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評論:美艦泊台或引發台海危機 臺灣當局需醒悟

央廣網12月19日消息(嘯東)美國總統特朗普13日簽署“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 其中包括考慮重啟美台軍艦停靠的可行性與可能性, 引發各方高度關注。 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在某公開場合所說的“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 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臺灣之時”更是在網上熱傳, 被認為是中國大陸對於“美台軍艦互停”一事的強硬回應。

外交人員在公開正式場合, 一般不對假設性問題發表看法。 但是這句話的場合不同, 他是在與美方相關議員的助理交流看法時講的。 當時美國國會一些親台議員正在審議、推動這個法案,

如果法案中載明的“美台軍艦互停”或者邀請臺灣軍隊參加“紅旗”軍演等事件真的發生, 將會嚴重損害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 引起軒然大波。 在這種情況下, 李克新公使作為我外交代表, 在與美方相關人員進行溝通時, 有責任向對方坦誠我方立場、申明利害。 這是他的職責, 也是對中美關係, 同時也是對兩岸關係高度負責的表現。

從事件的結果來看, 國會最後通過的版本, 其中最受關注的“美台軍艦互停”、“美台聯合軍演”等條款與當初提出的版本相比做了很大改動, 主要是對行政部門不再具有強制力, 變成了只是國會的建議, 這說明, 中美之間的坦誠溝通還是有效果的。

其實早在今年6、7月份, “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在醞釀審議初期,

美國就有一些人表達了否定的態度, 認為美台軍艦互停“非常困難、可能會構成危險”, 被媒體形容為“潑冷水”。 現在雖然特朗普總統已經簽署了該法案, 但特別需要指出的是, 特朗普在簽署法案後隨即發表聲明強調, 有關考慮重啟“美台軍艦互訪”可行性的條款, 屬於憲法賦予總統的專屬權。 也就是說, 是否應該評估美台軍艦互停、美台聯合軍演, 它的必要性要由美國總統領導的行政部門來決定。

美國政府、美國學界當然是有一批頭腦清醒、具有戰略眼光的人, 他們能看到中美關係大局, 能夠理解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嚴肅性, 從而不至於在錯誤的方向上越走越遠。 因此, 真正瞭解美國國會與行政部門運作的學者一般都認為,

特朗普總統不會執行美台軍艦互訪, 也不會搞聯合軍演。

而對於中國大陸方面再次劃下紅線、底線, 島內輿論可以說是反應強烈。 在社交媒體上, 李克新的這個視頻已被播放30多萬次, 評論超過15000條, 評論理性的居多。 一些島內學者也表示, 李公使的發言是要讓白宮知道“美艦泊台”嚴重性, 因此故意“把話講滿”, 讓美國知難而退。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臺灣陸委會的表態, 據島內媒體報導, 臺灣陸委會發言人9日對媒體表示, 大陸外交人員強調動用《反分裂國家法》的軍事手段來恐嚇臺灣是“荒謬、不負責任”的、“絕不接受”。 其實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李公使的發言針對的不是臺灣民眾, 而是“台獨”分裂勢力以及企圖干涉中國內政的外部勢力。

陸委會這種“甩鍋”的說法, 實際上表明的是臺灣當局繼續堅持破壞兩岸關係的立場, 而且企圖把兩岸關係緊張的責任推卸給大陸。

從歷史的經驗看, 美艦泊台, 危機必來。 當然會危及中美關係, 但首先受害的還是台海兩岸的民眾。 這次事件中很多臺灣民眾看得很清楚, 反而民進黨當局應該有所醒悟。

(作者系臺灣問題專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