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以古兜控股與天沐溫泉為代表的溫泉企業面臨著怎樣的困境與機遇?

2006年正式開業, 經營11年累計接待近3000萬遊客。 如果僅從270萬年平均人次的資料來看, 對比國內多數旅遊度假區, 這確實是個不錯的精英數字, 但遺憾的是, 根據珠海海泉灣對外公佈的資料, 至今已經累計投資63億元, 累計實現營收33億元, 且多年都在經營虧損臨界點徘徊。

作為國內最早的溫泉旅遊項目之一, 占地91公頃的珠海海泉灣一期是一個以溫泉為主要賣點, 集海洋溫泉、酒店住宿、主題遊樂、旅遊演藝、運動康養於一體的大型旅遊休閒度假區。 溫泉、酒店客房、會議會獎(含演藝)占比大概為30%、40%、30%, 其中的溫泉業態投資在第6年左右已經收回,

但整個度假區的經營除2007年、2011年分別實現800萬港元和500萬港元的小幅盈利外, 其餘年份均處虧損狀態, 專案整體收回投資更是遙遙無期。

如今, 占地面積約3.1平方公里、總投資140億元的珠海海泉灣二期項目已經動工, 作為中國港中旅集團的重要戰略性項目, 被視作海泉灣一期專案轉型升級、提升盈利能力的重大舉措。

珠海海泉灣副總裁孫西堂向新旅界(LvJieMedia)表示, 未來會將這裡建設成“濱海溫泉+度假酒店+會議會獎+旅遊地產”的商業模式, “這一佈局是基於旅遊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的把控, 同時‘溫泉+’的模式和配套也是應對溫泉淡旺季差異化的一種嘗試。 ”

只做單一溫泉產品難以形成競爭壁壘, 中等規模不易平衡投資回報,

那就只能繼續做大規模試試看, 這難道是以溫泉為主題的旅遊度假產品唯一出路嗎?

大行業, 小企業

從軒轅黃帝在黃山腳下沐浴溫泉七七四十九日羽化升天的傳說, 到秦始皇在華清池修築離宮、引泉入室, 中國的溫泉文化由來已久, 但在商業上的發展其實不過20年時間。 與日本、德國、奧利地等國際溫泉旅遊目的地相比, 國內溫泉產業的發展尚屬早期。

2012年-2016年, 國內溫泉旅遊產品消費規模從103億元增長到266億元, 年複合增長率達20.9%, 預計2017年溫泉旅遊產品消費規模將達323億元, 市場規模將達2150億元。

然而, 如此大的行業, 這個領域的企業卻都還很小。

據中國旅遊協會溫泉旅遊分會(以下簡稱“溫泉分會”)副秘書長趙永明向新旅界(LvJieMedia)表示, “目前國內從事溫泉旅遊的企業約3000家, 但真正具備一定規模和實力的溫泉企業僅1000家左右。 ”

12月9日, 古兜控股上市一周年, 市值較一年前上漲了近70%, 成為估值最高的溫泉企業, 但目前也只有17億左右。 一個月前, 古兜控股與中大創投共同成立了國內第一支溫泉產業基金,

中大創投總裁鄭貴輝對新旅界表示, 中國的溫泉企業價值被嚴重低估, 他堅信這個領域可以誕生千億市值的企業。

過去17年古兜只在江門做了一個項目, 在資本注入後, 古兜將用10年做17個項目, 甚至走向海外。

目前, 這一領域已經實現資本化的企業僅有的古兜控股(08308.HK)、天沐溫泉(834598.OC)、白鹿溫泉(835976.OC)和唐風溫泉(Q163647.OC)4家, 有業績披露的僅有3家, 整體收入規模都沒有過2億元, 近兩年的營收和利潤情況都不樂觀, 從產品形態來看, 多是酒店和地產模式, 這基本可以窺探中國溫泉企業的整體生存現狀。

古兜溫泉開創了“溫泉+地產”模式先河, 2003年古兜溫泉綜合度假村(包括古兜溫泉穀、假日湖景酒店及皇家Spa酒店)開業,

2005年溫泉別墅酒店開始營運, 一年後完成第一個旅遊物業開發項目。 截止目前古兜控股已經完成4個物業開發, 且物業銷售收入占到較大比例。

在海泉灣系列專案中, 地產也是必配的板塊, 目前, 港中旅旗下的海泉灣專案已經在珠海、青島、咸陽、赤壁、成都等地皆有佈局, 但除珠海海泉灣和咸陽海泉灣項目, 其他項目因經營虧損而未被劃入上市體系。 2015年11月, 珠海海泉灣與恒大地產合作開發了地產項目, 一經開盤, 銷售火爆。

溫泉旅遊企業曾經輝煌過, 在經歷了2012年的“國八條”打擊之後, 進入了階段性的低谷。

圖注:天沐溫泉度假專案全國佈局

已經在全國做了幾十個溫泉項目的珠海天沐溫泉旅遊投資集團,是目前國內連鎖化做的最大的一家企業,12月14日,在溫泉分會與古兜溫泉、新旅界共同舉辦的“2017中國溫泉旅遊產業投融資對接會”上,回憶起近16年的企業發展歷程,天沐溫泉董事長黃志敏感歎,輝煌的時刻不再,運氣不佳錯過了上市的最好時機,近幾年發展比較艱難。

從2015年12月將其輕資產板塊掛牌新三板以來,天沐溫泉並沒有進行過任何資本運作,據黃志敏向新旅界(LvJieMedia)透露,正在籌備打包更多資產進入其新三板資產包,並考慮轉板。

會上,多數嘉賓認為,溫泉企業已經走出了階段性的低谷,迎來了一個新的機會。那麼,機會在哪裡呢?

機會來了

伴隨溫泉市場熱度提升,資本玩家開始入場。11月12日,古兜控股與中大創投集團簽署成立了國內第一支溫泉產業投資基金,規模10億元,旨在聯動溫泉產業上下游資源的整合及投資溫泉產業鏈。據新旅界瞭解,目前該基金已在產業鏈有所佈局。

古兜溫泉董事局主席韓志明表示,“挖個坑放點水就能賺錢的粗放時代已經過去,面對更多同業競爭,溫泉產品和服務需要進一步打磨。”

作為季節性非常強的消費業態,溫泉旅遊項目淡旺季收入之差可達10倍左右,為此,多數溫泉企業會在延伸產品上做文章,將溫泉與休閒、養生、度假、會議相融合,並組合溫泉酒店、旅遊演藝、休閒娛樂等核心配套項目。

不過,國內溫泉項目的衍生品消費、文化植入和場景延伸做的遠遠不夠。

新旅界創始人&CEO李陽認為,溫泉提供了一種消費場景,市場的消費需求在不斷變化和升級,越來越多溫泉產品消費者有能力和意願為更好的服務、更多的消費付費,除了做大規模和整合產業鏈,溫泉企業應該在產品延伸上花更多心思。

溫泉與醫養大健康的結合成為共識。但是,與歐美和日本溫泉產業發達用溫泉治療疾病的功能來充實社會保障系統不同,國內溫泉頤養及醫療技術並不普及,缺乏專業化的溫泉醫療服務,更多仍偏向休閒娛樂體驗,難以成為大眾剛性需求。

當下同質化產品的競爭已進入瓶頸,幾家公司已開始向差異化道路探索。

1、以溫泉之名打造旅遊目的地。

古兜控股的地產物業版塊是其主要增長點之一,但地產交易增長並不持續,很難形成穩定資金流。韓志明向新旅界(LvJieMedia)表示,未來以溫泉為產業支撐,結合目前度假區的相關配套,打造古兜溫泉小鎮,並將找準時機提供輕資產輸出和管理輸出服務。

“溫泉+特色小鎮”的嘗試,或許會為溫泉地產企業提供一條新思路。以溫泉為支柱產業,既區別于千篇一律的古鎮、古村落,又將地產和配套產品有機整合,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溫泉企業淡旺季難題。但溫泉小鎮若沒有特色化、精細化和標準化打磨,同樣難以實現差異化競爭。

南京湯山溫泉旅遊度假區和江西明月山天沐溫泉度假村,集目的地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為一體,並結合當地特色溫泉資源,已從單個溫泉項目企業進階為旅遊目的地。從溫泉度假村、溫泉特色小鎮到旅遊目的地,溫泉企業可依據專案規模、當地資源的不同,創造不同模式。

2、深化溫泉文化和產品體驗。

溫泉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溫泉旅遊開發的差異程度,而文化挖掘根本還須在溫泉文化的傳承和地方文化的汲取打造上下功夫。珠海海泉灣二期專案規劃將溫泉融入到本土慶典、美食和娛樂、科普、度假功能,從而深化溫泉體驗,並健康調理模組將作為海泉灣的重點專案,通過打造精密體檢、健康管理、理療治癒、休閒放鬆、禪靜修養等頤養服務,向大健康方向轉型,並與政府合作發展海泉灣溫泉小鎮,從而尋求更大資本空間。

從九十年代中期入局,以酒店、地產等多元化業務起家的柏聯、悅榕,在擴大企業規模的同時,都致力於產品和服務精品化打造。柏聯溫泉設計上運用中國古典園林中石頭、樹木、花卉、水等元素,以空靈的禪境、養生理論實現溫泉人、景、物三者契合。產品方面,每個精品酒店都融合SPA,將傳統中醫、水療養生和西式香薰相結合,並結合經絡、瑜伽、茶道、食療等產品,形成衍生配套。

從1994在泰國普吉島開設第一家度假村,2006年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悅蓉集團已在33個國家和地區,擁有25家酒店及度假村、73間Spa、91間精品店及三座高爾夫球場。悅榕溫泉產品結合亞洲和本土特色,與Spa和高爾夫等休閒度假產品相結合,主打中高端、海內外市場,從而形成其特色產品之一。

3、輕資產輸出,重資產管理。

與溫泉小鎮的路徑不同,天沐溫泉從溫泉旅遊專案策劃、諮詢,品牌、管理輸出,再到客源輸送、物資採購,產品和服務覆蓋了溫泉專案從設計到運營的全過程。截止目前,其旗下溫泉專案近40家,累計接待客人6000余萬人次,並打造出“天沐溫泉”、“泊心堂”、“天沐薈”、“天淳SPA”等多個品牌。

從成熟、精細,再到差異化,溫泉旅遊在新一輪競爭中勢必要在延伸產業鏈上下工夫。目前溫泉下游產業通過與沐浴、按摩、康復、健身、體檢等多種模式結合已形成一定規模,中游多被容納到旅行社等零售商管道,難以自成體系,而上游規劃設計、策劃諮詢等基本少有企業入局,天沐溫泉佈局產業鏈的嘗試雖初見成效,但其自有專案管理能否突破行業痼疾,對外輸出能否將除溫泉酒店運營收益最大化之外的其他方面也同樣取得突破,是其模式須進一步探索的問題。

12月14日的對接會上,一款叫思泊潤的產品向業界展示了溫泉消費的另一種可能,這個平臺會將國內數百家優質溫泉項目整合到線上,在實現行銷的同時,幫助這些項目延伸更多的消費,並與線下打通,進行統一的多業態管理,中國的溫泉產業也開始變得智慧起來了。

資本的入場,技術的融入,背後是溫泉產業思路的逐漸開闊和從消費需求角度出發的更多科學商業設計,也許,這才是溫泉產業發展的最大機會

圖注:天沐溫泉度假專案全國佈局

已經在全國做了幾十個溫泉項目的珠海天沐溫泉旅遊投資集團,是目前國內連鎖化做的最大的一家企業,12月14日,在溫泉分會與古兜溫泉、新旅界共同舉辦的“2017中國溫泉旅遊產業投融資對接會”上,回憶起近16年的企業發展歷程,天沐溫泉董事長黃志敏感歎,輝煌的時刻不再,運氣不佳錯過了上市的最好時機,近幾年發展比較艱難。

從2015年12月將其輕資產板塊掛牌新三板以來,天沐溫泉並沒有進行過任何資本運作,據黃志敏向新旅界(LvJieMedia)透露,正在籌備打包更多資產進入其新三板資產包,並考慮轉板。

會上,多數嘉賓認為,溫泉企業已經走出了階段性的低谷,迎來了一個新的機會。那麼,機會在哪裡呢?

機會來了

伴隨溫泉市場熱度提升,資本玩家開始入場。11月12日,古兜控股與中大創投集團簽署成立了國內第一支溫泉產業投資基金,規模10億元,旨在聯動溫泉產業上下游資源的整合及投資溫泉產業鏈。據新旅界瞭解,目前該基金已在產業鏈有所佈局。

古兜溫泉董事局主席韓志明表示,“挖個坑放點水就能賺錢的粗放時代已經過去,面對更多同業競爭,溫泉產品和服務需要進一步打磨。”

作為季節性非常強的消費業態,溫泉旅遊項目淡旺季收入之差可達10倍左右,為此,多數溫泉企業會在延伸產品上做文章,將溫泉與休閒、養生、度假、會議相融合,並組合溫泉酒店、旅遊演藝、休閒娛樂等核心配套項目。

不過,國內溫泉項目的衍生品消費、文化植入和場景延伸做的遠遠不夠。

新旅界創始人&CEO李陽認為,溫泉提供了一種消費場景,市場的消費需求在不斷變化和升級,越來越多溫泉產品消費者有能力和意願為更好的服務、更多的消費付費,除了做大規模和整合產業鏈,溫泉企業應該在產品延伸上花更多心思。

溫泉與醫養大健康的結合成為共識。但是,與歐美和日本溫泉產業發達用溫泉治療疾病的功能來充實社會保障系統不同,國內溫泉頤養及醫療技術並不普及,缺乏專業化的溫泉醫療服務,更多仍偏向休閒娛樂體驗,難以成為大眾剛性需求。

當下同質化產品的競爭已進入瓶頸,幾家公司已開始向差異化道路探索。

1、以溫泉之名打造旅遊目的地。

古兜控股的地產物業版塊是其主要增長點之一,但地產交易增長並不持續,很難形成穩定資金流。韓志明向新旅界(LvJieMedia)表示,未來以溫泉為產業支撐,結合目前度假區的相關配套,打造古兜溫泉小鎮,並將找準時機提供輕資產輸出和管理輸出服務。

“溫泉+特色小鎮”的嘗試,或許會為溫泉地產企業提供一條新思路。以溫泉為支柱產業,既區別于千篇一律的古鎮、古村落,又將地產和配套產品有機整合,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溫泉企業淡旺季難題。但溫泉小鎮若沒有特色化、精細化和標準化打磨,同樣難以實現差異化競爭。

南京湯山溫泉旅遊度假區和江西明月山天沐溫泉度假村,集目的地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為一體,並結合當地特色溫泉資源,已從單個溫泉項目企業進階為旅遊目的地。從溫泉度假村、溫泉特色小鎮到旅遊目的地,溫泉企業可依據專案規模、當地資源的不同,創造不同模式。

2、深化溫泉文化和產品體驗。

溫泉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溫泉旅遊開發的差異程度,而文化挖掘根本還須在溫泉文化的傳承和地方文化的汲取打造上下功夫。珠海海泉灣二期專案規劃將溫泉融入到本土慶典、美食和娛樂、科普、度假功能,從而深化溫泉體驗,並健康調理模組將作為海泉灣的重點專案,通過打造精密體檢、健康管理、理療治癒、休閒放鬆、禪靜修養等頤養服務,向大健康方向轉型,並與政府合作發展海泉灣溫泉小鎮,從而尋求更大資本空間。

從九十年代中期入局,以酒店、地產等多元化業務起家的柏聯、悅榕,在擴大企業規模的同時,都致力於產品和服務精品化打造。柏聯溫泉設計上運用中國古典園林中石頭、樹木、花卉、水等元素,以空靈的禪境、養生理論實現溫泉人、景、物三者契合。產品方面,每個精品酒店都融合SPA,將傳統中醫、水療養生和西式香薰相結合,並結合經絡、瑜伽、茶道、食療等產品,形成衍生配套。

從1994在泰國普吉島開設第一家度假村,2006年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悅蓉集團已在33個國家和地區,擁有25家酒店及度假村、73間Spa、91間精品店及三座高爾夫球場。悅榕溫泉產品結合亞洲和本土特色,與Spa和高爾夫等休閒度假產品相結合,主打中高端、海內外市場,從而形成其特色產品之一。

3、輕資產輸出,重資產管理。

與溫泉小鎮的路徑不同,天沐溫泉從溫泉旅遊專案策劃、諮詢,品牌、管理輸出,再到客源輸送、物資採購,產品和服務覆蓋了溫泉專案從設計到運營的全過程。截止目前,其旗下溫泉專案近40家,累計接待客人6000余萬人次,並打造出“天沐溫泉”、“泊心堂”、“天沐薈”、“天淳SPA”等多個品牌。

從成熟、精細,再到差異化,溫泉旅遊在新一輪競爭中勢必要在延伸產業鏈上下工夫。目前溫泉下游產業通過與沐浴、按摩、康復、健身、體檢等多種模式結合已形成一定規模,中游多被容納到旅行社等零售商管道,難以自成體系,而上游規劃設計、策劃諮詢等基本少有企業入局,天沐溫泉佈局產業鏈的嘗試雖初見成效,但其自有專案管理能否突破行業痼疾,對外輸出能否將除溫泉酒店運營收益最大化之外的其他方面也同樣取得突破,是其模式須進一步探索的問題。

12月14日的對接會上,一款叫思泊潤的產品向業界展示了溫泉消費的另一種可能,這個平臺會將國內數百家優質溫泉項目整合到線上,在實現行銷的同時,幫助這些項目延伸更多的消費,並與線下打通,進行統一的多業態管理,中國的溫泉產業也開始變得智慧起來了。

資本的入場,技術的融入,背後是溫泉產業思路的逐漸開闊和從消費需求角度出發的更多科學商業設計,也許,這才是溫泉產業發展的最大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