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餘凱重磅發佈地平線中國芯“征程”與“旭日”,中國首款嵌入式人工智慧視覺晶片問世

新智元報導

今天, 地平線終於發佈了AI 晶片。

2017年12月20日, 地平線在北京舉行發佈會。 創始人兼CEO余凱與中國人工智慧泰斗、清華大學電腦系教授、中科院院士張鈸, 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丁文武一起, 發佈了地平線的最新產品——“征程”與“旭日”兩款晶片。 用地平線的話來說, 這是中國首款全球領先的嵌入式人工智慧視覺晶片。

此時, 距離餘凱從百度離職創立地平線,

已經過去了兩年又五個月的時間。 今年初, 在新智元舉辦的一場內部交流活動上, 餘凱曾經說過, 晶片研發很慢, 要沉得住氣, “把工具什麼的都加起來的話, 最起碼也要五六百萬美金, 整個加起來要超過1500萬美金。 ”

這次地平線推出的征程(Journey)和旭日(Sunrise)兩款處理器都屬於嵌入式人工智慧視覺晶片, 分別面向智慧駕駛和智慧攝像頭。

晶片參數評價涉及三個層面, 也叫性能、功耗和面積(PPA, Performance, Power和Area)。 地平線首席晶片架構師周峰對新智元介紹, 這兩款晶片, 晶片性能可達到1Tops, 即時處理1080P@30幀, 每幀可同時對200個目標進行檢測、跟蹤、識別。 典型功耗做到1.5w。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中)與中國人工智慧泰斗、清華大學電腦系教授、中科院院士張鈸(左), 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丁文武一起, 發佈了地平線的最新產品

至於具體的面積大小, “很小, 因為功耗與面積是線性關係”, 地平線晶片首席架構師周峰說:“最近市面上好幾家公司都推出了AI晶片, 我們(功耗)應該是最低的。 ”

地平線AI晶片技術架構

地平線另一位聯合創始人黃暢對新智元介紹說, 地平線的這場發佈會跟過往其他新品發佈會很不一樣。 “晶片發佈後, 會很快進入Design In也就是應用的階段。 晶片其實早就抱回來了, 這段時間一直在做Tuning。 在發佈會上, 你會發現, 當別人只講指標, 只給PPT的時候, 我們給出了大量的針對各個行業的解決方案, 就是我們包含了演算法和軟體, 還有整套原型系統的研發。 除了這個晶片之外, 我們的後續的晶片計畫也是相當Aggressive, 會快速地將這種能力, 還有它的適用範圍大大的擴展的。 大概會以是一年就是一代的這樣的速度去反覆運算。 ”

“未來不會是一顆晶片打天下的局面,必須是量體裁衣。"

本次發佈會上,地平線還發佈了智慧駕駛解決方案、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智慧商業解決方案。

2018CES,英特爾和地平線還將發佈基於伯努利架構的新一代征程處理器。“征程”處理器路徑圖:2018年,感知;2019年,建模;2020年,決策。

是中國版Mobileye?還是中國的英特爾?餘凱的“中國芯”

餘凱最早對地平線的定位,是做中國的英特爾。

去年,英特爾以153億美元的天價收購以色列AI公司Mobileye ,這是一家總部位於以色列,主要致力於汽車工業的電腦視覺演算法和駕駛輔助系統的晶片技術研究的公司,始建於1999年,曾於2014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收購時其市值為106億美元。

這筆高價收購讓Mobileye聲名鵲起,大家也恍然發現,Mobileye做的事不就是地平線在做的事嗎?於是,大家對地平線又有了新的定位——中國版Mobileye。

地平線聯合創始人之一的黃暢在公司主要負責演算法的研發,他對新智元說,(把地平線定義為中國版Mobileye)既對也不對,因為Mobileye太有名了,所以它已經變成了一個範本性質的樣例,大家總喜歡拿它來套各種各樣的初創公司,從我們公司角度上來講,“我們的目標就是未來讓中國的汽車上裝上地平線自動駕駛BPU處。當然,時代是變化的,不會有一個一摸一樣的某一個公司的老路,我們在漸進式的應用和商業化落地方面有自己的思考和路徑”。

有意思的是,地平線今年10月20日宣佈完成近億美元A+輪融資,領投方正是英特爾。

歷時兩年的晶片研發,從內部立項“盤古”到最終晶片的命名“征程”和“旭日”,餘凱和他的地平線在產品上傾注了大量的中國元素。為什麼會有“中國芯”這種提法,周峰對新智元說,“這跟餘凱的個人情懷有一定關係,因為從地平線創辦開始,餘凱就希望做中國的人工智慧處理器”。

黃暢補充說,這個晶片應該是國內第一顆專門進行設計的人工智慧處理器,它完全是由中國的團隊在國內自主研發設計做出來的。從指令集到架構都是我們自己申請的國際專利。這個的時代背景是,中國非常強調晶片的自主研發這件事情,原因很簡單,晶片的進口在最近幾年已經已經超越了石油,成為國內最大的一個進口貨物。石油是戰略儲備、戰略資源,晶片更是很多軍事和民用的關鍵設施的核心。不管是從國家安全,社會經濟發展,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們的晶片生逢其時。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更應該為此感到驕傲,而且應該會朝這個方向去努力。所以我們會有“中國芯”的提法。而且我們還深入中國的場景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大家都蜂擁而至要做AI晶片?要做不難,做好不容易,希望大家慎重

業界對AI晶片的定義其實是不清晰的。但是進入2017年以來,似乎做晶片的、做演算法的各類公司都開始宣佈要做AI晶片了,市場一片火熱。那麼,什麼才能算是AI晶片?我們請教了黃暢博士。

他說:“這個千人千面,每個人的看法是不一樣的”。

在他看來,廣義的AI晶片是指能夠很好地去支援主流的演算法,尤其是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AI演算法進行運算的晶片。其中包括GPU、一些性能不錯的CPU和DSP等這些廣義的AI處理器。狹義的AI處理器,要求會更高,它需要對於這顆晶片內部的架構、計算、存儲圍繞深度學習,或者人工智慧演算法進行專門設計,比如TPU。去年一家公司就出了一款號稱NPU的AI處理器,但其實只是幾顆DSP的組合,加上軟體的修改。

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它並沒有針對AI演算法去做。所以總結起來,AI晶片應該是:這個晶片只能用來做一些AI的演算法。要拿來CPU來做,可能也不是一定不能用,但效率就問題就很大很大,是這個意思。

但是,針對未來AI晶片會不會走向專用化。黃暢認為,將來趨勢肯定是百花齊放,各種晶片都有各自的是市場領域。因為本質上這是由整個市場,還有整個它的技術尤其是演算法的不斷快速演進所決定的。然後所以他不認為這個東西就一定全面倒向了專用,通用他相信還是會相當有市場的。

但是具體在嵌入式的場景,通用的相對於專用的而言,還是有非常大的先天不足:效率不夠高、成本太高、功耗太高。 所以要是需要分場景。

最近,許多拿到了高融資的AI初創公司,以視覺公司為主,都表示出了要做AI晶片的跡象,對於此,黃暢表示,其實這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也證明了他們在兩年多前公司創建之初的時候的這種預判最終經過時間的驗證,是得到了認同的。他個人而言還是非常開心的。

但是,“這件事情的門檻說高不高,說低不低,可以做。要做的話,能做不難,但是做好很不容易。因為本質上AI晶片和傳統意義上晶片最大不同點,是它是處在一個變化非常快速的環境中。一方面,應用需求變化很快;另一方面,演算法的演進也非常快。”

“我和周老師的看法都是比較一致的,就是這件事情要做不難,但做好非常不容易,因為你需要把晶片的架構設計和演算法的這個變化,甚至一些前瞻性的一些變化充分的結合進行優化,而且要針對你的應用場景,做裁剪、做適配。也是我說的晶片會受到你的場景應用、你的演算法這兩方面影響。而這些因素,在過去的晶片設計裡面,其實相對來說都是要變化要小得多,所以也希望大家慎重。”黃暢說。

周峰特別提到,現在此前很多強調演算法的公司都在開始做晶片,但是兩撥人,這裡面的溝通成本其實是大的(這也是地平線晶片研發中遇到的一大難題)。另外,這個處理器是可程式設計的,裡面還有牽涉到編譯器的問題、指令集的問題,這裡面其實工程量很大很大。

場景驅動的AI解決方案提供者:未來的最大價值的增長點或者產生點其實是在雲上

餘凱曾經在新智元主辦的閉門論壇上表示:雖然我們一開始的時候整個公司包括我自己都有很強的演算法背景,但是我們覺得還是要一插到底,至少要跟硬體非常的相關,要不然很難真正地驅動人工智慧應用往前發展。

他也毫不掩飾自己對軟硬體一體化的標杆——蘋果的欣賞。“在世界上面很少做手機晶片的像蘋果那樣做圖像圖形的優化、讓照片拍的好看。實際上是有一個強烈的場景來驅動它去做這種晶片的設計。

所以在他看來,未來的趨勢一定是場景驅動的軟體定義的硬體的設計,這同樣也反映在商業生態上面。

在與新智元的採訪中,黃暢和周峰也強調了雲的重要性。黃暢說,我認為雲會越做越開,演算法和處理器像是根,雲就是這些根上長出來的一顆大樹。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養料,對於AI來說,其實就是資料和使用者。這是我們區別于傳統晶片廠商和傳統SDK最重要的一點。我們看到雲是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做雲和很多其他互聯網公司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本質上還是為了更好地發掘前端的場景中的價值,讓前端更好運行。這不意味著雲處於從屬地位,因為我相信未來的最大價值的增長點或者產生點其實是在雲上。因為資料整合是在雲端整合。

地平線今年引入了吳強博士擔任首席雲架構師,他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然後在Facebook幹了9年,一直負責雲端的大資料架構。

自動駕駛:一隻會下金蛋的雞

地平線究竟是不是一家自動駕駛公司?這個問題似乎比較難以回答和定義。但是在採訪中,黃暢描述了他心目中的自動駕駛——一隻會下金蛋的雞:在做自動駕駛的過程中,可以產生很多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如果做好了可以擴展到很多領域。而餘凱在發佈會演講中表示:“自動駕駛處理器對準確性、功耗、即時性、可靠性的要求之高代表人工智慧處理器的珠穆朗瑪。”

回到文章開始的話題,這和地平線被定義為中國版Mobileye一樣,其實都不太準確,只能說是公司的一個方面,一個重要業務。

“地平線從一直的定位還是做人工智慧時代的大腦。”黃暢說。

新智元正在創建深度學習專業社群,會不定期舉辦分享交流活動,加群請聯繫小助手微信:aiera2015申請。

“未來不會是一顆晶片打天下的局面,必須是量體裁衣。"

本次發佈會上,地平線還發佈了智慧駕駛解決方案、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智慧商業解決方案。

2018CES,英特爾和地平線還將發佈基於伯努利架構的新一代征程處理器。“征程”處理器路徑圖:2018年,感知;2019年,建模;2020年,決策。

是中國版Mobileye?還是中國的英特爾?餘凱的“中國芯”

餘凱最早對地平線的定位,是做中國的英特爾。

去年,英特爾以153億美元的天價收購以色列AI公司Mobileye ,這是一家總部位於以色列,主要致力於汽車工業的電腦視覺演算法和駕駛輔助系統的晶片技術研究的公司,始建於1999年,曾於2014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收購時其市值為106億美元。

這筆高價收購讓Mobileye聲名鵲起,大家也恍然發現,Mobileye做的事不就是地平線在做的事嗎?於是,大家對地平線又有了新的定位——中國版Mobileye。

地平線聯合創始人之一的黃暢在公司主要負責演算法的研發,他對新智元說,(把地平線定義為中國版Mobileye)既對也不對,因為Mobileye太有名了,所以它已經變成了一個範本性質的樣例,大家總喜歡拿它來套各種各樣的初創公司,從我們公司角度上來講,“我們的目標就是未來讓中國的汽車上裝上地平線自動駕駛BPU處。當然,時代是變化的,不會有一個一摸一樣的某一個公司的老路,我們在漸進式的應用和商業化落地方面有自己的思考和路徑”。

有意思的是,地平線今年10月20日宣佈完成近億美元A+輪融資,領投方正是英特爾。

歷時兩年的晶片研發,從內部立項“盤古”到最終晶片的命名“征程”和“旭日”,餘凱和他的地平線在產品上傾注了大量的中國元素。為什麼會有“中國芯”這種提法,周峰對新智元說,“這跟餘凱的個人情懷有一定關係,因為從地平線創辦開始,餘凱就希望做中國的人工智慧處理器”。

黃暢補充說,這個晶片應該是國內第一顆專門進行設計的人工智慧處理器,它完全是由中國的團隊在國內自主研發設計做出來的。從指令集到架構都是我們自己申請的國際專利。這個的時代背景是,中國非常強調晶片的自主研發這件事情,原因很簡單,晶片的進口在最近幾年已經已經超越了石油,成為國內最大的一個進口貨物。石油是戰略儲備、戰略資源,晶片更是很多軍事和民用的關鍵設施的核心。不管是從國家安全,社會經濟發展,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們的晶片生逢其時。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更應該為此感到驕傲,而且應該會朝這個方向去努力。所以我們會有“中國芯”的提法。而且我們還深入中國的場景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大家都蜂擁而至要做AI晶片?要做不難,做好不容易,希望大家慎重

業界對AI晶片的定義其實是不清晰的。但是進入2017年以來,似乎做晶片的、做演算法的各類公司都開始宣佈要做AI晶片了,市場一片火熱。那麼,什麼才能算是AI晶片?我們請教了黃暢博士。

他說:“這個千人千面,每個人的看法是不一樣的”。

在他看來,廣義的AI晶片是指能夠很好地去支援主流的演算法,尤其是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AI演算法進行運算的晶片。其中包括GPU、一些性能不錯的CPU和DSP等這些廣義的AI處理器。狹義的AI處理器,要求會更高,它需要對於這顆晶片內部的架構、計算、存儲圍繞深度學習,或者人工智慧演算法進行專門設計,比如TPU。去年一家公司就出了一款號稱NPU的AI處理器,但其實只是幾顆DSP的組合,加上軟體的修改。

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它並沒有針對AI演算法去做。所以總結起來,AI晶片應該是:這個晶片只能用來做一些AI的演算法。要拿來CPU來做,可能也不是一定不能用,但效率就問題就很大很大,是這個意思。

但是,針對未來AI晶片會不會走向專用化。黃暢認為,將來趨勢肯定是百花齊放,各種晶片都有各自的是市場領域。因為本質上這是由整個市場,還有整個它的技術尤其是演算法的不斷快速演進所決定的。然後所以他不認為這個東西就一定全面倒向了專用,通用他相信還是會相當有市場的。

但是具體在嵌入式的場景,通用的相對於專用的而言,還是有非常大的先天不足:效率不夠高、成本太高、功耗太高。 所以要是需要分場景。

最近,許多拿到了高融資的AI初創公司,以視覺公司為主,都表示出了要做AI晶片的跡象,對於此,黃暢表示,其實這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也證明了他們在兩年多前公司創建之初的時候的這種預判最終經過時間的驗證,是得到了認同的。他個人而言還是非常開心的。

但是,“這件事情的門檻說高不高,說低不低,可以做。要做的話,能做不難,但是做好很不容易。因為本質上AI晶片和傳統意義上晶片最大不同點,是它是處在一個變化非常快速的環境中。一方面,應用需求變化很快;另一方面,演算法的演進也非常快。”

“我和周老師的看法都是比較一致的,就是這件事情要做不難,但做好非常不容易,因為你需要把晶片的架構設計和演算法的這個變化,甚至一些前瞻性的一些變化充分的結合進行優化,而且要針對你的應用場景,做裁剪、做適配。也是我說的晶片會受到你的場景應用、你的演算法這兩方面影響。而這些因素,在過去的晶片設計裡面,其實相對來說都是要變化要小得多,所以也希望大家慎重。”黃暢說。

周峰特別提到,現在此前很多強調演算法的公司都在開始做晶片,但是兩撥人,這裡面的溝通成本其實是大的(這也是地平線晶片研發中遇到的一大難題)。另外,這個處理器是可程式設計的,裡面還有牽涉到編譯器的問題、指令集的問題,這裡面其實工程量很大很大。

場景驅動的AI解決方案提供者:未來的最大價值的增長點或者產生點其實是在雲上

餘凱曾經在新智元主辦的閉門論壇上表示:雖然我們一開始的時候整個公司包括我自己都有很強的演算法背景,但是我們覺得還是要一插到底,至少要跟硬體非常的相關,要不然很難真正地驅動人工智慧應用往前發展。

他也毫不掩飾自己對軟硬體一體化的標杆——蘋果的欣賞。“在世界上面很少做手機晶片的像蘋果那樣做圖像圖形的優化、讓照片拍的好看。實際上是有一個強烈的場景來驅動它去做這種晶片的設計。

所以在他看來,未來的趨勢一定是場景驅動的軟體定義的硬體的設計,這同樣也反映在商業生態上面。

在與新智元的採訪中,黃暢和周峰也強調了雲的重要性。黃暢說,我認為雲會越做越開,演算法和處理器像是根,雲就是這些根上長出來的一顆大樹。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養料,對於AI來說,其實就是資料和使用者。這是我們區別于傳統晶片廠商和傳統SDK最重要的一點。我們看到雲是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做雲和很多其他互聯網公司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本質上還是為了更好地發掘前端的場景中的價值,讓前端更好運行。這不意味著雲處於從屬地位,因為我相信未來的最大價值的增長點或者產生點其實是在雲上。因為資料整合是在雲端整合。

地平線今年引入了吳強博士擔任首席雲架構師,他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然後在Facebook幹了9年,一直負責雲端的大資料架構。

自動駕駛:一隻會下金蛋的雞

地平線究竟是不是一家自動駕駛公司?這個問題似乎比較難以回答和定義。但是在採訪中,黃暢描述了他心目中的自動駕駛——一隻會下金蛋的雞:在做自動駕駛的過程中,可以產生很多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如果做好了可以擴展到很多領域。而餘凱在發佈會演講中表示:“自動駕駛處理器對準確性、功耗、即時性、可靠性的要求之高代表人工智慧處理器的珠穆朗瑪。”

回到文章開始的話題,這和地平線被定義為中國版Mobileye一樣,其實都不太準確,只能說是公司的一個方面,一個重要業務。

“地平線從一直的定位還是做人工智慧時代的大腦。”黃暢說。

新智元正在創建深度學習專業社群,會不定期舉辦分享交流活動,加群請聯繫小助手微信:aiera2015申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