術能力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所以我也把握住了機會,拿到了一系列的獎項。例如美國物理杯全球前100,英國物理奧賽金獎,全國高中物理聯賽省一等。值得一提的是丘成桐中學物理獎,這個比賽我高二和高三都參加了,但是在高二時,由於水準有限,止步南方決賽。但是在高三時,當幾乎所有其他同學都因為忙於寫文書而不再參加比賽時,我憑藉一股不服輸的衝勁,成功闖入全球總決賽,並拿到金獎,我想這也是堅持就一定會成功的例子。

回望過去,我發現我90%的獎項都是在高二下學期的小高考之後才拿到的。我對這個結果既驚訝又滿意。對於一個從六合區走出來的學生來說,從剛進入南外幾乎什麼都不懂的狀態,走到這一步對我自己來說已經非常不易,但是我們永遠不能滿足于現狀,永遠需要抱著一顆向上的心,堅持努力下去,必定會有回報。最後用一句學長送給我的話結尾: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父母的幫助:在已經過去的高中兩年多的時間,是我和我的父母一起成長的過程。我的父母一開始和我一樣,對出國需要做哪些準備一無所知,僅僅是懷著一顆想要出國的心。但是看著周圍同學一個個都很有規劃,不斷地在拿獎,他們也不甘心。於是就在我努力提高自身綜合實力的同時,他們會經常和學長學姐的父母討教經驗。正式因為我的父母,才讓我申請美國大學時更具有針對性,少走了很多彎路。所以我的成功錄取也有很大的一部分要歸功於我的父母。

江雲帆

小學:琅小

初中+高中:南外

錄取高校:哥倫比亞大學

性格特點:天蠍座,有點雙重人格,喜歡獨自思考問題,強迫症+完美主義

興趣愛好:讀書、旅遊、寫影評、名謠、吉他、鋼琴十級、尤克裡裡

劉逸凡

小學:芳草園小學

初、高中:南京外國語學校

早申請錄取:芝加哥大學

這次能夠幸運地被芝大錄取,我覺得是和南外提供的平臺密不可分的。說實話,我的標準化考試成績,包括託福考試和美國高考SAT,都不是非常突出,但是南外讓我有機會堅持做自己想做、擅長做的事情。我想,正是這些使我活出了不一樣的自己、讓芝加哥大學看到了我的閃光之處。

從初中到高中,我都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參加各種學科競賽,最終獲得了數學省一、物理省一、資訊學國一。這些比賽的成績反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實實在在完成了這些研究,鍛煉了自己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大概也是芝加哥大學所看重的吧。

對於申請美國大學來說,僅僅只有學術方面的特長是絕對不夠的。就我而言,我一直就對足球、魔方、翻譯、配音(甚至是傳統曲藝)都抱有極大的興趣。南外靈活的課程安排賦予了學生極大的自由,我們能夠真正去安排自己的課餘時間。從初中起,我每天都在放學後與夥伴們踢球,討論足球比賽。初三暑假,在同學推薦下,我加入了一個體育網站的翻譯團,將一些英文的足球新聞、戰術評析等等翻譯成中文。同樣是受到同班同學的影響,我加入了學校的魔方社,在經過大量的練習之後,我參加世界魔方協會的官方比賽,取得過3階12.53s的個人最好成績。在申請大學的過程中,我還自己錄製並剪輯了玩魔方的視頻遞送給芝大。學校本身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活動平臺。初三的課本劇表演中,我為我們班的《羅密歐與茱麗葉》配音,獲得了最佳男配音獎。發現自己對配音也有一定的興趣,我又在高中幫同學製作的航空紀錄片配音。

這些許許多多的活動,需要大量的時間來完成。然而對於我們出國生來說,不僅要面對學校考試、小高考的壓力,還要準備美國的託福、SAT、AP考試。有時候我不得不面對接連的比賽或考試,在同一時間要準備完全不同的學習內容。如果沒有家長的鼓勵和支持,我或許是很難堅持下來的。就比如今年暑假,在我的標準化考試(SAT和託福)成績都還不令人滿意的情況下,我既要參加長達一個月的數學夏校,又要在9月15日前完成丘成桐科學獎的論文。許許多多的事情排在一起,讓我萌生放棄的念頭。一念之差也許就讓我錯過丘成桐獎,但家是永遠的避風港。我的父母為我打氣,叫我不要放棄自己熱愛的東西,讓我一件事一件事地解決。最終,我還是挺過來了,至少算是人生階段性的勝利了。

呂漢白

小學:力學小學

初中:南京外國語學校

錄取學校:耶魯大學

興趣愛好:閱讀,彈鋼琴

個性特點:不善表達,比較畏懼採訪

我覺得家人給的最大的支持是自由,是指一種引導而不強迫的支持。當然,家人,尤其是父母去瞭解活動、比賽、或是找一些培訓課程對我們的申請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在選校、選專業或者是選課上,能給我們一定的自由是最好的

毫無疑問,南外提供給我們一格非常適合作為international applicant申請的環境。不僅有很高的英語教育基礎(與其他高中不同的教材,課程要求,閱讀),而且在我們的申請階段,有非常人性化的靈活的學習安排。這給同學們提供了大量的在學校指導下提高申請基礎的機會,也保證了很多自主學習,安排活動的時間。而在填報申請時,南外歷屆積累的豐富經驗又能極大地幫助我們,通過閱讀文集,諮詢學長學姐我們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差錯。

王恒之

畢業小學:小西湖小學

畢業初中:南京外國語學校

錄取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

我想對我來說,高中最重要的經歷之一應該就是去美高的交流了。高一下學期的時候我被幸運的選中,有機會去聖路易斯大學高中交換半年。SLUH是一個天主教學校,所以神學也是必修課。因為之前對宗教幾乎沒有任何瞭解,第一堂課我聽得雲裡霧裡。可越往後,當老師從一位位先知講到使徒傳,從對耶穌的預言講到他的複生,一串神秘而又有趣的故事像項鍊一樣被串了起來,有趣極了。尤其是當老師開始比較世界上多種宗教或哲學觀點的時候,我才驚奇的發現,原來多種文化間竟然會有如此多的共通之處。我的同學們也來自許許多多不同的地方。化學課旁邊伊朗的小哥,歷史課坐在對面來自委內瑞拉的同學等等都給我帶來了許多有趣的見聞和故事。我後來在面試的時候把這段有趣的經歷分享給了面試官。我想能夠接觸到這麼多的文化,這麼多地球那邊的故事實在幸運,開闊了眼界,也能帶來一些其他的思考。這應該是我申請裡面對我個人收穫最大的一次經歷了吧。

除了這些以外,我還從小開始練習書法。所以在美國過春節前後,我就組織了一場小活動,請我的美國同學們體驗一下自己動手寫中國書法,同時介紹了一些小知識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希望能在努力瞭解他們的社會文化的同時,講出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文化。

在標化成績方面,我的各項考試還算有驚無險地考完了。我在這兒特別的想感謝我的父母。因為上學時候需要同時兼顧課內成績和標化考試,所以有時候壓力會很大,尤其是當期中期末大考的時候,更是手忙腳亂。他們一直陪在我身邊,盡力地幫助我來穩定情緒繼續走下去。在我焦慮不知所措的時候他們總是鎮定的幫我分析,讓我平靜下來。我覺得這樣一份心態在事情繁多的申請過程中十分重要,所以也十分感謝父母的鼓勵和支持。

學校和老師們也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兩位十分負責的英語老師,幫助我打下了英語的基礎,讓我在面對標化考試的時候不至於太費勁。學校的藝術節、外語節、以及豐富多樣的選修課,也是我高中階段美好的回憶。總之想要感謝學校所有教過我、幫助過我的老師們。

吳正洵

小學:北京東路小學

初中:南外仙林分校

高中:南外IB

錄取:康奈爾大學

個性:嚴謹踏實,熱愛思索,堅韌,富有同理心,有決心和主見,但有時比較功利,會因為一時的得失而焦慮

愛好:物理研究,閱讀,游泳,踢足球,電影

申請過程中的感觸:

首先,emotional maturity挺重要的。我越來越明白一個道理,哪一種意識形態,哪一種行為態度,實際上都是我們自己的效用函數,不論搞金融賺錢,還是搞科技創業,還是研究歷史,還是在鄉村過上醇厚樸實的生活,哪怕暫時功虧一簣挺落魄的,都完全沒有高下之分的,有差別的只是人創造的市場給事物的定價。認識到自己想要什麼以及可以放棄什麼,就是一種emotional maturity。而申請中,保持客觀冷靜思考和長遠眼光也是emotional maturity。能夠真正自省和對弱者富有同理心也是emotional maturity。能夠有很強的耐挫能力和承受能力也是emotional maturity……

其次,intellectualcuriosity挺重要的。設計好自己的主線比沒有主線好,自然而然形成主線比設計出來的主線好。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持之以恆的熱情,這決定了我們最終發展的高度。其實我覺得招生官一眼就能看出申請者的潛力,也許一個人只用了10%的力氣考了1500+,另外一個人用了80%的心思考了1550+,潛力便一目了然了(當然,第一個人要想更佔優勢,90%力氣要花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並且要能通過活動競賽或者文書體現出來)。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有許多低分高錄的原因之一(當然的確有一些分控學校)。所以,標化真不算啥,但關鍵還是要看真正的實力和潛力以及給學校可能帶去的貢獻和價值。千千萬萬別想著靠“裝飾”來彌補任何東西,招生官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至少我相信,不排除有個例),一眼就能看出來真才實學和後期包裝的區別。就算是通過包裝等手段進了較好的學校,從人生的尺度上看這個問題,便能發現是相當荒唐而可笑的一件事了。

最後一點,focus。留學圈有點像個叢林,需要我們時刻保持警惕和專注(當然多當幾年傻白甜也挺好)。摸爬滾打中保持初心挺重要的(很老套卻真的很重要啊,真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尤其是當我們感到自己意志有動搖或者有些躁動不安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快速地調整和反思,及時止損,永遠記住沉沒成本不是成本,過去了就過去了,然後繼續往未來看。最後的最後,大學申請真的只是一個嶄新的起點,真正有趣的事情才剛剛開始,everything is going to change dramatically and drastically!

家庭與學校:

選校的時候與父母進行了幾次長談,最終將學校鎖定在了芝加哥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父母也會給我一些資訊,有時挺有用,挺好。

南外給我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南外的氛圍是包容的,是鼓勵式的,是前瞻性的,是開放和人性化的。感覺周圍的同學都能找到自己的熱愛並且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經歷比賽活動和成長,經歷整個人生中最為單純美好的一段時光。我想,這就是南外成為我們無法忘懷、有極強歸屬感的地方的原因。對於我而言,南外的STEM教育氛圍不僅提供了許多自己動手做研究、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也激發了我對於物理學習的熱愛和進一步的認識。作為國際部IB課程的學生,我也受益於IB帶給我的能力的提升,尤其在高效率完成高品質的論文寫作、邏輯思辯能力、知識架構、自主學習等方面,都給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穫。而這些,特別是在這個強調“終身學習”的時代大背景下,正是讓人獲得巨大潛力和長期發展的東西。

對於讓很多孩子頭大的英語學習

他們說

英語學習就是多看多聽多讀多寫,比如從小每天伴著新概念英語錄音起床,比如走路聽英語有聲書,比如把英語有聲書當做寫數學作業的背景英語,比如把英文報翻譯成中文造福身邊人……

素材來源 | 南外新鮮事、南京招考頭條、網路

責任編輯 | 趙伊漢

等到高二再參加。不過因為高一時候的踏實學習,等到高二需要參加比賽的時候,我的學術能力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所以我也把握住了機會,拿到了一系列的獎項。例如美國物理杯全球前100,英國物理奧賽金獎,全國高中物理聯賽省一等。值得一提的是丘成桐中學物理獎,這個比賽我高二和高三都參加了,但是在高二時,由於水準有限,止步南方決賽。但是在高三時,當幾乎所有其他同學都因為忙於寫文書而不再參加比賽時,我憑藉一股不服輸的衝勁,成功闖入全球總決賽,並拿到金獎,我想這也是堅持就一定會成功的例子。

回望過去,我發現我90%的獎項都是在高二下學期的小高考之後才拿到的。我對這個結果既驚訝又滿意。對於一個從六合區走出來的學生來說,從剛進入南外幾乎什麼都不懂的狀態,走到這一步對我自己來說已經非常不易,但是我們永遠不能滿足于現狀,永遠需要抱著一顆向上的心,堅持努力下去,必定會有回報。最後用一句學長送給我的話結尾: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父母的幫助:在已經過去的高中兩年多的時間,是我和我的父母一起成長的過程。我的父母一開始和我一樣,對出國需要做哪些準備一無所知,僅僅是懷著一顆想要出國的心。但是看著周圍同學一個個都很有規劃,不斷地在拿獎,他們也不甘心。於是就在我努力提高自身綜合實力的同時,他們會經常和學長學姐的父母討教經驗。正式因為我的父母,才讓我申請美國大學時更具有針對性,少走了很多彎路。所以我的成功錄取也有很大的一部分要歸功於我的父母。

江雲帆

小學:琅小

初中+高中:南外

錄取高校:哥倫比亞大學

性格特點:天蠍座,有點雙重人格,喜歡獨自思考問題,強迫症+完美主義

興趣愛好:讀書、旅遊、寫影評、名謠、吉他、鋼琴十級、尤克裡裡

劉逸凡

小學:芳草園小學

初、高中:南京外國語學校

早申請錄取:芝加哥大學

這次能夠幸運地被芝大錄取,我覺得是和南外提供的平臺密不可分的。說實話,我的標準化考試成績,包括託福考試和美國高考SAT,都不是非常突出,但是南外讓我有機會堅持做自己想做、擅長做的事情。我想,正是這些使我活出了不一樣的自己、讓芝加哥大學看到了我的閃光之處。

從初中到高中,我都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參加各種學科競賽,最終獲得了數學省一、物理省一、資訊學國一。這些比賽的成績反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實實在在完成了這些研究,鍛煉了自己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大概也是芝加哥大學所看重的吧。

對於申請美國大學來說,僅僅只有學術方面的特長是絕對不夠的。就我而言,我一直就對足球、魔方、翻譯、配音(甚至是傳統曲藝)都抱有極大的興趣。南外靈活的課程安排賦予了學生極大的自由,我們能夠真正去安排自己的課餘時間。從初中起,我每天都在放學後與夥伴們踢球,討論足球比賽。初三暑假,在同學推薦下,我加入了一個體育網站的翻譯團,將一些英文的足球新聞、戰術評析等等翻譯成中文。同樣是受到同班同學的影響,我加入了學校的魔方社,在經過大量的練習之後,我參加世界魔方協會的官方比賽,取得過3階12.53s的個人最好成績。在申請大學的過程中,我還自己錄製並剪輯了玩魔方的視頻遞送給芝大。學校本身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活動平臺。初三的課本劇表演中,我為我們班的《羅密歐與茱麗葉》配音,獲得了最佳男配音獎。發現自己對配音也有一定的興趣,我又在高中幫同學製作的航空紀錄片配音。

這些許許多多的活動,需要大量的時間來完成。然而對於我們出國生來說,不僅要面對學校考試、小高考的壓力,還要準備美國的託福、SAT、AP考試。有時候我不得不面對接連的比賽或考試,在同一時間要準備完全不同的學習內容。如果沒有家長的鼓勵和支持,我或許是很難堅持下來的。就比如今年暑假,在我的標準化考試(SAT和託福)成績都還不令人滿意的情況下,我既要參加長達一個月的數學夏校,又要在9月15日前完成丘成桐科學獎的論文。許許多多的事情排在一起,讓我萌生放棄的念頭。一念之差也許就讓我錯過丘成桐獎,但家是永遠的避風港。我的父母為我打氣,叫我不要放棄自己熱愛的東西,讓我一件事一件事地解決。最終,我還是挺過來了,至少算是人生階段性的勝利了。

呂漢白

小學:力學小學

初中:南京外國語學校

錄取學校:耶魯大學

興趣愛好:閱讀,彈鋼琴

個性特點:不善表達,比較畏懼採訪

我覺得家人給的最大的支持是自由,是指一種引導而不強迫的支持。當然,家人,尤其是父母去瞭解活動、比賽、或是找一些培訓課程對我們的申請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在選校、選專業或者是選課上,能給我們一定的自由是最好的

毫無疑問,南外提供給我們一格非常適合作為international applicant申請的環境。不僅有很高的英語教育基礎(與其他高中不同的教材,課程要求,閱讀),而且在我們的申請階段,有非常人性化的靈活的學習安排。這給同學們提供了大量的在學校指導下提高申請基礎的機會,也保證了很多自主學習,安排活動的時間。而在填報申請時,南外歷屆積累的豐富經驗又能極大地幫助我們,通過閱讀文集,諮詢學長學姐我們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差錯。

王恒之

畢業小學:小西湖小學

畢業初中:南京外國語學校

錄取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

我想對我來說,高中最重要的經歷之一應該就是去美高的交流了。高一下學期的時候我被幸運的選中,有機會去聖路易斯大學高中交換半年。SLUH是一個天主教學校,所以神學也是必修課。因為之前對宗教幾乎沒有任何瞭解,第一堂課我聽得雲裡霧裡。可越往後,當老師從一位位先知講到使徒傳,從對耶穌的預言講到他的複生,一串神秘而又有趣的故事像項鍊一樣被串了起來,有趣極了。尤其是當老師開始比較世界上多種宗教或哲學觀點的時候,我才驚奇的發現,原來多種文化間竟然會有如此多的共通之處。我的同學們也來自許許多多不同的地方。化學課旁邊伊朗的小哥,歷史課坐在對面來自委內瑞拉的同學等等都給我帶來了許多有趣的見聞和故事。我後來在面試的時候把這段有趣的經歷分享給了面試官。我想能夠接觸到這麼多的文化,這麼多地球那邊的故事實在幸運,開闊了眼界,也能帶來一些其他的思考。這應該是我申請裡面對我個人收穫最大的一次經歷了吧。

除了這些以外,我還從小開始練習書法。所以在美國過春節前後,我就組織了一場小活動,請我的美國同學們體驗一下自己動手寫中國書法,同時介紹了一些小知識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希望能在努力瞭解他們的社會文化的同時,講出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文化。

在標化成績方面,我的各項考試還算有驚無險地考完了。我在這兒特別的想感謝我的父母。因為上學時候需要同時兼顧課內成績和標化考試,所以有時候壓力會很大,尤其是當期中期末大考的時候,更是手忙腳亂。他們一直陪在我身邊,盡力地幫助我來穩定情緒繼續走下去。在我焦慮不知所措的時候他們總是鎮定的幫我分析,讓我平靜下來。我覺得這樣一份心態在事情繁多的申請過程中十分重要,所以也十分感謝父母的鼓勵和支持。

學校和老師們也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兩位十分負責的英語老師,幫助我打下了英語的基礎,讓我在面對標化考試的時候不至於太費勁。學校的藝術節、外語節、以及豐富多樣的選修課,也是我高中階段美好的回憶。總之想要感謝學校所有教過我、幫助過我的老師們。

吳正洵

小學:北京東路小學

初中:南外仙林分校

高中:南外IB

錄取:康奈爾大學

個性:嚴謹踏實,熱愛思索,堅韌,富有同理心,有決心和主見,但有時比較功利,會因為一時的得失而焦慮

愛好:物理研究,閱讀,游泳,踢足球,電影

申請過程中的感觸:

首先,emotional maturity挺重要的。我越來越明白一個道理,哪一種意識形態,哪一種行為態度,實際上都是我們自己的效用函數,不論搞金融賺錢,還是搞科技創業,還是研究歷史,還是在鄉村過上醇厚樸實的生活,哪怕暫時功虧一簣挺落魄的,都完全沒有高下之分的,有差別的只是人創造的市場給事物的定價。認識到自己想要什麼以及可以放棄什麼,就是一種emotional maturity。而申請中,保持客觀冷靜思考和長遠眼光也是emotional maturity。能夠真正自省和對弱者富有同理心也是emotional maturity。能夠有很強的耐挫能力和承受能力也是emotional maturity……

其次,intellectualcuriosity挺重要的。設計好自己的主線比沒有主線好,自然而然形成主線比設計出來的主線好。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持之以恆的熱情,這決定了我們最終發展的高度。其實我覺得招生官一眼就能看出申請者的潛力,也許一個人只用了10%的力氣考了1500+,另外一個人用了80%的心思考了1550+,潛力便一目了然了(當然,第一個人要想更佔優勢,90%力氣要花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並且要能通過活動競賽或者文書體現出來)。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有許多低分高錄的原因之一(當然的確有一些分控學校)。所以,標化真不算啥,但關鍵還是要看真正的實力和潛力以及給學校可能帶去的貢獻和價值。千千萬萬別想著靠“裝飾”來彌補任何東西,招生官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至少我相信,不排除有個例),一眼就能看出來真才實學和後期包裝的區別。就算是通過包裝等手段進了較好的學校,從人生的尺度上看這個問題,便能發現是相當荒唐而可笑的一件事了。

最後一點,focus。留學圈有點像個叢林,需要我們時刻保持警惕和專注(當然多當幾年傻白甜也挺好)。摸爬滾打中保持初心挺重要的(很老套卻真的很重要啊,真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尤其是當我們感到自己意志有動搖或者有些躁動不安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快速地調整和反思,及時止損,永遠記住沉沒成本不是成本,過去了就過去了,然後繼續往未來看。最後的最後,大學申請真的只是一個嶄新的起點,真正有趣的事情才剛剛開始,everything is going to change dramatically and drastically!

家庭與學校:

選校的時候與父母進行了幾次長談,最終將學校鎖定在了芝加哥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父母也會給我一些資訊,有時挺有用,挺好。

南外給我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南外的氛圍是包容的,是鼓勵式的,是前瞻性的,是開放和人性化的。感覺周圍的同學都能找到自己的熱愛並且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經歷比賽活動和成長,經歷整個人生中最為單純美好的一段時光。我想,這就是南外成為我們無法忘懷、有極強歸屬感的地方的原因。對於我而言,南外的STEM教育氛圍不僅提供了許多自己動手做研究、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也激發了我對於物理學習的熱愛和進一步的認識。作為國際部IB課程的學生,我也受益於IB帶給我的能力的提升,尤其在高效率完成高品質的論文寫作、邏輯思辯能力、知識架構、自主學習等方面,都給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穫。而這些,特別是在這個強調“終身學習”的時代大背景下,正是讓人獲得巨大潛力和長期發展的東西。

對於讓很多孩子頭大的英語學習

他們說

英語學習就是多看多聽多讀多寫,比如從小每天伴著新概念英語錄音起床,比如走路聽英語有聲書,比如把英語有聲書當做寫數學作業的背景英語,比如把英文報翻譯成中文造福身邊人……

素材來源 | 南外新鮮事、南京招考頭條、網路

責任編輯 | 趙伊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