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以“三鄉工程”撬動湖北鄉村振興,“黃陂模式”獲聚焦

農村穩則天下安, 農業興則基礎牢, 農民富則國家盛。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是破解“三農”問題, 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治本之策。

實施“三鄉工程”, 高度契合“鄉村振興戰略”, 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 貫徹新發展理念,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 不斷滿足人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動實踐。 對於推進城鄉產品的有效供給、要素的合理流動、資訊的充分交融、文明的相互傳遞和財富的平等共用, 促進農民富、農村美、農業強具有重要的作用。

聚力“三鄉工程”, 助力鄉村振興, 黃陂區這樣做

自今年4月初武漢市委部署實施“三鄉工程”以來, 黃陂區心性篤定, 積極行動, 解放思想, 擔當作為, 扎實推進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 有力促進了農業轉型、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 讓群眾看到了鄉村振興的新曙光。

截至11月中旬, 全區直接吸引社會資本投入68.2億元(其中:市民下鄉19億元, 能人回鄉23.1億元, 企業興鄉26.1億元), 1.1萬農民因此長期受益。 在“三鄉工程”的帶動下, 全區今年可實現精准脫貧15000人, 有1351人提前實現脫貧。

那麼, 黃陂如何強措施、 抓落實?

“三種情感”強化, 助力“三鄉工程”在黃陂升溫

亮點一:強化情感融合, 吸引市民下鄉帶活農民

先後組織5場規模宏大的市民下鄉“看房團”和資訊對接會;在中央電視臺、湖北電視臺和《湖北日報》、《長江日報》等主流媒體發表推文50多篇, 提高知曉率, 營造出濃厚的輿論氛圍。 以扶貧工作組為橋樑, 建立“村委聯居委, 助推‘三鄉工程’促脫貧”機制, 推進蔡店街20個重點貧困村和美麗鄉村分別與江漢區20個社區深度對接。

全區共統計農村空閒農房5.73萬套, 占農房總數的23.6%, 發佈空閒農房資訊3261條(其中在市農交所平臺發佈空閒農房出租資訊1218條), 與企業及自然人正式簽訂租賃協定2341套(其中貧困戶456套), 實現年租金3746萬元。

亮點二:強化情感聯絡, 吸引能人回鄉啟動農業

大打親情鄉情牌, 強力推進“能人回鄉”工程, 積極促進“農業+”轉型提升, 推動體驗農業、採摘農業、休閒農業、旅遊農業、養生農業、教育農業、農村電商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已吸引能人回鄉創辦合作社185個, 興辦企業50家, 投資23.1億元。

姚集街杜堂村企業家葛天才投資3.8億元回陂創業, 與3個行政村418戶簽訂協定, 流轉土地7000畝, 創辦“木蘭花鄉”景區, 入股和租賃空閒農房142棟, 計畫發展創意創業企業77家, 打造高端民宿65套, 目前已完成24家裝修改造, 已吸納400人(其中, 貧困人口86人)在家門口就業, 極大增強了農村發展活力。

亮點三:強化情感招商, 吸引企業興鄉盤活農村

強力推進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待客商如至親,先後引進了省圈投、省供銷集團、當代集團等16家有實力、有眼光、有情懷的企業來陂投資興業,盤活農村寶貴的生態資本。

長軒嶺街仙河店村引進的武漢市石橋集團,該公司順應1350名職工對市民、股民、農民等多重身份的體驗要求,與仙河店村132戶空閒農房戶主簽訂協定,與418戶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協定,正著力打造企業農場、職工花園、養老中心,為職工建設“精神家園”,該項目盤活仙河店村集體資產500萬元,帶動仙河店村民人均年增收1萬元。

看“三鄉工程”精彩繼續......

通過解剖“杜堂模式”,我們積極探索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農村房屋所有權和房屋使用權三權分置改革,為農房的租賃經營提供了制度保障,有效推動了農民閒置農房轉變為財富要素、農村資源轉變為創富資本、農產品轉變為農商品、農民轉變為合作股民、鄉村轉變為宜居創業樂園,極大地釋放了農村土地潛能,促進了農民從單一的農業收入向四種收入轉變:即土地的流轉收入、財產入社的分紅收入、就業的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

木蘭花香景區開園半年來,吸引遊客54萬人次,創旅遊綜合收入1.08億元,促進村民戶均年增收入6.2萬元,帶動3個村集體年增收入60萬元,成功實現40個貧困戶脫貧,群眾交口稱讚:杜堂富了,杜堂美了,杜堂強了!成為“三鄉工程”促進鄉村振興的典範。央視新聞聯播聚焦報導,新華社撰文稱道,中央農辦領導高度肯定。

目前,“三鄉工程”已經使黃陂形成新版塊的投資窪地,華僑城、碧桂園、藍城集團、省長江投、庭瑞集團、開元集團、中青旅、奧凱集團等大企業紛至遝來。

下一步,黃陂區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此次會議的部署,繼續推動“三鄉工程”與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全域旅遊、農業現代化深度結合,為打造新時代“三農”發展的“湖北經驗”和“武漢樣本”貢獻黃陂力量。

吸引企業興鄉盤活農村

強力推進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待客商如至親,先後引進了省圈投、省供銷集團、當代集團等16家有實力、有眼光、有情懷的企業來陂投資興業,盤活農村寶貴的生態資本。

長軒嶺街仙河店村引進的武漢市石橋集團,該公司順應1350名職工對市民、股民、農民等多重身份的體驗要求,與仙河店村132戶空閒農房戶主簽訂協定,與418戶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協定,正著力打造企業農場、職工花園、養老中心,為職工建設“精神家園”,該項目盤活仙河店村集體資產500萬元,帶動仙河店村民人均年增收1萬元。

看“三鄉工程”精彩繼續......

通過解剖“杜堂模式”,我們積極探索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農村房屋所有權和房屋使用權三權分置改革,為農房的租賃經營提供了制度保障,有效推動了農民閒置農房轉變為財富要素、農村資源轉變為創富資本、農產品轉變為農商品、農民轉變為合作股民、鄉村轉變為宜居創業樂園,極大地釋放了農村土地潛能,促進了農民從單一的農業收入向四種收入轉變:即土地的流轉收入、財產入社的分紅收入、就業的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

木蘭花香景區開園半年來,吸引遊客54萬人次,創旅遊綜合收入1.08億元,促進村民戶均年增收入6.2萬元,帶動3個村集體年增收入60萬元,成功實現40個貧困戶脫貧,群眾交口稱讚:杜堂富了,杜堂美了,杜堂強了!成為“三鄉工程”促進鄉村振興的典範。央視新聞聯播聚焦報導,新華社撰文稱道,中央農辦領導高度肯定。

目前,“三鄉工程”已經使黃陂形成新版塊的投資窪地,華僑城、碧桂園、藍城集團、省長江投、庭瑞集團、開元集團、中青旅、奧凱集團等大企業紛至遝來。

下一步,黃陂區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此次會議的部署,繼續推動“三鄉工程”與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全域旅遊、農業現代化深度結合,為打造新時代“三農”發展的“湖北經驗”和“武漢樣本”貢獻黃陂力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