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旅遊UGC獲新融資,但旅遊內容社區平臺變現談何容易?

時隔兩年零九個月後, 堅守“內容”的螞蜂窩旅行網再次獲得融資。 這是螞蜂窩的一次逆襲, 也給國內旅遊內容的商業變現增添了信心。

長久以來, 國內旅遊社區網站一直飽受內容變現和盈利能力的困擾, 讓很多曾被寄予厚望的社區平臺倒在路上。 當前在自由行大發展的趨勢下, 螞蜂窩、窮遊網經歷了波折和考驗, 今天仍然活躍在旅遊市場的舞臺上, 探索商業化的邏輯和體系。

但是顯然, 憑藉這些還不足以判定內容平臺已經徹底崛起, 因為內容社區如何商業化, 依舊是個難題。

旅遊UGC碩果僅存兩家

12月12日, 螞蜂窩旅行網宣佈完成1.33億美元的D輪融資。 距離上一輪融資兩年零九個月後, 堅守內容的螞蜂窩迎來了新的投資人, 其中美國泛大西洋資本、淡馬錫等國際資本的注入, 意味著螞蜂窩的視野也已經投向全球市場。

在新一輪融資以後, 螞蜂窩表露出了接近IPO的底氣,

並在D輪融資宣佈當天的內部信裡表示“三年後, 螞蜂窩將成為中國最大的旅遊流量平臺”。 這種底氣不僅來自於數額不小的融資, 也是螞蜂窩對於自身商業邏輯的看好。 從旅遊社區起步的螞蜂窩, 自2015年發佈自由行戰略以來, 探索出了一條從內容到資料再到交易的商業模式。 至今, 螞蜂窩獨立用戶數量已超過1.2億, 2017年全年GMV(成交總額)有望超過百億元。

除了螞蜂窩, 同屬行業“內容標杆”的窮遊網也一直活躍在旅遊UGC(使用者生成內容)領域的舞臺上。 但實際上, 國內的很多旅遊UGC網站因為盈利能力的短板折戟途中, 螞蜂窩和窮遊網是為數不多的幸運兒。

在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期, 淘在路上、蟬遊記、麵包旅行等旅遊攻略社區備受青睞,

但在資本寒冬下, 蟬遊記融資失敗, 淘在路上因資金斷裂宣佈破產, 麵包旅行轉型。 攻略市場的視窗時期, 被起步更早的螞蜂窩和窮遊網抓住了。

旅遊攻略社區呼喚真正的自由行時代

對於折戟沉沙的旅遊攻略社區來說,

不太好看的資料、斷裂的融資是失敗的關鍵原因, 但不得不提的是旅遊攻略社區的前提——“自由行時代”在當時還沒有真正到來。 即使跟團遊被抨擊為“過時”, 旅行團也沒有在短時間內疾速減少。 自由行的發展速度被一些創業公司過早預判, 比賽時間也被拉長。

除了旅遊社區平臺, 比如行中預訂的當地玩樂、定制遊等都遭遇過小眾化的規模問題。 螞蜂窩旅行網創始人、CEO陳罡稱, 如果自由行用戶的需求量級, 還不足以倒逼傳統旅遊產業鏈進行更新換代的話, 那麼“自由行”就會淪為一種偽概念。

如今, “說走就走”的90後消費者大批進入市場, 成為旅遊消費的決策者, 自由行的時代才真正有了到來的可能性。 2017年8月, 中國旅遊研究院與攜程聯合發佈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出境旅遊者報告》顯示,

在出遊方式方面, 2017年上半年出境遊客中, 選擇跟團遊的比例為42%, 自由行比例為58%。 同時, 在互聯網的資訊技術時代, 旅遊目的地的一切都變得越來越透明, 除了旅遊領域的平臺, 還有翻譯、地圖導航等都在降低自由行的難度。 有業內人士稱, 不管是螞蜂窩還是窮遊, 經歷了波折和掙扎, 才得以迎接自由行時代的到來。

內容到交易的轉化還是關鍵

如今還在賽道上奔跑的螞蜂窩、窮遊等內容社區的創業公司,一直在探索內容變現的商業盈利模式,畢竟流量規模並不能代替營收數額的水準。易觀分析師薑昕蔚表示,倒下的創業公司沒有找到內容和交易之間的有效迴圈,甚至利用補貼盲目追逐流量和交易額,最後只能倒下。

一般來說,目前存活下來的旅遊UGC平臺的內容變現有兩種途徑,一條是與媒體屬性類似的商業模式,以內容獲取流量,換取廣告收入,螞蜂窩和窮遊在早期就已經實現了傳統廣告的收入;另一條則是從遊記、攻略導向旅遊產品的交易,獲取平臺傭金。

那這一轉化在用戶身上如何實現呢?90後的內容平臺使用者“北北”是自由行旅遊愛好者,出發之前做攻略,旅途結束之後寫遊記是她的習慣。北北稱,螞蜂窩旅行網、窮遊網積累了海量的遊記攻略,是自己最常使用的旅遊內容平臺。以螞蜂窩為例,“我起初只是在內容平臺查攻略,看遊記,然後再去攜程、同程等線上旅行社預訂產品。但隨著內容平臺的預訂越來越方便,有時也會根據評價推薦直接預訂”同款“酒店、機票和目的地的旅遊產品”。比如在遊記中看到一個不錯的酒店,就會點擊酒店名稱轉到預訂頁面,同時多篇遊記中提到這家酒店的內容也被提取出來作為參考評價。“這些評價的參考價值很高,酒店在遊記中的呈現更真實和直觀”,北北表示。

可以看出,螞蜂窩從內容到交易的閉環有一個重要的資料結構化過程,龐大的攻略內容對於使用者來說難以抉擇,但是在進行資料化的處理後,用戶的消費決策變得不僅有精准的資訊依託,並且更方便,提高了使用者從內容到交易的轉化率。據瞭解,2012年起,螞蜂窩用了三年時間,把長篇遊記中提及的POI(資訊點)打撈出來,並以此為基礎,收集用戶行為習慣,利用人工智慧將旅遊大資料應用到旅遊場景中,根據使用者的流覽行為,智慧匹配產品。

以使用者原創內容起家的窮遊網經歷了結構化的過程,同樣也有著關於轉化率的思考。目前,除了線上的核心內容窮游社區、錦囊,出行工具產品行程助手、電商平臺等,窮遊將業務線逐漸延伸到了線下。2015年8月,窮遊首家海外線下旅遊社區Q-Home在清邁設立。近期,窮游網CSO薛蓓蓓在變現戰略上提出了提高轉化率的“漏斗模型”,從第一層的自身流量變現到第三層電商之間,窮游開始利用積累的內容試水內容付費閱讀。

對於用戶北北來說,攻略甚至讓她對某條街上哪家小吃店最好吃都了然於胸,但身邊不做攻略的“懶朋友”和“忙朋友”還是不少,到底買不買內容平臺的賬,北北稱“還是看內容好不好、操作方不方便、價格便不便宜”。

“國內的很多旅遊UGC網站因為盈利能力的短板折戟途中,螞蜂窩和窮遊是為數不多的幸運兒。在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期,淘在路上、蟬遊記、麵包旅行等旅遊攻略社區備受青睞,但在資本寒冬下,蟬遊記融資失敗,淘在路上因資金斷裂宣佈破產,麵包旅行轉型。”

變現之路仍任重道遠

螞蜂窩、窮遊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旅遊攻略遊記內容大量沉澱,並且向市場證明了生產能力。在遊記的引流之下,UGC(使用者生成內容)平臺獲取使用者的成本天生不高,也用海量的內容形成了天然的行業壁壘。在遊記攻略領域,知名的垂直企業目前只有窮遊和螞蜂窩,全球最大的旅遊點評平臺貓途鷹在中國的拓展進展平淡。在自由行的浪潮來臨之時,中國擁有龐大的用戶,旅遊攻略平臺的未來發展留下了可以想像的空間。

但是,流量在實現商業化的道路上,UGC(使用者生成內容)企業還普遍面臨著變現的壓力,不僅僅在旅遊領域,包括豆瓣在內的社區網站都還在變現的道路上緩慢探索,螞蜂窩和窮遊的堅持也還不能看做內容社區平臺已經完全崛起。

業內人士指出,一方面,廣告收入雖然毛利率高,但是容易見頂,並且有限;另一方面想要開拓旅遊產品的銷售等更有想像力的變現策略,面對的挑戰也就更大。

編輯 | 王真真

本文為新京報每日旅遊新聞(ID:xjblvyou)內容

如今還在賽道上奔跑的螞蜂窩、窮遊等內容社區的創業公司,一直在探索內容變現的商業盈利模式,畢竟流量規模並不能代替營收數額的水準。易觀分析師薑昕蔚表示,倒下的創業公司沒有找到內容和交易之間的有效迴圈,甚至利用補貼盲目追逐流量和交易額,最後只能倒下。

一般來說,目前存活下來的旅遊UGC平臺的內容變現有兩種途徑,一條是與媒體屬性類似的商業模式,以內容獲取流量,換取廣告收入,螞蜂窩和窮遊在早期就已經實現了傳統廣告的收入;另一條則是從遊記、攻略導向旅遊產品的交易,獲取平臺傭金。

那這一轉化在用戶身上如何實現呢?90後的內容平臺使用者“北北”是自由行旅遊愛好者,出發之前做攻略,旅途結束之後寫遊記是她的習慣。北北稱,螞蜂窩旅行網、窮遊網積累了海量的遊記攻略,是自己最常使用的旅遊內容平臺。以螞蜂窩為例,“我起初只是在內容平臺查攻略,看遊記,然後再去攜程、同程等線上旅行社預訂產品。但隨著內容平臺的預訂越來越方便,有時也會根據評價推薦直接預訂”同款“酒店、機票和目的地的旅遊產品”。比如在遊記中看到一個不錯的酒店,就會點擊酒店名稱轉到預訂頁面,同時多篇遊記中提到這家酒店的內容也被提取出來作為參考評價。“這些評價的參考價值很高,酒店在遊記中的呈現更真實和直觀”,北北表示。

可以看出,螞蜂窩從內容到交易的閉環有一個重要的資料結構化過程,龐大的攻略內容對於使用者來說難以抉擇,但是在進行資料化的處理後,用戶的消費決策變得不僅有精准的資訊依託,並且更方便,提高了使用者從內容到交易的轉化率。據瞭解,2012年起,螞蜂窩用了三年時間,把長篇遊記中提及的POI(資訊點)打撈出來,並以此為基礎,收集用戶行為習慣,利用人工智慧將旅遊大資料應用到旅遊場景中,根據使用者的流覽行為,智慧匹配產品。

以使用者原創內容起家的窮遊網經歷了結構化的過程,同樣也有著關於轉化率的思考。目前,除了線上的核心內容窮游社區、錦囊,出行工具產品行程助手、電商平臺等,窮遊將業務線逐漸延伸到了線下。2015年8月,窮遊首家海外線下旅遊社區Q-Home在清邁設立。近期,窮游網CSO薛蓓蓓在變現戰略上提出了提高轉化率的“漏斗模型”,從第一層的自身流量變現到第三層電商之間,窮游開始利用積累的內容試水內容付費閱讀。

對於用戶北北來說,攻略甚至讓她對某條街上哪家小吃店最好吃都了然於胸,但身邊不做攻略的“懶朋友”和“忙朋友”還是不少,到底買不買內容平臺的賬,北北稱“還是看內容好不好、操作方不方便、價格便不便宜”。

“國內的很多旅遊UGC網站因為盈利能力的短板折戟途中,螞蜂窩和窮遊是為數不多的幸運兒。在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期,淘在路上、蟬遊記、麵包旅行等旅遊攻略社區備受青睞,但在資本寒冬下,蟬遊記融資失敗,淘在路上因資金斷裂宣佈破產,麵包旅行轉型。”

變現之路仍任重道遠

螞蜂窩、窮遊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旅遊攻略遊記內容大量沉澱,並且向市場證明了生產能力。在遊記的引流之下,UGC(使用者生成內容)平臺獲取使用者的成本天生不高,也用海量的內容形成了天然的行業壁壘。在遊記攻略領域,知名的垂直企業目前只有窮遊和螞蜂窩,全球最大的旅遊點評平臺貓途鷹在中國的拓展進展平淡。在自由行的浪潮來臨之時,中國擁有龐大的用戶,旅遊攻略平臺的未來發展留下了可以想像的空間。

但是,流量在實現商業化的道路上,UGC(使用者生成內容)企業還普遍面臨著變現的壓力,不僅僅在旅遊領域,包括豆瓣在內的社區網站都還在變現的道路上緩慢探索,螞蜂窩和窮遊的堅持也還不能看做內容社區平臺已經完全崛起。

業內人士指出,一方面,廣告收入雖然毛利率高,但是容易見頂,並且有限;另一方面想要開拓旅遊產品的銷售等更有想像力的變現策略,面對的挑戰也就更大。

編輯 | 王真真

本文為新京報每日旅遊新聞(ID:xjblvyou)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