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外“遊戲專業”是什麼樣的 中國遊戲專業何去何從

導語:在TGA2017大會上, 來自日本任天堂的《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獲得了2017年年度最佳遊戲大獎。 中國的《劍網3》重製版僅獲得最佳中文遊戲。 為什麼最後摘得桂冠的都是外國遊戲製作人?國外培養遊戲製作人的“遊戲專業”是什麼樣的呢?

英國娛樂互動協會(Ukie)在一份報告中明確指出:“英國大學提供的遊戲開發學位並未能讓學生具備在行業中找到工作所需要的入門級技術和理念。 ”這份總結了英國2017年遊戲產業狀況的報告中還提到, 為了能夠匹配上企業的需求, 有87%的英國遊戲開發商選擇了雇傭外國員工來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

許多遊戲專業的大學生在畢業之後不光沒有學到足夠多的遊戲開發技能, 同時還缺乏商業、團隊合作、專案管理的最基本經驗。

這是目前國外許多“遊戲專業”的現狀。

傳統大學教育模式是否適合遊戲專業

遊戲的開發和製作不僅僅在於程式設計, 模型製作等, 還需要遊戲製作人擁涵蓋各個學科的知識儲備, 豐富的經驗等, 而這些在如今的象牙塔中是很難實現的, 專一的學科研究也無法使學生成為一個能夠掌控全域的多面手。 在近日媒體的採訪中, 幾位現任的遊戲製作人表達了他們對於大學教育和遊戲開發的觀點。

傳統的正規教育只是一個工具, 在遊戲開發的角度來說, 它肯定有它的用處,

但是你只能在你自己有了可靠的想法時, 傳統教育交給你的技能才能發揮它的作用。 ”

遊戲製作的精髓更多的在於去實踐, 而不是簡單的“學習理論”。 即使要去學校學習相應的技術, 學生最好在這之前有嘗試過製作遊戲。 做遊戲是一件艱難而沉悶的工作, 所以在將大量時間和金錢花在學校裡之前, 你最好確定你真的喜歡它。 遊戲製作的過程中, 需不斷參與和反思自己參加的遊戲項目, 而不是天天坐在電腦前打遊戲, 畢竟打遊戲和做遊戲是兩回事。

隨著遊戲市場的細分, 如今遊戲開發領域的許多知名製作人往往都是多面手, 他們在藝術設計、程式工程、專案管理上都有著豐富的經驗, 因為遊戲作品往往能夠體現製作人的審美,

藝術風格和對遊戲節奏的把控, 而這些也是玩家想要看到的。

近些年來, 歐美等遊戲產業發達地區都在探索如果讓高等教育能夠適應遊戲產品開發的人才需求。 英國遊戲基金會最近向遞交了一份申請, 他們打算建造一個擁有140多個房間的廣場中心, 給那些即將畢業的遊戲專業學生提供一個開發和展示自己作品的空間。

其實中國也有類似的做法, 在今年上半年, 由騰訊主辦的極光遊戲大會便是如此, 要求與會者隨機最對, 湊齊美工, 程式師, 模型師戰法牧三人組在規定時間內做出與主辦方規定的主題相關的遊戲。 雖然時間匆忙, 但是也創造出無數的優秀作品。

實踐出真知

英國雷克斯漢姆格林多大學將“遊戲專業”考試全部取消,

根據遊戲行業的典型商業流程來修改課程。 讓遊戲專業學生把注意力放在項目上。 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與遊戲開發相關的商業業務目標。 大學和遊戲開發商一起合作設計課程也成為了可能, 一些學校會邀請一些本地的關係緊密的開發商進行合作, 設計一些短期的視覺效果、遊戲藝術、動畫圖形課程。 學校還成立了專門的委員會即時與開發商進行溝通, 以便瞭解到行業對於畢業生技術的具體需求。

如何解決遊戲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是大學最為關心的方面。 如今讓他們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是, 遊戲行業有時候並沒有吸引優秀畢業生該有的資質。

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的軟體和遊戲開發高級講師提到:“遊戲行業並沒有擺脫過度使用員工的名聲, 也沒有提供和其他電腦行業搶奪人才的高額薪水。 所以最優秀的電腦和藝術人才未必會選擇這個行業。 ”

許多知名的大學正在尋求更積極的轉變, 要想更好的為一個行業提供人才,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更緊密的和該行業產生合作和聯繫。 為此一些大學的遊戲專業開始聘請前任和現任的業界遊戲工作者擔任學校的技術指導和講師。 前段時間大火的“掘地求生”遊戲--《和班尼特福迪一起攻克難關》的製作者Bennett Foddy正是這樣的一個典型。 Bennett所在紐約遊戲中心是美國紐約大學的王牌學院帝勢藝術學院的下屬部門。 遊戲中心聘用Bennett這位特立獨行的獨立遊戲製作人正是看中了他獨特的遊戲理念和設計風格。

在學校很難學到獨特的“獨立精神”

我們的反思

最近發佈的《2017年中國遊戲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遊戲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3%,達到了2189億人民幣,不但坐實了全球遊戲產業的第一把交椅,也是全球遊戲產業最大的增長點。然而一個產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有效的人才培養體系,雖然我國的遊戲產業在市值規模上憑藉著人口紅利能夠後來居上,但是卻萬萬不能忽視了對21世紀最重要的資源--人才的培養。和其他的一些遊戲產業發達地區比起來,如今我們似乎已經落後了不止一點。

作為全球遊戲市場規模最大的國家,我們的大學中開設專門的遊戲設計專業的數量是十分稀少的,也幾乎沒有名牌的國內大學有針對遊戲產業的學科研究。所以中國遊戲產業連續多年的突飛猛進發展,反而使得中國遊戲行業的人才短缺問題更加暴露無疑,但是依舊缺乏有效的解決方法。

大型的國內遊戲廠商更傾向于自己培養有高文憑名校畢業的大學生,讓他們在公司裡完成本應在學校中完善的技能;而中小型的遊戲開發商往往沒有這樣的資本和實力,日日要為稀缺的人力資源爭的頭破血流。

而另一方面,中國遊戲產業的從業人員也活的十分幸苦。很少有國內的從業者接受過專業的遊戲設計製作培訓和指導,大部分工作所需技能全靠自行學習領悟。大學生活對於許多期待把遊戲製作當做職業發展方向的學生來說,提供的幫助和引導十分有限。而在崗之後,長時間的過度加班工作充斥著他們的生活,很難有時間去自學充實自己的技能。等到年齡一大,如果沒有成功轉型為管理層和非技術崗,他們就很難和新進的員工去競爭。

雖然今年年初中國傳媒大學開設電競專業的新聞獲得了一定的熱度,但是在社會主流觀念看來,大學的遊戲專業跟“在大學裡打遊戲”沒什麼區別。當歐美大學已經將教育課程融入到產業體系中的時候,我們還在依靠開發人員加班加到腰椎間盤突出。要想讓這個擁有2000多億人民幣的中國遊戲產業能夠得到高等教育的支持,讓中國玩家看到中國的暴雪,中國的小島秀夫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在學校很難學到獨特的“獨立精神”

我們的反思

最近發佈的《2017年中國遊戲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遊戲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3%,達到了2189億人民幣,不但坐實了全球遊戲產業的第一把交椅,也是全球遊戲產業最大的增長點。然而一個產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有效的人才培養體系,雖然我國的遊戲產業在市值規模上憑藉著人口紅利能夠後來居上,但是卻萬萬不能忽視了對21世紀最重要的資源--人才的培養。和其他的一些遊戲產業發達地區比起來,如今我們似乎已經落後了不止一點。

作為全球遊戲市場規模最大的國家,我們的大學中開設專門的遊戲設計專業的數量是十分稀少的,也幾乎沒有名牌的國內大學有針對遊戲產業的學科研究。所以中國遊戲產業連續多年的突飛猛進發展,反而使得中國遊戲行業的人才短缺問題更加暴露無疑,但是依舊缺乏有效的解決方法。

大型的國內遊戲廠商更傾向于自己培養有高文憑名校畢業的大學生,讓他們在公司裡完成本應在學校中完善的技能;而中小型的遊戲開發商往往沒有這樣的資本和實力,日日要為稀缺的人力資源爭的頭破血流。

而另一方面,中國遊戲產業的從業人員也活的十分幸苦。很少有國內的從業者接受過專業的遊戲設計製作培訓和指導,大部分工作所需技能全靠自行學習領悟。大學生活對於許多期待把遊戲製作當做職業發展方向的學生來說,提供的幫助和引導十分有限。而在崗之後,長時間的過度加班工作充斥著他們的生活,很難有時間去自學充實自己的技能。等到年齡一大,如果沒有成功轉型為管理層和非技術崗,他們就很難和新進的員工去競爭。

雖然今年年初中國傳媒大學開設電競專業的新聞獲得了一定的熱度,但是在社會主流觀念看來,大學的遊戲專業跟“在大學裡打遊戲”沒什麼區別。當歐美大學已經將教育課程融入到產業體系中的時候,我們還在依靠開發人員加班加到腰椎間盤突出。要想讓這個擁有2000多億人民幣的中國遊戲產業能夠得到高等教育的支持,讓中國玩家看到中國的暴雪,中國的小島秀夫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