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美國白人來源之墨西哥人(3)

生活在美國的墨西哥人很貧困。 原始的生活條件令其他美國人大為驚訝。 他們的居室不但沒有舒適的設備, 甚至連美國人認為是起碼的生活設施, 如自來水、盥洗間、電源和爐子等都沒有。 但這種生活和工作條件與墨西哥的狀況相比, 就沒啥大驚小怪的了。 大量墨西哥人不斷地湧入, 顯然說明了他們對美國的嚮往。

在西南部, 尤其在德克薩斯, 墨西哥人往往使美國人產生反感。 墨西哥人因其貧窮、不識字、鄉土文化、種族及工作方式而不見容於當地的美國人。 法律更使他們走不出孤立的圈子。

在西南部的某些地方──尤其在德克薩斯──設備條件的分離使用是由法律規定的, 在其他地方則由習慣加以維持。 新來的墨西哥移民還會遭到其他美籍墨西哥人的冷落。 後者出生於很早以前就來到美國的墨西哥裔家族。 這些常常自稱為“西班牙人”或“拉丁人”, 以避免混同於新來的墨西哥移民。 一如其他種族的中產階級看待新來的同胞一樣, 他們把自己國家的移民視為骯髒、無知和缺乏教養之輩。 這一方面反映了他們當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恐懼心理, 即新來的移民會不利於美國社會接受整個墨西哥種族,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墨西哥本國刻板的等級制度。

儘管這批美籍墨西哥人是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後代,

而不是盎格魯撒克遜人所謂的白種人, 但是他們當中那些膚色較淺、文化適應性強的中產階級, 在西南部的許多地方已易於為白人社會所接受。 那些剛從墨西哥來的移民, 在社會上卻常常被當地白人或更加美國化了的西班牙人所排斥。 早期美籍墨西哥人的婚姻, 90%以上是夫妻雙方皆屬同族人。 但這並不反映他們內部團結, 而是反映他們攀不上其他種族。 墨西哥人內部註定要在好幾代人的時間裡四分五裂, 因為很少產生有影響的領袖人物能獲得大家的公認, 更談不上一呼百應了。

早期墨西哥人的家庭, 即使按當時美國的標準來看, 也算是很大的。 在年齡20-35至歲左右的墨西哥婦女, 平均生育5.3個孩子, 這大大超過了當年全美同年齡檔婦女的平均生育數個孩子。 但高生育率並不是墨西哥人家庭所特有的現象。 美籍波蘭婦女的平均生育率(5.3個孩子)和義大利婦女的生育率(5.4個孩子)甚至還要高。 美國猶太人同墨西哥婦女的生育率則相等(5.3個孩子), 這些種族都是差不多同時來到美國的。

唯一與眾不同的是, 美籍墨西哥人的生育率根本沒有像上述幾個種族那樣在逐年下降。 到2000年, 其他幾個種族的生育率已下降一半以上, 而墨西哥人卻成了美國少數種族中生育率最高的。

20—35歲這一檔的婦女平均有4.3個子女。

居高不下的生育率是墨西哥移民適應美國文化速度緩慢的表現之一。 其次是他們一直堅持在美國講西班牙語。 申請獲得美國公民身份的人所占比例偏低, 則是他們文化適應緩慢的另一表現。 此種情況在那些赴美後有眾多人返回故鄉, 又不斷有大批同胞湧進, 使其固有文化在美國流水常新, 並有不少人對於是否永久定居在美國而遲疑不決的種族中, 是司空見慣的。 但是苛刻的移民法, 切斷了大多數歐洲國家移民來美的途徑, 並使得時常進出美國的大批僑民難以混下去, 從而促進現存移民加速了美國化的進程。 對於墨西哥移民, 此類苛刻的限制既不適應也無法執行。 他們對美國文化的接受既有分寸, 又有保留, 而且繼續有大量的移民返回墨西哥。在年,這種現象並非墨西哥人所獨有,但不同的是,當這種現象在其他民族中早已消失時,他們仍然沒有改變。

本世紀前些年從墨西哥來的第一次移民浪潮,隨著年代的大蕭條的降臨而突然告終。美國國內存在大批失業者,而美國人想趕走墨西哥移民的願望,更導致大規模的強行遣返。當時墨西哥人一直在靠救濟度日,部分原因是大蕭條之前的年代就出現了農業衰退,而絕大部分墨西哥人又恰恰是從事農業生產。以30年為例,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裡弗塞德市,90%的福利預算都花在墨西哥人身上。

加利福尼亞的其他城市也和該市一樣,許多墨西哥農工經常在種植季節後就申請救濟。墨西哥人的高犯罪率和高發病率,更增加了公眾對他們的反感。大量貧苦的美國人從奧克拉荷馬州的“塵沙”帶遷出,更增強了驅趕外國勞力的願望,因為還有那麼多的美國人找不到工作。有組織地爭取遣返墨西哥人的運動始於30年代,因為當局已發現,把他們送回墨西哥的運費尚不抵救濟他們一星期的開銷。

那些申請救濟的墨西哥人多被告知去找某某部門,實際上該部門順勢就把他們送回老家去了。有時他們扣留救濟款,除非接受救濟的人同意“自動”離開美國。

通過這些威逼利誘,成千上萬的墨西哥人未經過正式聽證便被遣送回國。在大量被遣返的移民當中,甚至還包括許多具有美國公民身份的人。到年,在美國的第二代美籍墨西哥人,其數量已超過出生於墨西哥的美籍墨西哥人。由於存在大量的非法移民,在整個30年代,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墨西哥人被強行遣返。

1925年,有5,000非法入境的墨西哥人被美國驅逐出境。1928年,這個數字又增加了多。1929年被逐人數已超過10000。在1930年,被遣返的人數又增加了一倍多,達20000之眾。1939年被逐人數為40000,而在整個30年代後半期,大約每年有30000人被送回墨西哥。美國的墨西哥人,持續下降。

第二次移民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戰使數百萬美國人投身軍伍,農業勞動力的短缺促成聯邦政府通過關於從墨西哥引進勞力的計畫。根據年制定的“臨時勞工”計畫,引進了墨西哥合同工。這個方案提出的理由是,在戰時“緊急”情況下,美國自身缺乏“足夠”的現成勞力。大量墨西哥人流入美國,使工資的增長放慢,難以吸引“足夠”的美國人去幹活。所以這個“應急”計畫一年一年地延長,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很久。1945年,在美的墨西哥合同工大約還只有8萬名,1948年代後期達到高峰,增加到每年的20多萬人。這個計畫在1952年才被正式宣告結束。

戰時經濟不僅從墨西哥吸引了大量勞工,軍工生產還把美籍墨西哥人從其傳統的工作崗位上和社區裡吸引到大工業經濟和社區中來。戰爭以前,美籍墨西哥居住在城市裡的,已超過了在農村的人數,這裡在工業部門的就業加速了美籍墨西哥人的城市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新墨西哥州農村的美籍墨西哥男丁有一半以上離開進城。在二次大戰期間勞動力緊張的情況下,美國對墨西哥人就業的限制,像對其他種族一樣,有所放寬。許多墨西哥人到軍隊服役,有人獲得了國會榮譽勳章。對許多美籍墨西哥人來說,軍旅生活使他們生平頭一次親身體驗到美國的主流文化,從而加快了他們文化適應的過程。後來的美國士兵法案允許退役的墨西哥軍人到大學學習,否則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在洛杉磯,美籍墨西哥青年經常結幫與一些帶著墨西哥裔姑娘出去約會的軍人發生衝突。這些幫派分子身著當時很別致的祖特服,自稱為紋身幫。在戰爭期間,他們經常騷擾軍人和水兵,激起了公憤,連老一代的美籍墨西哥人都對之加以斥責。1942年,軍人和水兵對這幫歹徒進行反擊,碰到穿祖特服的就痛打一頓。

幾十年後,這些紋身幫分子又被捧為敢打敢沖的英雄好漢了。

墨西哥移民進入美國,幾乎是世界各地來美移民的。但並非所有這些移民都是根據臨時勞工計畫招募來的。他們進入美國的方式各種各樣,有的屬暫住性質,有的想永久居留,更有大量非法入境者。同第一次移民浪潮一樣,第二次移民浪潮也以大規模的遣返而告終。但戰後被遣送的人數又有新的突破。

1939年被驅逐的移民倍于年那次創記錄的人,而這只不過是大規模遣返移民的開始而已。1951年被遣送回國的墨西哥人多達20萬。1954年則突破30多萬。在戰後一共有近百萬墨西哥人被送回老家。但這一次誰被遣返誰不被遣返是有標準的,那就看其是否具有美國的公民身份,而不是像上次那樣將貧困作為遣返的依據。

第三次移民浪潮來看墨西哥的移民的人數,在年代幾次大規模的遣返運動之後,開始跌落。

但是這並沒有使移民像年代那樣被完全堵截。1956年是戰後移民最多的一年,1959年下降,其後又開始逐漸回升。到年,原來的最高移民入境數又被重新打破。在整個50年代,有大量墨西哥人合法地遷居美國。

第三次移民浪潮的到來──現在仍在進行之中──一方面是由於移民法條文有了明確的改動,另一方面是原為非法僑民提供的法律和社會機構已壯大起來,還有一方面是美國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害怕在邊境上嚴格依法辦事會得罪墨西哥政府或美籍墨西哥人。

由於臨時勞工計畫在年壽終正寢,墨西哥政府已不再像以前那樣賣力地阻擋非法移民偷越邊境進入美國了。在這之前,它曾力圖保護合法赴美的墨西哥合同勞工免受“濕背”們的競爭。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墨西哥人口增長了1倍,從前赴美當過臨時勞工的人現在回國的也有成千上萬。而毗鄰美國邊境的城鎮人口,增長更為迅速。所以非法滲入美國的潛在人群的巨大的,因為那裡的工資比墨西哥要高出好幾倍。

而且繼續有大量的移民返回墨西哥。在年,這種現象並非墨西哥人所獨有,但不同的是,當這種現象在其他民族中早已消失時,他們仍然沒有改變。

本世紀前些年從墨西哥來的第一次移民浪潮,隨著年代的大蕭條的降臨而突然告終。美國國內存在大批失業者,而美國人想趕走墨西哥移民的願望,更導致大規模的強行遣返。當時墨西哥人一直在靠救濟度日,部分原因是大蕭條之前的年代就出現了農業衰退,而絕大部分墨西哥人又恰恰是從事農業生產。以30年為例,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裡弗塞德市,90%的福利預算都花在墨西哥人身上。

加利福尼亞的其他城市也和該市一樣,許多墨西哥農工經常在種植季節後就申請救濟。墨西哥人的高犯罪率和高發病率,更增加了公眾對他們的反感。大量貧苦的美國人從奧克拉荷馬州的“塵沙”帶遷出,更增強了驅趕外國勞力的願望,因為還有那麼多的美國人找不到工作。有組織地爭取遣返墨西哥人的運動始於30年代,因為當局已發現,把他們送回墨西哥的運費尚不抵救濟他們一星期的開銷。

那些申請救濟的墨西哥人多被告知去找某某部門,實際上該部門順勢就把他們送回老家去了。有時他們扣留救濟款,除非接受救濟的人同意“自動”離開美國。

通過這些威逼利誘,成千上萬的墨西哥人未經過正式聽證便被遣送回國。在大量被遣返的移民當中,甚至還包括許多具有美國公民身份的人。到年,在美國的第二代美籍墨西哥人,其數量已超過出生於墨西哥的美籍墨西哥人。由於存在大量的非法移民,在整個30年代,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墨西哥人被強行遣返。

1925年,有5,000非法入境的墨西哥人被美國驅逐出境。1928年,這個數字又增加了多。1929年被逐人數已超過10000。在1930年,被遣返的人數又增加了一倍多,達20000之眾。1939年被逐人數為40000,而在整個30年代後半期,大約每年有30000人被送回墨西哥。美國的墨西哥人,持續下降。

第二次移民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戰使數百萬美國人投身軍伍,農業勞動力的短缺促成聯邦政府通過關於從墨西哥引進勞力的計畫。根據年制定的“臨時勞工”計畫,引進了墨西哥合同工。這個方案提出的理由是,在戰時“緊急”情況下,美國自身缺乏“足夠”的現成勞力。大量墨西哥人流入美國,使工資的增長放慢,難以吸引“足夠”的美國人去幹活。所以這個“應急”計畫一年一年地延長,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很久。1945年,在美的墨西哥合同工大約還只有8萬名,1948年代後期達到高峰,增加到每年的20多萬人。這個計畫在1952年才被正式宣告結束。

戰時經濟不僅從墨西哥吸引了大量勞工,軍工生產還把美籍墨西哥人從其傳統的工作崗位上和社區裡吸引到大工業經濟和社區中來。戰爭以前,美籍墨西哥居住在城市裡的,已超過了在農村的人數,這裡在工業部門的就業加速了美籍墨西哥人的城市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新墨西哥州農村的美籍墨西哥男丁有一半以上離開進城。在二次大戰期間勞動力緊張的情況下,美國對墨西哥人就業的限制,像對其他種族一樣,有所放寬。許多墨西哥人到軍隊服役,有人獲得了國會榮譽勳章。對許多美籍墨西哥人來說,軍旅生活使他們生平頭一次親身體驗到美國的主流文化,從而加快了他們文化適應的過程。後來的美國士兵法案允許退役的墨西哥軍人到大學學習,否則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在洛杉磯,美籍墨西哥青年經常結幫與一些帶著墨西哥裔姑娘出去約會的軍人發生衝突。這些幫派分子身著當時很別致的祖特服,自稱為紋身幫。在戰爭期間,他們經常騷擾軍人和水兵,激起了公憤,連老一代的美籍墨西哥人都對之加以斥責。1942年,軍人和水兵對這幫歹徒進行反擊,碰到穿祖特服的就痛打一頓。

幾十年後,這些紋身幫分子又被捧為敢打敢沖的英雄好漢了。

墨西哥移民進入美國,幾乎是世界各地來美移民的。但並非所有這些移民都是根據臨時勞工計畫招募來的。他們進入美國的方式各種各樣,有的屬暫住性質,有的想永久居留,更有大量非法入境者。同第一次移民浪潮一樣,第二次移民浪潮也以大規模的遣返而告終。但戰後被遣送的人數又有新的突破。

1939年被驅逐的移民倍于年那次創記錄的人,而這只不過是大規模遣返移民的開始而已。1951年被遣送回國的墨西哥人多達20萬。1954年則突破30多萬。在戰後一共有近百萬墨西哥人被送回老家。但這一次誰被遣返誰不被遣返是有標準的,那就看其是否具有美國的公民身份,而不是像上次那樣將貧困作為遣返的依據。

第三次移民浪潮來看墨西哥的移民的人數,在年代幾次大規模的遣返運動之後,開始跌落。

但是這並沒有使移民像年代那樣被完全堵截。1956年是戰後移民最多的一年,1959年下降,其後又開始逐漸回升。到年,原來的最高移民入境數又被重新打破。在整個50年代,有大量墨西哥人合法地遷居美國。

第三次移民浪潮的到來──現在仍在進行之中──一方面是由於移民法條文有了明確的改動,另一方面是原為非法僑民提供的法律和社會機構已壯大起來,還有一方面是美國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害怕在邊境上嚴格依法辦事會得罪墨西哥政府或美籍墨西哥人。

由於臨時勞工計畫在年壽終正寢,墨西哥政府已不再像以前那樣賣力地阻擋非法移民偷越邊境進入美國了。在這之前,它曾力圖保護合法赴美的墨西哥合同勞工免受“濕背”們的競爭。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墨西哥人口增長了1倍,從前赴美當過臨時勞工的人現在回國的也有成千上萬。而毗鄰美國邊境的城鎮人口,增長更為迅速。所以非法滲入美國的潛在人群的巨大的,因為那裡的工資比墨西哥要高出好幾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