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百萬醫療險,真的能100%報銷嗎?是時候揭開事實真相了!

木秀于林, 風必摧之;行高於人, 眾必非之。

中國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國度, 對於各種明星偶像的幻滅和坍塌, 我們都抱有喜聞樂見的態度。

一個事物的走紅, 一定有人會從另一個角度進行解讀, 甚至黑暗大起底, 試圖找到光鮮背後的另外一面。

最近不斷有幾個粉絲問深藍君, 百萬醫療險真的是100%報銷嗎?為什麼扣除免賠額後, 還有一些不能報?

為此深藍君特意諮詢了保險公司核賠的同事, 希望從理賠的角度來談一談百萬醫療險, 主要內容如下:

1、百萬醫療險, 理賠的真相是什麼?

2、關於醫療險理賠, 深藍君有話要說

3、治療費用, 哪些才算合理且必須?

一、百萬醫療險, 理賠的真相是?

2016 年以來, 中國保險市場最大的創新, 就是以眾安尊享e生為代表的百萬醫療險的走紅。 目前幾乎大部分公司都有推出類似的產品, 使用者也非常認可。

我們可以看一個常見的宣傳案例:

對於消費者來講, 大家看到的是頁面裡醒目的 600 萬保額, 看到的是 100% 報銷, 所以這就給我們營造了一種幻覺:反正買了這種保險, 就不用再擔心醫療費用報銷的問題, 有藥儘管用, 有病儘管治, 反正有百萬醫療險報銷。

不過, 最近市場上有一種質疑的聲音,

他們高呼百萬醫療險其實是忽悠人的, 雖然在宣傳頁面上都寫著:不限社保用藥, 100% 報銷, 實際上合同裡面對於醫療費用都有“必須且合理”的限制, 也就是說“只有必須且合理的費用才能報銷”。

某百萬醫療險條款:

指被保險人經醫院診斷必須接受住院治療時, 被保險人需個人支付的、必需且合理的住院醫療費用, 包括床位費、膳食費、護理費、重症監護室床位費、診療費、檢查檢驗費、治療費、藥品費、手術費等。

什麼才是必須且合理的費用?

保險公司會不會耍什麼貓膩?

下面我們暗黑一次, 列舉 2 個案例:

比如乳腺疾病, 有微創和動手術兩種, 其中的用藥有進口的和國產的, 那如果我們都選了好的貴的, 是否是屬於“必要且合理”的範疇之內?是可以報銷的嗎?

再比如說我們需要植入一個鋼板, 那國產和進口同時擺在面前, 如果我們用進口的, 那這個選擇是否屬於“合理且必要”的範疇之內?是可以報銷的嗎??

老實說, 深藍君被粉絲問到這個問題, 瞬間就淩亂了, 一時間竟然無法回答......

二、百萬醫療險, 到底怎樣報銷?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 深藍君特意諮詢了很多次保險客服, 也請教了 2 位在保險公司工作的朋友:舒老師和肖老師, 得到如下的答覆:

1、合理必須, 不是病人說了算:

我們知道國內醫患矛盾較為突出, 部分省市患者對醫生存在一定的不信任, 本質上是雙方所接受的醫學知識差異所導致,即資訊不對稱所導致的猜疑。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自己的生命是無價的,為了治病,很多人擠破頭來到北京上海治療,甚至醫保無法報銷都在所不惜。

所以百萬醫療險中約定的“必須且合理”的費用,不是患者說了算,而是要遵循醫囑,醫生認為合理的才 OK 。

深藍君也特意電話諮詢了保險公司,客服人員表示尊享 e 生的報銷,只要是遵循醫囑的,治療過程中需要用到的支架,進口鋼材都是可以報銷的。

我們想一下場景,病人在醫院是按照醫生來主導,而不是去餐廳點菜,在 ABC 三個套餐中按個人意願來選擇,並不是 100% 患者說了算的。

2、合理必須,避免了醫療資源亂用

如果人人都這樣操作,勢必會導致醫療資源亂用,本來可以花 10 塊錢能解決的,一定要花 50 塊錢,本來花 500 塊錢就能解決的病,沒准要花 2000 塊。

醫療資源濫用的結果就是,沒有人會為治療費用買單,畢竟保險公司也不是冤大頭,人家也不傻。

這使深藍君聯想到了美國的醫療現狀,如果想用保險拍個 CT,不僅要預約,而且要多方核對很久,等待幾個小時也不足為奇。而現今美國保險費用的上漲,和過度醫療也脫不了干係。

所以“合理且必須”,表面上是維護了保險公司的利益,但實際上是避免了醫療資源被濫用。只要保險公司不嚴重虧損,那麼第二年醫療險不停售,大家還能繼續買上這個保險,本質上還是維護了我們所有投保人的利益。

3、談理賠,不能脫離實際案例

現在是分工極其細緻的高度專業化社會,保險公司也有自己的核賠團隊。針對所有使用者的治療藥品、器材,保險公司都會有專人進行理算,就是要清清楚楚地算,到底哪些是可以報,哪些不能報。

小 A 同學由於腸胃手術住院,花費金額為 3 萬,同時 A 同學還有多年尚未治癒骨質疏鬆,在這次治療過程中,順帶開了2000元治療骨質疏鬆的藥。

那麼這 2000 元骨質疏鬆的藥品費用,由於屬於既往症,就是不屬於這次理賠要求中的“合理必須”的藥品範疇之內。

小A同學由於腸胃住院手術,但是卻要求醫生開長達半年的治療藥品,這麼長時間的治療藥品,也不屬於“合理必須”的範疇,因為這麼大的劑量已經超過了安全、足量的治療原則。

有時候醫療險理賠,並不是一刀切的結果,消費者也可以嘗試著跟保險公司多次溝通,保險公司核賠人員也會再次審核。

所以保險理賠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要結合醫囑、核賠、實際情況綜合考慮,不存在非黑即白,AB 套餐選擇的問題。

三、百萬醫療險的一點反思: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會對其他人 100% 負全責。很多時候,就算是親生父母,都不能做到 100% 照顧子女的情緒,維護子女的利益。

所以我們買一份保險,沒必要非要雞蛋裡面挑骨頭。我們知道百萬醫療險最大的價值是,填補了社保的不足,並且很多人住院並不是因為重大疾病,那麼這塊高額的醫療風險是敞開的,通過百萬醫療險可以有效覆蓋。

目前的百萬醫療險由於存在 1 萬的免賠額,所以保費非常便宜,30 歲男性一年價格也就兩三百元而已,作為我們整體保障的一部分,是非常有必要的。

況且目前國內絕大部分醫療險,在合同條款中都是約定的“合理醫療費用”,因為這個條款的存在,就乾脆不買保險了?

四、寫在最後:

老實講,深藍君覺得今天的文章內容有些小眾,並不適合普通消費者閱讀,我也糾結了很久。不過最後我還是決定寫出來,作為消費者我們有知情權。

一個有誠信的社會,應該是相互信任,由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們作為個體也沒必要做惡意的揣測。

我覺得目前國內最大的問題,是因為很多人相信保險是騙人的,所以並沒有買保險,或者雖然買了保險,但是束之高閣多年之久,並沒有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進行動態的調整。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客觀的看待每一款產品,獲得自己應該有的保障 :)

本質上是雙方所接受的醫學知識差異所導致,即資訊不對稱所導致的猜疑。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自己的生命是無價的,為了治病,很多人擠破頭來到北京上海治療,甚至醫保無法報銷都在所不惜。

所以百萬醫療險中約定的“必須且合理”的費用,不是患者說了算,而是要遵循醫囑,醫生認為合理的才 OK 。

深藍君也特意電話諮詢了保險公司,客服人員表示尊享 e 生的報銷,只要是遵循醫囑的,治療過程中需要用到的支架,進口鋼材都是可以報銷的。

我們想一下場景,病人在醫院是按照醫生來主導,而不是去餐廳點菜,在 ABC 三個套餐中按個人意願來選擇,並不是 100% 患者說了算的。

2、合理必須,避免了醫療資源亂用

如果人人都這樣操作,勢必會導致醫療資源亂用,本來可以花 10 塊錢能解決的,一定要花 50 塊錢,本來花 500 塊錢就能解決的病,沒准要花 2000 塊。

醫療資源濫用的結果就是,沒有人會為治療費用買單,畢竟保險公司也不是冤大頭,人家也不傻。

這使深藍君聯想到了美國的醫療現狀,如果想用保險拍個 CT,不僅要預約,而且要多方核對很久,等待幾個小時也不足為奇。而現今美國保險費用的上漲,和過度醫療也脫不了干係。

所以“合理且必須”,表面上是維護了保險公司的利益,但實際上是避免了醫療資源被濫用。只要保險公司不嚴重虧損,那麼第二年醫療險不停售,大家還能繼續買上這個保險,本質上還是維護了我們所有投保人的利益。

3、談理賠,不能脫離實際案例

現在是分工極其細緻的高度專業化社會,保險公司也有自己的核賠團隊。針對所有使用者的治療藥品、器材,保險公司都會有專人進行理算,就是要清清楚楚地算,到底哪些是可以報,哪些不能報。

小 A 同學由於腸胃手術住院,花費金額為 3 萬,同時 A 同學還有多年尚未治癒骨質疏鬆,在這次治療過程中,順帶開了2000元治療骨質疏鬆的藥。

那麼這 2000 元骨質疏鬆的藥品費用,由於屬於既往症,就是不屬於這次理賠要求中的“合理必須”的藥品範疇之內。

小A同學由於腸胃住院手術,但是卻要求醫生開長達半年的治療藥品,這麼長時間的治療藥品,也不屬於“合理必須”的範疇,因為這麼大的劑量已經超過了安全、足量的治療原則。

有時候醫療險理賠,並不是一刀切的結果,消費者也可以嘗試著跟保險公司多次溝通,保險公司核賠人員也會再次審核。

所以保險理賠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要結合醫囑、核賠、實際情況綜合考慮,不存在非黑即白,AB 套餐選擇的問題。

三、百萬醫療險的一點反思: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會對其他人 100% 負全責。很多時候,就算是親生父母,都不能做到 100% 照顧子女的情緒,維護子女的利益。

所以我們買一份保險,沒必要非要雞蛋裡面挑骨頭。我們知道百萬醫療險最大的價值是,填補了社保的不足,並且很多人住院並不是因為重大疾病,那麼這塊高額的醫療風險是敞開的,通過百萬醫療險可以有效覆蓋。

目前的百萬醫療險由於存在 1 萬的免賠額,所以保費非常便宜,30 歲男性一年價格也就兩三百元而已,作為我們整體保障的一部分,是非常有必要的。

況且目前國內絕大部分醫療險,在合同條款中都是約定的“合理醫療費用”,因為這個條款的存在,就乾脆不買保險了?

四、寫在最後:

老實講,深藍君覺得今天的文章內容有些小眾,並不適合普通消費者閱讀,我也糾結了很久。不過最後我還是決定寫出來,作為消費者我們有知情權。

一個有誠信的社會,應該是相互信任,由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們作為個體也沒必要做惡意的揣測。

我覺得目前國內最大的問題,是因為很多人相信保險是騙人的,所以並沒有買保險,或者雖然買了保險,但是束之高閣多年之久,並沒有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進行動態的調整。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客觀的看待每一款產品,獲得自己應該有的保障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