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騎自行車,謹防運動損傷!

近年來, 騎運動型自行車成了常見的休閒活動。 與跑步相比, 騎自行車對關節造成的衝擊性或許沒那麼大, 不過人們仍應該做足防護準備,

避免意外損傷發生。

常見損傷分兩大類

無論是作為運動鍛煉或休閒愛好, 騎自行車時絕不可忽視其安全性。 騎自行車常見的損傷可分為兩大類:

★衝擊性損傷, 這主要包括意外碰撞所造成的傷害, 如從自行車上摔倒,

★過度勞損傷害, 往往發生在經常騎自行車的人身上, 因過度使用身體特定部位所引起的勞損傷害。

常見的急性衝擊性損傷包括刮傷和擦傷。 較嚴重的碰撞可造成撕裂傷口、韌帶損傷, 甚至骨折。 因此適當防護, 如戴上適合個人頭型的安全帽很重要, 因為最嚴重的意外往往牽涉到頭部受傷。

調整姿勢減少勞損傷害

意外碰撞所造成的衝擊性損傷或許無法預知, 但長時間過度騎乘自行車所引起的勞損傷害,

卻能通過調整姿勢等方法來減少, 甚至預防。

專家提醒, 自行車是否適合體型尤其關鍵, 初學者更是應該確保自行車坐墊、手柄與腳踏板的位置, 可根據個人的體型來調整。

各部位如何避勞損?

一、頸背

騎士普遍因為過度俯身而導致頸項、下背部疼痛。

這類騎乘姿勢尤其對臀部肌肉無力的人可造成傷害, 因為身體重量所形成的壓力可轉移到脊椎和下背部, 使這部位的肌肉韌帶受到拉扯、出現肌肉受力不均, 且引起相關疼痛。

建議:縮短自行車手柄和身體之間的距離, 並可將坐墊前端稍微往上調高10到15度, 減輕對頸背的壓力。

此外, 騎士應定時更換姿勢、保持上半身挺直, 並可將部分支撐身體的重量分散到手臂。

開始激烈騎乘運動前, 初學者更應做足強化背部與相關肌肉的鍛煉。

二、手腕

長時間騎行時, 當自行車的手柄太低或過於前傾、手套或手柄沒有適當軟墊, 且手腕持續向前伸展, 都可造成這部位的神經受到壓迫。

騎士的手指尤其是小指和無名指可能有麻刺感, 而長期也可能造成手指無力。 不過, 這些症狀在停止騎行或調整自行車的裝置後通常會消散。

建議:將自行車的手柄位置調高、加上手柄軟墊或戴上有軟墊的手套, 及經常更換雙手握住手柄的位置等。

三、與坐墊接觸的下身部位

身體與自行車坐墊的長時間摩擦, 可造成皮膚破損或受感染。

若接觸到水分如在雨天騎自行車, 還會增加這類皮膚問題發生的概率。

此外, 長時間騎行也可導致神經受到盆骨以及坐墊壓迫, 出現生殖器官疼痛、麻痹等現象。 這類麻痛症狀一般屬於暫時性, 但可持續好幾天, 且較常發生在進行激烈騎行運動時。

建議:預防措施包括穿上有襯墊的騎行短褲, 及選擇舒適的軟性坐墊。 當下身受到壓迫感到不適時, 可暫停運動或輪流交替使用坐式和站立式騎行姿勢。

若面對輕微皮膚磨損, 可用滑石粉或石油凍(也稱礦脂膠)等潤滑劑。 皮膚受感染時, 則可使用外敷或口服抗生素。

四、膝蓋

當大腿外側的髂脛束和大腿骨過度摩擦, 可導致膝蓋外側疼痛。 短時間內突然增加騎行鍛煉的次數和強度, 或過度進行上坡騎行運動等, 都可導致膝痛。

建議:降低騎自行車鍛煉的強度和次數。

適當伸展和按摩髂脛束有助緩解疼痛。 此外, 注意雙腳在腳踏板上的位置, 確保腳趾向前而不是向外呈“外八”或“內八”, 這樣做可預防不良姿勢所引起的膝痛。

五、足部

當雙腳踩在腳踏板上的位置不正確或鞋子底部缺少緩衝墊, 可造成足部問題, 如前腳掌底部蹠球處疼痛。

建議:選擇合腳且設有前腳軟墊的騎行鞋子。

此外, 適當放鬆鞋帶也很重要, 因為鞋子過窄會導致腳趾間的神經受到壓迫, 容易造成腳底出現麻刺感。 騎自行車時也應讓雙腳的前腳掌底部的蹠球處踩在腳踏板的中央位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