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資本為何深愛管道輕棄家電製造

最近, 就在蘇寧拉來全國半數地產圈的企業, 並高調宣佈要在未來3年要開出1.5萬家實體店, 最終實現2萬家店的目標背後, 正是受到資本市場的驅動。

此前, 蘇寧減持其持有部分的阿裡巴巴股份, 最終獲利32億元, 正是要為線下實體店的大擴張“準備糧草”。

此前, 在京東的穿針引線下, 騰訊為了拿下永輝超市5%的股份, 付出高達42億元的現金。 隨後, 騰訊再度出手與京東一起共同投入8.63億美元, 戰略投資垂直電商標杆唯品會。 從而開啟了一輪線下、線下的雙線作戰佈局。

更早, 阿裡巴巴入股旗下擁有大潤發和歐尚兩大商超品牌的高鑫零售, 出資約224億港元獲得36%股份。 資料顯示, 截至2017年9月, 高鑫零售旗下共有454家賣場, 包括376家大潤發門店及78家歐尚門店, 覆蓋全國226個城市, 未來三年仍有69家店即將開設大賣場, 其中66家在建。

在這一系列看似眼花繚亂的投資、擴張現象背後,

釋放出兩個重要信號:一是, 圍繞家電、百貨等零售管道, 當前中國正呈現出一輪線上、線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佈局、多線引爆的階段;二是, 資本市場越來越青睞零售管道, 並試圖從中尋找到新的商業空間, 卻一直輕棄家電製造等傳統領域, 充分暴露出的資本兇殘本性, 那就是嫌貧愛富。

近年來, 各路資本在成功撬動中國家電零售管道的電商網購化、線上線下融合化、新零售化, 甚至是無人化的同時, 也需要警惕家電零售新管道的商業泡沫。 市場蛋糕就這麼大, 消費需求就這麼多, 況且家電品牌的數量越來越少、家電消費管道越來越集中, 層出不窮的零售管道概念翻新並不能啟動需求、創新需求。 長此以往,

只能在一線市場上公開搶奪流量, 很容量陷入一輪“燒錢搶市、低價拼殺”同質化惡戰中, 並非好事。

面對資本蜂擁而至家電零售管道之中, 家電製造產業近年來一直頗為平靜。 一方面, 鮮有資本介入家電製造領域, 甚至連收購家電製造企業的案例都沒有出現, 頂多就是一些家電巨頭的產能投張、新建工業園區, 小米也走的是代工模式;另一方面, 最近幾年來全球及中國範圍內的家電製造整合, 主要是家電企業間的相互收購, 比如海爾收購美國GE家電、美的聞名世界的三連購, 以及海信收購東芝電視等, 均是家電製造產業的內部消化。

並不是家電製造產業的門檻過高, 而是資本在製造產業的投資回報率過低、以及週期性過長。

經過30多年以來的快速發展, 中國家電製造領域的利潤率已經相對固化, 而且持續走低, 從來都不是資本的菜。 相反, 在家電零售領域, 因為其承載著大量的現金流、用戶流、物流, 從而讓資本擁有更加豐富的想像空間。

都說資本總是“先知先覺的”, 往往領先於製造企業至少一年以上的時間, 這一點在家電產業的表現就特別突出。 由此, 接下來對於所有家電廠商來說, 除了關注家電產業的產品、技術、管道、服務等實體業務的變革, 還要關注資本市場對於家電行業的投資佈局動作。

====

家電圈:中國家電覆蓋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 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