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銳參考|中國已成為人工智慧領軍者:我們與"AI女神"李飛飛聊了聊

“在人工智慧的世界裡, 中國早已覺醒, 並已迅速成為領軍者之一。 ”全球人工智慧知名科學家、有著“AI女神”美譽的李飛飛說。

李飛飛是美國穀歌雲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谷歌AI中國中心負責人、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 近日, 李飛飛在北京接受了小銳的專訪, 暢談她對人工智慧基礎研究和技術發展、應用和產業化、以及中美研究與人才合作的看法。

資料圖:李飛飛在谷歌開發者大會演講。

“有人說人工智慧會帶來災難, 我卻覺得帶來災難的是人自己”

銳參考:您以視覺處理方面AI研究的研究而聞名, 能否請您做一個簡單的判斷, 視覺AI的能力目前大概相當於人類幾歲?

李飛飛:站在學術的角度, 我可能不會給一個很簡單的答案。 機器的智慧和人類的智慧是很難比的。

以視覺來說, 我們的視覺認知非常豐富, 會對整個場景有整合的理解。

包括我不到2歲的女兒, 她看到一個房間, 就會知道障礙物在哪兒, 這個房間走路滑不滑, 要去哪兒抓一個蘋果, 旁邊是不是還有一個喜歡的玩具。 但是, 電腦有可能認識許多車, 比如3000種, 但卻很少有人能把3000種車的名字或者800種鳥的種類都背下來。 從這個角度講, 機器又比任何人都先進。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講, 機器即使可以背3000種車, 但它完全沒有一個整體的場景理解。 這也是人工智慧和人類智慧的一個現實狀態。

銳參考:今年AlphaZero又讓人們驚豔, 您認為我們離強人工智慧或者通用人工智慧還有多遠?

李飛飛:你看我們發展飛行事業那麼多年了, 我們也沒有造出一隻小鳥。 作為一個人工智慧的研究者, 我自己也不太願作這種預測,

第一這種預測可能會出錯, 第二的話我更願意踏踏實實一步一步的去做。

我常跟學生說一句上世紀70十年代人工智慧學術界的名言“今天的人工智慧是一台可以下最好的棋的電腦, 即使是這個房間已經著火了。 “這意味著, 人工智慧的確可以做一些具體的、很了不起的工作, 但是它並不能夠理解所有的場景和環境背景。 人雖然可能下不好棋, 但是知道著火的時候要跑出去。 這是一個我們如何構建智慧型機器和定義智慧型機器的問題。

銳參考:人工智慧的一個重要參照學科就是腦科學。 著名生物學家施一公有一個猜想——大腦的神經原之間可能是一種量子糾纏到整體學的方式運作。 您覺得學科交叉發展後,

有沒有可能產生跟人腦相比擬的人工智慧?

李飛飛:腦科學一定是人工智慧的一個靈感來源。 神經網路正是來自於上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貓視覺皮層實驗)對貓腦視覺系統的研究。 可以說, 沒有當初這個神經生物學的進步, 也就沒有今天的神經網路, 或者今天的神經網路會延遲發展。 從這個角度講, 從過去到未來, 我都會非常重視和看好腦科學、認知學對AI的影響。

銳參考:目前人們對未來AI有不同觀點, 有的很樂觀, 有的很悲觀, 認為AI將會對人類造成威脅。 您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李飛飛:我一直在說一句話, 機器沒沒有獨立的價值, 機器的價值是人的價值。 所以說機器的應用是一個工具,

再好的工具也是依附於人的價值之上。 當很多人說人工智慧會帶來災難, 我卻覺得每一次給人類社會帶來災難的是人自己。 我更看重的是, 我們怎麼去創造人工智慧, 怎麼去應用人工智慧, 怎麼去交流人工智慧。 這是最最重要的問題。

AI視覺和自然語言應用廣泛

銳參考:視覺處理方面, AI在研究和應用方面都有什麼最新進展?未來應用發展怎樣, 尤其是與人的生活相關的?

李飛飛:研究方面講, 基礎的科學在思路上會比應用走的遠一些, 它會去嘗試未知和不可行的東西。 過去幾年, 物體識別的認知在電腦視覺上已經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 接下來令我自己更興奮的是超越物體識別的視覺工作, 比如說我最近一直關注的“關係理解”、“全景理解”、“視覺推理”等。

在應用方面,我認為基礎研究在物體識別上相對成熟,特別是人臉識別和物體跟蹤有廣泛的應用場景。中國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人臉識別做得很好的有好幾家獨角獸的創業公司,跟視覺有關的都是以人臉識別為主要產品的。此外,無人車技術也大量依靠物體跟蹤、物體識別的應用場景。

電腦視覺和人相關的有很多,涵蓋衣食住行很多方面。如果把“衣”當成一個購物的的代名詞的話,視覺在購物場景有非常多的應用,可能拿一個手機掃一下我就能夠知道我想買什麼。在“住”的方面,比如可以通過人臉識別讓社區進出更安全。

不過,我覺得更深刻的一些應用會對每個人的生活發生深遠影響,包括醫療、教育等。如今電腦視覺在醫療影像和病理分析,尤其是病理圖片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但實際上還有很多未發掘的視覺方面的應用場景,比如整個醫療系統的工作流程,對病人護理狀況的即時跟蹤,甚至醫生行為和病人交流等等。這些聽起來有點科幻,但都是我們已經開始關注的電腦視覺對醫療的影響。

銳參考:AI技術在自然語言處理的方面有哪些最新的進展和應用呢?

李飛飛:自然語言和電腦視覺都是AI領域裡重中之重的子領域。今天,AI的自然語言和語音結合越發緊密了。語音辨識是人機交互應用場景一個最重要的技術突破口,我非常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不管是人和車的互動,還是人跟設備的互動,都可以用自然語言的方式來實現。這個應用場景非常非常廣泛,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不管是小孩還是老人都可以享受到這種AI的成果。

人工智慧將催生新的產業

銳參考:您說過人工智慧是第四次工業革命重要的推動力,那麼AI將會怎樣革命性的顛覆傳動產業呢?

李飛飛:這一年我從學術界到工業界,讓我作為一個AI研究者對很多AI可能的應用場景展開了思考,而且與雲相關的業務主要面對傳統的垂直產業,包括金融服務、媒體娛樂、商業、醫療、能源、教育、製造等等不同的傳統行業。人工智慧在這些行業它的推動才剛剛起步,但是它的需求量極大。

比如在金融服務行業,AI對甄別欺詐、個性化等方面有根本性的改變;製造業方面,AI將優化整個生產,並一直推動機器人智慧製造的應用;在能源和環境領域,越來越多的政府和公司都意識到,需要採集大量環境的資料,包括海洋、土地、大氣等等,由此做資料分析和計算,而不論是大資料分析還是電腦視覺,都會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銳參考:人工智慧會催生什麼新的產業嗎?

李飛飛:這是一個很好玩的問題。我覺得會催生新的產業,但我想把這個想像力留給更多人。人類的文明史一次次證明,科技進步將帶來大量機遇。當年馮·諾依曼發明電腦時,人們根本沒有預想到軟體工程會成為一個行業。今天的互聯網公司翹動了21世紀初期的經濟,未來的機遇一定會越來越多。我們需要有足夠的想像力。

銳參考:您從學術界進入產業界,當時是怎麼考慮的?學術界和產業界怎麼能更好地融合,從而推動整個領域的發展?

李飛飛:我很幸運可以既保持學術界的實驗室,又能擔任穀歌的工作。作為一個人工智慧研究者,我看到了人工智慧已經來到的歷史時刻,那就是已經走出的實驗室進入了產業的應用。

進入產業界的初衷是想讓AI普世化,把AI技術帶給最多的人、最多的產業,Cloud平臺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普世化的平臺。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區別,其實還是像河流一樣,畢竟學術界應該做更源頭的東西。產業界也做研究,像Google這樣的大公司會做研究。小一點的公司也許戰線還會拉得長一點,既做基礎研究也做落地的研發。

要說產業界和學術界怎麼結合,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交流。學術界最大的兩個責任是培養學生和做源頭的研究,而產業界最大的責任是把最好的產品和服務帶給人們。人工智慧對產業有巨大影響力和推動力,更需要業界和學術界多交流與合作。

銳參考:您對傳統產業人工智慧化的過程有什麼好的建議?

李飛飛:我想分享兩個心得。

第一個心得是,人工智慧,像所有的重要科學技術一樣,源頭來自基礎研究。長江那麼長,最重要的是它的源頭,沒有源頭就沒有源源不斷的流水;沒有基礎研究也就沒有人工智慧等科技源源不斷的發展。基礎研究是世界性的問題,需要政府的支援、業界的支持。這是我自己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

第二個心得是,人工智慧作為一個科技,也像很多科技一樣改變著人的生活,改變著社會結構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對科技給人類的影響抱有一種敬畏的心理。因而,人工智慧的發展需要全社會各界參與,共同思考討論人工智慧對社會的影響,包括政策制定、對基礎科學支援等等都需要各界的思考和聲音。

“科學沒有國界,人工智慧需要全球人才參與研究”

銳參考:中國已經把人工智慧作為一種國家戰略考慮。

李飛飛:這方面中國做得很好。中國政府7月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說明政府已經在思考。希望能有更多思考者來參與,包括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法律專家,都來參與關於人工智慧對社會影響的討論。

銳參考:中美在AI的應用和研究領域可以進行哪些合作?

李飛飛:我真心希望AI有很好的國際合作。我相信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對人類的影響也是給全人類的,比如智慧醫療能夠給缺醫少藥的地區帶來更多的好處。人工智慧作為一個重要的科學領域,需要動用全球的人才來參與研究。中國是一個崛起的大國,在世界所擔當的科技責任、政治責任、文化責任都越來越顯著。在AI領域,促進大國之間的合作將產生巨大好處。

合作才增進交流,交流增進理解,理解才能增進相互包容,共同成長進步。一些人把人工智慧看成競爭的手段,但作為一個科學家,我看到的是合作和交流。

銳參考:怎樣評價中美目前AI人才狀況?

李飛飛:人工智慧人才是全球稀缺的。人工智慧是一個迅速成長的新興科技,大家都沒有預想到它的影響這麼大。基礎研究帶動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支持基礎研究,就像長江源頭不斷一樣。今天,中國電腦科學發展很好,AI人才也非常優秀,但不管在中國還是在美國,AI人才都非常緊俏,我希望雙方可以通過更多合作,共同促進AI人才的培養。

在應用方面,我認為基礎研究在物體識別上相對成熟,特別是人臉識別和物體跟蹤有廣泛的應用場景。中國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人臉識別做得很好的有好幾家獨角獸的創業公司,跟視覺有關的都是以人臉識別為主要產品的。此外,無人車技術也大量依靠物體跟蹤、物體識別的應用場景。

電腦視覺和人相關的有很多,涵蓋衣食住行很多方面。如果把“衣”當成一個購物的的代名詞的話,視覺在購物場景有非常多的應用,可能拿一個手機掃一下我就能夠知道我想買什麼。在“住”的方面,比如可以通過人臉識別讓社區進出更安全。

不過,我覺得更深刻的一些應用會對每個人的生活發生深遠影響,包括醫療、教育等。如今電腦視覺在醫療影像和病理分析,尤其是病理圖片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但實際上還有很多未發掘的視覺方面的應用場景,比如整個醫療系統的工作流程,對病人護理狀況的即時跟蹤,甚至醫生行為和病人交流等等。這些聽起來有點科幻,但都是我們已經開始關注的電腦視覺對醫療的影響。

銳參考:AI技術在自然語言處理的方面有哪些最新的進展和應用呢?

李飛飛:自然語言和電腦視覺都是AI領域裡重中之重的子領域。今天,AI的自然語言和語音結合越發緊密了。語音辨識是人機交互應用場景一個最重要的技術突破口,我非常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不管是人和車的互動,還是人跟設備的互動,都可以用自然語言的方式來實現。這個應用場景非常非常廣泛,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不管是小孩還是老人都可以享受到這種AI的成果。

人工智慧將催生新的產業

銳參考:您說過人工智慧是第四次工業革命重要的推動力,那麼AI將會怎樣革命性的顛覆傳動產業呢?

李飛飛:這一年我從學術界到工業界,讓我作為一個AI研究者對很多AI可能的應用場景展開了思考,而且與雲相關的業務主要面對傳統的垂直產業,包括金融服務、媒體娛樂、商業、醫療、能源、教育、製造等等不同的傳統行業。人工智慧在這些行業它的推動才剛剛起步,但是它的需求量極大。

比如在金融服務行業,AI對甄別欺詐、個性化等方面有根本性的改變;製造業方面,AI將優化整個生產,並一直推動機器人智慧製造的應用;在能源和環境領域,越來越多的政府和公司都意識到,需要採集大量環境的資料,包括海洋、土地、大氣等等,由此做資料分析和計算,而不論是大資料分析還是電腦視覺,都會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銳參考:人工智慧會催生什麼新的產業嗎?

李飛飛:這是一個很好玩的問題。我覺得會催生新的產業,但我想把這個想像力留給更多人。人類的文明史一次次證明,科技進步將帶來大量機遇。當年馮·諾依曼發明電腦時,人們根本沒有預想到軟體工程會成為一個行業。今天的互聯網公司翹動了21世紀初期的經濟,未來的機遇一定會越來越多。我們需要有足夠的想像力。

銳參考:您從學術界進入產業界,當時是怎麼考慮的?學術界和產業界怎麼能更好地融合,從而推動整個領域的發展?

李飛飛:我很幸運可以既保持學術界的實驗室,又能擔任穀歌的工作。作為一個人工智慧研究者,我看到了人工智慧已經來到的歷史時刻,那就是已經走出的實驗室進入了產業的應用。

進入產業界的初衷是想讓AI普世化,把AI技術帶給最多的人、最多的產業,Cloud平臺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普世化的平臺。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區別,其實還是像河流一樣,畢竟學術界應該做更源頭的東西。產業界也做研究,像Google這樣的大公司會做研究。小一點的公司也許戰線還會拉得長一點,既做基礎研究也做落地的研發。

要說產業界和學術界怎麼結合,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交流。學術界最大的兩個責任是培養學生和做源頭的研究,而產業界最大的責任是把最好的產品和服務帶給人們。人工智慧對產業有巨大影響力和推動力,更需要業界和學術界多交流與合作。

銳參考:您對傳統產業人工智慧化的過程有什麼好的建議?

李飛飛:我想分享兩個心得。

第一個心得是,人工智慧,像所有的重要科學技術一樣,源頭來自基礎研究。長江那麼長,最重要的是它的源頭,沒有源頭就沒有源源不斷的流水;沒有基礎研究也就沒有人工智慧等科技源源不斷的發展。基礎研究是世界性的問題,需要政府的支援、業界的支持。這是我自己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

第二個心得是,人工智慧作為一個科技,也像很多科技一樣改變著人的生活,改變著社會結構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對科技給人類的影響抱有一種敬畏的心理。因而,人工智慧的發展需要全社會各界參與,共同思考討論人工智慧對社會的影響,包括政策制定、對基礎科學支援等等都需要各界的思考和聲音。

“科學沒有國界,人工智慧需要全球人才參與研究”

銳參考:中國已經把人工智慧作為一種國家戰略考慮。

李飛飛:這方面中國做得很好。中國政府7月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說明政府已經在思考。希望能有更多思考者來參與,包括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法律專家,都來參與關於人工智慧對社會影響的討論。

銳參考:中美在AI的應用和研究領域可以進行哪些合作?

李飛飛:我真心希望AI有很好的國際合作。我相信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對人類的影響也是給全人類的,比如智慧醫療能夠給缺醫少藥的地區帶來更多的好處。人工智慧作為一個重要的科學領域,需要動用全球的人才來參與研究。中國是一個崛起的大國,在世界所擔當的科技責任、政治責任、文化責任都越來越顯著。在AI領域,促進大國之間的合作將產生巨大好處。

合作才增進交流,交流增進理解,理解才能增進相互包容,共同成長進步。一些人把人工智慧看成競爭的手段,但作為一個科學家,我看到的是合作和交流。

銳參考:怎樣評價中美目前AI人才狀況?

李飛飛:人工智慧人才是全球稀缺的。人工智慧是一個迅速成長的新興科技,大家都沒有預想到它的影響這麼大。基礎研究帶動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支持基礎研究,就像長江源頭不斷一樣。今天,中國電腦科學發展很好,AI人才也非常優秀,但不管在中國還是在美國,AI人才都非常緊俏,我希望雙方可以通過更多合作,共同促進AI人才的培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