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蜀西湖曾名王咀湖

作者 文靖 柳絲

蜀西湖顧名思議應該是位於大蜀山西邊而得名, 不過在合肥市高新區南崗社區的永和家園, 你要是問蜀西湖怎麼走, 可能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不知道。 但是你說王咀湖怎麼走, 社區裡的老人家一定熱情給你指路“就是砂之船旁邊的那個湖”。

一、

今年79歲的汪必銀老人, 是以前南崗大隊的老村書記。 得知我們要采寫王咀湖的“前世今生”, 汪老很認真, 早早就到了社區等待我們。 和他一起前來的還有當時村裡的民辦老師駱昌穩。

“那時候農業用水緊張, 當時響應國家的號召, 挖了王咀湖水庫, 用於灌溉用。 ”

汪老說, 那是1957年左右, 當時王咀湖所在的地方, 是一處窪地, 從大蜀山北側從及另外一側彙集水, 成了一條無名的小河。 當時計畫圍起一個壩子, 截住水流, 形成一個小湖, 供灌溉使用。

南崗大隊、永和大隊、復興大隊等先後有2000多居民參與修壩造湖,

工程到1958年才完成。 那時候沒有機械, 全部是手挖肩扛, 住的近的中午回家吃飯, 家比較遠的乾脆就帶著鍋, 在湖邊燒點柴, 就地做飯。

當時家就距離王咀湖不遠的駱昌穩印象最為深刻:“那時候需要挑石頭, 力氣大的人能挑200斤。 ”

駱昌穩說, 那時候堤壩需要進行加固,

在河堤上加上石頭, 距離王咀湖4公里的地方, 有一處石頭場, 大家需要把石頭一個個挑到現場去。 那時候按照石頭的重量記工分, 按照工分的多少發放糧票。 有的人剛從石頭場出發, 力氣很大, 挑了近200斤, 結果越走越累, 一邊走一邊扔小石頭, 減輕負擔;也有聰明的村民, 從石頭場裡出來挑100斤, 快到目的地了, 從路邊撿人家扔掉的小石頭, 結果稱重的時候, 反而不比人家輕。

“當時小河灘上還有幾戶人家, 全部姓王。 ”

駱昌穩繼續介紹說, 修王咀湖的時候從河灘上搬走了, 但是大家習慣還是叫王咀子水庫或者王咀湖。

二、

據不完全統計, 王咀湖修好後, 僅南崗大隊就有2000多畝田地解決了灌溉用水。 除此之外, 王咀湖成為了大家最愛的休閒去處。

那時候還沒通電, 更沒有電視機、廣播, 缺少了娛樂活動。 王咀湖就成了周邊最好的“娛樂場所”。 村裡的家庭主婦, 把家裡的衣服被子拿到湖邊拆洗, 在湖裡淘米做飯;夏天的時候村裡的男人們有了洗澡的好去處, 就連村裡的孩子,

也有了捉魚打水漂比賽的地方, 其樂無窮。

勤勞的南崗大隊村民, 是在王咀湖邊逐漸過上好日子的, 在那裡擁有了第一台電視機, 第一個拖拉機、第一輛江淮汽車。

從2009年開始, 王咀湖周邊村民陸續搬遷。 根據市政規劃, 王咀湖將打造近2200畝大湖風景區, 有亭臺樓閣, 有水岸長廊, 也有濕地景觀。

同時, 王咀湖板塊將被打造成高新區中央商務區, 包含商業、科研、辦公、商務、旅遊等多種功能, 未來15分鐘到達新橋國際機場, 20分鐘到達高鐵南站, 5條地鐵通過, 住宅、商業氛圍、基礎設施、生態都將成為區域亮點, 有人說王咀湖是下一個天鵝湖。

變成城市居民本是好事, 但那時候大家都很傷感。

汪必銀回憶說:“人都說故土難舍, 何況是自己曾經參與建設的成果呢!”

搬遷時,他帶走了家裡的大理石檯面,原來是家裡吃飯的地方,結果搬到新家,沒有存放的地方,好像放在哪裡都格格不入。但他還是捨不得扔掉,因為這是遷出時他帶的唯一的念想,這塊石頭見證了一家人無數個歡樂的時光。

三、

隨著王咀湖開發的進展,要對王咀湖中間的大壩進行拆除,這個大壩就是當年大家一塊塊把石頭運來,在泥土里加上鹽巴進行砸實加固,鋪上石頭形成的。

拆除的那幾天,汪必銀每天都去看,他看到現場只有一台挖掘機,三輛運輸車,就把他們辛苦了近兩年成果全部拆除,並且對王咀湖進行了擴容,全部也僅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現在的機械化真的太厲害了,完全取代了人工,效率太高了。”

雖然對自己曾經勞動的地方萬分不舍,汪必銀也不得不感慨機械化的先進。

高新區商業這幾年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目前,在長寧大道與彩虹路交口,王咀湖西岸,建成一座超級奧特萊斯購物中心,已經成為合肥市民購物休閒的新去處。

當初從王咀湖搬遷的村民基本都住進了永和家園社區,距離王咀湖不到3公里的地方。天氣好或者晚飯後,汪必銀偶爾會帶著家裡人去那散步,講述當年的歷史。

南崗社居委主任的陸玉貴說起從前的時光,也是歷歷在目。

他告訴我們,修王咀湖的故事他聽說過不少,村民們一起修王咀湖的歲月,成了一段永久的記憶。

從那之後,南崗這片土地,越來越富裕,在1960年的時候就用上了電。記得1975年買了第一台電視機的時候,一到晚上放電視,全村人都擠在一間不到60平方的房子裡一起觀看,熱鬧得像是過年一樣。

聽完三位曾經在王咀湖居住過的40後、50後和60後講述他們印象中的王咀湖,我們又開車繞王咀湖行駛,湖邊的砂之船奧特萊斯,遠遠看,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不遠處祥源城也在建設當中,相信越來這一區域會變成高新區的“熱土”。

2014年,合肥市規劃局發出公告,正式啟用第四批道路、第二批橋樑的命名,涉及道路1597條,橋樑62座,其中湖、塘、水庫都改成“美名”,使得涉及水的名稱都改得具有自然韻味。在此次更名中,很多水庫的名稱也被改成了“湖”、“灣”詩意名稱。

在大蜀山附近,原本的“王咀湖”,由於位於大蜀山西麓,正式取名“蜀西湖”。

而更名後的王咀湖,成為了高新區的核心區,原本只有600畝的水域,像一顆遺落于高新區的珍珠,在低調中鮮少發聲。受益于高新區的快速發展,“一山兩湖”的規劃思路讓王咀湖成了合肥西城的中心。

根據市政規劃,未來蜀西湖將打造近2200畝大湖風景區,有亭臺樓閣,有水岸長廊,也有濕地景觀。大蜀山西南角,是高新區空間發展的重要節點。王咀湖湖北部規劃為商業及居住區,南部規劃為居住區,西部規劃為功能聚合的城市綜合體,湖東部規劃為酒店、辦公、住宅為一體的商務區。

中國古時文人雅客愛好泛舟湖上。在城市優越自然資源日益被搶佔的今天,在超越現代都市喧囂生活的寧靜處,尋得一所臨湖舒適美宅,臨湖而居,幸甚至哉!

搬遷時,他帶走了家裡的大理石檯面,原來是家裡吃飯的地方,結果搬到新家,沒有存放的地方,好像放在哪裡都格格不入。但他還是捨不得扔掉,因為這是遷出時他帶的唯一的念想,這塊石頭見證了一家人無數個歡樂的時光。

三、

隨著王咀湖開發的進展,要對王咀湖中間的大壩進行拆除,這個大壩就是當年大家一塊塊把石頭運來,在泥土里加上鹽巴進行砸實加固,鋪上石頭形成的。

拆除的那幾天,汪必銀每天都去看,他看到現場只有一台挖掘機,三輛運輸車,就把他們辛苦了近兩年成果全部拆除,並且對王咀湖進行了擴容,全部也僅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現在的機械化真的太厲害了,完全取代了人工,效率太高了。”

雖然對自己曾經勞動的地方萬分不舍,汪必銀也不得不感慨機械化的先進。

高新區商業這幾年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目前,在長寧大道與彩虹路交口,王咀湖西岸,建成一座超級奧特萊斯購物中心,已經成為合肥市民購物休閒的新去處。

當初從王咀湖搬遷的村民基本都住進了永和家園社區,距離王咀湖不到3公里的地方。天氣好或者晚飯後,汪必銀偶爾會帶著家裡人去那散步,講述當年的歷史。

南崗社居委主任的陸玉貴說起從前的時光,也是歷歷在目。

他告訴我們,修王咀湖的故事他聽說過不少,村民們一起修王咀湖的歲月,成了一段永久的記憶。

從那之後,南崗這片土地,越來越富裕,在1960年的時候就用上了電。記得1975年買了第一台電視機的時候,一到晚上放電視,全村人都擠在一間不到60平方的房子裡一起觀看,熱鬧得像是過年一樣。

聽完三位曾經在王咀湖居住過的40後、50後和60後講述他們印象中的王咀湖,我們又開車繞王咀湖行駛,湖邊的砂之船奧特萊斯,遠遠看,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不遠處祥源城也在建設當中,相信越來這一區域會變成高新區的“熱土”。

2014年,合肥市規劃局發出公告,正式啟用第四批道路、第二批橋樑的命名,涉及道路1597條,橋樑62座,其中湖、塘、水庫都改成“美名”,使得涉及水的名稱都改得具有自然韻味。在此次更名中,很多水庫的名稱也被改成了“湖”、“灣”詩意名稱。

在大蜀山附近,原本的“王咀湖”,由於位於大蜀山西麓,正式取名“蜀西湖”。

而更名後的王咀湖,成為了高新區的核心區,原本只有600畝的水域,像一顆遺落于高新區的珍珠,在低調中鮮少發聲。受益于高新區的快速發展,“一山兩湖”的規劃思路讓王咀湖成了合肥西城的中心。

根據市政規劃,未來蜀西湖將打造近2200畝大湖風景區,有亭臺樓閣,有水岸長廊,也有濕地景觀。大蜀山西南角,是高新區空間發展的重要節點。王咀湖湖北部規劃為商業及居住區,南部規劃為居住區,西部規劃為功能聚合的城市綜合體,湖東部規劃為酒店、辦公、住宅為一體的商務區。

中國古時文人雅客愛好泛舟湖上。在城市優越自然資源日益被搶佔的今天,在超越現代都市喧囂生活的寧靜處,尋得一所臨湖舒適美宅,臨湖而居,幸甚至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