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400pacer的澳馬體驗:如何在嚴苛的賽事中找到樂趣?|2017澳門銀河娛樂馬拉松

跑步看世界

RUN to EXPLORE

Joe在大三巴

2017 澳門銀河娛樂馬拉松

澳門跑步旅行大使 /Joe

我已經化身為一道時間線, 在我前方的不想被我輾過, 後方的會越過我Sub4,

還有的, 會以這條時間線作自己完成時間的依據, 所以我一定不可以出現狀況。

——Joe

身為澳門跑者, 竟然未試過在澳門跑馬拉松, 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怕了重複的賽道。

早幾年的全馬賽道是半馬賽道跑兩次。 前年開始作出了少許改變, 加多一條嘉勒庇大橋, 全馬路段只在後半程重覆跑路氹區兩次。

再加上今年有特別任務, 42旅的跑步旅行大使及非官方銀河馬四小時完賽的配速員。

在本澳半馬賽事當中, 我們每次也會將相同速度或相同完賽目標的跑者集在一起, 以便可以在賽事中互相鼓勵及帶領,

但每次都是互相傷害, 互相欺騙, 而一直想擔任配速員的心願仍然掛在心頭。

銀河馬拉松無論完賽時間(全馬五小時)、賽道、補給一直令人聞風喪膽, 上一年跑團內的隊友自發地組織民間補給站, 他們今年決定繼續進行。

我在想有什麽事可以為這場賽事, 增加更多元素?這時, 銀馬配速員的想法來了。 團內的國際賓又有此想法, 所以決定與他一起首次做配速員。 由於國際賓需要帶領530b隊走入4小時內, 而且sub4應該是馬拉松入門的一個目標, 所以我們決定配4小時完賽。

在網上曾經看過很多配速員的例子, 而自己亦跟過幾個配速員, 最記得的是曼谷渣馬4小時配速員, 因為到尾段他抽筋爆了。 而年初香港渣馬的一位師兄為他的朋友配速,

他的經驗是, 配速員不是一直陪同, 而是要確保可以在預定時間內完成。

所以我同國際賓提出這次我們的規則:

1.四小時完賽的均速要求是5:41, 但考慮到埋站補給及突發狀況, 所以這一次的配速要求是5:35。

2.我們不知道有什麽人上車, 或者有沒有人上車, 如果車上了的乘客出現狀況, 我們是不能停下來等任何人, 雖然很殘酷, 但我們不知道是否有其他跑友以我們為分界線。

3.有可能會有其他人過來一齊跑, 或者會挑釁我們, 無論如何, 不要理會其他人, 我們的目標是4小時均速完賽。

4.先暫定前半程每10公里、後半程每5公里檢視進度調整配速。

團內的偉樂、阿細亦對我們作出支援, 決定一起配4小時。 有人問我要不要綁氣球令人容易識別,

但考慮到上兩次橋及可能會影響到其他跑友, 最後決定不帶任何識別物, 只以一件搶眼的配速員背心上陣。

發放了配速員活動的訊息之後, 得到很正面的迴響, 甚至有半馬參加者表示會跟著一起跑就可以破2。

而到了賽事當日, 一早從天氣預告中得知溫度上升,所幸的是開賽前天陰密雲,正好適合前半的配速,現場考慮到中段或後半程會出太陽,以及體力下降關係,決定將配速提升至530。

每公里也要留意速度有否超速,其實壓力是不少的,當其時我是不知道身後有沒有人跟隨,但我兩旁的一定有偉樂及跟車的隊友Ellen,國際賓及阿細則在後方。

從他們言談中得知有幾位半馬跑友及隊友在列車上,而團內一早明言要sub4的排骨,堅堅,艾瑪則跑在我們前方。

每次在對麵線見到他們的時候,除了大嗌加油,我亦向他們表明,千萬不要讓我輾過你們,否則你們目標不保。

到了18公里左右,時間仍然在目標之內,這時半馬的可以不用再跟車了,便叫他們如果仍然有氣有力,就直奔去終點破2吧。

不過國際賓左腳出現了狀況,可以繼續,但可能4小時不保。

到了22公里,我發現身旁Ellen有股蠢蠢欲動的氣勢,便跟她說:你感覺Ok的話先走,不用待在列車上,加油。

看著她點點頭後馬上奔前,感覺到她終於釋放了。

這時候太陽出來了。我在這個賽事中,穿著的是Asics Skysensor JAPAN ,但這雙鞋是大了半碼,開賽前為了鞋子不要移位而將鞋帶綁緊,問題卻出現了。

由於這個情況,所以左腳腳腕位置屈曲時有阻,而令到受力不均,左邊小腿出現「作抽筋」的狀況。什麽是「作抽筋」?肌肉會頻密地微微跳到一下,如果不改變姿勢,就會抽筋。在不安穩的情況下,但仍然要在目標時間內完成,我只有不斷計算完賽時間。

之前23公里左右,已經發現大會水牌距離與手錶上的距離,足足相差了600m。如果只以手錶的距離計算,一定不會準確,所以計算時間上,每次也要加600m。

銀河馬賽道除了西灣大橋之外,所有路段也是平時練習過的,在跑的時候會感覺仿如平日團跑一樣。兩條大橋不難跑,反而在氹仔跑兩圈才是惡夢。

雖然這個賽事是國際性,但大會在補給上,安排上真的不夠妥當。

因為全馬與半馬是同一時間起步,人數很多,但大會在每個水站的安排卻很奇怪,一個水站有三至四張枱,每枱有3個工作人員,但枱面只有30杯水左右⋯⋯

跑者們到達水站要等工作人員才有水喝,你們或者會說:你跑快一點就不用等,你自己又不是跑很快,等一下都不成?

但是一個36年的國際賽事,如果仍然是這種思維的話,根本不會進步。

賽道上的安排,由於所有組別的終點也是運動場,半馬路線跟全馬路線前半程相同,所以會混合在一起跑,這個並不稀奇,但由於是國際賽事,部分領先集團在電單車開路下駛進較後的集團內。

在狹窄的賽道上有這個安排,對於經常參加各大型比賽的領先代表們,不知會怎樣想?

賽事後段,我不知有沒有看漏了,流動廁所只在皇庭海景酒店那裡有,之後就找唔到(因為我想去小解而找不到廁所)。

我亦知道及瞭解工作人員的辛勞,但是如果可以的話,希望大會可以加強培訓,在賽後尾段,經過幾個補給站,也發現有部份工作人員伏在枱上休息。

而且負責補給站的團友說,有一位跑友經過他們的補給站三次(正常的話只會在19K及32k經過),該名跑友表示由於轉折位沒有工作人員指示,已經跑了接近45K了⋯

所以很多人也說這個賽事是好難跑。

雖然如此,但由於團內有差不多100人參加(全馬、半馬、迷馬),所以每每在折返位時,不斷叫嗌加油,再加上相識的其他跑友,在對嗌過程中自己製造氣氛。以及團內的兄弟姊妹們自發補給打氣,另外還有其他跑團也設補給站、打氣站。所以當作一次與大家相見的約會也不錯。

回到比賽情況。

已經完成了39公里,偉樂在前方執走了艾瑪,阿細落左車,國際賓處於4小時邊緣,我在抑壓著小腿抽筋情況。

我已經化身為一道時間線,這時候已經不再理會有沒有人跟車,因為在我前方的不想被我輾過,後方的會越過我Sub4,還有的,會以這條時間線作自己完成時間的依據,所以我一定不可以出現狀況。

時間:3小時37分

尚有:3.8公里

從資料顯示,只要保持6分速的話就可以跑進4小時內。但對於不可估計的情況,決定以5:50配速為界線。

40公里 。

見到其他完成了半馬的跑友在一旁打氣,這時候已經忘我地投入賽事中,看見不遠處,偉樂仍然帶著艾瑪,只好大叫:唔好被輾過呀!

到運動場內,手錶顯示尚有3分鐘,進入最後直路終於看到大會時間3:58:20。遠處聽到國際賓向他身旁身後的跑者大叫:你地超越我吧!超過我就sub 4呀!

英勇的戰士,以僅餘的力量作出最後的支援。

我跟偉樂望著1分鐘左右的一條直路,手把手衝過終點線,時間是3:59:59。

心情好激動,雖然過程中並不完美,但實現了當初的承諾。

在賽後陸陸續續收到跑友們的情況,原來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真的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我不敢講他們的成績是因我們而得到,但起碼在他們的紀錄中,有我們曾經出現過的足跡。

想在一個賽事中增加一些新元素,以一人之力是不可行的,唯有聚集一眾熱心熱情熱血的跑者,才有機會讓人感到:咦,今次個賽事好似熱鬧左,好玩左。但最終我們也只是民間非官方組織,只希望可以增加多一點聲音,讓大會作出改變。

所以我要感謝很多人:

感謝每一個民間補給站及打氣團隊,我知道一眾會員自發組織「民間補給站」;

感謝志願者們,今朝仲淩晨三點開始搬物資,以及一定要等到最後一個參賽者經過之後才離開;

感謝好多完成半馬的參賽者,完賽後馬上回到跑道旁為我們打氣;

感謝很多素未謀面的跑友對我們的信任,因為你們將自己的成績,尤其是初馬、初半馬的,把最重要的一次寄託在我們身上。

我相信每一場賽事,最美的一定是人與人之間的共嗚,即使在嚴苛的賽事當中。如果你想挑戰自己,如果你想體驗不一樣的馬拉松賽事,如果你想感受嚴苛的賽事。

明年,來挑戰吧!

Joe在世遺景點-盧家大屋

Joe在世遺景點-聖安多尼教堂

—本文結束—

你也可以來為跑過的比賽打分點評!

一早從天氣預告中得知溫度上升,所幸的是開賽前天陰密雲,正好適合前半的配速,現場考慮到中段或後半程會出太陽,以及體力下降關係,決定將配速提升至530。

每公里也要留意速度有否超速,其實壓力是不少的,當其時我是不知道身後有沒有人跟隨,但我兩旁的一定有偉樂及跟車的隊友Ellen,國際賓及阿細則在後方。

從他們言談中得知有幾位半馬跑友及隊友在列車上,而團內一早明言要sub4的排骨,堅堅,艾瑪則跑在我們前方。

每次在對麵線見到他們的時候,除了大嗌加油,我亦向他們表明,千萬不要讓我輾過你們,否則你們目標不保。

到了18公里左右,時間仍然在目標之內,這時半馬的可以不用再跟車了,便叫他們如果仍然有氣有力,就直奔去終點破2吧。

不過國際賓左腳出現了狀況,可以繼續,但可能4小時不保。

到了22公里,我發現身旁Ellen有股蠢蠢欲動的氣勢,便跟她說:你感覺Ok的話先走,不用待在列車上,加油。

看著她點點頭後馬上奔前,感覺到她終於釋放了。

這時候太陽出來了。我在這個賽事中,穿著的是Asics Skysensor JAPAN ,但這雙鞋是大了半碼,開賽前為了鞋子不要移位而將鞋帶綁緊,問題卻出現了。

由於這個情況,所以左腳腳腕位置屈曲時有阻,而令到受力不均,左邊小腿出現「作抽筋」的狀況。什麽是「作抽筋」?肌肉會頻密地微微跳到一下,如果不改變姿勢,就會抽筋。在不安穩的情況下,但仍然要在目標時間內完成,我只有不斷計算完賽時間。

之前23公里左右,已經發現大會水牌距離與手錶上的距離,足足相差了600m。如果只以手錶的距離計算,一定不會準確,所以計算時間上,每次也要加600m。

銀河馬賽道除了西灣大橋之外,所有路段也是平時練習過的,在跑的時候會感覺仿如平日團跑一樣。兩條大橋不難跑,反而在氹仔跑兩圈才是惡夢。

雖然這個賽事是國際性,但大會在補給上,安排上真的不夠妥當。

因為全馬與半馬是同一時間起步,人數很多,但大會在每個水站的安排卻很奇怪,一個水站有三至四張枱,每枱有3個工作人員,但枱面只有30杯水左右⋯⋯

跑者們到達水站要等工作人員才有水喝,你們或者會說:你跑快一點就不用等,你自己又不是跑很快,等一下都不成?

但是一個36年的國際賽事,如果仍然是這種思維的話,根本不會進步。

賽道上的安排,由於所有組別的終點也是運動場,半馬路線跟全馬路線前半程相同,所以會混合在一起跑,這個並不稀奇,但由於是國際賽事,部分領先集團在電單車開路下駛進較後的集團內。

在狹窄的賽道上有這個安排,對於經常參加各大型比賽的領先代表們,不知會怎樣想?

賽事後段,我不知有沒有看漏了,流動廁所只在皇庭海景酒店那裡有,之後就找唔到(因為我想去小解而找不到廁所)。

我亦知道及瞭解工作人員的辛勞,但是如果可以的話,希望大會可以加強培訓,在賽後尾段,經過幾個補給站,也發現有部份工作人員伏在枱上休息。

而且負責補給站的團友說,有一位跑友經過他們的補給站三次(正常的話只會在19K及32k經過),該名跑友表示由於轉折位沒有工作人員指示,已經跑了接近45K了⋯

所以很多人也說這個賽事是好難跑。

雖然如此,但由於團內有差不多100人參加(全馬、半馬、迷馬),所以每每在折返位時,不斷叫嗌加油,再加上相識的其他跑友,在對嗌過程中自己製造氣氛。以及團內的兄弟姊妹們自發補給打氣,另外還有其他跑團也設補給站、打氣站。所以當作一次與大家相見的約會也不錯。

回到比賽情況。

已經完成了39公里,偉樂在前方執走了艾瑪,阿細落左車,國際賓處於4小時邊緣,我在抑壓著小腿抽筋情況。

我已經化身為一道時間線,這時候已經不再理會有沒有人跟車,因為在我前方的不想被我輾過,後方的會越過我Sub4,還有的,會以這條時間線作自己完成時間的依據,所以我一定不可以出現狀況。

時間:3小時37分

尚有:3.8公里

從資料顯示,只要保持6分速的話就可以跑進4小時內。但對於不可估計的情況,決定以5:50配速為界線。

40公里 。

見到其他完成了半馬的跑友在一旁打氣,這時候已經忘我地投入賽事中,看見不遠處,偉樂仍然帶著艾瑪,只好大叫:唔好被輾過呀!

到運動場內,手錶顯示尚有3分鐘,進入最後直路終於看到大會時間3:58:20。遠處聽到國際賓向他身旁身後的跑者大叫:你地超越我吧!超過我就sub 4呀!

英勇的戰士,以僅餘的力量作出最後的支援。

我跟偉樂望著1分鐘左右的一條直路,手把手衝過終點線,時間是3:59:59。

心情好激動,雖然過程中並不完美,但實現了當初的承諾。

在賽後陸陸續續收到跑友們的情況,原來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真的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我不敢講他們的成績是因我們而得到,但起碼在他們的紀錄中,有我們曾經出現過的足跡。

想在一個賽事中增加一些新元素,以一人之力是不可行的,唯有聚集一眾熱心熱情熱血的跑者,才有機會讓人感到:咦,今次個賽事好似熱鬧左,好玩左。但最終我們也只是民間非官方組織,只希望可以增加多一點聲音,讓大會作出改變。

所以我要感謝很多人:

感謝每一個民間補給站及打氣團隊,我知道一眾會員自發組織「民間補給站」;

感謝志願者們,今朝仲淩晨三點開始搬物資,以及一定要等到最後一個參賽者經過之後才離開;

感謝好多完成半馬的參賽者,完賽後馬上回到跑道旁為我們打氣;

感謝很多素未謀面的跑友對我們的信任,因為你們將自己的成績,尤其是初馬、初半馬的,把最重要的一次寄託在我們身上。

我相信每一場賽事,最美的一定是人與人之間的共嗚,即使在嚴苛的賽事當中。如果你想挑戰自己,如果你想體驗不一樣的馬拉松賽事,如果你想感受嚴苛的賽事。

明年,來挑戰吧!

Joe在世遺景點-盧家大屋

Joe在世遺景點-聖安多尼教堂

—本文結束—

你也可以來為跑過的比賽打分點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