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業扶貧路子多加快步伐奔小康——錦江區推進精准扶貧工作系列報導之二

“過去, 對民族地區扶貧主要就是給資金, 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 錢一旦用完, 又返貧。 現在採取給錢用於扶持產業, 用發展產業的辦法扶貧, 改變過去由“單純輸血”變為“自主造血”, 既助力當前精准脫貧, 又管長遠助推藏區幸福奔康”區援藏辦相關負責人說。

在新一輪對口幫扶爐霍縣工作中, 我區注重產業扶貧, 實施“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幫扶措施, 協助受援地黨委政府大力發展傳統現代農牧業、觀光農業、雪域俄色龍頭企業、生態旅遊等特色產業, 為全縣脫貧致富奔小康奠定了扎實的產業基礎, 農牧民群眾的收入持續增長, 生活水準不斷提升。

引進企業經營農業

傳統產業注入活力

“脫貧增收要有產業, 培育產業要有企業, 做大做強產業, 老百姓就業才有門路, 增收才有管道, 脫貧奔康才有希望”這是我區在對口幫扶爐霍縣過程中和受援方爐霍縣形成的思想共識。

2014年年底, 錦江區幫扶爐霍縣引進山東壽光盛煌農業, 使之成為了甘孜北路片區第一個引進企業經營農業的縣。

區援藏辦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2014年年底, 我們在斯木鄉吉絨村試點, 由政府托底, 一是土地按500元/畝給流轉費;二是村民可自願到企業務工, 100元/天;三是安排300萬元產業扶持資金建10個蔬菜大棚,交給引進的山東壽光盛煌農業經營, 並將所建的10個蔬菜大棚啟動資金作股權量化到戶, 年底分紅。 ”斯木鄉吉絨村村支書朗吉得知當地要引進一家大型農企, 建設大棚蔬菜基地的消息後, 成為了土地流轉的帶頭人, 並立即號召村民們簽訂土地流轉承包責任書, 在他的動員下, 53戶村民參與了土地流轉,

不久後一座大型的蔬菜大棚基地落戶在了這裡。

斯木鄉吉絨村53戶村民都成了股民, 和企業結成了利益共同體。 ?2016年年底, 盛煌農業蔬菜產業園內累計建成40個蔬菜大棚、1個觀光農業大棚, 企業獲得了利潤8萬元, 進行了分紅, 老百姓作為股民, 嘗到了甜頭。

?三年過去了, 園內又新建起了100個蔬菜大棚。 大棚內的黃瓜、番茄、青椒等蔬菜替代了青稞、土豆等當地的傳統農作物, 盛煌農業與尚作有機簽訂了5個月的供貨協議, 為這些高原生產的蔬菜瓜果, 搭建了互聯銷售平臺。 村民們的臉上也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把土地流轉出去後, 我們又應聘成為企業工人, 收入比以前高了好幾倍。 ”正在棚內工作的俄沙拉姆說, 現在全年的純收入達到了4萬元, 這讓她家中的經濟狀況大變樣。

在引入企業發展農業的同時, 錦江區投入資金200萬元, 分別與新都鎮、洛秋鄉共建奶牛基地與梅花鹿養殖基地。 目前洛秋鄉的梅花鹿養殖基地已建設完成, 通過成立專業合作社, 股權量化到戶的方式經營。

區援藏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梅花鹿尚處於養殖階段, 待到銷售時便能為貧困戶增收。

發展飛地經濟

觀光農業蓬勃發展

由於自然條件和歷史的原因, 爐霍縣貧困面廣、量大、貧困程度深, 至今還有68個貧困村未脫貧摘帽, 加之有些貧困村的確受地理和自然條件限制,無資源、無產業、無穩定收入, 要如期摘掉貧困的帽子, 壓力很大, 難度不小, 這也是擺在錦江區援藏工作中的客觀現實, 要想如期脫貧, 怎麼辦?

錦江區與爐霍縣共同反復研究, 提出了“發展飛地經濟、實行產業聯姻”的發展思路, 先在條件較為成熟的蝦拉沱片區集中規劃打造“萬畝高原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區”, 引進社會企業集中經營。 堅持綠色發展與創意發展有機融合, 著力把農牧區打造成景區、把產業打造成景觀、把基地打造成景點,解決當地居民“吃菜難”問題,促進當地創意觀光業的發展。

有了斯木鄉吉絨村的成功經驗,在新一輪規劃中,錦江區又注入產業扶持資金4600萬元,並協助爐霍縣多方引進企業,深化土地流轉進程。採用“飛地”模式在蝦拉沱片區擴建了100個冬暖式蔬菜大棚,同盛煌公司簽訂10年經營合同,繼續交由盛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經營,由公司每年給貧困村6萬元,以解決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和產業發展無門的困境,同時也解決了貧困戶的就業難題,極大的加快貧困村脫貧速度。除了盛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我區還引入江油松林農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承租了2000畝土地作為種植百合花卉基地,打造花海景觀。成都憂樂新天姿花卉有限公司已簽訂入駐意向性協定,現在還有幾家涉旅、涉農企業正在洽談之中。

通過對蝦拉沱村萬畝觀光農業的連片開發,打造“以農促旅、以旅助農,一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高原特色農業。促進爐霍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強農業的觀光價值。

全力打響品牌

俄色產業提質升級

雪域俄色茶採摘于海拔3500米以上的甘孜州爐霍縣霍爾地區,2008年爐霍雪域俄色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並自主研發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功效的雪域俄色茶類等天然飲品,由於爐霍縣地處老、少、邊、窮地區,而且爐霍雪域俄色有限責任公司存在發展資金短缺,融資困難,產品行銷無力等情況,雖具有降脂降糖降血壓等神奇功效的產品,但沒有資金、專業人員去做宣傳推廣,陷入了“好酒也怕巷子深”的處境。企業負責人說:“如何打響企業品牌,增加產品的市場影響力,一直困擾著我們。”作為本土企業,俄色茶廠基礎條件較好,但在經營理念和產銷等環節還有待提升,處於發展的瓶頸期,面臨轉型困境。

瞭解到這種情況後,錦江區立足雪域俄色資源的獨特性,充分發揮錦江區屬企業優勢通過專案推薦會和各類展銷活動向區屬企業宣傳俄色茶,先後組織10餘個有意向開發此產品的企業赴爐霍實地考察,讓企業瞭解俄色茶,鼓動企業參與雪域俄色產業發展援助。引進社會資金,成立了錦江—爐霍雪域俄色茶銷售公司,從原料種植基地、生產加工、產品銷售和產品研發和對外宣傳等環節,提供“一條龍”式的扶持服務。逐漸培育本土企業現代行銷觀念,提高拓展市場的基本能力,通過積極進行市場推廣,“目前,爐霍雪域俄色系列產品在成都開設了一批專營店,並成功進入了多家大中型超市,部分商業區還免費提供大型電子廣告屏,説明該企業進行推廣和宣傳。”援藏幹部表示,在錦江區的助力下,爐霍縣本土企業的品牌發展戰略之路,將會呈現出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為當地帶來良好的企業效應與社會效應。

去年,公司極品俄色茶鮮葉收購價為120元/斤、特級茶鮮葉90元/斤,給1000多名農牧民兌現採茶總收益160余萬元,實現採茶農牧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帶動產茶覆蓋區100余特困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目前有60多人在廠上班,進一步助推了當地就業。

助力國家3A級景區申報

旅遊產業前景光明

巍峨的群山、潔白的雲朵、獨特的文化,爐霍縣集自然景觀與人文色彩於一身,旅遊資源豐富。大力發展旅遊產業,成為了爐霍縣脫貧致富的重要管道。

2010年以來,爐霍縣投入諸多人力物力,為霍爾文化旅遊風景區申報國家級3A級風景區,可一直未能成功。錦江區援藏幹部依託自身在三聖鄉景區管理局的先進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根據創建A級景區的申報主體必須是景區管理局或經營企業的相關要求,撰寫、編制創建規劃,申請成立霍爾文化旅遊風景區管理局;成立了創建3A級風景區領導工作小組。及時新增壽靈寺沿路的遊覽標識和壽靈寺的簡介;增設郵政電信服務;組織、培訓、選撥景區導遊並撰寫《導遊(講解員)規章制度》《遊客中心規章制度》《霍爾廣場導遊解說詞》,規範景區員工管理……皇天不負有心人,今年9月,霍爾文化旅遊風景區通過評審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

如何在3A級景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旅遊吸引力,增強旅遊服務能力,促進經濟增長?我區緊鑼密鼓地籌畫開展全域旅遊培訓。10月底,錦江區組織爐霍縣民宿、藏家樂、鄉村酒店經營者以及鄉鎮負責人共63人,到錦江區三聖花鄉農家樂、藝家樂參觀,對白鷺灣生態濕地公園、七彩田野、成都萬福花卉市場進行觀光。

學習後,爐霍縣阿媽羅迦驛站負責人在經營上有了新想法。驛站老闆說:“在錦江看了很多農家樂藝家樂,都各具風格。學習歸來,我也增加了很多特色經營項目,比如黑帳篷,很多遊客喜歡民族的東西。還增加了中餐,藏漢結合。”現在阿媽羅迦驛站一年接待遊客約1000人次,年收入達18萬元。吸納貧困戶就業,每月包吃包住,發放工資2000餘元,助力貧困戶增收。

文:陳玉婷

圖:陳玉婷

著力把農牧區打造成景區、把產業打造成景觀、把基地打造成景點,解決當地居民“吃菜難”問題,促進當地創意觀光業的發展。

有了斯木鄉吉絨村的成功經驗,在新一輪規劃中,錦江區又注入產業扶持資金4600萬元,並協助爐霍縣多方引進企業,深化土地流轉進程。採用“飛地”模式在蝦拉沱片區擴建了100個冬暖式蔬菜大棚,同盛煌公司簽訂10年經營合同,繼續交由盛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經營,由公司每年給貧困村6萬元,以解決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和產業發展無門的困境,同時也解決了貧困戶的就業難題,極大的加快貧困村脫貧速度。除了盛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我區還引入江油松林農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承租了2000畝土地作為種植百合花卉基地,打造花海景觀。成都憂樂新天姿花卉有限公司已簽訂入駐意向性協定,現在還有幾家涉旅、涉農企業正在洽談之中。

通過對蝦拉沱村萬畝觀光農業的連片開發,打造“以農促旅、以旅助農,一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高原特色農業。促進爐霍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強農業的觀光價值。

全力打響品牌

俄色產業提質升級

雪域俄色茶採摘于海拔3500米以上的甘孜州爐霍縣霍爾地區,2008年爐霍雪域俄色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並自主研發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功效的雪域俄色茶類等天然飲品,由於爐霍縣地處老、少、邊、窮地區,而且爐霍雪域俄色有限責任公司存在發展資金短缺,融資困難,產品行銷無力等情況,雖具有降脂降糖降血壓等神奇功效的產品,但沒有資金、專業人員去做宣傳推廣,陷入了“好酒也怕巷子深”的處境。企業負責人說:“如何打響企業品牌,增加產品的市場影響力,一直困擾著我們。”作為本土企業,俄色茶廠基礎條件較好,但在經營理念和產銷等環節還有待提升,處於發展的瓶頸期,面臨轉型困境。

瞭解到這種情況後,錦江區立足雪域俄色資源的獨特性,充分發揮錦江區屬企業優勢通過專案推薦會和各類展銷活動向區屬企業宣傳俄色茶,先後組織10餘個有意向開發此產品的企業赴爐霍實地考察,讓企業瞭解俄色茶,鼓動企業參與雪域俄色產業發展援助。引進社會資金,成立了錦江—爐霍雪域俄色茶銷售公司,從原料種植基地、生產加工、產品銷售和產品研發和對外宣傳等環節,提供“一條龍”式的扶持服務。逐漸培育本土企業現代行銷觀念,提高拓展市場的基本能力,通過積極進行市場推廣,“目前,爐霍雪域俄色系列產品在成都開設了一批專營店,並成功進入了多家大中型超市,部分商業區還免費提供大型電子廣告屏,説明該企業進行推廣和宣傳。”援藏幹部表示,在錦江區的助力下,爐霍縣本土企業的品牌發展戰略之路,將會呈現出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為當地帶來良好的企業效應與社會效應。

去年,公司極品俄色茶鮮葉收購價為120元/斤、特級茶鮮葉90元/斤,給1000多名農牧民兌現採茶總收益160余萬元,實現採茶農牧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帶動產茶覆蓋區100余特困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目前有60多人在廠上班,進一步助推了當地就業。

助力國家3A級景區申報

旅遊產業前景光明

巍峨的群山、潔白的雲朵、獨特的文化,爐霍縣集自然景觀與人文色彩於一身,旅遊資源豐富。大力發展旅遊產業,成為了爐霍縣脫貧致富的重要管道。

2010年以來,爐霍縣投入諸多人力物力,為霍爾文化旅遊風景區申報國家級3A級風景區,可一直未能成功。錦江區援藏幹部依託自身在三聖鄉景區管理局的先進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根據創建A級景區的申報主體必須是景區管理局或經營企業的相關要求,撰寫、編制創建規劃,申請成立霍爾文化旅遊風景區管理局;成立了創建3A級風景區領導工作小組。及時新增壽靈寺沿路的遊覽標識和壽靈寺的簡介;增設郵政電信服務;組織、培訓、選撥景區導遊並撰寫《導遊(講解員)規章制度》《遊客中心規章制度》《霍爾廣場導遊解說詞》,規範景區員工管理……皇天不負有心人,今年9月,霍爾文化旅遊風景區通過評審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

如何在3A級景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旅遊吸引力,增強旅遊服務能力,促進經濟增長?我區緊鑼密鼓地籌畫開展全域旅遊培訓。10月底,錦江區組織爐霍縣民宿、藏家樂、鄉村酒店經營者以及鄉鎮負責人共63人,到錦江區三聖花鄉農家樂、藝家樂參觀,對白鷺灣生態濕地公園、七彩田野、成都萬福花卉市場進行觀光。

學習後,爐霍縣阿媽羅迦驛站負責人在經營上有了新想法。驛站老闆說:“在錦江看了很多農家樂藝家樂,都各具風格。學習歸來,我也增加了很多特色經營項目,比如黑帳篷,很多遊客喜歡民族的東西。還增加了中餐,藏漢結合。”現在阿媽羅迦驛站一年接待遊客約1000人次,年收入達18萬元。吸納貧困戶就業,每月包吃包住,發放工資2000餘元,助力貧困戶增收。

文:陳玉婷

圖:陳玉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