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場變味的網路愛心事件 樂山賣菜大爺:我怎麼成了騙子

午後空蕩蕩的菜市場, 只有李顯華一個菜販

自媒體發文“大爺深夜帶傻兒子賣菜”後, 網友紛紛前來買菜

被曝“他是拆遷戶獲賠20多萬”,

網友:“太寒心了!”

為啥呼籲大家買菜卻不提老人經濟狀況?發文自媒體:不願多談

63歲的賣菜大爺李顯華從沒想過, 自己還會“出名”, 但這“出名”, 來得陡了些。 先是蜂擁而至的同情和感動, 接著是紛至遝來的口水和責駡, 他甚至來不及辯解些什麼, 就被“10萬+文章”、追蹤報導和一些網友裹挾著, 貼上了“騙子”的標籤。 這一切的起點, 只是他載著智力不太正常的兒子賣菜。 過去的兩個星期內, 一個典型的、從眾式網路愛心樣本在樂山上演。 請想想, 這樣的案例, 是否有點熟悉?

愛心, 是這樣變味的

李顯華帶著智力不大正常的兒子賣菜。

12月4日

一段短文在樂山網路流傳, 稱“明天我一定記得帶錢, 路過時買些菜”。

12月5日

微信公眾號“大樂山”發出題為《樂山這個老爺爺真心酸!深夜還帶著傻兒子橋頭賣菜!背後故事讓人落淚》的文章,

一夜間“10萬+”。

12月6日早上

李顯華賣菜時遇到了很多熱心人, 10點不到, 菜全“賣”光了。

12月6日下午

在本地媒體再次介入調查以及眾多網友的深入瞭解之下, 李顯華家是拆遷戶、獲賠20余萬元的消息不脛而走。 隨後, “大樂山”刪除了這篇“10萬+”的文章。

12月6日晚上

“大樂山”再刊文《今天, 整個樂山朋友圈都被賣菜老人霸屏了!但我們有話要說……》, 一小時後刪除。 當晚, 村幹部要求李顯華“這兩個月不要再去肖壩賣菜”。 而此時, 網上的憤怒情緒早已蔓延, 網友指責李顯華“裝窮”。

隨後

網路暴力逐步轉變為現實中的流言蜚語。 賣菜時, 李顯華聽到有人說“他是騙子”。

……

一夜間

不期而至的愛心

《樂山這個老爺爺真心酸!深夜還帶著傻兒子橋頭賣菜!背後故事讓人落淚》

12月6日一大早, 李顯華像往常一樣, 騎著三輪車載著兒子去市場擺攤。 此時的他沒有想到, 在網路上, 他已經“火”了。

為啥這麼多人買我菜?

肖壩社區臨時農貿市場附近社區眾多, 聚集了很多近郊的菜農, 競爭大, 李顯華的生意很一般。 當天早上九點左右, 他的攤位前突然來了一撥人, 開口就問, “你就是李顯華大爺吧?”李顯華應聲作答, “是的!是的!”來者買了很多菜, 有人零錢也不讓找補, 便轉身離去。 李顯華還沒緩過神來, 又陸陸續續來了很多顧客, 有人連價格都沒問就讓他稱菜, 有人買了一把青菜, 丟下百元大鈔就走, 還有人提了些水果和舊衣服來送給他……

10點不到, 李顯華的菜全部“賣”光了, 這讓旁邊有些菜農羡慕不已, “你的菜賣完了, 今天就早點回家吧。 ”回家後他數了數, 早上一個小時就“賣”了500多元錢。 李顯華說, 平時他一天只能賣100多元, 純利潤只有40多元。

原來我已成“網紅”

為何這麼多人來買菜?從與一些買菜人的談話中, 李顯華才大概知道有人將他的照片和故事傳到了網上。

第一個時間點, 是12月4日。 當晚, 一段不知來源、未署名的短文, 在很多樂山人的微信朋友圈流傳, 短文簡單介紹, 深夜大爺還帶著智力障礙的兒子在賣菜。 短文有些煽情——“明天我一定記得帶錢, 路過時買些菜。 如果你也看到了, 請微笑著打個招呼, 祝福這對相依靠的父子平安。 ”在這寒冷的季節,

寥寥300多字撥動了人心, 網友們紛紛予以轉發。

第二個時間點, 是12月5日。 當天晚上, 一個本地自媒體迅速介入。 微信公眾號“大樂山”發出一篇跟進的文章, 題為《樂山這個老爺爺真心酸!深夜還帶著傻兒子橋頭賣菜!背後故事讓人落淚》。 公號中, 朋友圈300多字的短文, 成了一篇洋洋灑灑2600多字的長文章。

經濟狀況隻字未提

文章有了更多細節:李顯華捨不得送兒子去福利院, 也不想給別人添麻煩。 因為外面吃飯貴, 父子倆的午餐就是家裡帶來的幾個煮雞蛋和沙琪瑪, 渴了就喝點白開水。 每天賣剩下的發黃蔬菜, 老人就帶回家自己吃。 為了補貼家用, 老伴周秀容在鎮上餐館做雜活。 不過, 對於老人家庭的具體經濟狀況, 文中隻字未提。

“如果你正巧看到這些文字,如果正好你住在肖壩,看到了賣菜的大爺和他的傻兒子,請買點他的菜讓他早些回家吧。”在文章末尾作者的深情呼籲之下,文章被大量轉發,一夜之間便突破了10萬+,於是便有了開頭李顯華的菜被“搶”光的一幕。

“反轉”後

紛至遝來的暴力

《今天,整個樂山朋友圈都被賣菜老人霸屏了!但我們有話要說……》

6日當天,李顯華早早回了家,這是他進城賣菜三年多來唯一一次這麼早回家,他心裡很激動,但又有點忐忑。那天除了很多人來找李顯華買菜,也來了好幾撥媒體記者,採訪他和兒子的故事,並詳細瞭解他的家庭情況。此時的他同樣沒想到,這會讓事情急轉直下,自己成為網路暴力的標靶。

公號:“只是希望把這種愛與堅守傳遞給每一個有溫暖的樂山人”

突如其來的關注,讓李顯華感到有些無所適從,但他都老老實實一一作答。當天下午,在本地媒體再次介入調查以及眾多網友的深入瞭解之下,李顯華家是拆遷戶、獲賠20余萬元的消息不脛而走。夫婦倆每月領著社保金,兒子也有政府補助,家人生活有保障,一個個消息很快浮出水面。隨後,“大樂山”刪除了這篇10萬+文章,而此舉也被網友認為是其“理虧的表現”。面對指責,當晚“大樂山”再刊文《今天,整個樂山朋友圈都被賣菜老人霸屏了!但我們有話要說……》。小編解釋說,報導這件事的初衷是因30多年來父親對兒子的不離不棄而感動,只是希望把這種愛與堅守傳遞給每一個有溫暖的樂山人。

網友:“我還興沖沖跑去準備捐款,人家收入比我高”

小編在文中說,打擾老人的生活不是他們的本意,所以自己選擇刪除了文章,並非是因為不實報導。不過,這篇“有話要說”的文章發出僅一個小時,又再次被刪除了。至於為何第一篇文章沒有提及老人具體家庭經濟狀況,是無心之失還是刻意隱瞞?公號“大樂山”負責人表示,對於此事已不想多說。另一邊,不會上網的李大爺,不知道很多網友,已經將憤怒對準他。早在拆遷款的消息被曝出的當天,輿論就開始急速反轉。很多網友將“拆遷戶”的標籤貼在了李顯華的頭上。“拆遷賠了那麼多錢還裝窮?”“我還興沖沖跑去準備捐款,人家收入比我高”“以後不敢輕易獻愛心了,太寒心了!”

菜販:“老李,你屋頭拆遷賠了20多萬還出來賣菜哦?”

就在自媒體文章火爆網路後,12月6日當晚,村幹部來到李顯華家中,說這事鬧得太大了,加上肖壩有點遠、天又冷,讓他這兩個月不要再去肖壩賣菜,可以幫他在租住的車子鎮菜市場給他找個攤位,或者幫他找份每個月1000元的輕鬆工作。他拒絕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顯華又騎著三輪車載著兒子去了肖壩臨時農貿市場擺攤。不過,李顯華一直等到中午,之前的場景再也沒有重現。還有個別菜販奚落他,“老李,你屋頭拆遷賠了20多萬還出來賣菜哦?”李顯華想爭辯,但有些著急,說不出話來。

“這就是網上說的那個李大爺。”有人路過他的攤位時指指點點,李顯華聽到有人說,“他是騙子”。

事實

帶癡呆兒子賣菜

確有拆遷賠償款

李顯華,62歲,樂山市高新區安谷鎮龍星村人,進城賣菜已經三年多時間了。李顯華的兒子叫李建中,今年38歲了,小時候因為摔跤變得癡呆。李顯華每天一早出門便將他帶到菜市場,直到晚上九十點鐘才回家。李顯華坦言,因為房屋拆遷,他獲得了21萬多元的賠償款,目前還沒住進還房,政府每個月每人給400元過渡費。因為征地農轉非,他和老伴、女兒女婿都買了社保,另外還領了1萬多元賠償,現在他和老伴已經開始領取社保金,每人每月900多元。對此,樂山高新區安穀鎮政府社會事業辦公室主任曾濤也予以了證實,對於李顯華的兒子,從2016年起他們自願申請了散居供養的五保戶,目前每個月有400元五保金。李顯華每個月賣菜至少掙1000多元,老伴打工每個月1700元,生活完全可以保障。

對話

“我怎麼就突然成了騙子?”

記者:你知道網上有很多人指責你嗎?

李顯華: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有人說我是“騙子”,我怎麼就突然成了騙子了?我不是騙子。我又沒有鼓搗他們來買我的菜,有些不讓找補就跑了,不是我不想找補啊。

記者:為何如此節約,賣菜到深夜?

李顯華:拆遷款老伴保存著的,等拿到還房了還要花一大筆錢來裝修。去年我和老伴都做過手術,花了1萬多元。我賣菜一天才掙四五十元,收攤遲點,就想多掙點錢存起,萬一哪天我們老的不在了,也能多留點錢讓妹妹照顧他(李建中)。

專家

“這樣的愛心反轉,對慈善是種傷害”

四川大學新聞傳播學教授張小元表示,在互聯網時代的資訊傳播,與原來只有傳統媒體時代有個最大不同:傳統媒體需要反復核實,事實層面和細節是平衡的,而自媒體傳播有個特點,一般對事實不是非常感興趣,為獲得高點擊率,某種層面上有意或無意裁剪了事實。嚴格來說,自媒體本身也沒有造謠,只是遮罩了這一面,凸顯了另一面。對於受眾來說,我們也很難要求受眾如何去分辨,去買個菜不可能詳細問老大爺。張小元認為,現在互聯網時代的資訊傳播出現一個新的現象,很多人只對情緒負責,不為事實負責,常常出現“一犬吠影,百犬吠聲”的現象,也就是從眾現象,一個人被感動就轉發出去,大家都跟著感動了,一個人覺得憤怒了就傳播出去,大家跟著一起憤怒,但是在轉發傳播過程中或許存在偏差,也不考慮是否用力過猛。張小元建議,一方面自媒體應加強自律,相關部門也應加強約束。

“我們希望少出現一些這樣的愛心反轉,否則對愛心線民、對受捐者、對整個慈善事業,都是極大的傷害。”張小元說,從社會意義上來看,以前常有新聞說,一個躺著大爺沒人敢扶,現在對於這個普通的賣菜大爺大家又急於想獻愛心,這就說明我們缺乏一個可靠的中間機構來指引大家的愛心,同時整個社會的誠信系統亟待進一步建立和完善。

在樂山市慈善總會負責人張淮安看來,現在自媒體平臺這樣的文章並不少,表面看並沒有發起捐贈,但卻是利用大家的同情心不自覺地會發起慈善行為,在此過程中,由於資訊不對稱、不全面,難以保證受助者具體情況的準確性,從而產生了輿情反轉。

記者手記

大爺抱著我哭了

“我不是騙子!求求你們幫我糾正一下!”採訪到最後,大爺突然抱著我的臂膀放聲哭了。

一夜之間從滿屏的感動到滿屏的質疑,對於擺攤賣菜的李顯華大爺來說,網上的兜兜轉轉,他都不清楚,卻被莫名其妙地裹挾進了輿論的漩渦。最初他感受到了滿滿的善意和溫暖,最終他被人指指點點罵“騙子”,成了一個無辜的受害者。大爺說,他只想安心地賣菜,沒想過大家的救助,憑自己的雙手掙錢,才不會有壓力。

我應允了大爺的要求,希望大爺能早點回歸簡單而平靜的擺攤賣菜生活,不被紛繁蕪雜所打擾,也希望少一些這樣的愛心反轉,願善良的你不要產生用力過猛的警惕,在面對真實的苦難時,仍懷著一顆同情和悲憫之心。

“如果你正巧看到這些文字,如果正好你住在肖壩,看到了賣菜的大爺和他的傻兒子,請買點他的菜讓他早些回家吧。”在文章末尾作者的深情呼籲之下,文章被大量轉發,一夜之間便突破了10萬+,於是便有了開頭李顯華的菜被“搶”光的一幕。

“反轉”後

紛至遝來的暴力

《今天,整個樂山朋友圈都被賣菜老人霸屏了!但我們有話要說……》

6日當天,李顯華早早回了家,這是他進城賣菜三年多來唯一一次這麼早回家,他心裡很激動,但又有點忐忑。那天除了很多人來找李顯華買菜,也來了好幾撥媒體記者,採訪他和兒子的故事,並詳細瞭解他的家庭情況。此時的他同樣沒想到,這會讓事情急轉直下,自己成為網路暴力的標靶。

公號:“只是希望把這種愛與堅守傳遞給每一個有溫暖的樂山人”

突如其來的關注,讓李顯華感到有些無所適從,但他都老老實實一一作答。當天下午,在本地媒體再次介入調查以及眾多網友的深入瞭解之下,李顯華家是拆遷戶、獲賠20余萬元的消息不脛而走。夫婦倆每月領著社保金,兒子也有政府補助,家人生活有保障,一個個消息很快浮出水面。隨後,“大樂山”刪除了這篇10萬+文章,而此舉也被網友認為是其“理虧的表現”。面對指責,當晚“大樂山”再刊文《今天,整個樂山朋友圈都被賣菜老人霸屏了!但我們有話要說……》。小編解釋說,報導這件事的初衷是因30多年來父親對兒子的不離不棄而感動,只是希望把這種愛與堅守傳遞給每一個有溫暖的樂山人。

網友:“我還興沖沖跑去準備捐款,人家收入比我高”

小編在文中說,打擾老人的生活不是他們的本意,所以自己選擇刪除了文章,並非是因為不實報導。不過,這篇“有話要說”的文章發出僅一個小時,又再次被刪除了。至於為何第一篇文章沒有提及老人具體家庭經濟狀況,是無心之失還是刻意隱瞞?公號“大樂山”負責人表示,對於此事已不想多說。另一邊,不會上網的李大爺,不知道很多網友,已經將憤怒對準他。早在拆遷款的消息被曝出的當天,輿論就開始急速反轉。很多網友將“拆遷戶”的標籤貼在了李顯華的頭上。“拆遷賠了那麼多錢還裝窮?”“我還興沖沖跑去準備捐款,人家收入比我高”“以後不敢輕易獻愛心了,太寒心了!”

菜販:“老李,你屋頭拆遷賠了20多萬還出來賣菜哦?”

就在自媒體文章火爆網路後,12月6日當晚,村幹部來到李顯華家中,說這事鬧得太大了,加上肖壩有點遠、天又冷,讓他這兩個月不要再去肖壩賣菜,可以幫他在租住的車子鎮菜市場給他找個攤位,或者幫他找份每個月1000元的輕鬆工作。他拒絕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顯華又騎著三輪車載著兒子去了肖壩臨時農貿市場擺攤。不過,李顯華一直等到中午,之前的場景再也沒有重現。還有個別菜販奚落他,“老李,你屋頭拆遷賠了20多萬還出來賣菜哦?”李顯華想爭辯,但有些著急,說不出話來。

“這就是網上說的那個李大爺。”有人路過他的攤位時指指點點,李顯華聽到有人說,“他是騙子”。

事實

帶癡呆兒子賣菜

確有拆遷賠償款

李顯華,62歲,樂山市高新區安谷鎮龍星村人,進城賣菜已經三年多時間了。李顯華的兒子叫李建中,今年38歲了,小時候因為摔跤變得癡呆。李顯華每天一早出門便將他帶到菜市場,直到晚上九十點鐘才回家。李顯華坦言,因為房屋拆遷,他獲得了21萬多元的賠償款,目前還沒住進還房,政府每個月每人給400元過渡費。因為征地農轉非,他和老伴、女兒女婿都買了社保,另外還領了1萬多元賠償,現在他和老伴已經開始領取社保金,每人每月900多元。對此,樂山高新區安穀鎮政府社會事業辦公室主任曾濤也予以了證實,對於李顯華的兒子,從2016年起他們自願申請了散居供養的五保戶,目前每個月有400元五保金。李顯華每個月賣菜至少掙1000多元,老伴打工每個月1700元,生活完全可以保障。

對話

“我怎麼就突然成了騙子?”

記者:你知道網上有很多人指責你嗎?

李顯華: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有人說我是“騙子”,我怎麼就突然成了騙子了?我不是騙子。我又沒有鼓搗他們來買我的菜,有些不讓找補就跑了,不是我不想找補啊。

記者:為何如此節約,賣菜到深夜?

李顯華:拆遷款老伴保存著的,等拿到還房了還要花一大筆錢來裝修。去年我和老伴都做過手術,花了1萬多元。我賣菜一天才掙四五十元,收攤遲點,就想多掙點錢存起,萬一哪天我們老的不在了,也能多留點錢讓妹妹照顧他(李建中)。

專家

“這樣的愛心反轉,對慈善是種傷害”

四川大學新聞傳播學教授張小元表示,在互聯網時代的資訊傳播,與原來只有傳統媒體時代有個最大不同:傳統媒體需要反復核實,事實層面和細節是平衡的,而自媒體傳播有個特點,一般對事實不是非常感興趣,為獲得高點擊率,某種層面上有意或無意裁剪了事實。嚴格來說,自媒體本身也沒有造謠,只是遮罩了這一面,凸顯了另一面。對於受眾來說,我們也很難要求受眾如何去分辨,去買個菜不可能詳細問老大爺。張小元認為,現在互聯網時代的資訊傳播出現一個新的現象,很多人只對情緒負責,不為事實負責,常常出現“一犬吠影,百犬吠聲”的現象,也就是從眾現象,一個人被感動就轉發出去,大家都跟著感動了,一個人覺得憤怒了就傳播出去,大家跟著一起憤怒,但是在轉發傳播過程中或許存在偏差,也不考慮是否用力過猛。張小元建議,一方面自媒體應加強自律,相關部門也應加強約束。

“我們希望少出現一些這樣的愛心反轉,否則對愛心線民、對受捐者、對整個慈善事業,都是極大的傷害。”張小元說,從社會意義上來看,以前常有新聞說,一個躺著大爺沒人敢扶,現在對於這個普通的賣菜大爺大家又急於想獻愛心,這就說明我們缺乏一個可靠的中間機構來指引大家的愛心,同時整個社會的誠信系統亟待進一步建立和完善。

在樂山市慈善總會負責人張淮安看來,現在自媒體平臺這樣的文章並不少,表面看並沒有發起捐贈,但卻是利用大家的同情心不自覺地會發起慈善行為,在此過程中,由於資訊不對稱、不全面,難以保證受助者具體情況的準確性,從而產生了輿情反轉。

記者手記

大爺抱著我哭了

“我不是騙子!求求你們幫我糾正一下!”採訪到最後,大爺突然抱著我的臂膀放聲哭了。

一夜之間從滿屏的感動到滿屏的質疑,對於擺攤賣菜的李顯華大爺來說,網上的兜兜轉轉,他都不清楚,卻被莫名其妙地裹挾進了輿論的漩渦。最初他感受到了滿滿的善意和溫暖,最終他被人指指點點罵“騙子”,成了一個無辜的受害者。大爺說,他只想安心地賣菜,沒想過大家的救助,憑自己的雙手掙錢,才不會有壓力。

我應允了大爺的要求,希望大爺能早點回歸簡單而平靜的擺攤賣菜生活,不被紛繁蕪雜所打擾,也希望少一些這樣的愛心反轉,願善良的你不要產生用力過猛的警惕,在面對真實的苦難時,仍懷著一顆同情和悲憫之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