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技巧|做活動遇到羊毛黨

點擊上方「張記雜貨鋪」可以訂閱哦

後臺有個妹紙問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這個問題我估計大多數做活動的同學都會遇到,

那麼就來仔細聊一下。

今天的題圖來自於Pixabay.com, 攝影師Daria-Yakovleva

翻牌

亮哥, 有一個疑問, 運營做活動, 比如送優惠券紅包之類的, 如果遇到羊毛黨怎麼辦?

薅呀薅呀薅羊毛

當你在百度搜索「薅羊毛」的時候, 會出現450萬的搜索結果。

如果有心去查百度指數, 這個詞是從2014年開始熱起來的, 一直熱到現在。

再往前推, 有個行當, 已經活躍了好些年, 周立波曾經演過, 上海話叫做「打樁模子」, 就是黃牛。

在任何一個產品中, 不管線上還是線下, 只要有利可圖, 你一定可以看到這些人, 淘寶上當年隨手就可以搜到「回收遊戲幣」、「回收月餅票」之類的, 現在搜不搜的到?估計還是可以的吧。

這群人, 其實對於公司和產品來說, 是又愛又恨。

如果有人來薅羊毛, 至少說明有人關注,

但如果沒人來薅羊毛, 好多事情似乎就碰到了問題, 譬如, 一個日進鬥金的遊戲裡, 通常少不了「商人」的身影, 而一旦一個遊戲裡沒了「商人」, 往往預示著這個遊戲的遊戲內生態已經被破壞殆盡了。

所以, 薅羊毛這事兒是好是壞, 其實真是很難說。

如果我想讓你薅

假設, 一個產品希望有人來薅羊毛, 那麼只要讓防刷機制簡陋一些即可。

你看, 為了杜絕被人薅羊毛, 我們做產品和運營的有多麼不容易, 「逼迫」風控去幫我們建立「防刷機制」。

對於防刷機制來說, 最簡單的無非黑白名單。

所謂黑名單, 就是在名單中的用戶一定不能獲得獎勵, 或者只能獲得普獎;

所謂白名單, 就是只有在名單中的用戶能夠獲得獎勵, 或者名單中沒有的用戶不能中獎,

或者只能獲得普獎。

所以, 如果我作為運營, 在產品運營的初期, 希望有人能夠薅羊毛, 順帶傳播產品, 那麼就一定要故意露出破綻, 這種破綻, 往往會吸引用戶前來嘗試。

在一大堆案例中, 大家最熟悉的, 可能就是百度網盤最初吸引用戶的case了。

2013年6月, 有人發現, 百度網盤充值容量有價格漏洞, 只要5毛錢就可以買100G容量, 於是, 很多人借機購入了大量的容量, 擴充百度網盤的容量。

事後複盤, 你會發現, 這件事情根本就是百度的自導自演, 憑藉這個動作, 百度網盤獲得了大量的使用者來購買容量——哪怕他們中的一些人, 一輩子都用不完這些容量。

借此措施, 百度網盤當年在360雲盤等其他雲盤的夾擊下,

快速獲得了大量用戶, 佔領了市場份額。

然後呢?

等到買大容量的使用者習慣了這麼大的空間, 就會續費, 如果用不掉的, 百度也沒有損失——因為這些未使用的空間從來就沒有被用過。

如果我不想被你薅

事實上, 如果我不想被你薅, 恐怕你無論如何也薅不到。

這裡可以分享一個真實案例(原諒我先含糊著, 畢竟這案例我準備寫書裡, 如果書出版前有大量的轉載, 我就很尷尬了)。

有一年, 亮哥奉命要做一件事兒, 什麼事兒呢?

將積分的黑市價格從接近財務成本價拉回到正常市場價。

於是, 歷時半年的「破通脹」就開始了。

做法很簡單:

1、改造積分的發放和消費兩端的規則, 從獲取和消費兩端控制積分幣值。

2、分析大額用戶的行為,

從中識別出有問題的用戶, 然後歸入一個名單庫。

3、所有實物商品全部限定每日兌換庫存, 並同時開啟抽獎通道。

4、所有實物商品在兌換前, 必須要做一次抽獎驗證, 才能判別是否有兌換資格。

5、所有積分到年底強制清零, 並以一定比例轉為新積分。

然後發生的事兒, 相信如果你悟性夠, 應該猜到了。

第一件事兒其實是很簡單的, 就是改規則, 但改規則的同時, 獲取通道被關閉, 那麼現有的積分大盤就是要針對的目標。

第二件事兒其實是個基礎工作, 所謂識別用戶, 就是要識別積分來源有問題的用戶名單, 結合第三和第四件事兒, 其實就是要限制這部分有問題使用者使用積分去換取實物, 然後套利變現——也就是說, 作為平臺, 我不想繼續被有問題用戶佔便宜了。

第五件事兒比較狠,就是利益重新分配,將正常用戶和問題用戶區別對待,正常用戶可能獲得高額的有價積分回報,從而可以去兌換他們想要的商品,並保持原有貢獻;而問題用戶就直接會被返還比之前低無數倍的積分存量,從而徹底使其喪失能力。

看到這裡你肯定很困惑,如果問題用戶故技重施,再去累積超量積分怎麼辦呢?

很簡單,獲取規則改了啊。至於怎麼改,我就不提了。

所以你看,如果平臺想要拒絕一些「只」為了薅羊毛而來的用戶,其實是可以有很多種手段的,一句話就是:

我想讓你薅你自然可以薅,但如果我不想讓你薅,那麼你就完全不可能薅得到。

這裡其實我想要表達的是:

「規則」對於運營人員來說,一直都是最強力工具,但會不會用,怎麼用,決定了你對用戶的掌控能夠到什麼地步。

當然,這一切,取決於你對用戶的瞭解程度,因為如果你不夠瞭解,你是沒辦法甄別用戶的行為的價值貢獻的。

薅不薅,決定權其實不在用戶

總結一下吧。

今天我想要說的一部分是和方法論相關:

當你碰到用戶來薅羊毛,你應該怎麼做。

但另一部分其實是和世界觀相關:

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容忍使用者薅羊毛,反之亦然。

對於一款新產品來說,如果允許薅羊毛可以裹挾大量的用戶進入,那麼就可以允許用戶薅羊毛,也就是所謂的「露個破綻」,但如果產品已經成熟,那麼是否允許「被薅」,其實只是個決策問題,而不應該是個操作難點。

我要說的就這麼多。

我不想繼續被有問題用戶佔便宜了。

第五件事兒比較狠,就是利益重新分配,將正常用戶和問題用戶區別對待,正常用戶可能獲得高額的有價積分回報,從而可以去兌換他們想要的商品,並保持原有貢獻;而問題用戶就直接會被返還比之前低無數倍的積分存量,從而徹底使其喪失能力。

看到這裡你肯定很困惑,如果問題用戶故技重施,再去累積超量積分怎麼辦呢?

很簡單,獲取規則改了啊。至於怎麼改,我就不提了。

所以你看,如果平臺想要拒絕一些「只」為了薅羊毛而來的用戶,其實是可以有很多種手段的,一句話就是:

我想讓你薅你自然可以薅,但如果我不想讓你薅,那麼你就完全不可能薅得到。

這裡其實我想要表達的是:

「規則」對於運營人員來說,一直都是最強力工具,但會不會用,怎麼用,決定了你對用戶的掌控能夠到什麼地步。

當然,這一切,取決於你對用戶的瞭解程度,因為如果你不夠瞭解,你是沒辦法甄別用戶的行為的價值貢獻的。

薅不薅,決定權其實不在用戶

總結一下吧。

今天我想要說的一部分是和方法論相關:

當你碰到用戶來薅羊毛,你應該怎麼做。

但另一部分其實是和世界觀相關:

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容忍使用者薅羊毛,反之亦然。

對於一款新產品來說,如果允許薅羊毛可以裹挾大量的用戶進入,那麼就可以允許用戶薅羊毛,也就是所謂的「露個破綻」,但如果產品已經成熟,那麼是否允許「被薅」,其實只是個決策問題,而不應該是個操作難點。

我要說的就這麼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