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手段多樣 盜竊成風 無人駕駛技術成了“唐僧肉”

忽如一夜春風來, 無人駕駛遍地開。

當互聯網公司一輛接一輛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時, 不曾想到, 競爭對手或者競爭對手雇傭的“駭客”已經悄無聲息地“入侵”無人駕駛系統, 開始貪婪地盜竊機密。

日前, 這樣的故事在中外兩家公司先後上演, 無人駕駛技術已經成了“唐僧肉”。

百度遭“雇傭駭客”偷竊

日前, 百度公司對外透露, 一批“雇傭駭客”曾試圖盜取其自動駕駛汽車技術, 百度不得不擴大其網路安全隊伍以做應對。

究竟誰是幕後黑手, 百度網路安全事業部負責人馬傑表示, 目前還未查清楚幕後指使者。

目前很難查出幕後指使者, 但是能確定的是有人試圖雇傭駭客盜取我們的技術。

馬傑說。

無人駕駛是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一直力推的專案。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李彥宏早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就呼籲, 我國應從國家層面對無人駕駛予以重視,

對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做好頂層設計和科學規劃, 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鼓勵中國汽車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合作研發、協同創新儘快修訂並完善無人駕駛相關的法律法規。

除了掌門人的呼籲, 百度更是互聯網公司中明確制定無人駕駛汽車規劃且付諸實際行動較多者。

早在百度正式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時, 就提出了無人駕駛汽車“3年商用、5年量產”的計畫。 此外, 百度招兵買馬組建團隊, 更是和寶馬合作進行無人駕駛汽車高速公路測試。

如今, 遭遇駭客的攻擊, 百度已經採取種種措施來應對。 百度安全事業部目前正全力測試新產品, 加強系統的防範能力。 除此之外, 百度還和騰訊、阿裡巴巴合作, 共同應對網路安全威脅。

據相關媒體報導, 百度目前支援一支“藍蓮花”駭客團隊, 該團隊是由來自清華大學的“白帽學生駭客”組成。 馬傑表示:

地下市場的規模正在逐步壯大, 也變得越來越強, 所以我們必須相互幫助, 團結起來共同對抗地下市場。

如果我們能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方法, 那就意味著我們的潛在敵人將會減少。

Waymo遭Uber盜取機密

與百度遭到不明身份駭客攻擊不同, 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汽車研發公司Waymo, 遭遇的卻是被離任的公司高管攜帶大量機密文檔“投靠”競爭對手Uber, 相關技術被競爭對手直接抄襲使用。

據外媒報導, Waymo聲稱Uber在其自動駕駛技術中使用了Waymo定制研發並持有的LiDAR部件(編者注:LiDAR的中文名稱為光學雷達, 或簡稱光達, 是一種光學遙感技術。 它通過向目標照射一束光–通常是一束脈衝鐳射–來測量目標的距離等參數)。 Waymo要求頒佈臨時禁令, 禁止Uber使用存在爭議的技術。

長期以來, Uber一直扮演著無人駕駛技術研發急先鋒的角色, 先後和多家車企展開合作, 上路測試的無人駕駛汽車也是一輛接著一輛。 面對起訴, Uber表示此次訴訟將採取私人仲裁的辦法解決而不是在法庭公開審判。 可見, Uber也認識到這件事有多麼的不光彩, 更願意“私聊”而非對簿公堂。

不過, 究竟能否“私聊”, 還要看Waymo的態度。 顯然Waymo此刻正在氣頭上, 其對媒體發表的聲明稱:競爭應該依靠實驗室和現實中的創新,而不是通過非法的行為。“鑒於我們所持有的強大證據,我們要求法庭介入,以保護我們的工程師們花費數千個小時開發的知識財產,並阻止被盜知識財產的使用。”Waymo的聲明顯然說明他們並不願意“私聊”。

政策法規需及時制定

兩起盜竊事件的發生,凸顯的是無人駕駛技術已是互聯網公司和汽車公司角力的戰場。為了達到目的,一些上不得檯面的手段被拿出來使用。但即使是順手牽羊,也會留下痕跡。可以預見,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相關的案例還會陸續出現。

這種情況下,相關的政策法規就需要及時制定,否則糾紛將會擾亂整個市場甚至帶來安全風險。比如,駭客的入侵,不僅可以竊取自動駕駛技術機密,也可以盜取車輛和乘客資訊甚至操控整個車輛,這樣的安全隱患遠比商業機密被盜嚴重得多。

當前,中國車聯網以及無人駕駛網路安全防護明顯不足,相關的政策標準亟需完善。車載資訊服務產業應用聯盟(TIAA)秘書長龐春霖對《中國汽車報》表示:

在節能環保、安全舒適,以及車聯網、自動駕駛、智慧交通等方面要素的推動下,汽車正在迅速IT化、智慧化。與傳統汽車相比,智慧網聯汽車在節能減排、安全舒適方面具有前所未有的優勢,符合汽車工業、交通出行方面的發展趨勢,但也對網路與資訊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戰。在互聯互通的背景下,沒有網路安全充分保障的情況下,智慧網聯汽車帶來的可能就是災難。

各家整車企業和零部件廠商基本都在各自為戰,缺乏可靠性和一致性的基礎工作,因此我們需要及早採取措施,完成網路安全方面的頂層設計工作,從政策、規劃、標準、技術、人才等角度全方位推進車聯網網路安全的發展與應用。

龐春霖建議。

文:張忠岳 編輯:孫煥玉

版權聲明

其對媒體發表的聲明稱:競爭應該依靠實驗室和現實中的創新,而不是通過非法的行為。“鑒於我們所持有的強大證據,我們要求法庭介入,以保護我們的工程師們花費數千個小時開發的知識財產,並阻止被盜知識財產的使用。”Waymo的聲明顯然說明他們並不願意“私聊”。

政策法規需及時制定

兩起盜竊事件的發生,凸顯的是無人駕駛技術已是互聯網公司和汽車公司角力的戰場。為了達到目的,一些上不得檯面的手段被拿出來使用。但即使是順手牽羊,也會留下痕跡。可以預見,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相關的案例還會陸續出現。

這種情況下,相關的政策法規就需要及時制定,否則糾紛將會擾亂整個市場甚至帶來安全風險。比如,駭客的入侵,不僅可以竊取自動駕駛技術機密,也可以盜取車輛和乘客資訊甚至操控整個車輛,這樣的安全隱患遠比商業機密被盜嚴重得多。

當前,中國車聯網以及無人駕駛網路安全防護明顯不足,相關的政策標準亟需完善。車載資訊服務產業應用聯盟(TIAA)秘書長龐春霖對《中國汽車報》表示:

在節能環保、安全舒適,以及車聯網、自動駕駛、智慧交通等方面要素的推動下,汽車正在迅速IT化、智慧化。與傳統汽車相比,智慧網聯汽車在節能減排、安全舒適方面具有前所未有的優勢,符合汽車工業、交通出行方面的發展趨勢,但也對網路與資訊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戰。在互聯互通的背景下,沒有網路安全充分保障的情況下,智慧網聯汽車帶來的可能就是災難。

各家整車企業和零部件廠商基本都在各自為戰,缺乏可靠性和一致性的基礎工作,因此我們需要及早採取措施,完成網路安全方面的頂層設計工作,從政策、規劃、標準、技術、人才等角度全方位推進車聯網網路安全的發展與應用。

龐春霖建議。

文:張忠岳 編輯:孫煥玉

版權聲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