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民間故事:魏紫牡丹

潘河東邊的魏家莊, 有一個書生, 姓魏名璞, 字春霖。 自幼父母雙亡, 只有一個忠誠的老管家為他操持家務, 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魏璞天資聰明, 琴棋書畫, 樣樣都 精, 尤其是喜愛花草。 他的茅舍前後、屋內窗臺, 擺滿了花盆, 種遍了奇花異草。 每當讀到描寫花草的詩文, 總是愛不釋手, 讀了又讀, 背了又背, 最後書寫成條幅掛在 牆上。 二十三四歲的人了, 還不曾成親, 以花為伴。 他閑來無事時, 對著奇花描丹青, 向著群芳撫瑤琴。 別的事一概不放在心上, 幾乎四門不出, 像個閨閣淑女。

大比之年, 親戚鄰居都鼓勵他去應試。

他想, 也好, 到京城去, 一來看看花卉, 二來試試自己文才究竟如何。 於是, 他收拾行裝, 少不得風餐露宿, 來到京城。 誰知, 三場考過, 名落孫山。 原來他本可考中探花, 卻被那太師偷樑換柱抹掉了。 這魏璞並沒有把功名利祿放在心上, 便離開京城, 取道洛陽回家。

這一日來到洛陽, 安放好行裝, 在城內有花之處, 盡情觀賞。 洛陽牡丹真不愧天下聞名, 那豐滿的花容、爛漫的姿態、絢麗的色彩, 魏璞看得眼花繚亂。 他信步來到 城外, 沿著一條小河遊玩, 突然被河邊茅屋旁的一棵牡丹吸引住了。 只見這一棵牡丹花姿粉白清奇, 可有點萎縮, 葉子也不太茂盛, 像個殘妝舊衣的少女。 他很難過, 心 想:這棵花是缺水了, 得馬上澆點水。 可是附近沒人家,

唯一的茅舍門緊鎖著。 魏璞就用雙手捧起河水, 一滴一滴地灑在花上, 一口氣捧了十幾次。 他嫌慢, 這才想起用 口噙, 於是嘴噙手捧, 把自己的前衣和鞋襪都濕透了。 灑了一會, 他有點疲乏, 就坐下來。 花經過水灑, 葉展了, 瓣伸了, 顯得格外鮮美。 他目不轉睛地看著, 生怕突然 間會凋零似的。

不知不覺, 金烏西墜, 玉兔東升, 魏璞不願離去。 好在時近五月, 不算太冷, 他就靠在花附近的一棵樹上, 慢慢地睡去了。 忽然他被一聲呼喚驚醒了, 只見一個淡妝 粉白的姑娘站在他面前, 頓首叩拜說:“多謝君子救命之恩!”魏璞手忙腳亂, 忙低下頭, “梆”地一下, 鼻子碰在了膝蓋上。 原來是南柯一夢。

第二天, 茅舍的主人, 一個八十多歲的老頭回來了。

原來這老頭年紀大了, 又有病, 被他女兒接去住, 因惦記著這牡丹, 才抽空回來看看。 魏璞忙迎上去, 二人寒暄 一陣, 就坐下聊起來。 老頭說:“這棵牡丹也不知有多少年了, 年年都長得很茂盛, 花姿清雅, 惹人喜愛。 可自己年紀大了, 最近對這花兒沒照顧好。 ”說著不禁掉下幾滴 老淚。 魏璞一聽, 便向老人訴說自己怎樣愛花, 提出願用傾囊之物換回這棵牡丹。 老頭見他是個實心愛花的人, 就把這棵牡丹贈給了他。

魏璞買了個大花盆, 把牡丹起出來栽在盆裡, 他要把這花帶回家去。 但怎麼運呢?用車拉用牲口馱, 他都不放心, 就決定自己抱著花盆走。 他過去從沒走過遠路, 這 次又抱著花盆, 走得很慢。 這一天只顧趕路, 錯過了宿處, 看看天色己晚,

前不挨村, 後不著店, 只得硬著頭皮走。 走了大半夜, 實在累得夠嗆, 不小心姅著一塊石頭, “撲通”一聲跌倒了, 懷裡的花盆摔得粉碎。 魏璞急忙爬起來, 摸著牡丹大哭了起來。 淚水順著花心滴了進去。 哭呀哭呀, 他感到渾身無力, 喉嚨發癢, 嘴巴發燥, 想想沒 有辦法, 為保著花兒不死, 只好就地栽下。 他用手往地上一摸, 地濕漉漉的, 心想:天助我也, 此地正適宜栽花。 他就用手在地上挖了個坑, 把花栽上。 不一會兒天就亮 了。 魏璞感到腿有點疼, 仔細一看, 是被劃了個大口子, 再往地上一看, 哪兒是濕潤的土地, 原來是他腿上流的血。 再看那牡丹, 竟紮下了根, 吐出了新芽。 他對著牡丹 祝告說:“牡丹啊牡丹, 你想住下嗎?那我陪著你。
”就拖著傷腿搭了個草棚, 長期住下了。 度過了盛夏, 迎來了金秋, 送走了寒冬, 草長鶯飛的春天又來到了。 那牡丹在 魏璞的精心護理下, 舒葉了, 含苞了, 綻蕾了, 怒放了。 啊, 那花兒竟是紫紅紫紅, 嬌妍無比。 人們都說是魏璞的鮮血滋潤了這牡丹, 所以它的花才變成了紫紅色, 因此 人們就把這牡丹起名叫魏紫。 至今, 這洛陽的魏紫牡丹還名揚中外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