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為什麼小孩子打一巴掌就聾了?原來出生時沒有做這個檢查

小孩被打了一巴掌, 耳朵就聾了;出生的時候聽力是正常的, 自從發了高燒打了一些抗生素, 小孩就聾了。 為什麼會有這些耳聾“意外”的發生?據瞭解, 80%的聾兒出生在正常家庭。 這是因為, 每100個正常人中就有6個攜帶耳聾突變基因。 若夫妻雙方攜帶同一耳聾致病基因, 則有高達25%機會生育聾兒。 會上專家提醒, 提前做基因檢測可預防聾兒出生。

聽力篩查不能發現遲發性耳聾

目前中國聽力障礙人士有2780萬, 占殘疾總人數的24.16%。 其中7歲以下聾幼兒就可達80萬。 每年的新生兒中, 千分之二都被篩查出是聾兒。 新生兒時期的聽力障礙可直接影響聽覺神經系統的發育,

同時由於長期缺乏言語的刺激, 可能導致語言和言語能力障礙, 甚至聾啞、社會適應能力低下、注意缺陷和學習困難等心理問題。

專家介紹, 篩查採用耳聲發射的物理方法, 能篩查出新生兒中的聾兒。 但對於遲發性耳聾、藥物性耳聾等遺傳性耳聾則難以通過這種方式發現。

專家解釋, 遲發性耳聾和藥物性耳聾患者出生時聽力正常, 但隨年齡增長或使用氨基糖苷等藥物, 會引發耳聾。 人們常聽說的“一針致聾”或“一巴掌致聾”, 就是因為存在基因缺陷在遭遇誘因時導致的耳聾。 如果提前知道自身存在哪些基因缺陷, 就可以避免這些類型的耳聾發生。

基因檢測能找到耳聾的潛在幼兒

“基因檢測則可在第一時間發現這些潛在患者。 如果家族裡曾有成員出現過聽力障礙, 最好能同步進行新生兒基因檢測。 ”專家建議, 在進行物理聽力篩查時同步進行基因檢測, 可彌補物理聽力篩查不足, 實現早發現早干預。 而在婚前、孕前進行耳聾基因檢測, 查明夫妻雙方是否有攜帶耳聾突變基因, 可明確生育聾兒風險, 預防聾兒出生。

目前新生兒耳聾基因檢測未做為普及檢查, 哪些高危人群需要做呢?專家建議, 有條件的地區新生兒可以都進行耳聾基因篩查, 若考慮到經濟因素等原因, 可縮小到進行目標人群篩查:一是聽力篩查結果異常的;二是生過聾兒的夫妻;三是先天性耳聾人群;四是有耳聾家族背景、上幾代人有先天性耳聾的。

一家完善的耳聾基因篩查醫院, 必須結合結果解讀、後續指導、再生育指導、遺傳諮詢等。 例如,若篩查發現大前庭導水管綜合征,可以通過防止撞擊、摔倒等來預防耳聾的發生或者加重;發現是藥物性耳聾基因攜帶者, 避免用慶大黴素、鏈黴素、阿米卡星等, 平時還可帶上用藥指導卡, 開藥、打針前出示給醫生看, 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