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絲路4.0時代 四川如何參與重構“新絲路”

本報記者 吳夢琳

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上, 尤其是“經濟、商貿、交通與絲綢之路”分論壇中, 與會中外專家學者們, 不僅圍繞過去的“四川與絲路”進行分享交流, 更對今天以及未來的“四川與絲路”, 進行了深入探討。

在與會專家們看來, 四川由於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地理位置、人文歷史等, 成為南、北、海上絲路交匯點, 在過去的絲綢之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而今天“新絲路”正在重構, 四川要如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並發揮積極作用?會前會後, 專家們都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為四川與絲路建言獻策。

1.0時代到4.0時代 四川區位優勢沒有改變

中國史學會原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歷史學家張海鵬, 將今天的“一帶一路”建設定義為絲路的4.0時代。 在他看來, 經歷了1.0興起、2.0發展、3.0的衰落, 4.0時代的絲綢之路, 在今天被再度提出,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並具有了更廣的意義, 秉承合作共贏共富的思維。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 四川應該如何繼續作為?

“兩千年來, 四川作為天府之國的地理區位優勢沒有實質性改變。 ”張海鵬說, 改革開放以來, 四川形成很多高科技的產業, 包括精密機器、航空航太、互聯網軟體等, 四川應該將其打造得更強, 代替過去的絲綢, 在“一帶一路”上繼續彰顯四川的作用, “這是今日天府之國應該承擔的責任。

四川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緬甸研究中心主任戴永紅教授重點從地理上探討了四川如何融入“新絲路”。 在他看來, 四川在整個絲路網路中, 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 從歷史回到現實, 要做的應該借“滇”出境、經“桂”入海、雙“產”輸出。 具體來講, 就是應該著眼于“領袖大西南”的長遠規劃, 積極參與到“南下”的鐵路公路建設中, 進行產品和產能的“雙產”輸出。 “通過雲南南下應該是四川出境最佳通道, 同時應該建立經過廣西到緬甸、越南的經濟走廊。 ”戴永紅說。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所長任振宇認為, 四川已經具有與絲綢之路沿線地區商貿往來堅實的基礎, 在未來發展中, 四川現在的經濟體量和產業門類, 具有在更大區域整合資源的能力。

對“新絲路”中的四川充滿期待

在此次研討會上, 來自越南、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家的專家學者, 充分表明了對“新絲路”重構以及四川在“新絲路”重構中可以扮演的角色和作用的期待。

越南國家社會科學院東南亞所副所長、教授阮輝煌充分表達了通過絲綢之路, 加強基礎設施合作的期盼。 在她看來, 中國具有基礎設施建設的豐富經驗和資源, 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對此又有巨大的市場需求。 實際上, 這也正與戴永紅的雙“產”輸出不謀而合。

“通過參與鐵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 可以實現產業輸出, 通過建好的鐵路, 又可以打開更大的市場, 實現產品輸出。 ”戴永紅說, 雙“產”輸出將推動四川的產業結構升級。

斯里蘭卡政策研究所研究人員西瓦格, 對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貿易投資方面的合作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他認為, 來自中國的沿著“一帶一路”的投資和貿易, 將有助於建立起一個新的經濟秩序。

“四川自古以來是經濟文化和工藝相對發達的地區, 現在交通方便, 四川和周圍鄰國的關係也處於非常良好的時期, 這些都是四川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作用的有利條件, 而且現在成都已經發展成為西南地區的重要城市, 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巍說。

原標題:絲路4.0時代 四川如何參與重構“新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