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農村創業“小”菊花“大”產業,種植創富,定有燦爛未來!

很多花友在瞭解菊花的種植方法, 其實菊花的種植主要就是盆土配製、母本留種、繁殖、上盆定植、水肥管理、摘心抹芽除蕾等環節, 要養好菊花, 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瞭解。

1、盆土配製:

盆栽菊花的土壤要求土質疏鬆, 腐殖質豐富。 菊花最忌連年栽在原地或使用栽過菊花的老盆土, 因為連作會導致土壤理化性質的惡化, 對菊花生長不利。 所以, 每年都要準備新的培養土。

1、母本留種:

為了保留和發展不同的菊花品種, 在開花期就要一一登記, 造冊編號。 于11月中旬選擇向陽背風的地方作畦深栽(比原土球約深3釐米以上), 隨即澆灌定根水, 栽後3天—4天施一次液肥並鋪蓋糖灰, 剪去地上部花枝和老幹。 若冬天乾旱, 要注意及時澆水。 來年3月可扒開糖灰, 進行中耕除草, 施肥2次—3次, 以促進萌芽。 4月初, 摘去正頭, 通常每叢留種3株。

3、繁殖:

菊花的繁殖方法有扡插、分株、嫁接、播種等, 一般以扡插為主。 菊花扡插, 4月上旬清明後即可開始, 分期分批, 一直可延續到7月上旬, 一般矮品種早插, 高品種遲插。 插穗宜選擇健壯母本萌發的嫩枝, 在頂端長約3釐米處剪下, 去掉下面葉片, 基部用利刀削平。 株行距3釐米×4釐米, 先用竹簽插一個小洞,

然後將插穗插入土中1釐米許, 隨插隨用手指壓實。 插後立即噴水, 搞好遮陽設施。 在沒有生根以前, 應勤噴水, 生根以後, 澆水可適當減少。 扡插後, 大約3周—4周可生根, 生根後即可分栽上盆。

4、上盆:

定植選擇晴天或陰天進行。 扡插苗移植時摘心一次。 盆底墊粗粒土, 上面再填培養土。 定植後, 勤除雜草, 保持盆面土壤疏鬆。

5、水肥管理:

菊花剛上盆時, 要少澆水, 成活後, 視土壤幹濕程度和天氣情況決定澆水量。 施肥要注意適量, 一般每半月施稀薄人糞液肥一次, 高溫或過分乾燥時不宜施肥。 9月初菊花孕蕾時換盆一次, 以抑制徒長, 促進花蕾發育。 換盆時, 除去部分宿土, 添些肥土, 此後可逐步增加肥料的濃度, 3天—5天施濃肥一次, 促使花蕾迅速膨大。

但綠菊孕蕾期不要追肥, 更要避免施用磷肥。 不同品種需肥量也不一樣。 如蓮座類、舞蓮類需肥量比較大, 而單平瓣類品種需肥量則較少。 施肥時, 切勿沾染菊葉, 以防葉焦枯落。

6、摘心、抹芽、除蕾:

摘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達到預定的開花頭數, 同時也可以防止植株生長過高。 一般標本菊摘心3次—4次, 大立菊摘心5次—6次, 懸崖菊要不斷摘心。 植株較高的摘心次數多, 生長緩慢的摘心次數可減少。 摘心要適時, 一般在5片葉子時摘去頂端3枚嫩葉, 摘心過遲莖幹木質化, 摘心分叉處容易斷裂倒伏。 立秋後停止摘心, 以後在新枝的葉腋間還會不斷萌發新芽, 這些新芽新梢要隨時抹掉。 正常情況下,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陸續出現花蕾,

可根據培育要求進行疏蕾和保蕾。

菊花怎麼摘心

很多初次養菊的花友都想知道菊花怎麼摘心, 但是對於菊花摘心具體操作確不是很瞭解, 在菊苗養護過程中, 摘心是很關鍵的步驟, 但也並不是很複雜, 本文配合了圖片, 並闡述了菊花摘心的目的, 供花友參考。

菊花摘心就是摘除菊花主枝或側枝的頂梢,也叫“打頂”,摘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達到預定的開花頭數,而且能夠防止菊苗長的過高而造成植株瘦弱,簡單說來,摘心能使植株發生分枝,有效控制植株高度和株型,使其長得矮而壯。

菊花摘心的具體操作如下:

當菊苗上盆後生長高達10釐米左右時,就要進行第一次摘心了,摘心時,只留植株基部3-5片葉,上部葉片全部摘除,以後長出的新枝有5-6片葉時,再將心摘去,摘心不宜過遲,否則基部老化,對側芽生長不利,一般獨本菊摘心3-4次,在養護過程中可以靈活安排,植株較高的摘心次數多,生長緩慢的摘心次數可以減少,但到了立秋以後就要停止摘心了,摘心最好在晴天進行,避免雨天摘心,以防雨水浸入傷部引起腐爛。

菊花的繁殖方法

菊花一般用扡插、分株、嫁接及組織培養等方法進行繁殖。其中最常用的是扡插法,我們逐一對各繁殖方法進行講述:

(1)扡插可分為芽插、嫩枝插、葉芽插。芽插,在秋冬切取植株腳芽扡插。選芽的標準是距植株較遠,芽頭豐滿。除去下部葉片,按株距3-4釐米,行距4-5 釐米,插於溫室或大棚內的花盆或插床中,保持7-8℃室溫,春暖後栽於室外。

嫩枝插,此法應用最廣,多於4-5月扡插,截取嫩枝8-10釐米作為插穗,在 18-21℃的溫度下,3周左右生根,約4周即可定植。露地插床,介質以素沙為好,床上應遮蔭。全光照噴霧插床無需遮蔭。葉芽插,從枝條上剪取一張帶腋芽的葉片扡插,此法僅用於繁殖珍稀品種。

(2)分株 一般在清明前後,把植株掘出,依根的自然形態帶根分開,另植盆中。

(3)嫁接 為使菊花生長強健,用以做成“十祥錦”或大立菊,可用黃蒿或青蒿作砧木進行嫁接。秋末蒿種,冬季在溫室播種,或3月間在溫床育苗,4月下旬苗高3—4釐米時移於盆中或定植田間,5—6月間在晴天進行劈接。

(4)組織培養用組織培養技術繁殖菊花,有繁殖迅速、成苗量大、脫毒及保持品種特性等優點。基本培養基為MS,附加適量植物激素,pH5.8。用菊花莖尖、嫩莖或花蕾為外植體,切成0.5釐米的小段接種。培養室溫度為25℃+1℃。每日照光8小時,光強3000—4000勒克斯。經1—2個月培養,可誘導成苗。

很實用的菊花矮化方法

農諺說:“菊株不露體,菊高不過尺”。什麼是“菊株不露體?”指的是一校好菊花基部莖葉不發黃、腐爛、脫落。“菊高不過尺”指的是菊株矮,校、葉要美,只有株矮才能使花大、繁茂,適宜室內擺設。

矮菊栽培管理按農曆月份是:3分、4打頭;5、6月控水流;7、8月多水肥;9、10月開花賽繡球。

“3分”是指農曆3月分根、扡插繁殖。實踐證明菊花扡插比分根長勢好。凡溫度在二十度以上時,隨時有芽隨時就可扡插。有的2月份在溫室裡就可扡插,但露地多在農曆3月份扡插。

“4打頭”即農曆4月份進行摘心。打頂能夠抑制菊株向上生長。控制養分合理分配,打頂還能使菊株產生更多的分校,有效地控制株高和株型。打頂時,僅留基部兩片大葉,餘下的全部摘去。凡由葉腋發出的新枝長約5、6釐米,留兩片大葉後,將頭打去,如此不斷進行,但最後一次打頂應根據菊花品種和花期早晚,分期進行。早期菊花的品種如:鳳凰振羽、雪青牡丹、金龍滾珠、紫繡球等,應在8月底,即“立秋”後的半個月進行打頭;中期菊花品種如:綠雲、綠牡丹、狀元紫等,應在8月中旬,即“立秋”後五天打頂,晚期開花的菊花品種如:紫獅頭、黃佛對月、綠朝雲,應早打頂,一般在7月底,即“立秋”前十天。也就是說,晚期的菊花品種早打頂,早期的菊花品種晚打頂。這樣可使菊花花期基本一致。停止打頂後,葉芽繼續發出的新芽可隨時剝除,花蕾形成後,每個校條上只選留一個大小相近的花蕾,其餘的花蕾全摘除,使花均衡生長,使花大而整齊。

“5、6月控水流”為培養株型好的菊花,在“立秋”前,讓菊花“蹲苗”。即在農曆5、6月份克制水、肥。在菊花苗高10釐米左右時上盆。開始盆土只裝盆深的三分之一,隨菊花的生長再逐漸增加盆內的土壤,約在7、8月份雨季到來前才填滿盆土,防止盆內積水而造成根葉腐爛。農曆5、6月份控水、肥,改善土壤的透氣性能,使根條呼吸增加,生長旺盛。保持土壤適宜的水分,達到上幹下濕,土鬆氣足,創造菊花根系生長發育的良好環境條件,促進根系增多和紮深;也有效地控制地上莖葉的生長。如覆土過多,也可扒土晾曬莖基和根頸部。起到控水、肥、土的作用,達到“蹲苗”目的。

“7、8月多水肥”即農 曆7、8月間適當的促苗。在施足基肥後,整個生育期不施化肥,在現蕾初期開始澆發酵餅肥水,肥水配比是1:10,發酵後呈淡黃色。因為這個時期莖葉生長旺盛,進入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的時期,需水和肥量劇增,是菊花在一年中需水肥的高峰。這一時期促得好,才會杆壯、枝粗、花蕾大。如果水肥澆得過早,莖葉生長過猛,必然造成莖葉陡長。這個時期澆肥水,可以使肥借水力,水仗肥勢,肥水相融,以水調肥。澆餅肥水的量注意不可過多,保持潤而不濕。

“9、10月開花賽繡球”即9、10月份菊花基本定型,同株如若生長不整齊,可在花蕾有黃豆粒大時,以低枝為准,用一般大頭針等物刺高枝,每枝約紮5、6 針,共紮3至6次,每次間隔三天,這樣就能使菊枝生長整齊。因為針刺菊莖使高枝生長發育受到了抑制。通過上述措施,一般株高可降低33-1%,花的直徑可達10-5釐米。

催花:為了使菊花提前開放,可進行短日照處理。方法是:每天僅十個小時的日照,其餘的時間放在暗室裡,每天下午六點鐘遮光,第二天上午八點鐘打開。這樣經過21至25天就可現蕾,約六十天就能開花。在暗室裡的菊花注意夜間通風,以免發熱落葉。

菊花扡插技術

菊花扡插是菊花繁殖的重要手段,對於普通花友來說不緊要瞭解菊花扡插技術,還要瞭解菊花扡插時間,這樣才會提高成活率,菊花扡插從3月中旬至8月上旬均可進行,七八月份扡插常作為獨本菊栽培。

家庭盆栽觀賞的菊花一般都是留下頭一年開過以後的根芽,第二年開春讓它從根部再發芽,假如這些花芽讓它繼續生長,等到秋天枝條就會很長了,這樣很不美觀,而且數量也少,所以必須把枝條截斷再扡插。

菊花的扡插叫作軟扡插,不同于月季,薔薇,梔子,木槿等木本花卉的硬扡插,菊花是草本花卉,軟扡插使用枝條的上半部分,帶著頂芽。具體操作如下:

1、將菊花的枝條從中間截斷,保留上半部分,按20釐米長度剪斷。

2、每段枝條要保留一個葉芽,頂端部分要保留頂芽。然後在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個小時。

3、要選用含腐殖質多的土壤,先澆水使土壤濕潤後,再用木棍斜插一個6-8釐米深的洞,把菊花枝條放進洞裡,再把土壤壓緊。

4、把枝條壓緊後,再噴一遍水,噴濕噴透,放在陰涼通風處。

5、噴完水以後,做一個遮陽篷,白天蓋起來,晚上敞開,按時用噴壺噴水,保持土壤濕潤。

6、上部葉芽生出後,早上,下午可以適當見陽光,但不能中午暴曬。

7、扡插成活後,可以移栽,可以多見陽光,這時候要控水,澆水不能過勤,避免生長過快。

8、九月以後開始施肥,最初使用氮肥,也可以用複合肥,促進枝葉生長,10月後多施磷肥,促進花蕾成長,這時候要注意噴撒農藥,“久效磷”或者“一遍淨”都可以,防止蚜蟲滋生。

9、花蕾長出來以後,只保留一個大的花蕾,多餘的都要掐去。這時候肥水一定要跟上,十月底花就逐漸開放了(我指的是青島地區)。

關注農村更多創業專案:請關注粗心奶奶和糊塗爺爺頭條號,歡迎投稿,我們會給予相應的稿費。

我是覓蜜哥,我為蜂蜜代言

供花友參考。

菊花摘心就是摘除菊花主枝或側枝的頂梢,也叫“打頂”,摘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達到預定的開花頭數,而且能夠防止菊苗長的過高而造成植株瘦弱,簡單說來,摘心能使植株發生分枝,有效控制植株高度和株型,使其長得矮而壯。

菊花摘心的具體操作如下:

當菊苗上盆後生長高達10釐米左右時,就要進行第一次摘心了,摘心時,只留植株基部3-5片葉,上部葉片全部摘除,以後長出的新枝有5-6片葉時,再將心摘去,摘心不宜過遲,否則基部老化,對側芽生長不利,一般獨本菊摘心3-4次,在養護過程中可以靈活安排,植株較高的摘心次數多,生長緩慢的摘心次數可以減少,但到了立秋以後就要停止摘心了,摘心最好在晴天進行,避免雨天摘心,以防雨水浸入傷部引起腐爛。

菊花的繁殖方法

菊花一般用扡插、分株、嫁接及組織培養等方法進行繁殖。其中最常用的是扡插法,我們逐一對各繁殖方法進行講述:

(1)扡插可分為芽插、嫩枝插、葉芽插。芽插,在秋冬切取植株腳芽扡插。選芽的標準是距植株較遠,芽頭豐滿。除去下部葉片,按株距3-4釐米,行距4-5 釐米,插於溫室或大棚內的花盆或插床中,保持7-8℃室溫,春暖後栽於室外。

嫩枝插,此法應用最廣,多於4-5月扡插,截取嫩枝8-10釐米作為插穗,在 18-21℃的溫度下,3周左右生根,約4周即可定植。露地插床,介質以素沙為好,床上應遮蔭。全光照噴霧插床無需遮蔭。葉芽插,從枝條上剪取一張帶腋芽的葉片扡插,此法僅用於繁殖珍稀品種。

(2)分株 一般在清明前後,把植株掘出,依根的自然形態帶根分開,另植盆中。

(3)嫁接 為使菊花生長強健,用以做成“十祥錦”或大立菊,可用黃蒿或青蒿作砧木進行嫁接。秋末蒿種,冬季在溫室播種,或3月間在溫床育苗,4月下旬苗高3—4釐米時移於盆中或定植田間,5—6月間在晴天進行劈接。

(4)組織培養用組織培養技術繁殖菊花,有繁殖迅速、成苗量大、脫毒及保持品種特性等優點。基本培養基為MS,附加適量植物激素,pH5.8。用菊花莖尖、嫩莖或花蕾為外植體,切成0.5釐米的小段接種。培養室溫度為25℃+1℃。每日照光8小時,光強3000—4000勒克斯。經1—2個月培養,可誘導成苗。

很實用的菊花矮化方法

農諺說:“菊株不露體,菊高不過尺”。什麼是“菊株不露體?”指的是一校好菊花基部莖葉不發黃、腐爛、脫落。“菊高不過尺”指的是菊株矮,校、葉要美,只有株矮才能使花大、繁茂,適宜室內擺設。

矮菊栽培管理按農曆月份是:3分、4打頭;5、6月控水流;7、8月多水肥;9、10月開花賽繡球。

“3分”是指農曆3月分根、扡插繁殖。實踐證明菊花扡插比分根長勢好。凡溫度在二十度以上時,隨時有芽隨時就可扡插。有的2月份在溫室裡就可扡插,但露地多在農曆3月份扡插。

“4打頭”即農曆4月份進行摘心。打頂能夠抑制菊株向上生長。控制養分合理分配,打頂還能使菊株產生更多的分校,有效地控制株高和株型。打頂時,僅留基部兩片大葉,餘下的全部摘去。凡由葉腋發出的新枝長約5、6釐米,留兩片大葉後,將頭打去,如此不斷進行,但最後一次打頂應根據菊花品種和花期早晚,分期進行。早期菊花的品種如:鳳凰振羽、雪青牡丹、金龍滾珠、紫繡球等,應在8月底,即“立秋”後的半個月進行打頭;中期菊花品種如:綠雲、綠牡丹、狀元紫等,應在8月中旬,即“立秋”後五天打頂,晚期開花的菊花品種如:紫獅頭、黃佛對月、綠朝雲,應早打頂,一般在7月底,即“立秋”前十天。也就是說,晚期的菊花品種早打頂,早期的菊花品種晚打頂。這樣可使菊花花期基本一致。停止打頂後,葉芽繼續發出的新芽可隨時剝除,花蕾形成後,每個校條上只選留一個大小相近的花蕾,其餘的花蕾全摘除,使花均衡生長,使花大而整齊。

“5、6月控水流”為培養株型好的菊花,在“立秋”前,讓菊花“蹲苗”。即在農曆5、6月份克制水、肥。在菊花苗高10釐米左右時上盆。開始盆土只裝盆深的三分之一,隨菊花的生長再逐漸增加盆內的土壤,約在7、8月份雨季到來前才填滿盆土,防止盆內積水而造成根葉腐爛。農曆5、6月份控水、肥,改善土壤的透氣性能,使根條呼吸增加,生長旺盛。保持土壤適宜的水分,達到上幹下濕,土鬆氣足,創造菊花根系生長發育的良好環境條件,促進根系增多和紮深;也有效地控制地上莖葉的生長。如覆土過多,也可扒土晾曬莖基和根頸部。起到控水、肥、土的作用,達到“蹲苗”目的。

“7、8月多水肥”即農 曆7、8月間適當的促苗。在施足基肥後,整個生育期不施化肥,在現蕾初期開始澆發酵餅肥水,肥水配比是1:10,發酵後呈淡黃色。因為這個時期莖葉生長旺盛,進入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的時期,需水和肥量劇增,是菊花在一年中需水肥的高峰。這一時期促得好,才會杆壯、枝粗、花蕾大。如果水肥澆得過早,莖葉生長過猛,必然造成莖葉陡長。這個時期澆肥水,可以使肥借水力,水仗肥勢,肥水相融,以水調肥。澆餅肥水的量注意不可過多,保持潤而不濕。

“9、10月開花賽繡球”即9、10月份菊花基本定型,同株如若生長不整齊,可在花蕾有黃豆粒大時,以低枝為准,用一般大頭針等物刺高枝,每枝約紮5、6 針,共紮3至6次,每次間隔三天,這樣就能使菊枝生長整齊。因為針刺菊莖使高枝生長發育受到了抑制。通過上述措施,一般株高可降低33-1%,花的直徑可達10-5釐米。

催花:為了使菊花提前開放,可進行短日照處理。方法是:每天僅十個小時的日照,其餘的時間放在暗室裡,每天下午六點鐘遮光,第二天上午八點鐘打開。這樣經過21至25天就可現蕾,約六十天就能開花。在暗室裡的菊花注意夜間通風,以免發熱落葉。

菊花扡插技術

菊花扡插是菊花繁殖的重要手段,對於普通花友來說不緊要瞭解菊花扡插技術,還要瞭解菊花扡插時間,這樣才會提高成活率,菊花扡插從3月中旬至8月上旬均可進行,七八月份扡插常作為獨本菊栽培。

家庭盆栽觀賞的菊花一般都是留下頭一年開過以後的根芽,第二年開春讓它從根部再發芽,假如這些花芽讓它繼續生長,等到秋天枝條就會很長了,這樣很不美觀,而且數量也少,所以必須把枝條截斷再扡插。

菊花的扡插叫作軟扡插,不同于月季,薔薇,梔子,木槿等木本花卉的硬扡插,菊花是草本花卉,軟扡插使用枝條的上半部分,帶著頂芽。具體操作如下:

1、將菊花的枝條從中間截斷,保留上半部分,按20釐米長度剪斷。

2、每段枝條要保留一個葉芽,頂端部分要保留頂芽。然後在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個小時。

3、要選用含腐殖質多的土壤,先澆水使土壤濕潤後,再用木棍斜插一個6-8釐米深的洞,把菊花枝條放進洞裡,再把土壤壓緊。

4、把枝條壓緊後,再噴一遍水,噴濕噴透,放在陰涼通風處。

5、噴完水以後,做一個遮陽篷,白天蓋起來,晚上敞開,按時用噴壺噴水,保持土壤濕潤。

6、上部葉芽生出後,早上,下午可以適當見陽光,但不能中午暴曬。

7、扡插成活後,可以移栽,可以多見陽光,這時候要控水,澆水不能過勤,避免生長過快。

8、九月以後開始施肥,最初使用氮肥,也可以用複合肥,促進枝葉生長,10月後多施磷肥,促進花蕾成長,這時候要注意噴撒農藥,“久效磷”或者“一遍淨”都可以,防止蚜蟲滋生。

9、花蕾長出來以後,只保留一個大的花蕾,多餘的都要掐去。這時候肥水一定要跟上,十月底花就逐漸開放了(我指的是青島地區)。

關注農村更多創業專案:請關注粗心奶奶和糊塗爺爺頭條號,歡迎投稿,我們會給予相應的稿費。

我是覓蜜哥,我為蜂蜜代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