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這個冬天有點暖

點擊上方“文明濟南” 可以訂閱哦!

19日晚上8點, 跟平常一樣, 小劉帶著熱飯熱菜去看望老人。

19 日晚, 除了小劉, 還有熱心市民給流浪老人送包子。

一個多月前, 一名七旬的流浪老人因不願去救助站, 日夜待在路口一處公廁。 天氣寒冷, 公廁保潔員也讓老人在這裡住了下來。 近半個月, 每天中午及晚上, 一名男子都會來給流浪老人送飯, 之後匆匆離去。 在他的帶動下, 不少過路市民也給老人買些吃的……這一幕幕熱心舉動溫暖著經一緯一附近市民。

19日, 記者多方打聽蹲守, 找到堅持給老人送飯的“神秘小哥”。 他是一名在創業的大四學生, 對個人資訊卻不願過多透露。

流浪老人蝸居公廁月餘有人送飯住得“還好”

19日下午2點多, 經一緯一路口, 一名頭髮花白的老人靠在路口公廁南牆邊, 雙手揣在一起, 身披一件髒兮兮的破舊大衣, 眯眼打盹。 公廁門口洗手池旁, 放著一個黑色塑膠袋, 裡面裝著一床棉被和好心人給他送來的兩包蛋黃派。

老人自稱姓張, 今年70多歲, “我沒孩子也沒家, 就這樣過, 過一天算一天。 誰想大冷天待在這裡, 可我也不知道能去哪裡。 ”老張說, 晴天時, 他會向外挪兩步, 坐在公廁邊曬曬太陽。 有時也會去附近的小餐館外面找點剩菜剩飯,

填飽肚子, “冷的時候, 我就買點辣椒吃, 吃了以後渾身發熱, 比多穿兩件衣服都管用。 ”

“他是一名流浪漢, 一個多月前就‘占’著廁所不走了。 ”談及老人, 公廁保潔員也有些無奈。 她稱, 老人因天氣寒冷找不到避風場所才住在公廁。 “每天晚上公廁都要求鎖門, 為了照顧老人, 經常僅將公廁鐵門拉上但不上鎖。 ”保潔員曾數次建議老人去救助站, 均被拒絕, “他說救助站住得不自在, 還是在這裡好, 每天還有很多人給他送吃的。 特別是一個小夥子, 幾乎每天都看見他給老人送飯。 ”不忍老人受凍沒飯吃一天送兩頓熱飯

對於給老張送飯的小夥子, 周圍的人都不知道更多的資訊。 “看著年紀不大,

20多歲吧。 有時中午能看見他送, 有時晚上能看到。 ”多名附近居民猜測, 小夥子可能住在附近。

19日傍晚, 記者再次來到經一緯一路口附近。 19:30左右, 夜幕早已降臨, 路上行人逐漸減少, 老張拿出棉被衣物依靠在公廁外牆根。 一名戴著帽子、穿著深色羽絨服的年輕男子提著一個方便袋, 朝公廁走來。 老張見到年輕男子有些興奮, 開心地笑起來。

年輕男子將方便袋交給老張。 袋子裡裝著一個飯盒, 裡面有一份熱騰騰的麵條, 還有雞蛋、雞肉和青菜。 “不忍心看老人受凍挨餓, 才給他送飯。 ”年輕男子稱, 他與老人並不認識, 已給老人送了半個多月飯。 “早晨沒時間送, 一般是中午和晚上。 ”男子表示, 給老人的飯菜都不是剩飯剩菜, 有時候涼了, 他還會熱熱再送過來,

“既然是送飯, 就讓老人吃得舒服一點兒。 ”

根據居民描述及記者與該男子交談, 他應該就是居民口中描述的熱心小夥。 然而, 當記者表明身份, 想瞭解更多事情時, 他一度拒絕透露更多資訊。 “我只是盡自己所能, 幫幫老人。 你們可以宣傳正能量, 但別宣傳我個人。 ”他始終認為, 每天為流浪老人送飯, 其實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僅透露是大四創業學生善心舉動帶動周圍人

當天20:00左右, 一位過路老太太看到蹲在牆根吃飯的老張後, 掏出手提袋裡的兩個包子放到他的飯盒裡。 記者在白天採訪時, 附近居民也稱, 除了這名小夥子給老人送飯外, 還有不少熱心市民也會從幾百米外的速食店為老人買飯, “這些熱心人的舉動讓大家都看在眼裡, 願意幫助流浪老人。”

經過溝通,熱心小夥最終透露些許資訊。他姓劉,是名駐濟高校大四學生,家裡條件並不優越,大學期間一直在勤工儉學,目前租了一個地方創業。“我距離老人待的地方很近,地理位置也方便,正好也是做外賣。最近生意還可以,雖然我也沒有太多錢,但總比老人富裕點兒,他沒兒沒女的,該幫幫他。有時候只能忙過飯點,才能給他送過來。”小劉說,現在家裡知道了這個情況,也很支援他。

“我在這裡,能每天過去給他送飯,以後他又怎麼辦?”小劉說出了自己的擔憂,“等明年4月我要回學校準備畢業,就沒辦法再送飯了。”他希望,能有更多好心人幫助在外的流浪者。

●記者手記:溫晴的冬天溫情的濟南

老舍先生的名作《濟南的冬天》中,有這樣一句話:“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說起來,濟南的冬天,除了溫晴的天氣,還有處處的溫情。

幾天前,山航的夏雲飛給園林工人“加菜”,速食店的監控記錄了暖心一幕;一個月前,名叫王昭的小夥子也做了同樣的事,給環衛工加餐;一個半月前,一10歲男童過馬路時被車碾壓,過路數十名市民抬車救人;4個月前,雨夜中在濟務工的濱州姑娘給路邊的流浪漢買來熱騰騰的飯菜……

雖然只是一件件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但每一件都在感動著我們。他們本不需要這樣做,因自己覺著“看不下去環衛工這樣辛苦,也不忍心讓流浪漢在寒冬裡挨餓受凍”,所以堅持一天天地做著凡人善舉。

可能在他們看來,做的是再普通不過的小事,或許只是一次路過,就認為該幫一把。也正是這些小事,讓冬天的寒風不再刺骨,讓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感受到溫暖,讓整座城市變得更暖人心。其實,濟南的這個冬天,一點兒也不冷。

以上圖文來自濟南時報。

文明濟南

wenmingjn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願意幫助流浪老人。”

經過溝通,熱心小夥最終透露些許資訊。他姓劉,是名駐濟高校大四學生,家裡條件並不優越,大學期間一直在勤工儉學,目前租了一個地方創業。“我距離老人待的地方很近,地理位置也方便,正好也是做外賣。最近生意還可以,雖然我也沒有太多錢,但總比老人富裕點兒,他沒兒沒女的,該幫幫他。有時候只能忙過飯點,才能給他送過來。”小劉說,現在家裡知道了這個情況,也很支援他。

“我在這裡,能每天過去給他送飯,以後他又怎麼辦?”小劉說出了自己的擔憂,“等明年4月我要回學校準備畢業,就沒辦法再送飯了。”他希望,能有更多好心人幫助在外的流浪者。

●記者手記:溫晴的冬天溫情的濟南

老舍先生的名作《濟南的冬天》中,有這樣一句話:“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說起來,濟南的冬天,除了溫晴的天氣,還有處處的溫情。

幾天前,山航的夏雲飛給園林工人“加菜”,速食店的監控記錄了暖心一幕;一個月前,名叫王昭的小夥子也做了同樣的事,給環衛工加餐;一個半月前,一10歲男童過馬路時被車碾壓,過路數十名市民抬車救人;4個月前,雨夜中在濟務工的濱州姑娘給路邊的流浪漢買來熱騰騰的飯菜……

雖然只是一件件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但每一件都在感動著我們。他們本不需要這樣做,因自己覺著“看不下去環衛工這樣辛苦,也不忍心讓流浪漢在寒冬裡挨餓受凍”,所以堅持一天天地做著凡人善舉。

可能在他們看來,做的是再普通不過的小事,或許只是一次路過,就認為該幫一把。也正是這些小事,讓冬天的寒風不再刺骨,讓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感受到溫暖,讓整座城市變得更暖人心。其實,濟南的這個冬天,一點兒也不冷。

以上圖文來自濟南時報。

文明濟南

wenmingjn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