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是全國第一份振興鄉村的宣言書!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鄧大才為何如此評價?

“這是全國第一份鄉村振興綱要、第一份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綱要、第一份振興鄉村的行動指南、第一份振興鄉村的宣言書!”12月20日上午,

以規劃引領鄉村振興——《遼寧省新民市鄉村振興規劃綱要》新聞發佈會在瀋陽市人民政府新聞發佈廳召開。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鄧大才如此評價!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有目標、有舉措、有步驟地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按照省和瀋陽市關於縣域經濟發展的工作要求, 新民市與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合作, 研究起草了《新民市鄉村振興規劃綱要》, 並舉行新聞發佈會。

新民市市委書記顧少清、市政府市長周鵬舉、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暨政治科學高等研究院(籌)院長鄧大才、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胡平江作新聞發佈。 瀋陽市發改委農村經濟處處長魏興盛, 新民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宋一甲, 新民市委常委、辦公室主任柴靜祥參加會議。 會議由瀋陽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劉壯野主持。

會上, 新民市政府市長周鵬舉介紹了新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鄧大才發佈了新民市鄉村振興規劃的創新特點。 他指出, 《新民市鄉村振興規劃綱要》是我國第一份較為系統完善的縣市級“鄉村振興”綱要, 具有路徑探索、改革示範、特色實踐的重要意義。 對於東北、瀋陽和新民來說, 振興鄉村, 資源非常豐富, 缺少的是“金點子”, 缺少的是市場的機制、資本的力量,

特別是缺少將資源變成資本的機制、將農民組織起來的機制、將不適宜的體制機制突破的機制。 所以, 新民的鄉村振興, 就是要在《規劃》的指導下, 在體制、機制上突破, 堅持示範引路、重點突破、以點帶面, 做到“起、承、轉、合”。

“起”就是要建立群眾組織機制、幹部激勵機制, 將群眾動員起來, 將幹部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承”就是要建立好對接機制、引進機制、消化和轉化機制, 上接政策、下接地氣, 外引先進, 內培基礎。 “轉”就是要建立市場轉換機制、資本擴張機制, 將新民豐富的物質資源、人力資源通過市場轉換成資本, 撬動龐大的農村資源。 “合”就是要做好融合機制、整合機制、組合機制、聯合機制, 實現農業、農村、農民的共同發展,

城鄉統籌發展, 一二三產融發展, “四化”同步發展, 推經濟社會全面進步。

顧少清發佈了《新民市鄉村振興規劃綱要》內容, 介紹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戰略舉措和重點任務。

《規劃綱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結合新民實際, 推進人力資源、社會資源在鄉村有效聚合,力爭把新民建設成為瀋陽乃至東北的“現代農業展示區”“生態宜養區”“文明傳承區”“治理示範區”。堅持整體統籌、分類指導、分級負責、分步實施的原則,體現了規劃性、自主性、參與性的特點,突出了改革方式、體制機制、改革主體等方面的創新,通過功能表式自選改革任務、“有改革有獎勵、不改革不獎勵”、創新“N+X”考核機制等措施,調動鄉鎮、村屯自下而上改革的積極性。特別是堅持以“村屯共治”為核心抓手,致力於破解“在哪振興、如何振興、誰來振興、依何振興、持續振興”等難題,通過政府、村集體、農民、企業等多元主體參與,促進村屯的全面發展,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

《規劃綱要》提出了五個方面70余項重點任務:

一是以要素聚合實現產業興旺,提出了“全域產業體”的理念,發揮新民農業綠色、生態、文化傳承等功能,推進產業特色升級、綠色提質、品牌發展、融合發展、創意發展、有序發展,建設瀋陽乃至東北的“菜籃子”配給區、農業文明體驗區和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展示區。

二是以協調發展實現生態宜居,提出了“以產業標準倒逼生態標準”的理念,建立綠色生產治理機制、宜居生活治理機制、生態修復治理機制、生態分級獎勵機制、公共服務配套機制,建設生態宜養區和東北地區綠色發展示範區。

三是以多元激勵實現鄉風文明,提出鄉土載體承接的理念,創新優秀文化宣傳載體、優秀文化宣傳形式、優秀鄉賢參與機制、文明鄉風培育機制,構建農村社會正向能量體。

四是以平臺創新實現治理有效,強化黨組織的引領功能,構建“黨建同心圓”,強化村組織的村莊治理能力、經濟社會組織的治理功能,建立村莊治理協商平臺、法治服務機制、政策資金整合機制,推進“德治、法治、自治”三位一體建設。

五是以發展共用實現生活富裕,組建投融資平臺,優化營商環境,建立農民創新創業平臺,建立村屯幫帶機制,推廣產業代管機制,創新農民經營組織形式,提升政府、村集體統籌分配能力,實現農民收入水準的大幅提高。

新聞發言人現場回答了媒體記者提問。鄧大才教授介紹,《新民市鄉村振興規劃綱要》,是全國第一份鄉村振興綱要、第一份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綱要、第一份振興鄉村的行動指南、第一份振興鄉村的宣言書。不難看出,新民市過去一直在思考和實施振興鄉村工作,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這一戰略正好與新民市的思考和實踐相一致,所以新民市第一時間推出了這份《規劃綱要》,可以將其定為:以規劃引領鄉村振興。

本次新聞發佈會邀請到了國家、省和瀋陽市30餘家媒體,共同對《遼寧省新民市鄉村振興規劃綱要》進行見證。新聞發佈會結束後,相關人員回答了媒體所提出的具體問題,並對《規劃綱要》的具體內容進行瞭解讀和交流。

推進人力資源、社會資源在鄉村有效聚合,力爭把新民建設成為瀋陽乃至東北的“現代農業展示區”“生態宜養區”“文明傳承區”“治理示範區”。堅持整體統籌、分類指導、分級負責、分步實施的原則,體現了規劃性、自主性、參與性的特點,突出了改革方式、體制機制、改革主體等方面的創新,通過功能表式自選改革任務、“有改革有獎勵、不改革不獎勵”、創新“N+X”考核機制等措施,調動鄉鎮、村屯自下而上改革的積極性。特別是堅持以“村屯共治”為核心抓手,致力於破解“在哪振興、如何振興、誰來振興、依何振興、持續振興”等難題,通過政府、村集體、農民、企業等多元主體參與,促進村屯的全面發展,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

《規劃綱要》提出了五個方面70余項重點任務:

一是以要素聚合實現產業興旺,提出了“全域產業體”的理念,發揮新民農業綠色、生態、文化傳承等功能,推進產業特色升級、綠色提質、品牌發展、融合發展、創意發展、有序發展,建設瀋陽乃至東北的“菜籃子”配給區、農業文明體驗區和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展示區。

二是以協調發展實現生態宜居,提出了“以產業標準倒逼生態標準”的理念,建立綠色生產治理機制、宜居生活治理機制、生態修復治理機制、生態分級獎勵機制、公共服務配套機制,建設生態宜養區和東北地區綠色發展示範區。

三是以多元激勵實現鄉風文明,提出鄉土載體承接的理念,創新優秀文化宣傳載體、優秀文化宣傳形式、優秀鄉賢參與機制、文明鄉風培育機制,構建農村社會正向能量體。

四是以平臺創新實現治理有效,強化黨組織的引領功能,構建“黨建同心圓”,強化村組織的村莊治理能力、經濟社會組織的治理功能,建立村莊治理協商平臺、法治服務機制、政策資金整合機制,推進“德治、法治、自治”三位一體建設。

五是以發展共用實現生活富裕,組建投融資平臺,優化營商環境,建立農民創新創業平臺,建立村屯幫帶機制,推廣產業代管機制,創新農民經營組織形式,提升政府、村集體統籌分配能力,實現農民收入水準的大幅提高。

新聞發言人現場回答了媒體記者提問。鄧大才教授介紹,《新民市鄉村振興規劃綱要》,是全國第一份鄉村振興綱要、第一份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綱要、第一份振興鄉村的行動指南、第一份振興鄉村的宣言書。不難看出,新民市過去一直在思考和實施振興鄉村工作,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這一戰略正好與新民市的思考和實踐相一致,所以新民市第一時間推出了這份《規劃綱要》,可以將其定為:以規劃引領鄉村振興。

本次新聞發佈會邀請到了國家、省和瀋陽市30餘家媒體,共同對《遼寧省新民市鄉村振興規劃綱要》進行見證。新聞發佈會結束後,相關人員回答了媒體所提出的具體問題,並對《規劃綱要》的具體內容進行瞭解讀和交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