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碧田園:中國農業向何處去?

12月18日, 第二十屆中國農化品牌行銷峰會在北京拉開帷幕, 多位專家領導及農資企業高管齊聚一堂, 共同探討中國農化行業新生態,

重構企業新競爭。

會上, 廣西田園生化董事長李衛國就農資生態鏈變革談了自己的思考與探索。

李衛國認為, 目前農資行業的生態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 現有的農藥行銷主流管道模式效率低下, 空耗嚴重、運營費用高;同時也面臨著“農業的比較收益下滑,

種植散戶投資農業的意願衰減;國家繼續提升補貼農業的力度難以為繼, 農業的絕對收益面臨下滑臨界點”的大環境變化;土地規模化耕種面積持續快速增長, 管道服務物件發生了重大變化;智慧手機、現代小微金融、互聯網金融、網上支付及直達鄉鎮的協力廠商物流的發展, 使得支撐農藥經營管道的外部技術條件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科學技術、市場機制、自由貿易的支撐下, 農產品也會過剩, 就如原來的鋼鐵、化肥、農藥一樣, 農產品作為戰略資料始終稀缺的神話正在被打破!農業生產現在的這種壓力, 也將會傳遞到農資行業。 化肥農藥將徹底失去過去的支農救災的寵兒地位, 國家希望零增長,

行業在瓜分競爭激烈的存量市場。

這樣的行業背景下, 未來農資管道的變革和未來形勢將會朝著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呢?李衛國給出了他的猜想——“環節縮短、集成功能”是農資管道的變革趨勢。

管道商功能集成, 離不開農業勞動的社會化。 這句話怎麼理解,

這是和勞動的家庭化相對應。 農業勞動的社會化正在逐漸被農戶接受, 這為農資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打藥、澆地、曬糧食、水稻育秧插秧、果蔬的田間管理等勞動的社會化。 一旦通過社會化勞動與農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 後續將會拓展出一個廣闊的農業服務市場。

李衛國認為, 未來, 勞動將會成為農資的入口, 社會化服務的路口。 誰掌握了未來的農業勞動社會化, 誰就能掌握未來農資的流通管道。 廣西田園從2014年開始嘗試在國內扶持縣級平臺上轉型植保服務商, 並為管道商轉型植保服務商及綜合農事服務商提供產品與技術支援, 開始佈局這一未來趨勢。

為什麼說農資行業可以重新做一遍?

三個關鍵字:現代小農, 增值農業, 農事服務!

農資的競爭將變成集成服務的競爭, 當功能集成後, 提供全套服務, 將是流量入口的競爭。 集成服務的流量入口就是品牌農業和農事服務。 未來的集成化服務要建立在這樣的新邏輯之上。

現代小農

農資服務的主體是農民, 農民怎麼變,才是農資如何變的起點。而現在我們還是小農經營,每戶耕地小於50畝的都屬於小農,土地流轉不一定帶來規模經營。

2016 年底,種植規模在50畝以下的農戶2.6億戶,占農戶總數的97%,耕地面積5畝積占總面積的82%,戶均耕地面積5畝;

2020年50畝以下的小農戶仍將有2.2億左右,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80%;2030年50畝以下仍有1.7億戶,耕地面積比重約70%;2050年50畝以下仍有1億左右,經營耕地面積比重仍有50%。所以我們需要認清中國農業仍然是小農為基礎的農業,但不排除一些大田作物的規模經營。

目前我國的狀態是自然小農與商品小農的混合體,還沒有過渡到現代小農,現在正走向現代小農,但仍需要時間。大田作物或許會走向規模化農業,但經濟作物將以現代小農為主。現代小農是基於小農實現現代農業!現代小農就是沒有小農意識的農民,就是基於分工協作的農民,是滲透到服務體系小農。

增值農業

農民的收入超過城市的人均收入,從哪裡來?過去依靠糧食增產,政策性漲價,豐產農業時代結束了,政策性漲價時代結束了,農民增收只有一條路~增值農業。

2016 年全國總產量、糧食播種面積、糧食作物平均單產都減少了,這不是偶然,背後也有必然。與農業相關的消費品行業產量2014年開始下滑,農牧行業產能2015年開始下滑,我們相關的農業從2016年開始下滑。

農事服務

現代小農是個矛盾詞彙,意味著耕地規模小,但也由生產單元轉變為經營單元,這也為服務體系提出挑戰。目前農村主要勞動力正步入老齡化。

所以未來的農業三大主體主要有三種,承包主體~戶籍農民,經營主體~戶籍農業+流轉農民,生產主體~農事服務商成為未來生產主體。

現代小農出現,增值農業的出現,農事服務的出現會重構農資行業。不要再定義我們是農資行業,要把眼光放長遠,邊界會被打破,所以為自然小農和商品小農服務正在遠去,為現代小農服務的農資體系正在到來。

怎麼為小農增值有兩個關鍵點!

為小農增值!農民不是品牌農業的主體,個別農民做到不具備普遍意義。誰是品牌農業的主體?小農沒有對接市場的能力,不具備增值商業化的能力。我們的服務不能增值,那就是成本,農民就得增值買單,那麼他們就會拒絕企業的服務。美國農業是規模化農業,是專業化服務體系,而中國服務物件則是現代小農,只能是增值,依託品牌農業,形成集成服務體系,帶來的集成服務。

中國正處於中產階級崛起的時代,對於高端產品的需求在擴大,比如巴奴火鍋,在反過來整合我們的農業,它在把火鍋重新做一遍。

所以未來我們農業很簡單,誰能讓現代小農增值,農業五大客戶食品、餐飲、飼料、家庭消費、新零售都在增值,那麼我們的農業也會迎來增值,增值的機會在品牌農業,增值變現途徑在於與下游供應鏈對接,包括居民消費,食品加工,餐飲行業,現代零售,飼料加工。不同於美國的開放服務系統,中國農業可以依託品牌農業,形成集成服務體系,作物標靶,封閉服務系統。

高效農事

小農規模面積增大了,但是農民不幹活,需要農事服務來主導。未來一定會出現以互聯網為平臺的農事服務體系,互聯網在農業不是電商,可能是大資料和平臺化,科學種植一定會迎來來大資料。

那麼,我們農業服務的模組會有幾個版塊,

農業服務=農資(種子,農藥,化肥)+農事服務(播種,施肥,打藥,收割等)+農技服務(PCA~測土,處方,監測等))+農業衍生服務(金融等)+品牌農業(收購,加工,對接商業等)。

劉老師預言,“5年內,農業服務收入超過農資銷售收入,10年內,農業服務收入將是農資銷售收入的兩倍!”如果第一個需要實現了,那麼農資在農業成本中會下降一半。

第二個預言,服務商掌握了流量的入口,會將廠家遮罩,未來中國將迎來服務商主導農業的時代。農業生產者要麼拼命做產品,要麼拼命做規模,要麼參與服務的組織,成為服務組織者。

未來誰是主角?服務商,平臺商,新農人,綜合整合者!

互聯網時代,讓共用盤活存量。

碧田園公司領導與全國勞動模範、陝西蘋果大王王新林出席D20峰會。王新林是洛川縣石泉畔裡蘋果專業合作社社長,2001年組建了果農合作社,他的合作社涵蓋十個鄉鎮、六十七個村,總面積1.5萬畝。

歡迎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碧田園,有更多精彩等著你。

農民怎麼變,才是農資如何變的起點。而現在我們還是小農經營,每戶耕地小於50畝的都屬於小農,土地流轉不一定帶來規模經營。

2016 年底,種植規模在50畝以下的農戶2.6億戶,占農戶總數的97%,耕地面積5畝積占總面積的82%,戶均耕地面積5畝;

2020年50畝以下的小農戶仍將有2.2億左右,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80%;2030年50畝以下仍有1.7億戶,耕地面積比重約70%;2050年50畝以下仍有1億左右,經營耕地面積比重仍有50%。所以我們需要認清中國農業仍然是小農為基礎的農業,但不排除一些大田作物的規模經營。

目前我國的狀態是自然小農與商品小農的混合體,還沒有過渡到現代小農,現在正走向現代小農,但仍需要時間。大田作物或許會走向規模化農業,但經濟作物將以現代小農為主。現代小農是基於小農實現現代農業!現代小農就是沒有小農意識的農民,就是基於分工協作的農民,是滲透到服務體系小農。

增值農業

農民的收入超過城市的人均收入,從哪裡來?過去依靠糧食增產,政策性漲價,豐產農業時代結束了,政策性漲價時代結束了,農民增收只有一條路~增值農業。

2016 年全國總產量、糧食播種面積、糧食作物平均單產都減少了,這不是偶然,背後也有必然。與農業相關的消費品行業產量2014年開始下滑,農牧行業產能2015年開始下滑,我們相關的農業從2016年開始下滑。

農事服務

現代小農是個矛盾詞彙,意味著耕地規模小,但也由生產單元轉變為經營單元,這也為服務體系提出挑戰。目前農村主要勞動力正步入老齡化。

所以未來的農業三大主體主要有三種,承包主體~戶籍農民,經營主體~戶籍農業+流轉農民,生產主體~農事服務商成為未來生產主體。

現代小農出現,增值農業的出現,農事服務的出現會重構農資行業。不要再定義我們是農資行業,要把眼光放長遠,邊界會被打破,所以為自然小農和商品小農服務正在遠去,為現代小農服務的農資體系正在到來。

怎麼為小農增值有兩個關鍵點!

為小農增值!農民不是品牌農業的主體,個別農民做到不具備普遍意義。誰是品牌農業的主體?小農沒有對接市場的能力,不具備增值商業化的能力。我們的服務不能增值,那就是成本,農民就得增值買單,那麼他們就會拒絕企業的服務。美國農業是規模化農業,是專業化服務體系,而中國服務物件則是現代小農,只能是增值,依託品牌農業,形成集成服務體系,帶來的集成服務。

中國正處於中產階級崛起的時代,對於高端產品的需求在擴大,比如巴奴火鍋,在反過來整合我們的農業,它在把火鍋重新做一遍。

所以未來我們農業很簡單,誰能讓現代小農增值,農業五大客戶食品、餐飲、飼料、家庭消費、新零售都在增值,那麼我們的農業也會迎來增值,增值的機會在品牌農業,增值變現途徑在於與下游供應鏈對接,包括居民消費,食品加工,餐飲行業,現代零售,飼料加工。不同於美國的開放服務系統,中國農業可以依託品牌農業,形成集成服務體系,作物標靶,封閉服務系統。

高效農事

小農規模面積增大了,但是農民不幹活,需要農事服務來主導。未來一定會出現以互聯網為平臺的農事服務體系,互聯網在農業不是電商,可能是大資料和平臺化,科學種植一定會迎來來大資料。

那麼,我們農業服務的模組會有幾個版塊,

農業服務=農資(種子,農藥,化肥)+農事服務(播種,施肥,打藥,收割等)+農技服務(PCA~測土,處方,監測等))+農業衍生服務(金融等)+品牌農業(收購,加工,對接商業等)。

劉老師預言,“5年內,農業服務收入超過農資銷售收入,10年內,農業服務收入將是農資銷售收入的兩倍!”如果第一個需要實現了,那麼農資在農業成本中會下降一半。

第二個預言,服務商掌握了流量的入口,會將廠家遮罩,未來中國將迎來服務商主導農業的時代。農業生產者要麼拼命做產品,要麼拼命做規模,要麼參與服務的組織,成為服務組織者。

未來誰是主角?服務商,平臺商,新農人,綜合整合者!

互聯網時代,讓共用盤活存量。

碧田園公司領導與全國勞動模範、陝西蘋果大王王新林出席D20峰會。王新林是洛川縣石泉畔裡蘋果專業合作社社長,2001年組建了果農合作社,他的合作社涵蓋十個鄉鎮、六十七個村,總面積1.5萬畝。

歡迎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碧田園,有更多精彩等著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