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拔牙前必須向醫生坦白的12類病史!可能會威脅你的生命

導 語:拔牙雖是小事, 但是卻馬虎不得, 因為生命開不了玩笑。 以下病史, 在拔牙前一定要告知醫生!

臨床上經常會遇到一些拔牙患者, 向醫生隱瞞了自己的各類疾病史, 導致拔牙後誘發了本不應出現的併發症。 這與患者對牙科的認知不全、急於求治的心態有關。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與拔牙密切相關的疾病。

1女性月經期

婦女在月經期原則上應當避免拔牙, 因為月經期間拔牙可能發生代償性出血。 但如果患牙疼痛只有拔除才能止痛, 則應在止血措施的保障下才可拔牙。 有研究表明:女性在月經週期的第10天左右拔牙最為適宜,

此時傷口癒合比較快, 不易發生細菌感染。

2女性妊娠期

妊娠期間一般不進行拔牙。 因為妊娠1-3個月拔牙可能導致流產, 妊娠6-9個月拔牙可能誘發早產;如非要拔牙, 在妊娠3-6個月內拔牙比較安全, 對妊娠沒有什麼不良影響;在這個期間拔牙, 還應注意麻醉劑中不可加腎上腺素, 麻醉必須完全, 止痛效果要好;對有習慣性流產或習慣性早產史的病人, 在妊娠期間禁止拔牙。

3心血管疾病患者

有嚴重的心功能不全、風濕性心臟病、心肌梗死、心絞痛和二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等嚴禁拔牙。 一般的心臟病患者, 只要沒有心功能不全的表現(如輕微活動或平臥時心慌氣短), 都可以拔牙。 但拔牙時應做到:麻醉劑中不要加腎上腺素,

以免出現心動過速, 誘發心衰;麻醉完全、動作輕巧, 儘量減少不良刺激、出血或損傷;拔牙前後應給予抗感染預防處理, 因為心臟病患者的抵抗力降低, 較正常人容易合併感染;長期服用肝素、阿斯匹林等抗凝血藥的要先行停藥3天再拔牙。

4高血壓患者

收縮壓在180毫米汞柱以上或舒張壓在100毫米汞柱以上的, 拔牙後出血難止, 會引起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因此, 這些患者應先降壓治療, 血壓控制好後拔牙。

5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病人的機體免疫力降低, 術後容易發生感染。 病情重者應暫緩拔牙, 對於必須拔牙的, 應請內科醫師會診, 術前服藥數周控制血糖穩定(一般拔牙適應症要求血糖控制在8.88mmol/L以下)。

拔牙手術前後應使用抗生素以防併發感染。

6肝、腎疾病患者

急性期肝炎或肝功能損害嚴重者應暫緩拔牙, 因為此類肝病可導致術後出血不止, 必須待疾病好轉後, 並做好充足的術前準備, 再行拔牙術;有嚴重腎功能損害者不能拔牙, 以免引起腎功能衰竭;一般腎臟病較輕者, 拔牙前應注射抗生素, 以防拔牙造成的暫時性菌血症導致腎病急性發作。

7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

此類病人可因感染、手術、焦慮而引起甲狀腺危象, 重者可引起衰竭甚至死亡, 故不宜貿然拔牙。 如必須拔牙時應做詳細檢查, 使其基礎新陳代謝在+20%以下, 脈搏每分鐘100次以下, 麻藥中不加腎上腺素類血管收縮劑, 手術前後應服用抗生素。

8急性傳染病患者

嚴重肺結核、營養不良、過度疲勞都可以降低機體的抵抗力, 延遲傷口癒合, 合併感染, 因此應暫緩拔牙。

9器質性及功能性神經疾病患者

有這種病的患者, 應考慮術中及手術後誘發疾病發作的可能性。 如必須拔牙, 應在神經內科醫生會診並治療後才能進行手術, 術前還應給予鎮靜劑。

10放射性治療的患者

腫瘤患者禁忌單獨拔牙, 而應在切除腫瘤的同時, 連同患牙整塊切除;在放射治療期間及治療結束後一年內不宜拔牙, 以免引起放射性骨髓炎;放療後若必須拔牙時, 應使用抗生素預防術後感染。

11牙齒急性炎症的患者

必須等急性炎症控制後才能進行拔牙。 如在患牙區有經久不愈的潰瘍、腫物時應先取活檢, 排除惡性腫瘤後再拔牙。

12血液病患者

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壞血病等血液疾病的患者, 如果貿然拔牙, 很可能因自身凝血功能不足而出現術後血流不止的情況, 因此要避免拔牙。 對於有長期貧血史、自述日常狀態良好者, 應做血常規檢查後視具體情況而定, 一般血紅蛋白在80g/L(8g/dl)以上者可拔牙。

綜上所述, 拔牙前如實告知醫生自己的疾病史, 對拔牙過程中規避風險殊為重要。 這樣,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與病史, 決定是否進行拔牙手術或做好相應準備, 如選擇合適的麻藥、停用一些抗凝血藥、是否需要在心電監護下進行拔牙等等。

作 者 / 沈 碩 來 源 / 健康鎮江

編輯:木森的夏天

24小時醫學頻道不僅可以觀看現場網路直播, 還可以下載“24小時醫學”app同步觀看哦,過後還可無限看回播,足不出戶掌握最新專業醫學資訊。

讓醫學更有趣有料

還可以下載“24小時醫學”app同步觀看哦,過後還可無限看回播,足不出戶掌握最新專業醫學資訊。

讓醫學更有趣有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