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最近會流行一個熱詞“佛系青年”呢?

(美國商務部原副部長黃建南在峰會論壇上演講)

2017年12月19日, 2017亞洲教育廈門峰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開幕, 3000多位政商領袖、教育專家、著名學者以及教育機構的掌舵人彙聚一堂,

圍繞“捍衛教育綠色生態圈、構築共用教育3.0”的主題, 聚焦教育資源的價值最大化, 積極探討新的教育共用機制, 推動教育產業實現新一輪的共同發展。

(中央組織部機關事務管理局前黨委書記王寶華)

“教育對於改善民生提高全民素質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目前我們國家的教育面臨著重大改革, 有望實現將全面升級。 ”中央組織部機關事務管理局前黨委書記王寶華認為教育的開放程度不斷加大, 高等教育從大眾化慢慢走向普及化, 我們應該整合更多的教育資源, 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共同助理中國夢的實現。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王佐書)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王佐書表示任何一個人都應該具備“工匠精神”, 主要是兩方面, “工匠技術”, 和“精神品格”, 服務於“立德樹人”的遠大目標。

(教育部原政策研究與法制建設司前司長孫霄兵)

開幕式主旨論壇上, 王佐書借“錢學森之問”開題, 重點談及“全人格教育”思維, 引來了現場來賓陣陣掌聲。

其實, 早在多年前, 中國傳承學派開創者、傳承管理學奠基人、一波說傳承創始人、匯金乾方傳承研究院創院院長楊一波教授, 就開始宣導“全人格教育”。

(中國傳承學派開創者、傳承管理學奠基人、一波說傳承創始人、匯金乾方傳承研究院創院院長楊一波)

2010年, 楊一波教授就提出, 迫切需要改革青少年教育模式, 以促進青少年健康全面的成長。 在總結自己多年的青少年教育經驗的基礎上, 圍繞著當代青少年的教育難點, 針對青少年的心理狀況, 楊一波教授創立了“全人格健康成長教育體系”。

(楊一波教授在亞洲教育峰會上演講)

美國商務部原副部長黃建南演講中指出,“中國要想成為真正的強國,必須從兩點抓起,第一是傳承,第二是教育。”對此,楊一波教授在21日論壇演講時表示:“我非常贊同黃部長的這個說法,我和我的團隊也一直在這兩個領域進行著研究和踐行。”

“教育”這個主題太大了,如何能談得透?楊一波教授說:“ 我把教育分為兩大版塊,一是通識教育,另一個版塊是家庭教育。”

他表示,通識教育,這就是我們在學校從幼稚園一直到大學,學到的知識。這幾天到場的很多提升孩子英語水準、提升孩子學習成績等等很多機構和平臺,我也把他們歸到通識教育這一版塊;因為,這些都是為完善我們接受校內通識教育的一些很好的補充。

另一版塊,是家庭教育。一波教授從現象入手,深入淺出地進一步剖析。

“為什麼現在很多成年人被稱為凡事都靠父母包辦的巨嬰呢?現在很多年輕人,你看他的外形,個子高高的,學歷拿出來一看,也是個大學本科,有的還更高,有一份還不錯的工作,看上去是個成年人了,但實際上是個沒有思想沒有主見的機器,讀什麼樣的學校,交什麼樣的朋友,娶什麼樣的老婆,找什麼樣的工作,他們都沒有主見的。你安排就好了,聽你的,反正孩子你們負責帶,房子你們負責買,沒錢了你們負責給,只要不麻煩我就行了。”

“為什麼現在你看到的很多孩子,他安靜時候的狀態,不是在閱讀,而是因為正全神貫注於手中的手機和IPAD呢?”“為什麼很多孩子聚在一起時,不是在聊時下最熱的明星,就是在攀比誰家裡更富有呢?”

“為什麼孩子們一寫作業家長就要發狂,爸爸媽媽們在網上吐槽陪寫作業累成病呢?”

“為什麼很多小公主、小王子的驕橫得不得了,他的要求不能馬上得到滿足就摔東西發脾氣呢?”

“為什麼孩子們想要什麼,就希望馬上能得到,完全不考慮這筆錢是不是有花的必要、家裡是不是負擔得起呢?前兩天上海的一位單親媽媽把映客視頻告了法庭,原因就是她未滿18歲的孩子把媽媽的帳戶中的60多萬元,拿去打賞給了映客視頻的4位元男主播。”

演講中,一個個發問,引發論壇嘉賓及與會代表心中的共鳴。

“為什麼最近會流行一個熱詞“佛系青年”呢?佛系青年是什麼意思?簡而言之,就是,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

“當員工的,平平安安上班,安安靜靜下班。不爭不搶挺好,上個班不要搞得死去活來。” “當父母的,將來有出息的孩子不要太多,何必讓他們的童年那麼苦?”“當學生的,考90最好,考70也行,反正天天大考小考不斷,何必那麼認真?”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楊一波教授進一步說, 這些問題恐怕不是學校和補習機構能夠解決的了。

楊一波教授指出:我們說過,中國現在是個大國,並非是強國。昨天黃建南部長也說過,美國之所以在經濟上比我們強,是因為他們比我們起步早幾十年;而到如今新能源經濟和人工智慧時代,所有人的起步時間都差不了太多,中國跟其它強國齊頭並進,或者迎頭超過,也未可知。如今形勢一片大好,是因為上一代人辛辛苦苦鋪好了路,現在的這一代人夠努力,那麼,下一代,這些在蜜罐中泡大的任性一代,他們行嗎?

怎麼辦? 我們的家庭和民族同時面臨著怎麼辦?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三字經》中也說:“養不教,父之過”。

楊一波教授認為,要解決上述這些問題,父親的角色非常重要。你能當父親,並不代表也能做一個合格的家長。

父親本應該在家庭中承擔養兒、教兒的主要責任,但現在,大多數家庭中,父親經常因為忙碌的工作缺席孩子的教育,讓母親成了主要角色,父母則從主角變成了旁聽者、裁判者。

父親缺席了,孩子可能各種情緒中如困獸一般壓抑、掙扎、暴虐、偽裝,從而變得懦弱、驕橫、缺乏信賴感等等,這正是青少年許多社會問題的根源所在。

孩子的成長取決於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然而,學校的教育是有限的!《父親的18個教育手記》這一款激發教育類音訊課程產品正是解決這一瓶頸問題。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往往起著理性、規則、權威、安全感和榜樣的作用。母親在教育上偏感性,無法樹立威嚴感,缺少了父親教育中的理性和規則,孩子往往備受溺愛、喜歡鬧、沒有分寸。而一部分父親崇尚棍棒下出孝子,對孩子非打即罵,導致孩子自卑、缺乏安全感,甚至崇尚武力解決問題。

無論是父親教育的長期缺位元,還是錯誤的教育方法都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包括孩子在性格、思維方式、人際交往、婚姻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形成。因此,正確的父親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是必要的。

如何成為合格的父母?《父親的18個教育手記》從三大模組切入。

《父親的18個教育手記》有三大模式:一,疏導孩子的不良情緒;二,和解孩子的消極行為;三,解決孩子狹隘的人際交往。

(楊一波教授在亞洲教育峰會上演講)

美國商務部原副部長黃建南演講中指出,“中國要想成為真正的強國,必須從兩點抓起,第一是傳承,第二是教育。”對此,楊一波教授在21日論壇演講時表示:“我非常贊同黃部長的這個說法,我和我的團隊也一直在這兩個領域進行著研究和踐行。”

“教育”這個主題太大了,如何能談得透?楊一波教授說:“ 我把教育分為兩大版塊,一是通識教育,另一個版塊是家庭教育。”

他表示,通識教育,這就是我們在學校從幼稚園一直到大學,學到的知識。這幾天到場的很多提升孩子英語水準、提升孩子學習成績等等很多機構和平臺,我也把他們歸到通識教育這一版塊;因為,這些都是為完善我們接受校內通識教育的一些很好的補充。

另一版塊,是家庭教育。一波教授從現象入手,深入淺出地進一步剖析。

“為什麼現在很多成年人被稱為凡事都靠父母包辦的巨嬰呢?現在很多年輕人,你看他的外形,個子高高的,學歷拿出來一看,也是個大學本科,有的還更高,有一份還不錯的工作,看上去是個成年人了,但實際上是個沒有思想沒有主見的機器,讀什麼樣的學校,交什麼樣的朋友,娶什麼樣的老婆,找什麼樣的工作,他們都沒有主見的。你安排就好了,聽你的,反正孩子你們負責帶,房子你們負責買,沒錢了你們負責給,只要不麻煩我就行了。”

“為什麼現在你看到的很多孩子,他安靜時候的狀態,不是在閱讀,而是因為正全神貫注於手中的手機和IPAD呢?”“為什麼很多孩子聚在一起時,不是在聊時下最熱的明星,就是在攀比誰家裡更富有呢?”

“為什麼孩子們一寫作業家長就要發狂,爸爸媽媽們在網上吐槽陪寫作業累成病呢?”

“為什麼很多小公主、小王子的驕橫得不得了,他的要求不能馬上得到滿足就摔東西發脾氣呢?”

“為什麼孩子們想要什麼,就希望馬上能得到,完全不考慮這筆錢是不是有花的必要、家裡是不是負擔得起呢?前兩天上海的一位單親媽媽把映客視頻告了法庭,原因就是她未滿18歲的孩子把媽媽的帳戶中的60多萬元,拿去打賞給了映客視頻的4位元男主播。”

演講中,一個個發問,引發論壇嘉賓及與會代表心中的共鳴。

“為什麼最近會流行一個熱詞“佛系青年”呢?佛系青年是什麼意思?簡而言之,就是,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

“當員工的,平平安安上班,安安靜靜下班。不爭不搶挺好,上個班不要搞得死去活來。” “當父母的,將來有出息的孩子不要太多,何必讓他們的童年那麼苦?”“當學生的,考90最好,考70也行,反正天天大考小考不斷,何必那麼認真?”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楊一波教授進一步說, 這些問題恐怕不是學校和補習機構能夠解決的了。

楊一波教授指出:我們說過,中國現在是個大國,並非是強國。昨天黃建南部長也說過,美國之所以在經濟上比我們強,是因為他們比我們起步早幾十年;而到如今新能源經濟和人工智慧時代,所有人的起步時間都差不了太多,中國跟其它強國齊頭並進,或者迎頭超過,也未可知。如今形勢一片大好,是因為上一代人辛辛苦苦鋪好了路,現在的這一代人夠努力,那麼,下一代,這些在蜜罐中泡大的任性一代,他們行嗎?

怎麼辦? 我們的家庭和民族同時面臨著怎麼辦?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三字經》中也說:“養不教,父之過”。

楊一波教授認為,要解決上述這些問題,父親的角色非常重要。你能當父親,並不代表也能做一個合格的家長。

父親本應該在家庭中承擔養兒、教兒的主要責任,但現在,大多數家庭中,父親經常因為忙碌的工作缺席孩子的教育,讓母親成了主要角色,父母則從主角變成了旁聽者、裁判者。

父親缺席了,孩子可能各種情緒中如困獸一般壓抑、掙扎、暴虐、偽裝,從而變得懦弱、驕橫、缺乏信賴感等等,這正是青少年許多社會問題的根源所在。

孩子的成長取決於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然而,學校的教育是有限的!《父親的18個教育手記》這一款激發教育類音訊課程產品正是解決這一瓶頸問題。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往往起著理性、規則、權威、安全感和榜樣的作用。母親在教育上偏感性,無法樹立威嚴感,缺少了父親教育中的理性和規則,孩子往往備受溺愛、喜歡鬧、沒有分寸。而一部分父親崇尚棍棒下出孝子,對孩子非打即罵,導致孩子自卑、缺乏安全感,甚至崇尚武力解決問題。

無論是父親教育的長期缺位元,還是錯誤的教育方法都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包括孩子在性格、思維方式、人際交往、婚姻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形成。因此,正確的父親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是必要的。

如何成為合格的父母?《父親的18個教育手記》從三大模組切入。

《父親的18個教育手記》有三大模式:一,疏導孩子的不良情緒;二,和解孩子的消極行為;三,解決孩子狹隘的人際交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