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CBA首位狀元如今成了書店業務員,他是中國籃球的犧牲品嗎?

CBA季後賽正在酣戰, 不過場外有個人給中國籃球澆了一盆冷水——去年CBA歷史上首位選秀狀元方君磊, 與北控隊合同到期未能續約, 如今成了新華書店的一名業務員, 職業籃球夢已遠去。

當年從校園籃球晉升CBA, 小方也滿懷夢想。

NBA選秀時, 各球隊的當家球星、教練和管理層齊聚一堂, 手裡握著幸運物念念有詞。 當排名靠前的球隊截走相關人選時, 圍觀球迷會發出噓聲。 一名新秀是球隊未來的建隊方向, 是重振市場和聲譽的希望。 與NBA選秀形成對比的是, 選秀只是中國職業籃球給大學籃球打開了一條體驗式的門縫, 對CBA歷史上首位狀元方君磊來說, 體驗時間太短暫。

 

狀元, 對NBA的俱樂部意味著幸運和希望。 圖為NBA歷史上兩大著名狀元勒布朗·詹姆斯和姚明。

 

狀元故事只持續2分17秒

2015年8月19日, CBA首屆選秀大會在上海舉行, 20名大學生報名參加, 手握狀元簽的重慶翱龍(北京北控前身)通過電話連線選中西北工業大學的控衛方君磊, 其餘球隊紛紛棄權。 他成為CBA歷史上第一位, 也那年唯一一位新秀。

一年多時間, 除了30萬元的新秀合同, 方君磊的收穫是1場比賽2分17秒的出場時間, 2分1助攻的資料, 再也沒其它了。

 

方君磊在CBA的唯一一次亮相和得分。

很多人都認為, 當初重慶翱龍並非看中方君磊的實力, 而是買下一個“看點”, 或是買下一個人情。 筆者認為, 球隊多少還是對方君磊有一定期望值——雖然不是體制內培養的球員, 但方君磊的父母都是籃球運動員, 從5歲開始接觸籃球, 練出一身硬實的基本功和得分能力;他曾是西北工業大學的主力球星, 在CUBA征戰五個賽季。 作為核心控衛, 方君磊有著非常出色的得分能力和傳球能力, 他的突破、投籃能力也比較出色。 他曾一人獨中5記三分, 瘋狂砍下32分5板3助2搶斷的全面資料, 幾乎憑一己之力率隊打進八強……

在之後的日子, 球隊不讓他上場, 卻讓他瘋狂加練力量, 就希望他快點適應CBA——縱使有不錯的投籃能力和傳球意識, 但方君磊的身體太單薄, 速度太慢, 跟不上比賽節奏。 方君磊身高1.83米, 這個身高必須有強悍的身體。

北控主教練王錫東說:“小方能力是可以的, 但他還適應不了CBA的節奏, 尤其在防守上, 身體還比較單薄, 對抗上還需要提高。 ”職業籃球運動員最基本的兩點能力, 就是身體對抗和體能儲備, 方君磊一樣都沒有。

大學明星怎麼一到CBA就成“軟蛋”?

在大學聯賽出類拔萃的方君磊, 一到CBA就成了“軟蛋”, 並不全是他自己的問題。

CBA球隊的青年隊隊員, 一般來自體育運動學校、業餘體校, 從選材到培養, 走的是專業訓練道路。 CUBA既要學習又要訓練,等於是半自學成才。2015年選秀訓練營,籃協組織參加選秀的17名大學生球員進行了CBA體測標準的兩分鐘強度投籃與折返跑測試,成績普遍與標準差得很遠,臥推測試有9人未過及格線。方君磊順利通過折返跑、深蹲、臥推等項目,但兩分鐘強度投籃兩次均未達標,不得不參加10月中旬的補測。第二次補測也是勉強通過,算是有驚無險拿到上崗證。即便拿到上崗證,也不代表他具備征戰CBA的身體素質。

 

新秀們連最基本的體能測試都過不了。 

在CBA,方君磊的身板顯得太單薄了。

前中國籃球運動員單濤曾表示:“其實這幫孩子天賦、素質不比我們當時差,但在大學裡缺少一定的系統訓練,我們當年一天下來要換好幾件T恤。要說CUBA與CBA的差距,就是缺練,包括速度、耐力以及力量。”國家級教練員柳繼增則直言,大學缺少專業教練,他們甚至不知道用什麼標準去訓練自己的學生。

被淘汰的“孤膽狀元”是中國籃球的探路石

成都一家媒體最近找到已“換了環境”的方君磊——目前他在新華書店負責省外圖書管道的拓展,經常出差。

離開了CBA,他依舊摯愛籃球。每週去4次健身房練習力量,工作之餘每天打球。“如果要我上場,我上去就能打,體能儲備還是要保持。”方君磊說,有機會的話,他仍然願意投入CBA懷抱。

狀元的隕落,給CBA留下尷尬。方君磊認為,國內大學生球員跟職業球員是兩個概念,兩個概念沒有關聯。美國大學生球員從NCAA過渡到NBA的過程,有太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如果生搬硬套,CBA球隊拿到的大學生球員全是“半成品”,還要花大量時間精力雕琢打磨。誰願意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

當然,校園籃球也有許多不足之處。缺乏系統科學的訓練方式,讓勉強適應CBA標準體測的大學球員不在少數。除非有韓德君這樣的身體做底子,不然大學生球員直接邁出校門踏上職業賽場,栽跟頭無法避免。

作為CBA首個選秀狀元,方君磊這名一馬當先的“孤膽狀元”,讓職業籃球圈為校園籃球逐漸打開一扇窗。第二年,俱樂部就對選擇新秀進行提前研究,CBA第二位狀元郭凱已為佛山龍獅隊出戰18場,場均打11分鐘,能得到1.8分、1.5個籃板球。從資料看,球隊對培養大學生球員很有耐心。

 

同樣是狀元,郭凱的身體條件比方君磊更為出眾,也受到球隊更多的“照顧”。

總有一天,中國男籃的青少年培養體制,會逐步和世界籃球接軌。

文/姚勤毅

CUBA既要學習又要訓練,等於是半自學成才。2015年選秀訓練營,籃協組織參加選秀的17名大學生球員進行了CBA體測標準的兩分鐘強度投籃與折返跑測試,成績普遍與標準差得很遠,臥推測試有9人未過及格線。方君磊順利通過折返跑、深蹲、臥推等項目,但兩分鐘強度投籃兩次均未達標,不得不參加10月中旬的補測。第二次補測也是勉強通過,算是有驚無險拿到上崗證。即便拿到上崗證,也不代表他具備征戰CBA的身體素質。

 

新秀們連最基本的體能測試都過不了。 

在CBA,方君磊的身板顯得太單薄了。

前中國籃球運動員單濤曾表示:“其實這幫孩子天賦、素質不比我們當時差,但在大學裡缺少一定的系統訓練,我們當年一天下來要換好幾件T恤。要說CUBA與CBA的差距,就是缺練,包括速度、耐力以及力量。”國家級教練員柳繼增則直言,大學缺少專業教練,他們甚至不知道用什麼標準去訓練自己的學生。

被淘汰的“孤膽狀元”是中國籃球的探路石

成都一家媒體最近找到已“換了環境”的方君磊——目前他在新華書店負責省外圖書管道的拓展,經常出差。

離開了CBA,他依舊摯愛籃球。每週去4次健身房練習力量,工作之餘每天打球。“如果要我上場,我上去就能打,體能儲備還是要保持。”方君磊說,有機會的話,他仍然願意投入CBA懷抱。

狀元的隕落,給CBA留下尷尬。方君磊認為,國內大學生球員跟職業球員是兩個概念,兩個概念沒有關聯。美國大學生球員從NCAA過渡到NBA的過程,有太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如果生搬硬套,CBA球隊拿到的大學生球員全是“半成品”,還要花大量時間精力雕琢打磨。誰願意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

當然,校園籃球也有許多不足之處。缺乏系統科學的訓練方式,讓勉強適應CBA標準體測的大學球員不在少數。除非有韓德君這樣的身體做底子,不然大學生球員直接邁出校門踏上職業賽場,栽跟頭無法避免。

作為CBA首個選秀狀元,方君磊這名一馬當先的“孤膽狀元”,讓職業籃球圈為校園籃球逐漸打開一扇窗。第二年,俱樂部就對選擇新秀進行提前研究,CBA第二位狀元郭凱已為佛山龍獅隊出戰18場,場均打11分鐘,能得到1.8分、1.5個籃板球。從資料看,球隊對培養大學生球員很有耐心。

 

同樣是狀元,郭凱的身體條件比方君磊更為出眾,也受到球隊更多的“照顧”。

總有一天,中國男籃的青少年培養體制,會逐步和世界籃球接軌。

文/姚勤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