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聽力障礙帶來的心理問題

不同年齡聽力障礙者的心理問題

1.聽障兒童的心理

聽障兒童在兩三歲前, 由於還不知道自己的生理缺陷, 天真活潑, 無憂無慮。 但當長大稍懂事後, 因為交流困難, 就容易在心中留下陰影, 使其健康的心理發展, 埋下潛在的隱患, 主要表現在:

(1)缺少同環境交流的能力和機會而導致心理發育遲滯;當與健康幼兒在一起, 看到別人說話, 自己無法與其他小朋友交流時, 就會產生強烈的孤獨感。

(2)引起個性發展失常, 表現為行為退縮、膽怯、自卑、孤獨。

(3)由於聽力語言障礙的影響, 對外界事物的認識和瞭解有著明顯的缺陷, 常過多地憑視覺來觀察別人的表情、動作, 讓人感覺不太正常或不夠靈敏, 久而久之, 會使他們的自尊心受挫, 情緒低落。

(4)由於聽障兒童的想像力其實是非常豐富的, 他們的觀察力也極為敏銳, 如果他們不被環境接納, 有的就會產生冷漠、退縮、自卑等情緒,

造成其心理障礙, 而表現出過分的依賴、固執、任性等。

很多聽障兒童對父母有很強的依賴, 常見的聽障兒童心理行為失常的表現有:緘默、孤僻、畏縮、多動、任性、自我中心等等, 有的聽障兒童還會有衝動、攻擊行為等表現。

2. 成年聽力障礙者的心理

單耳聽力損失一般不影響正常交流, 但會影響聲源的定位以及嘈雜環境中的會話。 一些輕中度聽力損失的成人聽力障礙者, 一開始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有聽力障礙, 往往由於經常大聲說話, 與別人交流時經常要求複述或看電視時, 將電視機聲音開得過大。 當聽力檢查結果證實有聽力損失時, 成年聽力障礙者往往難以接受其聽力損失的事實, 並否認這一事實存在。

他可能也已意識到自己存在交流困難, 但由於將聽力損失與衰老聯繫在一起, 更將佩戴助聽器看成是衰老的標誌而不願接受。 這類聽力障礙者在遇到重要事件需對話時, 則表現出緊張感, 久而久之, 可因此而變得抑鬱, 脾氣暴躁、易怒。

雙耳重度聽力障礙者, 會給工作、就業、、婚姻等帶來一定的限制, 使聽力障礙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 有些感音神經性聽力障礙者, 四處求醫, 耗費大量錢財, 又無明顯療效, 常常造成心理上的失落、焦慮和壓抑。

3. 老年性聽力障礙者的心理

老年性聽力障礙者, 常因聽力障礙而使言語理解能力更趨下降, 加之外出不方便, 在家與子女交流減少, 易使他們脾氣暴躁, 心理上易產生孤獨感。

消除心理障礙的一些措施

1.培養積極的情緒狀態

通過社會和家庭的支援以及一定的指導措施, 我們應鼓勵聽力障礙者培養起樂觀、自信、頑強、自尊的心理狀態, 開發殘餘聽力, 發揮聽覺器官的潛能。

2. 糾正錯誤的認知活動, 建立正確的求醫行為

錯誤的認知會扭曲客觀事實, 偏見和偏信會干擾和阻礙聽力康復的進行。 糾正的方法主要靠宣傳, 包括介紹耳聾的症狀、聽力保健、助聽器及聽力康復的基本知識, 指導聽力障礙者正確的求助行為。

3. 家庭的支持和照顧

家庭成員應首先瞭解和接受這一現實, 正確對待已經發生的一切, 盡最大努力來幫助自己的親人進行聽力康復, 在精神和生活上給予更多的關懷和照顧。 而家庭的理解和支持是聽力障礙者聽力康復的重要環節。

4. 發展社會福利事業

全面考慮聽力障礙者所面臨的不幸和困難, 在學習、就業、工作、戀愛、婚姻等方面, 使其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 並使他們的人格受到尊重, 能享受普通人應該享受的待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