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雲南天境之地,一個人神共居的的怒江

走在怒江大峽谷, 步步神奇, 處處險峻, 目力所及之處盡是綺麗風光。 開春時節, 帶著嚮往和期待, 來到嚮往已久的怒江大峽谷。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位於雲南西北部, 轄瀘水縣、福貢縣、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和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92%。 怒江州以其山雄川秀、民風樸實、特色明顯向世人展現一個獨具魅力的世界。

也許你早已領略了大江東去浪淘盡的雄壯, 但你未必見識過三江並流齊歡騰的神奇。 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條大江並流170多公里, 形成世界上罕見的“江水並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 即“三江並流”。

怒江奔騰于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之間, 兩岸山嶺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 因落差大, 水急浪高, 十分壯觀。 兩岩多危崖, 又稱“水無不怒石, 山有俗飛峰”之稱, 每年平均以1.6倍于黃河的水量像駿馬般奔騰向南, 撞擊出一條山高、谷深、奇峰峻嶺的東方大峽谷。

老姆登教堂,紅色十字架直指天空。“神深愛世人”,字體鮮豔。極目遠眺,群峰連綿,莽莽蒼蒼,三百里怒江大峽谷盡收眼底,高黎貢山積雪與石月亮勝景相互輝映,老姆登的空氣,混合著好聞的植物和泥土的味道。那種鄉村教堂的樸素和自然讓人心靜如水。

大峽谷中的田地分佈非常零落,利用了一切可開墾的土地,在坡下,在岸邊,在崖上,在山顛,有梯田狀的,也有的象一塊塊大補丁,佈滿了整個山坡。在這裡,村寨、梯田融為一體,家外是田,田中有家,形成了獨特的峽谷風光。

在高黎貢山山脈中段3300米的峰巔,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蝕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寬約40余米,高約60米,沿著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這個透著白雲藍天的石洞,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石月亮。

溜索是大峽穀中最有人文特色的景觀。在人類還無法逾越怒江天塹時,溜索無疑是往來兩岸最簡單、最有效的交通工具,這種蜘蛛俠般的飛渡方式,具有超凡的想像力,同時彰顯出怒族、僳族驚人的膽識與過人的智慧,也賦予了怒江兒女鵲橋相會的浪漫。

在雲南各民族民居中,火塘是最重要的,並往往置於家中顯著位置。火塘成了家庭的象徵,並被賦予了超自然的意義。人們不僅要在年節裡拜祭火塘,還用火塘來占卜溫飽,有的甚至把火塘與生殖繁衍聯繫起來。

傈僳族是個天生愛酒的民族,悠遠的飲酒歷史,也成就了多年的酒文化,有“交杯酒”“同心酒”和“三江並流”。最有特色的莫過於“三江並流”了,由外側兩人共同拿著碗,把酒同時倒入三人口中,像三條河流並流。

知子羅村不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三十幾年前它曾是州府所在地,二十幾年前它還是興盛的縣城,而如今它兌化到只是怒江州福貢縣匹河鄉下屬的一個村子,常被人傷感地稱為“廢城”。“好地方”的繁華已隨風而去,多少碧江人懷著依依不捨之情,一步一回頭遷離故土,多少心酸往事也終將隨著時間的流失漸漸被遺忘,最後在風中化為無形。

通往霧裡村的茶馬古道依然是村裡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江邊懸崖峭壁中鑿出的滇藏茶馬古道,展示了人們改造自然的奇跡;建在斜坡上的千腳落地屋不用一顆鐵釘,更見證了主人的勤勞與智慧。

石門關往前不遠,就可以看到一個小村莊偎依在怒江東岸的山坡上,她就是人稱“怒江美人”的霧裡。霧裡前臨怒江,後依山谷,抬頭見山,低頭聞水,山谷間雲霧飄蕩,村莊裡炊煙點點。

霧裡也叫翁裡、伍裡,到過這裡的人都稱它為“瑞士田園風光”,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小村落。這裡風景如畫,怒族人的木屋錯落有致的矗立在田野上,伴著嫋嫋的炊煙,靜謐和諧的美感油然而生。

全媒體:@肖育文

著名自媒體人、旅行家、資深攝影師。

多家機構簽約攝影師和旅行顧問。

老姆登教堂,紅色十字架直指天空。“神深愛世人”,字體鮮豔。極目遠眺,群峰連綿,莽莽蒼蒼,三百里怒江大峽谷盡收眼底,高黎貢山積雪與石月亮勝景相互輝映,老姆登的空氣,混合著好聞的植物和泥土的味道。那種鄉村教堂的樸素和自然讓人心靜如水。

大峽谷中的田地分佈非常零落,利用了一切可開墾的土地,在坡下,在岸邊,在崖上,在山顛,有梯田狀的,也有的象一塊塊大補丁,佈滿了整個山坡。在這裡,村寨、梯田融為一體,家外是田,田中有家,形成了獨特的峽谷風光。

在高黎貢山山脈中段3300米的峰巔,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蝕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寬約40余米,高約60米,沿著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這個透著白雲藍天的石洞,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石月亮。

溜索是大峽穀中最有人文特色的景觀。在人類還無法逾越怒江天塹時,溜索無疑是往來兩岸最簡單、最有效的交通工具,這種蜘蛛俠般的飛渡方式,具有超凡的想像力,同時彰顯出怒族、僳族驚人的膽識與過人的智慧,也賦予了怒江兒女鵲橋相會的浪漫。

在雲南各民族民居中,火塘是最重要的,並往往置於家中顯著位置。火塘成了家庭的象徵,並被賦予了超自然的意義。人們不僅要在年節裡拜祭火塘,還用火塘來占卜溫飽,有的甚至把火塘與生殖繁衍聯繫起來。

傈僳族是個天生愛酒的民族,悠遠的飲酒歷史,也成就了多年的酒文化,有“交杯酒”“同心酒”和“三江並流”。最有特色的莫過於“三江並流”了,由外側兩人共同拿著碗,把酒同時倒入三人口中,像三條河流並流。

知子羅村不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三十幾年前它曾是州府所在地,二十幾年前它還是興盛的縣城,而如今它兌化到只是怒江州福貢縣匹河鄉下屬的一個村子,常被人傷感地稱為“廢城”。“好地方”的繁華已隨風而去,多少碧江人懷著依依不捨之情,一步一回頭遷離故土,多少心酸往事也終將隨著時間的流失漸漸被遺忘,最後在風中化為無形。

通往霧裡村的茶馬古道依然是村裡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江邊懸崖峭壁中鑿出的滇藏茶馬古道,展示了人們改造自然的奇跡;建在斜坡上的千腳落地屋不用一顆鐵釘,更見證了主人的勤勞與智慧。

石門關往前不遠,就可以看到一個小村莊偎依在怒江東岸的山坡上,她就是人稱“怒江美人”的霧裡。霧裡前臨怒江,後依山谷,抬頭見山,低頭聞水,山谷間雲霧飄蕩,村莊裡炊煙點點。

霧裡也叫翁裡、伍裡,到過這裡的人都稱它為“瑞士田園風光”,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小村落。這裡風景如畫,怒族人的木屋錯落有致的矗立在田野上,伴著嫋嫋的炊煙,靜謐和諧的美感油然而生。

全媒體:@肖育文

著名自媒體人、旅行家、資深攝影師。

多家機構簽約攝影師和旅行顧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