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你被華春瑩的大笑圈粉了嗎?沒想到,她是這樣的華春瑩啊!

在環環的印象裡,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一直都是醬的, ↓↓

或者醬的, ↓↓

端莊大氣, 微笑得體。

所以, 江湖人稱“華姐”,

人狠話不多。

不過, 這兩天,

“華姐”竟然變了!

她成醬嬸兒了。 ↓↓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 12月19日,

今年6月出生的大熊貓“香香”,

在日本東京上野動物園正式與遊客見面。

這是時隔29年後,

上野動物園再次展出熊貓寶寶。

同天, 在中國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

一名日本記者用英語詢問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

“你對熊貓香香今天在上野動物園的公開亮相,

有什麼評論嗎?”

也許是因為發音問題,

華春瑩誤把“香香”聽成了

日本外務省事務次官“杉山”,

嚴肅地回答道:

“我們希望日方與中方能夠相向而行,

按照中日之間的四點原則共識和四個聯合的文件,

來妥善處理好有關的問題。 ”

華春瑩回答完後,

一位元中國記者趕忙解釋道:

“剛那個日本記者提的問題是關於大熊貓香香的。 ”

華春瑩恍然大悟,

“啊!那個香香…我以為你說……”

然後哈哈大笑,

樂開了花。

23333……

這突如其來的萌萌噠是怎麼回事?!

網友們也瞬間被點燃,

被圈定在“華姐”的魅力之下。↓↓

還有不少網友吐槽日本記者的英語發音,↓↓

也有網友說,

這場景似曾相識啊……↓↓

視頻在此,

你們也可以來感受下。↓↓

要說起來,華春瑩

從2012年11月19日正式履新外交部發言人,

至今已有5個年頭了。

她是外交部第27位發言人,

也是第5位女性發言人。

據媒體報導,

她出生在江蘇淮安一個幹部家庭,

從小在縣委大院長大。

她父親是原淮陰縣紀委書記,

母親是淮安市清河區原政協副主席,

華春瑩跟其母親姓,

而她的妹妹跟其父親姓錢。

華春瑩從小就是個學霸,

高中時代就是團支部書記和校學生會主席,

所以很多演講、朗誦比賽都是她策劃兼主持。

平日裡,她做事沉著大氣,

考慮問題也很周到,

是個很有主見的姑娘。

高考那年,

因為喜歡踢足球,

她想組織一場男女生足球對抗賽,

來給同學們緩解壓力。

結果遭到了班主任的反對,

但她還是背地裡悄悄組織了那場比賽。

1988年她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

被南京大學錄取。

剛進入南大外文系時,

來自蘇北的她

英語口語不太好,

但到了大二的時候,

她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了。

華春瑩(右二)與大學同學。

在大學裡,同學都叫她“迎春花”,

因為她的名字倒過來念,

正好就是“瑩春華”,

而且她的生日還是在4月。

“外語系漂亮女生很多,

華春瑩不屬於耀眼閃亮的那種,

但氣質很好,很文靜,成熟,

待人處事落落大方。”

雖然20多年過去了,

但在老同學的眼裡,

華春瑩的變化並不大,

只是不戴眼鏡了,

眼睛顯得更美,更有神。

在宿舍的8個女孩中,

華春瑩是唯一一個大學四年沒有談戀愛的女生,

而是把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

但當同學們遇到感情問題,

她總會幫著出主意,

還能分析得頭頭是道。

畢業那年,

華春瑩考上了外交部,

這讓同學們有點吃驚。

“我們上一屆,也就是87屆,

有4個男生被招進了外交部,

但88屆就華春瑩一個人。”

進入外交部後,

華春瑩先後任外交部西歐司科員,

駐新加坡使館隨員、三秘,

外交部西歐司三秘、副處長,

駐歐盟使團二秘、一秘、參贊,

外交部歐洲司參贊。

2012年,她接替姜瑜任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

同年11月,擔任外交部發言人。

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制度建立以來,

一共出現過5位女發言人,

分別是李金華、範慧娟、章啟月、姜瑜和華春瑩。

華春瑩曾坦言,“深感責任重大”。

“我將竭盡全力,

幫助大家及時、準確、全面地瞭解中國的外交政策,

我也期待著與大家進行真誠的溝通、

平等的交流、良好的合作,

為增進中國與世界的相互瞭解和理解、

信任和合作做出積極努力。”

這些年,華春瑩在發言人的位子上

也是“金句頻出”。

比如,今年9月,

美國要求中俄對朝鮮採取直接行動,

對此,華春瑩霸氣回懟:

“朝核問題的矛盾焦點不是中國,

局勢不斷緊張升級的推手不是中國,

解決半島核問題的關鍵也不在中國。

任何形式的‘甩鍋’都是不負責任的,

也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嗯,這“鍋”,我們不背!!

霸氣不??

同樣是在今年9月,

歐盟主席建議歐盟對來自“第三國”的投資、

並購計畫進行更嚴格的審核。

因此,有日本記者向華春瑩提問,

“有觀點認為這一措施是針對中國,

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對此,華春瑩也是毫不客氣,

犀利回懟:

“我覺得日本媒體現在對很多問題的猜測有點過多。”

還有去年6月,

有近60個國家先後公開做出表態,

宣佈支持中國南海立場。

然而,竟有包括《華爾街日報》在內的個別西方媒體稱,

真正支持中國的國家只有8個。

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到這個問題時,

華春瑩犀利表示,

“我們以前知道個別西方媒體有時會把白的說成黑的,

現在才知道,

他們居然連簡單的數數和加減也有問題。”

見多了記者會的你以為這就結束了?

Naive,上面只是華姐的開場,

前方高能預警。

在華春瑩回答完畢後,

緊接著提問的恰恰就是《華爾街日報》記者,

來者顯然不願“善罷甘休”,

再次就同樣的主題提問。

於是,一場華春瑩與西方記者之間的“舌戰”開始了。

環環給你們摘錄一段:

《華爾街日報》:我們曾與你提到的一些支持中方在南海問題立場的國家取得聯繫,結果有的並未直接表明支持中國。你對此作何回應?

華春瑩:我認真閱讀了你們的這篇報導,的確覺得有些奇怪。因為報導中說只有8個國家支持中國,我和我的同事實在無法理解這個數字是如何得出來的。

你說曾經求證過一些國家,他們說反對。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你們列出來5個國家中就包括柬埔寨。但是你也看到了,昨天柬埔寨首相洪森在柬國家行政學院畢業典禮上花了一個小時講南海問題,把柬埔寨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已經說得非常明確無誤了。我不知道看了洪森首相的講話,你的那位元寫報導的同事心裡有何感想?

《華爾街日報》:我們已看到了。但我們上周聯繫柬埔寨政府的時候,他們可不是這麼說的。

華春瑩:我不知道你指的是誰代表柬埔寨政府。我相信任何國家都會承認,你也不得不承認,首相講話最能夠代表其政府官方立場。你們報導中還提到《杜哈宣言》,這些網上或者各方面報導都是有證可查的。

《華爾街日報》:但那都是中國官媒的報導,並不是有關國家政府的表態。

華春瑩:我非常遺憾,《杜哈宣言》是中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共同發表的宣言,代表中國和21個阿拉伯國家以及阿盟的共同立場。

可能在很多人看來,

當發言人並不難,

只要回答問題就好了,

但其實,在侃侃而談的背後,

是對一個人綜合素質的考驗。

李肇星曾經說,

“外交部發言人,既是人,也不是人。”

因為發言人代表一種機制,

發言人就是一個代言人,

他是對外發佈消息、

表明政府立場、

解答政策疑問的一個管道,

他所說的話不代表他自己,

而是代表政府。

從這個意義上說,

發言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

但發言人同時也是活生生的具體的人,

比方說,全國人大發言人傅瑩,

還有國防部發言人吳謙。

表面上看,他們有不同的風格,

魅力也各有不同,

但他們也有不少共性:

政治素養高,業務素質好,

思維敏捷,反應迅速,

還具備一定的公關能力和親和力。

有句老話叫:“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

那麼反過來,

“草野”歡迎,可知“政之得”。

如今,這些發言人一個個成了“網紅”,

看似只是年輕人的玩鬧,

但這背後,

是年輕一代對我們國家外交的關注與認可。

23333……

這突如其來的萌萌噠是怎麼回事?!

網友們也瞬間被點燃,

被圈定在“華姐”的魅力之下。↓↓

還有不少網友吐槽日本記者的英語發音,↓↓

也有網友說,

這場景似曾相識啊……↓↓

視頻在此,

你們也可以來感受下。↓↓

要說起來,華春瑩

從2012年11月19日正式履新外交部發言人,

至今已有5個年頭了。

她是外交部第27位發言人,

也是第5位女性發言人。

據媒體報導,

她出生在江蘇淮安一個幹部家庭,

從小在縣委大院長大。

她父親是原淮陰縣紀委書記,

母親是淮安市清河區原政協副主席,

華春瑩跟其母親姓,

而她的妹妹跟其父親姓錢。

華春瑩從小就是個學霸,

高中時代就是團支部書記和校學生會主席,

所以很多演講、朗誦比賽都是她策劃兼主持。

平日裡,她做事沉著大氣,

考慮問題也很周到,

是個很有主見的姑娘。

高考那年,

因為喜歡踢足球,

她想組織一場男女生足球對抗賽,

來給同學們緩解壓力。

結果遭到了班主任的反對,

但她還是背地裡悄悄組織了那場比賽。

1988年她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

被南京大學錄取。

剛進入南大外文系時,

來自蘇北的她

英語口語不太好,

但到了大二的時候,

她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了。

華春瑩(右二)與大學同學。

在大學裡,同學都叫她“迎春花”,

因為她的名字倒過來念,

正好就是“瑩春華”,

而且她的生日還是在4月。

“外語系漂亮女生很多,

華春瑩不屬於耀眼閃亮的那種,

但氣質很好,很文靜,成熟,

待人處事落落大方。”

雖然20多年過去了,

但在老同學的眼裡,

華春瑩的變化並不大,

只是不戴眼鏡了,

眼睛顯得更美,更有神。

在宿舍的8個女孩中,

華春瑩是唯一一個大學四年沒有談戀愛的女生,

而是把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

但當同學們遇到感情問題,

她總會幫著出主意,

還能分析得頭頭是道。

畢業那年,

華春瑩考上了外交部,

這讓同學們有點吃驚。

“我們上一屆,也就是87屆,

有4個男生被招進了外交部,

但88屆就華春瑩一個人。”

進入外交部後,

華春瑩先後任外交部西歐司科員,

駐新加坡使館隨員、三秘,

外交部西歐司三秘、副處長,

駐歐盟使團二秘、一秘、參贊,

外交部歐洲司參贊。

2012年,她接替姜瑜任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

同年11月,擔任外交部發言人。

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制度建立以來,

一共出現過5位女發言人,

分別是李金華、範慧娟、章啟月、姜瑜和華春瑩。

華春瑩曾坦言,“深感責任重大”。

“我將竭盡全力,

幫助大家及時、準確、全面地瞭解中國的外交政策,

我也期待著與大家進行真誠的溝通、

平等的交流、良好的合作,

為增進中國與世界的相互瞭解和理解、

信任和合作做出積極努力。”

這些年,華春瑩在發言人的位子上

也是“金句頻出”。

比如,今年9月,

美國要求中俄對朝鮮採取直接行動,

對此,華春瑩霸氣回懟:

“朝核問題的矛盾焦點不是中國,

局勢不斷緊張升級的推手不是中國,

解決半島核問題的關鍵也不在中國。

任何形式的‘甩鍋’都是不負責任的,

也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嗯,這“鍋”,我們不背!!

霸氣不??

同樣是在今年9月,

歐盟主席建議歐盟對來自“第三國”的投資、

並購計畫進行更嚴格的審核。

因此,有日本記者向華春瑩提問,

“有觀點認為這一措施是針對中國,

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對此,華春瑩也是毫不客氣,

犀利回懟:

“我覺得日本媒體現在對很多問題的猜測有點過多。”

還有去年6月,

有近60個國家先後公開做出表態,

宣佈支持中國南海立場。

然而,竟有包括《華爾街日報》在內的個別西方媒體稱,

真正支持中國的國家只有8個。

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到這個問題時,

華春瑩犀利表示,

“我們以前知道個別西方媒體有時會把白的說成黑的,

現在才知道,

他們居然連簡單的數數和加減也有問題。”

見多了記者會的你以為這就結束了?

Naive,上面只是華姐的開場,

前方高能預警。

在華春瑩回答完畢後,

緊接著提問的恰恰就是《華爾街日報》記者,

來者顯然不願“善罷甘休”,

再次就同樣的主題提問。

於是,一場華春瑩與西方記者之間的“舌戰”開始了。

環環給你們摘錄一段:

《華爾街日報》:我們曾與你提到的一些支持中方在南海問題立場的國家取得聯繫,結果有的並未直接表明支持中國。你對此作何回應?

華春瑩:我認真閱讀了你們的這篇報導,的確覺得有些奇怪。因為報導中說只有8個國家支持中國,我和我的同事實在無法理解這個數字是如何得出來的。

你說曾經求證過一些國家,他們說反對。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你們列出來5個國家中就包括柬埔寨。但是你也看到了,昨天柬埔寨首相洪森在柬國家行政學院畢業典禮上花了一個小時講南海問題,把柬埔寨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已經說得非常明確無誤了。我不知道看了洪森首相的講話,你的那位元寫報導的同事心裡有何感想?

《華爾街日報》:我們已看到了。但我們上周聯繫柬埔寨政府的時候,他們可不是這麼說的。

華春瑩:我不知道你指的是誰代表柬埔寨政府。我相信任何國家都會承認,你也不得不承認,首相講話最能夠代表其政府官方立場。你們報導中還提到《杜哈宣言》,這些網上或者各方面報導都是有證可查的。

《華爾街日報》:但那都是中國官媒的報導,並不是有關國家政府的表態。

華春瑩:我非常遺憾,《杜哈宣言》是中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共同發表的宣言,代表中國和21個阿拉伯國家以及阿盟的共同立場。

可能在很多人看來,

當發言人並不難,

只要回答問題就好了,

但其實,在侃侃而談的背後,

是對一個人綜合素質的考驗。

李肇星曾經說,

“外交部發言人,既是人,也不是人。”

因為發言人代表一種機制,

發言人就是一個代言人,

他是對外發佈消息、

表明政府立場、

解答政策疑問的一個管道,

他所說的話不代表他自己,

而是代表政府。

從這個意義上說,

發言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

但發言人同時也是活生生的具體的人,

比方說,全國人大發言人傅瑩,

還有國防部發言人吳謙。

表面上看,他們有不同的風格,

魅力也各有不同,

但他們也有不少共性:

政治素養高,業務素質好,

思維敏捷,反應迅速,

還具備一定的公關能力和親和力。

有句老話叫:“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

那麼反過來,

“草野”歡迎,可知“政之得”。

如今,這些發言人一個個成了“網紅”,

看似只是年輕人的玩鬧,

但這背後,

是年輕一代對我們國家外交的關注與認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