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向“癌細胞”學點人生哲學

不知什麼時候, 癌症成了醫療工作中接觸最多的疾病:從胃腸鏡檢查到早癌病理討論;癌症病人成了工作中接觸最多的人群:從緊張焦慮到絕望求生。

最初, 總以為用心去檢查, 全心去治療就能夠解決癌症問題, 但漸漸的發現, 遠不是如此。

不少癌症病人, 即使是早期癌症已經根除的病人仍然逃不出癌症的夢魘。 他們經常問:為什麼我這麼倒楣?我還有多久會離開?我活著還有意義嗎?我不舒服是不是又復發了?是不是病灶儀器查不出來?.....每當遇到這樣的問題, 我常常束手無措。

機緣巧合, 我和在順天堂大學讀書的顏老師相識, 參與了對《癌症的哲學》這本書中文版的校對工作。 通過對這本書的反復閱讀, 漸漸地, 明白了點什麼, 又似乎多了更多的不明白。 換一個角度去思考癌症, 在癌症的研究中也可以學到不一樣的東西, 下面就從瞭解“癌細胞”開始。

“大器晚成”的生長方式

大部分的癌症的發生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多的, 45-50歲以後癌症的發生率會迅速地增加, 這正如我們中的一部分“大器晚成”的朋友。 起初, 你並沒有看到這個人有啥很優秀的特質, 學習成績並不理想, 也許還很差, 被歸為“差生”的一類, 工作上也不是很出色, 很久也沒有很好的業績, 也許你都漸漸遺忘了曾經認識的這個人。

但忽然有一天, 他的名字出現在報紙電視上, 你忽然有點驚愕了, 這真的是他嗎?這和癌細胞從變異直至成長為癌症所經歷的過程是一致的,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和失敗之後而有所成就的人, 他能帶來更多的說服力和信賴感, 也就是一種人生沉澱和厚積薄發。

我們有些孩子,

他們並不是天生聰穎, 也許正屬於“大器晚成”的這一類。 但他們在學校裡功課成績並不好, 常常墊底, 我們往往沉不住氣, 各種責駡訓斥, 各種強壓打擊, 最後自己似乎都想放棄他。 如今的社會浮躁, 大家都不願意等待, 因為等待充滿了很多不確定性。 但不確定性不正是人生的魔力嗎?也許你的孩子還真是“大器晚成”的那一位, 也許正是因為你的不放棄、他的堅持不懈, 終成大器。

“入鄉隨俗”的頑強毅力

眾所周知, 癌症是一種特殊的細胞, 他們不管處於何種惡劣的環境:缺氧、缺水、營養不足......都去主動地改變自己、適應環境, 從夾縫中尋求生存的空間, 從外部奪取營養繼續生存下去。 經過多次打擊不僅沒有消亡, 反而更加鬥志昂揚, 他們這種“入鄉隨俗”的品質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學習的嗎?

既來之, 則安之。 把遇到的困難看作是一次人生考驗, 堅信辦法總比問題多的原則, 能屈能伸又不喪失原則和底線, 笑對困難而不逃避退縮, 往往都是最後的成功者。 不懼畏人生中的苦難,

改變自己適應環境的變化, 正是我們從“癌細胞”身上學到的優良品質。

“包容個性”的相處哲學

每種癌細胞都有不同的個性, 有的生性勤奮, 他們惜時如金、熱愛“學習”, 希望自己能快快長大, 比如胰腺癌, 生長迅速;有的生性懶惰, 他們虛度年華、不愛“學習”, 不願意長得太快, 比如甲狀腺癌, 生長緩慢。 有的生性活潑, 他們不喜愛待在一個地方, 喜歡到處串門, 比如那些轉移性很強的癌症;有的生性孤僻, 他們就喜歡一個人安靜地待在一處, 觀察著人來人往, 比如那些轉移性不強的癌症。

癌細胞正如我們自己, 每個人的性格都是千差萬別。 人與人的交往中, 你遇到了一位新朋友, 要想和他好好相處, 當然第一件需要做的應該是瞭解他的性格, 包容而不是改變,接受而不是拒絕,這才是邁出了交往的第一步。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癌細胞”,當你需要不得不和他進行交往,那接受和瞭解它,才能與它更好的相處。

包容而不是改變,接受而不是拒絕,這才是邁出了交往的第一步。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癌細胞”,當你需要不得不和他進行交往,那接受和瞭解它,才能與它更好的相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