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京師範大學附中,你憑什麼這麼牛!

南師附中這下閃耀國際舞臺啦

這次是因為江寧分校

南師附中江寧分校國際部

2018屆中澳班的畢業生羅嘉琪、夏禕

在新南威爾士大學預科全球統考中

以滿分GPA10分並列全球商科狀元

有望獲得墨爾本大學共80萬人民幣獎學金

不僅如此, 2018屆中澳班畢業生78人

100%達到澳洲八大五星名校聯盟錄取分數線

要知道這是南師附中江寧國際部

第三年摘得澳洲全球大考狀元桂冠

並且商科班總均分繼續位居中國考區各大學部第一

商科班和理科班總均分再次位居中國考區各大學部第一

而就在幾個月前

南師附中才剛剛因為

包攬2017高考南京地區文理科狀元

而登上各大報紙

刷屏了南京人的朋友圈

內可奪南京高考狀元

外可拿全球大考榜首

南師附中, 你憑什麼這麼牛?

被譽為“中國基礎教育發展的縮影”的南師附中, 前身是1902年清朝兩江總督張之洞奏設的三江師範學堂附屬中學堂。

百年時間, 南師附中曾十易校名, 七遷校址, 但歷盡滄桑, 始終不改青雲之志。

1906年, 更名為兩江師範學堂附屬中學堂;

1915年, 更名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中學;

1923年, 更名為國立東南大學附屬中學;

1927年6月, 更名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實驗學校;

1928年2月,更名為國立江蘇大學實驗學校;

1928年5月,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實驗學校

一直是名校附中,根紅苗正!

南師附中曾名為“國立中央大學實驗學校”

1937年,由於各種歷史原因輾轉遷校,後在1946年回到南京,彼時名為“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學”。1949年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附屬中學”。

1952年,南京大學師範學院獨立組建為南京師範學院,南京大學附屬中學改為南京師範學院附屬中學。隨後被列為國家教育部教改全國三座試點學校之一。

1984年,南京師範學院更名為南京師範大學,附中也進入了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時代。

2002年後,南師附中先後創辦南師附中江甯分校、南師附中樹人學校等,自此,附中在學霸的道路上更加一往無前、所向披靡。

在南師附中有一句話

“讓優秀者更優秀,平凡者不平凡”

看上去很理想主義,但其實這都是赤裸裸的事實!

在最新發佈的2017年“中國百強中學”排行榜中,江蘇共有5所中學上榜,其中南京有兩所,而南師附中就位列其一!

而在早些時候的校友會“2017中國頂尖中學排行榜400強”中,江蘇共有18所中學上榜,南京僅有兩所,其中也有南師附中!

學校每年都有200餘人次獲得國家級和市級各類獎項,五學科奧林匹克競賽成績突出。

光是看2016屆南師附中學子的出國去向統計,就能感受到什麼叫做“不止是牛逼”。

圖源:知乎@許頌

在南師附中,個個都是牛人

隨便拎出一個來

都是家長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南師附中高一學生俞然楓,入選數學奧賽國家集訓隊,全江蘇僅有兩人入選!

南師附中優秀畢業生方敏睿,獲中國大智匯創新研究挑戰賽(CTB)一等獎和全球路演入圍獎

南師附中優秀畢業生“競賽王子”王之銘,高中三年拿到的各類競賽獎項達到數十個。先後被北京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三所名校錄取。

南師附中優秀畢業生、國科大本科生談清揚,撰寫的論文《Mesh-based Autoencoders for Localized Deformation Component Analysis》被電腦科學領域人工智慧頂級會議AAAI錄用,並將於2018年2月2日赴美作大會宣講。

南師附中培養出的人才

遍佈各地,蠻聲海外

隨便列出幾個都能讓人驚掉下巴!

巴金:中國傑出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

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

嚴濟慈: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開創人之一。

從左至右:嚴濟慈、錢臨照、顧功敘

丁衡高:慣性技術和精密儀器專家。

黃健翔:體育節目主持人。

在繁星璀璨的南師附中從來不缺能力出眾的人才

那麼多別人眼中的“天才”

就真實的存在在你身邊

外人眼中,能在南師附中上學的很多是南京各校學霸級人物,他們大多帶著厚厚的鏡片只會讀書,而附中人聽了…呵呵

在附中人眼裡,生活除了學習還有更重要的東西。有人問:在南師附中生活是一種什麼體驗?

每天都過得充實有意義

高三也沒有非常累

@菜菜

在附中

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小美好”

@dududu自己玩

生活在附中是幸福的

@莊子煊

附中人骨子裡都透露著一股自由,附中的老師也都充滿個性:

語文老師張小兵,既能給你講教材上的內容,但故事、新聞、小說等等信手拈來;

物理老師陳絢華,既會講解習題,也會在課堂上與學生遊刃有餘的調侃,而且對學生的要求幾乎也是有求必應;

英語老師羅今新,學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師,課上嚴師,課下益友;

歷史老師陶建萍,既會和學生定下契約,也會在課上模仿各類歷史人物,讓枯燥的歷史課變得生動有趣......

並沒有縣中那種軍事化管理模式,南師附中提供的從不是精英教育,而是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的諄諄教誨、人文關懷、同窗情誼和自由尊重。

就如附中的校訓“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不以苦為苦,才知樂極樂。老師夠酷,同學有愛,那是只有在這裡求過學才會有的獨一無二的體驗!

附中人,從來都不是讀書的機器。在這裡的日子,有汗有淚,有青春有回憶。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那圍欄裡的世界是多少南京孩子望而生畏的地方,又是多少孩子為之奮鬥的地方。

實驗樓,階梯教室,桃李閣,如今都已經寫入歷史,取而代之的就是一棟棟新起的樓房。這棵牡荊,一直陪伴著桃李閣。

十分有名的31公里,歷時9個多小時,穿越半個南京城。晚上走有街燈、手環、螢光棒,實在走不動,大家就唱勵志歌,彼此打氣。

那個時候無休止的考試周練,白花花的試卷粘了一摞又一摞,全班一起喊過的衝刺口號,都好像還歷歷在目。

曾經有老師說過,畢業後你可能再也見不到這麼棒的同學了…後來的後來,真的再沒有見過。

只是附中人都知道:

一日附中人,一生附中人。

(圖文/南京吃喝玩樂,版權歸原作所有,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刪除)

1928年2月,更名為國立江蘇大學實驗學校;

1928年5月,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實驗學校

一直是名校附中,根紅苗正!

南師附中曾名為“國立中央大學實驗學校”

1937年,由於各種歷史原因輾轉遷校,後在1946年回到南京,彼時名為“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學”。1949年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附屬中學”。

1952年,南京大學師範學院獨立組建為南京師範學院,南京大學附屬中學改為南京師範學院附屬中學。隨後被列為國家教育部教改全國三座試點學校之一。

1984年,南京師範學院更名為南京師範大學,附中也進入了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時代。

2002年後,南師附中先後創辦南師附中江甯分校、南師附中樹人學校等,自此,附中在學霸的道路上更加一往無前、所向披靡。

在南師附中有一句話

“讓優秀者更優秀,平凡者不平凡”

看上去很理想主義,但其實這都是赤裸裸的事實!

在最新發佈的2017年“中國百強中學”排行榜中,江蘇共有5所中學上榜,其中南京有兩所,而南師附中就位列其一!

而在早些時候的校友會“2017中國頂尖中學排行榜400強”中,江蘇共有18所中學上榜,南京僅有兩所,其中也有南師附中!

學校每年都有200餘人次獲得國家級和市級各類獎項,五學科奧林匹克競賽成績突出。

光是看2016屆南師附中學子的出國去向統計,就能感受到什麼叫做“不止是牛逼”。

圖源:知乎@許頌

在南師附中,個個都是牛人

隨便拎出一個來

都是家長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南師附中高一學生俞然楓,入選數學奧賽國家集訓隊,全江蘇僅有兩人入選!

南師附中優秀畢業生方敏睿,獲中國大智匯創新研究挑戰賽(CTB)一等獎和全球路演入圍獎

南師附中優秀畢業生“競賽王子”王之銘,高中三年拿到的各類競賽獎項達到數十個。先後被北京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三所名校錄取。

南師附中優秀畢業生、國科大本科生談清揚,撰寫的論文《Mesh-based Autoencoders for Localized Deformation Component Analysis》被電腦科學領域人工智慧頂級會議AAAI錄用,並將於2018年2月2日赴美作大會宣講。

南師附中培養出的人才

遍佈各地,蠻聲海外

隨便列出幾個都能讓人驚掉下巴!

巴金:中國傑出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

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

嚴濟慈: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開創人之一。

從左至右:嚴濟慈、錢臨照、顧功敘

丁衡高:慣性技術和精密儀器專家。

黃健翔:體育節目主持人。

在繁星璀璨的南師附中從來不缺能力出眾的人才

那麼多別人眼中的“天才”

就真實的存在在你身邊

外人眼中,能在南師附中上學的很多是南京各校學霸級人物,他們大多帶著厚厚的鏡片只會讀書,而附中人聽了…呵呵

在附中人眼裡,生活除了學習還有更重要的東西。有人問:在南師附中生活是一種什麼體驗?

每天都過得充實有意義

高三也沒有非常累

@菜菜

在附中

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小美好”

@dududu自己玩

生活在附中是幸福的

@莊子煊

附中人骨子裡都透露著一股自由,附中的老師也都充滿個性:

語文老師張小兵,既能給你講教材上的內容,但故事、新聞、小說等等信手拈來;

物理老師陳絢華,既會講解習題,也會在課堂上與學生遊刃有餘的調侃,而且對學生的要求幾乎也是有求必應;

英語老師羅今新,學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師,課上嚴師,課下益友;

歷史老師陶建萍,既會和學生定下契約,也會在課上模仿各類歷史人物,讓枯燥的歷史課變得生動有趣......

並沒有縣中那種軍事化管理模式,南師附中提供的從不是精英教育,而是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的諄諄教誨、人文關懷、同窗情誼和自由尊重。

就如附中的校訓“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不以苦為苦,才知樂極樂。老師夠酷,同學有愛,那是只有在這裡求過學才會有的獨一無二的體驗!

附中人,從來都不是讀書的機器。在這裡的日子,有汗有淚,有青春有回憶。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那圍欄裡的世界是多少南京孩子望而生畏的地方,又是多少孩子為之奮鬥的地方。

實驗樓,階梯教室,桃李閣,如今都已經寫入歷史,取而代之的就是一棟棟新起的樓房。這棵牡荊,一直陪伴著桃李閣。

十分有名的31公里,歷時9個多小時,穿越半個南京城。晚上走有街燈、手環、螢光棒,實在走不動,大家就唱勵志歌,彼此打氣。

那個時候無休止的考試周練,白花花的試卷粘了一摞又一摞,全班一起喊過的衝刺口號,都好像還歷歷在目。

曾經有老師說過,畢業後你可能再也見不到這麼棒的同學了…後來的後來,真的再沒有見過。

只是附中人都知道:

一日附中人,一生附中人。

(圖文/南京吃喝玩樂,版權歸原作所有,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刪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