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1980年代,舅舅送我去廣州走親戚,成就了我的一生幸福婚姻

舅舅和作者的母親、小姨

文圖/孔昭鳳

(一)憾事

1991年, 我回家辦理隨軍手續時, 舅舅曾經在酒桌上對我愛人說, 他有生之年一定要重游一次廣州。

我當即就邀請舅舅隨著我的“遷徙”一起走。

而舅舅說我剛隨軍日子太困難, 多個人去家裡會多很多麻煩, 回絕了與我一同前往。

後來, 我每次回家都會真誠邀請舅舅, 舅舅不是說扔不下家裡的責任田, 就是捨不得家裡飼養的雞鴨鵝狗, 總是沒有成行。

我一直覺得舅舅還年輕, 以後, 一定會有機會的。 所以, 我的邀約, 只是停留在口頭上, 卻未有過積極的行動來成全舅舅重游廣州。

去年, 回故鄉給媽媽做完3周年忌日之後, 我再度邀請舅舅來穗, 舅舅以舅媽臥床需要護理再一次推辭。 我呢, 依然順從著舅舅無限期地等待。

然而, 這種等待在我的心痛中畫上了遺憾的句號——2017年11月13日中午, 舅舅因病平靜地離開了人世……他最終未能等到重游廣州的那一天!

事後想想, 這都要歸結於我的不堅持。 如果我把來回機票事先給舅舅訂好, 舅舅何以會不來?何以會帶著未能重游廣州的遺憾離世?

勤勞善良的舅舅

(二)幫襯

童年的記憶裡, 我家住在一個窮山溝裡, 交通閉塞, 生活窘迫。

而住在沿海邊的舅舅家, 一日三餐, 頓頓都有魚、有鹹蛋、有炒菜。

那時候, 我們兄弟姐妹都把去舅舅家, 當成最幸福的一種嚮往。 媽媽激勵我們學習和幹活時慣用的一句話是:“你們誰表現好, 這個假期就讓誰去舅舅家。 ”

而有幸能頻頻去舅舅家享受幸福生活的, 每每都是體弱多病的我, 並非是學習最好, 幹活最多的哥哥姐姐們。 為此, 姐姐一直都在暗地裡說媽媽偏心。

於是, 每年的寒暑假, 我便成了舅舅家的編外成員, 與舅舅家的娟表妹同吃同住同玩樂。

舅舅是個不苟言笑的人, 兒時的我, 怕極了舅舅, 反倒是跟慈祥的舅媽更親一些。

記得小時候在舅舅家吃的每一頓飯, 我都故意磨蹭著慢慢咀嚼, 等舅舅快速吃完離開餐桌,

我才敢大快朵頤, 盡情享受舅媽的廚藝。

當媽媽意外發現我會故意躲避舅舅時, 便常常有意識地在我面前灌輸“娘親舅大”的老理兒, 還會不時地在我面前悉數舅舅對我家的N種幫襯:

“58年, 你爸爸剛被打成右派, 不少親人不得不跟他劃清界限了, 你舅舅趁著夜深人靜, 在襪子裡藏了20元錢送到咱家。 那20元錢可幫咱們解決了大困難呢!”

“三年自然災害時, 家家都困難, 但舅舅還是會把從自己嘴裡節省下的糧食, 挑著擔子步行30裡送來接濟我們!這些年, 若沒有舅舅幫扶, 估計我難以把你們養大。 ”

舅舅在作者弟弟的婚禮上

(三)蓋房

後續的歲月裡, 我親眼目睹了危難時刻舅舅對我家的幫襯。

1977年正月, 年僅48歲的爸爸英年早逝, 媽媽在舅舅的支撐下, 簡單地安葬了爸爸。 之後, 舅舅對遠在山溝裡的我們, 就更加牽掛了。

舅舅與媽媽商議後, 決定在秋收後把我們遷徙到舅媽娘家的村落居住, 以方便更好地照顧。 從辦准遷到落戶、借房子等, 都是舅舅一手操辦的。

手續辦完後, 舅舅便火速領人拆了我家的舊房, 然後,借來六輛馬車,把我那個窮家的全部家當和我們一家大小九口人,倉促地拉扯到了他的身邊。

那些年,我們一家人可謂是舅舅最大的負擔了。媽媽一直對舅舅心存感恩,所以,家裡有點兒好吃好喝的是一定要留給舅舅的,並要求我們所有兄弟姐妹,必須對舅舅言聽計從,俯首貼耳。

爸爸的冤案平反後,拿到了一筆遺屬補助費。媽媽拿到錢,與舅舅擬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籌建五間大瓦房。這在當時的農村,相當於我目前想在廣州的中軸線上買套商品房一樣遙不可及。

可是,建房,是我家的剛需。一家人不可能零零散散地長期借助在鄰居家。最關鍵是幾個大齡單身哥哥亟待娶媳婦。沒有房子誰肯嫁進門來啊?

於是,一家人在媽媽和舅舅的帶領下,齊心協力把建房當成了頭等大事來抓。

那陣子,舅舅每天從生產隊下工後,草草吃完飯,便急三火四地帶著大表哥到我家幫忙籌備泥瓦石料。

節假日裡,也要趁機趕工。那年的清明節,媽媽借著節氣兒包了頓餃子,以犒勞舅舅、表哥以及其他幫忙的鄰居。

大表哥收工時看到餃子時,驚呼了一聲:“太好了,今天有餃子吃哦!”而舅舅卻厲聲對大表哥說:“咱回家吃,不准在這吃,不知道你大姑家困難嗎?”

舅舅不顧媽媽的再三挽留,強領著大表哥空腹回家了。媽媽看著餃子,眼淚撲簌簌地流。

少不更事的我,當時,並沒有從深層去理解舅舅的良苦用心,反而因為媽媽的流淚而憤憤地想:哼!我們家窮,就沒了吃餃子的資格嗎?

之後,我對舅舅,更多的是見面時畢恭畢敬的問候,內心深處卻少了些許溫情。

舅舅為作者母親祝壽

(四)南下

1985年春節,在廣州某軍校做教官的姨父盛情邀請舅舅到花城過大年。舅舅跟姨父斟酌再三,最後,在姥姥的19個晚輩中,獨選我一人與他一起南下廣州,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

第一次出遠門的我,剛到北京就已經被火車顛簸得頭暈腦脹,茶飯不思了。

舅舅在車上就著白水,啃著從家帶出的幹麵包,一路上不捨得為自己花一分錢,但在北京中轉時,先是帶著土裡土氣的我到天安門前拍照留念,然後在候車室又關切地問我:“你想吃啥,我給你買。你這樣不吃不喝的是沒辦法堅持到廣州的,咱才走了不到四分之一啊。”

當時,我的胃還在翻江倒海,但聽舅舅說肯買吃的給我,還是令我精神為之一振,望著櫥窗裡那些鹵豬蹄、鹵雞腿和各種點心,我咽了咽口水,怯怯地說:“我想吃雞爪子。”

舅舅使勁兒剜了我一眼:“真是隨了你們孔家的根兒了,咋竟想著吃這些不當餓的蹊蹺物。就不想著吃點兒實惠的東西撐肚子。”

當時,我羞愧地立馬改口:“我不吃了,我想吃麵包。”舅舅雖然埋怨,但還是滿足了我的小小要求。火車上,他慈愛地看著我吃東西,還不住地叮囑說:“慢點吃,別噎著。”

這年春節的跨年夜,小姨父在家裡設宴招待他的部分學生和同事吃團圓飯。那天,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觸紅酒,一杯下肚便開始搖搖晃晃躺倒床上了,但是我的頭腦還是清醒的。

我依稀聽得到客廳裡的談話,他們好像在“研究”一封我過去寫給姨夫的信,其中的一位姓李的叔叔問舅舅,你帶來的這個小女孩兒在哪裡上大學,看這信寫得這麼好!

只聽酒後的舅舅頗為自豪地誇起我來:“我家閨女不是大學生,她高中畢業在家待業呢!她是我的侄男外女中,最讓我中意的一個孩子。”

頓了頓,舅舅又說:“我是真心稀罕這閨女。她勤勞,好強,愛讀書,愛寫作,可惜,命不好,家裡窮,從小又沒了他爸…….”

舅舅的話,在那個喜慶的大年夜裡,感動得我趴在床上哭的稀裡嘩啦的。

在那之前,我真的不知道,我在舅舅心中是那麼好的一個女孩兒;我更不知道,舅舅竟然那麼喜歡我!我一直以為舅舅特別鄙視我們“孔家的基因”,之所以要幫襯我家,是因為心疼他的胞姐而無奈為之呢。

大年初一,我和舅舅的關係因為舅舅的那一通誇讚,而有了大逆轉。春節外出遊園賞花兒,走到哪裡,我都親昵地挽著舅舅的胳膊。牛年的春節,讓我在廣州的花海裡,足足地享受到了久違的父愛!

1985年舅舅帶作者南下廣州走親戚

(五)感恩

那年的元宵節過後,舅舅獨自返鄉,我臨時在院校的圖書館找了一份工作。那位元極其欣賞我文字的“李叔叔”,便成了日後與我攜手婚姻的“大樹”。

當年,我們是名副其實的裸婚,但是,婚後的歲月裡,我卻無數次地夢幻過我的唯美婚禮:

我穿著潔白的婚紗,在燈光璀璨的大廳裡,我挽著舅舅的胳膊,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由舅舅牽引著,把我交付於大樹手中……

因為這個夢,我一直對早逝的爸爸心存歉意。幸虧,那只是一個夢而已。或許,因為過早失去父愛,潛意識裡,我在1985年的春節已經悄然把自己當成了舅舅的孩子,所以才夢想著由舅舅代替我的父親完成那一神聖的交接儀式。

我婚後的每次探家,看了老媽之後最渴望的一件事,就是去看舅舅,送給舅舅他喜歡的廣州雙喜煙,按照廣州習俗給舅舅派個利是封,抑或是給舅舅買些兒常用的外用藥,去年,還給了舅舅一套迷彩服…….

我知道,我給予舅舅再多,都難以回報舅舅的厚重恩情。我只不過是想通過這樣的禮數,傳遞一種人間溫情罷了。但每次,都能讓舅舅瘦削的面孔豐盈出燦爛的微笑。

晚年的舅舅,把我和我的大樹當成了他的驕傲之一,我每每有文字見報,舅舅都會逐字逐句地品讀後,再拿到村頭的小店裡霸道地張貼到人家的牆壁上。

他想讓全村的人都知道,他有個會寫文兒的外甥女。

我一直都想找機會把舅舅代入到我的文字中,卻一直“怯情”而遲遲沒有動筆去寫。

聽媽媽說,舅舅打小就有一個從軍夢,卻因為大舅犧牲在戰場上,二舅少年夭折,於是,剩下舅舅這唯一的男丁,只能把自己的夢想深深埋在心底,而遵循著“父母在,不遠遊”的傳統觀念,固守著他的一畝三分地一直陪伴著姥姥、姥爺終老。

所幸的是,小姨嫁了個軍人,這好歹也算完成了舅舅半個未竟的軍旅夢吧。

那些年,小姨夫成了舅舅的人生中最大的驕傲。只要是小姨父探親的日子,舅舅的臉上便會陽光燦爛。好煙好酒,好菜好飯恨不能都攢到小姨父每年一次探親時再用。為此,我爸和二姨父可是沒少吃醋。

舅舅才不理會兩個姐夫的冷嘲熱諷,只管我行我素地優待我的小姨父!

舅舅一生的軍旅夢啊,在姨父轉業後的日子裡,就只能指望著自己的侄男外女替他去延續了。也正因為如此,他對親戚中的每個軍人都會格外地喜歡。

我很難想像,舅舅終年寡言少語的沉默裡,到底疊加了多少不甘在隱忍,多少遺憾在沉澱?

舅舅相送南下,成就了作者的一生姻緣

然後,借來六輛馬車,把我那個窮家的全部家當和我們一家大小九口人,倉促地拉扯到了他的身邊。

那些年,我們一家人可謂是舅舅最大的負擔了。媽媽一直對舅舅心存感恩,所以,家裡有點兒好吃好喝的是一定要留給舅舅的,並要求我們所有兄弟姐妹,必須對舅舅言聽計從,俯首貼耳。

爸爸的冤案平反後,拿到了一筆遺屬補助費。媽媽拿到錢,與舅舅擬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籌建五間大瓦房。這在當時的農村,相當於我目前想在廣州的中軸線上買套商品房一樣遙不可及。

可是,建房,是我家的剛需。一家人不可能零零散散地長期借助在鄰居家。最關鍵是幾個大齡單身哥哥亟待娶媳婦。沒有房子誰肯嫁進門來啊?

於是,一家人在媽媽和舅舅的帶領下,齊心協力把建房當成了頭等大事來抓。

那陣子,舅舅每天從生產隊下工後,草草吃完飯,便急三火四地帶著大表哥到我家幫忙籌備泥瓦石料。

節假日裡,也要趁機趕工。那年的清明節,媽媽借著節氣兒包了頓餃子,以犒勞舅舅、表哥以及其他幫忙的鄰居。

大表哥收工時看到餃子時,驚呼了一聲:“太好了,今天有餃子吃哦!”而舅舅卻厲聲對大表哥說:“咱回家吃,不准在這吃,不知道你大姑家困難嗎?”

舅舅不顧媽媽的再三挽留,強領著大表哥空腹回家了。媽媽看著餃子,眼淚撲簌簌地流。

少不更事的我,當時,並沒有從深層去理解舅舅的良苦用心,反而因為媽媽的流淚而憤憤地想:哼!我們家窮,就沒了吃餃子的資格嗎?

之後,我對舅舅,更多的是見面時畢恭畢敬的問候,內心深處卻少了些許溫情。

舅舅為作者母親祝壽

(四)南下

1985年春節,在廣州某軍校做教官的姨父盛情邀請舅舅到花城過大年。舅舅跟姨父斟酌再三,最後,在姥姥的19個晚輩中,獨選我一人與他一起南下廣州,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

第一次出遠門的我,剛到北京就已經被火車顛簸得頭暈腦脹,茶飯不思了。

舅舅在車上就著白水,啃著從家帶出的幹麵包,一路上不捨得為自己花一分錢,但在北京中轉時,先是帶著土裡土氣的我到天安門前拍照留念,然後在候車室又關切地問我:“你想吃啥,我給你買。你這樣不吃不喝的是沒辦法堅持到廣州的,咱才走了不到四分之一啊。”

當時,我的胃還在翻江倒海,但聽舅舅說肯買吃的給我,還是令我精神為之一振,望著櫥窗裡那些鹵豬蹄、鹵雞腿和各種點心,我咽了咽口水,怯怯地說:“我想吃雞爪子。”

舅舅使勁兒剜了我一眼:“真是隨了你們孔家的根兒了,咋竟想著吃這些不當餓的蹊蹺物。就不想著吃點兒實惠的東西撐肚子。”

當時,我羞愧地立馬改口:“我不吃了,我想吃麵包。”舅舅雖然埋怨,但還是滿足了我的小小要求。火車上,他慈愛地看著我吃東西,還不住地叮囑說:“慢點吃,別噎著。”

這年春節的跨年夜,小姨父在家裡設宴招待他的部分學生和同事吃團圓飯。那天,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觸紅酒,一杯下肚便開始搖搖晃晃躺倒床上了,但是我的頭腦還是清醒的。

我依稀聽得到客廳裡的談話,他們好像在“研究”一封我過去寫給姨夫的信,其中的一位姓李的叔叔問舅舅,你帶來的這個小女孩兒在哪裡上大學,看這信寫得這麼好!

只聽酒後的舅舅頗為自豪地誇起我來:“我家閨女不是大學生,她高中畢業在家待業呢!她是我的侄男外女中,最讓我中意的一個孩子。”

頓了頓,舅舅又說:“我是真心稀罕這閨女。她勤勞,好強,愛讀書,愛寫作,可惜,命不好,家裡窮,從小又沒了他爸…….”

舅舅的話,在那個喜慶的大年夜裡,感動得我趴在床上哭的稀裡嘩啦的。

在那之前,我真的不知道,我在舅舅心中是那麼好的一個女孩兒;我更不知道,舅舅竟然那麼喜歡我!我一直以為舅舅特別鄙視我們“孔家的基因”,之所以要幫襯我家,是因為心疼他的胞姐而無奈為之呢。

大年初一,我和舅舅的關係因為舅舅的那一通誇讚,而有了大逆轉。春節外出遊園賞花兒,走到哪裡,我都親昵地挽著舅舅的胳膊。牛年的春節,讓我在廣州的花海裡,足足地享受到了久違的父愛!

1985年舅舅帶作者南下廣州走親戚

(五)感恩

那年的元宵節過後,舅舅獨自返鄉,我臨時在院校的圖書館找了一份工作。那位元極其欣賞我文字的“李叔叔”,便成了日後與我攜手婚姻的“大樹”。

當年,我們是名副其實的裸婚,但是,婚後的歲月裡,我卻無數次地夢幻過我的唯美婚禮:

我穿著潔白的婚紗,在燈光璀璨的大廳裡,我挽著舅舅的胳膊,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由舅舅牽引著,把我交付於大樹手中……

因為這個夢,我一直對早逝的爸爸心存歉意。幸虧,那只是一個夢而已。或許,因為過早失去父愛,潛意識裡,我在1985年的春節已經悄然把自己當成了舅舅的孩子,所以才夢想著由舅舅代替我的父親完成那一神聖的交接儀式。

我婚後的每次探家,看了老媽之後最渴望的一件事,就是去看舅舅,送給舅舅他喜歡的廣州雙喜煙,按照廣州習俗給舅舅派個利是封,抑或是給舅舅買些兒常用的外用藥,去年,還給了舅舅一套迷彩服…….

我知道,我給予舅舅再多,都難以回報舅舅的厚重恩情。我只不過是想通過這樣的禮數,傳遞一種人間溫情罷了。但每次,都能讓舅舅瘦削的面孔豐盈出燦爛的微笑。

晚年的舅舅,把我和我的大樹當成了他的驕傲之一,我每每有文字見報,舅舅都會逐字逐句地品讀後,再拿到村頭的小店裡霸道地張貼到人家的牆壁上。

他想讓全村的人都知道,他有個會寫文兒的外甥女。

我一直都想找機會把舅舅代入到我的文字中,卻一直“怯情”而遲遲沒有動筆去寫。

聽媽媽說,舅舅打小就有一個從軍夢,卻因為大舅犧牲在戰場上,二舅少年夭折,於是,剩下舅舅這唯一的男丁,只能把自己的夢想深深埋在心底,而遵循著“父母在,不遠遊”的傳統觀念,固守著他的一畝三分地一直陪伴著姥姥、姥爺終老。

所幸的是,小姨嫁了個軍人,這好歹也算完成了舅舅半個未竟的軍旅夢吧。

那些年,小姨夫成了舅舅的人生中最大的驕傲。只要是小姨父探親的日子,舅舅的臉上便會陽光燦爛。好煙好酒,好菜好飯恨不能都攢到小姨父每年一次探親時再用。為此,我爸和二姨父可是沒少吃醋。

舅舅才不理會兩個姐夫的冷嘲熱諷,只管我行我素地優待我的小姨父!

舅舅一生的軍旅夢啊,在姨父轉業後的日子裡,就只能指望著自己的侄男外女替他去延續了。也正因為如此,他對親戚中的每個軍人都會格外地喜歡。

我很難想像,舅舅終年寡言少語的沉默裡,到底疊加了多少不甘在隱忍,多少遺憾在沉澱?

舅舅相送南下,成就了作者的一生姻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