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資料包告》出爐:年輕人消費觀在改變,AI推動消費升級

封面新聞記者 艾曉禹

12月20日, CBNData在北京發佈了《2017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資料包告》, 基於天貓、淘寶、芝麻信用、盒馬、keep、優酷、餓了麼等30家資料來源,

通過對電商、新零售、運動、醫療、教育、旅遊、出行、共用經濟等領域的深入分析, 從消費觀念、商業模式和消費業態三大方面深度洞察2017消費升級, 刻畫未來中國互聯網消費發展趨勢。

《報告》顯示, 伴隨消費觀念升級, 消費者日益呈現出多元細分的消費訴求;人工智慧、雲計算等高科技加速產業應用, 切實進入到消費層面;“信用服務”成為消費生態的重要支撐, 為共用經濟等新模式賦能;線上線下消費管道邊界愈發融合, 形成以“消費者資料”為核心的零售新生態。

消費觀升級, 消費者需求呈多元細分趨勢

隨著互聯網消費人群主體的改變和我國國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進一步提升, 國內消費需求出現較多新變化。 文化、娛樂、體育、健康等新消費需求爆發,

不同年齡層消費者也呈現出愈發多元、細分的消費訴求。

CBNData發現, 在2016年出現追求品質化趨勢的基礎上, 2017年消費者的品質化消費需求再次升級, 愈發關注提升生活品質的小細節, 使得垂直細分的小品類更受歡迎。 在消費升級的方向上, 不同年齡層消費者呈現出不同的偏好。

追求健康也成為消費觀升級的表現之一。 其中90後注重加強自身的形象管理:重視皮膚狀況, 偏愛基礎型自然護膚產品, 更關注口腔清潔與牙齒美白等健康細節。 同時也注重局部塑形, 偏愛家庭類小型健身器材。

而80後更在意吃得健康, 追求健康均衡的飲食。 雜糧成為他們健康食品中偏好最高的食物;新鮮水果和沙拉頗受80後小白領的喜愛, 他們在選擇外賣商戶時, 也更偏愛品質商家。

需求升級的背後, 是消費者不斷升級、趨於成熟的消費觀,

重要表現之一則是理性消費的觀念日益顯現。 一方面, 國別、品牌這些標籤正在被弱化, 消費者不再盲目追求進口或者大品牌, 而更注重產品本身的品質。

另一方面, 消費者更理性看待消費需求, 更願意接受二手產品的買賣, 也間接推動了閒置交易市場繁榮。 CBNData《報告》顯示, 閒置分享平臺呈高速增長, 年增長率達79%, 90後年輕群體是閒置物品交易主力軍。 3C數碼、個護美妝和手機等小件閒置物品, 通過二手交易平臺有效發揮二次作用。

此外,CBNData《報告》顯示作為消費升級的主力,80後和90後不僅消費潛力不容小覷,根據挖財資料,收入來源也更多元。相對其他年齡群體,他們更願意接受互聯網理財等新型理財方式和產品,投資理財金額增速更高。花式掙錢花式買,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年輕一代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同步升級。

人工智慧等技術賦能更多產業,推動消費升級

2017年,伴隨大資料、分析平臺、先進演算法的開源以及機器學習方法的優化,人工智慧已經從實驗室走向日常生活,並催生出無人零售店、智慧物流、移動支付等新業態。CBNData《報告》顯示,以互聯網消費生態的支持型行業——物流為例,伴隨人工智慧的深入應用,智慧物流可以大幅提升物流速度。菜鳥網路智慧倉配為200多個城市的1000多個區縣提供當日達/次日達服務。春節不打烊、末端驛站和兩小時取退等一系列服務,都顯著改善了消費者的體驗。

智慧物流還助力物流能力不斷突破極限峰值。菜鳥跨境網路的覆蓋能力已達全球224個國家/地區,菜鳥鄉村已覆蓋600多個縣和超過30000個村。在智慧物流的優化下,雙11購物狂歡中,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消費通道愈發順暢。

此外,CBNData研究發現,人工智慧等技術已經在金融、教育、醫療等領域有了較多嘗試,使這些傳統行業有了新發展。新技術助力網貸平臺提升風控水準與資金利用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安全的理財選擇;智慧化的個體學習方案將真正實現“因材施教”;醫療人工智慧也已經嶄露頭角,在醫學影像和輔助診斷等領域發揮作用,幫助提升醫生的診斷效率與患者的就醫體驗。

信用服務從“後臺”走向“前端”,滲透更多消費領域

2017年,共用經濟的崛起帶來諸多服務和消費領域的更迭與升級。CBNData《報告》顯示,共用出行正在顛覆革新交通出行方式。

便利出行的同時,共用出行也在助力低碳環保。以北京為例,2016年日均通勤中31.9%為私家車出行。經測算,平均每次產生的碳排放量為1.3kg;如用共用汽車代替私家車,可以將碳排放減少77%,環保優勢明顯。資料顯示,近年來,共用汽車的出行方式為上海減少了13036輛私家車,平均每輛共用汽車可替代2.48輛私家車。

共用經濟崛起之後,面臨了前所未有的信用拐點。以押金為代表的傳統抵押租賃機制,容易引發風險積聚,已不能適應共用經濟的發展。CBNData《報告》顯示,通過引入信用評分,推動免押金,可以有效解決用戶的顧慮,並化解平臺未來發展的風險,推動共用經濟的發展。

作為消費者新的通行證,“信用分” 應用滲透到眾多消費領域。以芝麻信用為例,截止2017年11月,芝麻信用免押金信用服務已經覆蓋全國381個城市(含縣級市),免押金信用服務場景已擴展至酒店、租房、民宿、租車、共用單車、便民服務、辦公設備租賃、數碼等10餘個行業,芝麻信用已為用戶提供免押金額合計超過425億元。

以共用單車為例,與2016年1月相比,2017年4月共用單車行業信用滲透率在10%以上的城市從2個上升到19個,信用滲透率在1%以下的城市從259個下降到57個,信用滲透率顯著提升。

圍繞消費新場景,線上線下融合趨勢明顯

消費升級大趨勢下,消費者想要的不只是產品,還包括更好的消費體驗。CBNData《報告》顯示,隨著技術革新,消費習慣變化,零售業正在以滿足消費需求為核心,圍繞消費新場景,通過技術連接,實現線上線下消費管道愈發融合,最終形成以“消費者資料”為核心的零售新生態。

2017年新零售風起雲湧,在人、貨、場的重新架構中,人逐漸成為核心驅動因素,尤其是借助IP形象勢能來拉動用戶群體消費,已經變成越來越多零售品牌的共識。在影視劇等文化產品中做內容植入也成為越來越普遍的操作。百味草從《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植入中推出古典寒食“團子”,《三生三世》開播完結之後,“桃花醉”大賣,都體現了商家在消費升級時代的行銷創新。

圍繞消費場景,消費升級企業勢必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作為最重要的因素進行考慮。實現線上線下管道融合的新零售也應運而生。

跨界零售新物種 “盒馬”,通過商品再造、技術再造、流程再造和物流再造,把一般意義上的生鮮超市轉變為移動互聯時代的體驗式消費中心。圍繞“餐飲體驗+生鮮超市零售+基於門店配送”,打造了新零售的樣板間。通過演算法驅動的智慧物流,實現門店附近3公里範圍內,30分鐘送貨上門。同時商品定位新鮮、健康、時尚、精緻,圍繞“大廚房”概念,基本以食品和日用百貨為主,主打“盒馬特色”的生鮮品種也一應俱全,滿足用戶一日三餐基本需求。

此外,根據CBNData《報告》對互聯網能消費的展望:資料驅動+技術的助力,將進一步改造互聯網消費生態,消費者在消費鏈路的參與度和影響力逐步提高,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將爆發,各種管道也將進一步充分融合,最終達到各種管道隨時打通,消費者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場合,即想即得。

資料記錄消費升級,資料也在推動消費升級。可以預見,“消費”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消費升級的進程將以一定的模式對整個領域進行顛覆與重構。

此外,CBNData《報告》顯示作為消費升級的主力,80後和90後不僅消費潛力不容小覷,根據挖財資料,收入來源也更多元。相對其他年齡群體,他們更願意接受互聯網理財等新型理財方式和產品,投資理財金額增速更高。花式掙錢花式買,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年輕一代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同步升級。

人工智慧等技術賦能更多產業,推動消費升級

2017年,伴隨大資料、分析平臺、先進演算法的開源以及機器學習方法的優化,人工智慧已經從實驗室走向日常生活,並催生出無人零售店、智慧物流、移動支付等新業態。CBNData《報告》顯示,以互聯網消費生態的支持型行業——物流為例,伴隨人工智慧的深入應用,智慧物流可以大幅提升物流速度。菜鳥網路智慧倉配為200多個城市的1000多個區縣提供當日達/次日達服務。春節不打烊、末端驛站和兩小時取退等一系列服務,都顯著改善了消費者的體驗。

智慧物流還助力物流能力不斷突破極限峰值。菜鳥跨境網路的覆蓋能力已達全球224個國家/地區,菜鳥鄉村已覆蓋600多個縣和超過30000個村。在智慧物流的優化下,雙11購物狂歡中,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消費通道愈發順暢。

此外,CBNData研究發現,人工智慧等技術已經在金融、教育、醫療等領域有了較多嘗試,使這些傳統行業有了新發展。新技術助力網貸平臺提升風控水準與資金利用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安全的理財選擇;智慧化的個體學習方案將真正實現“因材施教”;醫療人工智慧也已經嶄露頭角,在醫學影像和輔助診斷等領域發揮作用,幫助提升醫生的診斷效率與患者的就醫體驗。

信用服務從“後臺”走向“前端”,滲透更多消費領域

2017年,共用經濟的崛起帶來諸多服務和消費領域的更迭與升級。CBNData《報告》顯示,共用出行正在顛覆革新交通出行方式。

便利出行的同時,共用出行也在助力低碳環保。以北京為例,2016年日均通勤中31.9%為私家車出行。經測算,平均每次產生的碳排放量為1.3kg;如用共用汽車代替私家車,可以將碳排放減少77%,環保優勢明顯。資料顯示,近年來,共用汽車的出行方式為上海減少了13036輛私家車,平均每輛共用汽車可替代2.48輛私家車。

共用經濟崛起之後,面臨了前所未有的信用拐點。以押金為代表的傳統抵押租賃機制,容易引發風險積聚,已不能適應共用經濟的發展。CBNData《報告》顯示,通過引入信用評分,推動免押金,可以有效解決用戶的顧慮,並化解平臺未來發展的風險,推動共用經濟的發展。

作為消費者新的通行證,“信用分” 應用滲透到眾多消費領域。以芝麻信用為例,截止2017年11月,芝麻信用免押金信用服務已經覆蓋全國381個城市(含縣級市),免押金信用服務場景已擴展至酒店、租房、民宿、租車、共用單車、便民服務、辦公設備租賃、數碼等10餘個行業,芝麻信用已為用戶提供免押金額合計超過425億元。

以共用單車為例,與2016年1月相比,2017年4月共用單車行業信用滲透率在10%以上的城市從2個上升到19個,信用滲透率在1%以下的城市從259個下降到57個,信用滲透率顯著提升。

圍繞消費新場景,線上線下融合趨勢明顯

消費升級大趨勢下,消費者想要的不只是產品,還包括更好的消費體驗。CBNData《報告》顯示,隨著技術革新,消費習慣變化,零售業正在以滿足消費需求為核心,圍繞消費新場景,通過技術連接,實現線上線下消費管道愈發融合,最終形成以“消費者資料”為核心的零售新生態。

2017年新零售風起雲湧,在人、貨、場的重新架構中,人逐漸成為核心驅動因素,尤其是借助IP形象勢能來拉動用戶群體消費,已經變成越來越多零售品牌的共識。在影視劇等文化產品中做內容植入也成為越來越普遍的操作。百味草從《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植入中推出古典寒食“團子”,《三生三世》開播完結之後,“桃花醉”大賣,都體現了商家在消費升級時代的行銷創新。

圍繞消費場景,消費升級企業勢必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作為最重要的因素進行考慮。實現線上線下管道融合的新零售也應運而生。

跨界零售新物種 “盒馬”,通過商品再造、技術再造、流程再造和物流再造,把一般意義上的生鮮超市轉變為移動互聯時代的體驗式消費中心。圍繞“餐飲體驗+生鮮超市零售+基於門店配送”,打造了新零售的樣板間。通過演算法驅動的智慧物流,實現門店附近3公里範圍內,30分鐘送貨上門。同時商品定位新鮮、健康、時尚、精緻,圍繞“大廚房”概念,基本以食品和日用百貨為主,主打“盒馬特色”的生鮮品種也一應俱全,滿足用戶一日三餐基本需求。

此外,根據CBNData《報告》對互聯網能消費的展望:資料驅動+技術的助力,將進一步改造互聯網消費生態,消費者在消費鏈路的參與度和影響力逐步提高,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將爆發,各種管道也將進一步充分融合,最終達到各種管道隨時打通,消費者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場合,即想即得。

資料記錄消費升級,資料也在推動消費升級。可以預見,“消費”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消費升級的進程將以一定的模式對整個領域進行顛覆與重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