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王凱突襲高校考研教室:當明星造訪成為“擇校指南”

韓謙(暨南大學)

——本文系紅網第三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12月19日, 王凱為宣傳新片《英雄本色2018》, 造訪了南京數所高校考研教室,

為考研學習加油, 並鼓勵他們“做自己的英雄”, 可謂是一場形式新穎而又看似不失情懷的行銷。 暫且不論, 在離考研還有三天這個節骨眼上, 這次造訪對考研學生造成的情緒波動以及浪費的時間成本, 筆者在相關學校公眾號上看到的相關推文下的評論, 著實令人費解。

在留言中, 點贊量排在前位甚至高居榜首的留言是這樣的, “工學院招生或迎來史上最大利好”“歡迎報考南京農業無限可能大學”“南農招生會迎來史上最利好消息”……所謂的“招生最利好消息”、所謂帶來“無限可能”的, 竟是指一位人氣明星的花式行銷。 在“歡迎報考南京農業無限可能大學”的留言下面, 公號運營者還“得意洋洋”地評論, “廣告打得好”。

難道這所有著“誠樸勤仁”校訓的大學, 這所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211工程”重點大學, 這所正朝著“世界一流農業大學”努力奮進的大學, 真的需要明星的造訪為自己“打廣告”了嗎?

有人說, 這不過是戲說而已, 不必太較真。 那這“戲”, 未免也太足了。 而大學, 大概是最不適合做“戲”的地方了。 何謂大學?是陳寅恪先生的“獨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是《禮記》中的“博學之, 審問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篤行之”, 是梁文道先生說的“大學是整個社會、國家乃至人類的實驗室。 這裡面聚集了一群人, 他們在實驗某種關於未來的可能性”。 而在把明星造訪大做文章, 甚至認為是“擇校指南”的“鬧劇”裡, 並窺不見其中一二。

當然, 並非是一棍子打死高校的娛樂活動。

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適當地開展一些有價值的文化活動的確必要, 但如果將其作為辦學的特色、亮點, 那就說不過去了。 一個發展良好的高校, 提升招生率和社會美譽度的, 應當是其豐碩的科研成果和卓越的人才培養, 也唯有這樣強有力的支撐, 才能給大學的發展帶來“無限可能”。

人人都在批判社會的浮躁病, 可如何治好這一痼疾, 便再沒有下文了。 在筆者看來, 克服浮躁, 就可以從高校做起。 嚴謹治學, 讓大學回歸教育, 回歸“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學術追求, 才能真的逐步向世界一流大學靠攏。 但願未來的大學, 並非是大明星之大, 而是大師之大、學問之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