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又一美國名校中國留學生抑鬱自殺!留學生到底要承受多大的壓力?

近幾年, 隨著赴國外求學的學生數量不斷上漲, 留學生自殺事件也時常爆出, 尤其是接連不斷的美國名校優秀留學生的自殺事件,

更讓人忍不住歎息。

就在前幾天, 一名就讀于康奈爾大學的中國留學生田秀苗(Xiumiao Tian, 音譯)選擇在公寓裡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根據調查, 出事時正值康奈爾大學期末考試周, 田秀苗在離世前曾發電郵給同學, 對無法完成期末項目表示抱歉。 同學也正是在收到郵件後報警, 警方到達公寓後發現她身亡。 目前警方正針對田苗秀命案展開調查, 但初步排除他殺嫌疑。

抑鬱、焦慮、自殺, 近幾年似乎每次網上爆出留學生的新聞總是逃不開這樣的字眼, 留學生的心理問題早已不容樂觀。

據耶魯大學研究人員2013年發佈的一項調查資料發現, 45%在耶魯學習的中國留學生報告自己有抑鬱症狀, 29%表示自己有焦慮症狀, 而美國大學生整體的抑鬱症和焦慮症比例只有13%。

另一些包括澳洲和英國學校在內的高校調查也收到了類似的回饋。

那麼, 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些學生的抑鬱與焦慮?

一名在美國哈佛大學進行第八年博士學業的中國留學生海倫·高(音譯)在《紐約時報》上的一篇文章似乎告訴了我們答案。

在文中, 海倫·高稱不少中國留學生在生活中都面臨著強大的壓力, 這些壓力主要來自以下四個方面:

學業壓力

作為學生,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 儘管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等挑戰令人頭痛, 但是, 其中最嚴酷的問題, 莫過於學業壓力。

雖然出國前做了巨大的努力也做了准分的準備, 但多數中國留學生並沒有真正理解美國高校教育模式的要求。 因為在之前十多年的學習經歷中, 他們更適應以結果為導向的學習方式, 而這無疑和美國強調分析過程及批判性思維的學習方式相衝突。

因此,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 學生們越努力, 越有可能會加深他們在國外的挫敗感。 他們一堆堆精心整理的筆記並不能促成一篇論文提綱。

歷史考試問的問題往往是關於假設情景的看法, 而非他們努力記住的歷史事件。 這一切無疑令人灰心。

無法獲取導師信任

另一個常常被人忽略的問題在於, 中國留學生很難和學術導師建立富有成效的關係, 而這無疑加深了他們的挫敗感。

在此前美國西南部一所大學針對19名中國研究生的調查中, 他們都表示他們的壓力來自很難取得導師的信任。 甚至有人擔心, 語言上的障礙可能會讓導師懷疑他們的智力水準。

而另一些人坦言, 晚上有時候一宿一宿睡不著覺, 翻來覆去的想自己白天和導師聊天時候詞不達意的地方, 比如不愉快的談話, 或者給導師的郵件中是不是有措辭不當的地方......

這些問題似乎非常的普遍, 事實上, 很多美國學生也會遭遇類似的窘境。 但是對中國學生來說, 這些問題顯得尤其困擾。

因為他們從小接受的觀念是前途與學業成績的好壞有莫大關係。 然而在出國留學之後, 這樣光明的幻想往往反過來給他們帶來強烈的不安感。

高額學費後的經濟壓力

同時, 對於很多中國留學生來說, 他們的壓力還來源於對於失敗的恐懼——失敗的代價是不能想像的。 絕大部分中國學生是支付全額學費來美讀書, 每年的開銷高達五六萬美元, 而這大約是目前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十倍。

因此, 在中國留學生中, 很多來自工薪階層的孩子都是父母傾盡畢生積蓄, 或者賣掉房子才送出國的。 儘管在父母方面,為了孩子的未來,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慷慨解囊,但是孩子的壓力並不會因為慷慨而減少——

那些來自深圳、長沙、北京等各個城市的孩子們,他們在努力跟上學校進度的同時,難免還在為經濟上的壓力而輾轉反側。

據立思辰留學360介紹,此前芝加哥一名中國留學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表達了一種留學生的普遍焦慮:她的成績是否配得上工薪階層的父母為自己付出的大筆學費,而這種焦慮甚至遠超出高考的焦慮。

而最近一次的畢業生工資調查,似乎更加重了他們在這一層面上的焦慮: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和智聯招聘在2017年9月聯合發佈的報告顯示,超8成海歸月薪低於1500美元——而這個數字,僅略高於國內高校畢業生。

無法向心理諮詢師求助

共同的困惑和焦慮,讓留學生們自發地結成同盟互相求助。但是,即便是對於那些最開放的學生來說,接受精神治療仍然是一個遙遠的概念。

儘管,在此前多次發生的中國留學生自殺或猝死事件後,學校在發佈給全校學生的信件中總會在最後提到心理諮詢的熱線及諮詢方式等等,然而對於留學生來說,似乎仍顯得杯水車薪——

耶魯大學此前的調查中發現,儘管中國留學生中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驚人,但是只有27%的人知道學校中有心理健康諮詢的服務,而真正諮詢過的同學,只有4%。

而在這些進行過心理諮詢的同學們看來,它的存在似乎也是頗為雞肋:除了等待週期的漫長和諮詢時間的有限,更大的窘境是——語言障礙正是很多中國學生壓力的根源,所以他們很難用英語去表述自己的困惑和情緒。

而那些端坐在心理諮詢室的諮詢師們,可能和中國唯一的聯繫就是吃過熊貓速食(一家經營美國化中式速食的連鎖餐廳)的外賣,所以讓他們理解中國留學生對於家裡美味飯菜的懷念,似乎並不現實。

目前,一些學校諮詢顧問領導的支持小組和外展專案,正在得到亞裔學生的支持,而海倫高也表示,希望這些項目能夠擴展到中國留學生中,讓大學雇傭那些適應良好的中國留學生擔任社區顧問,為那些適應不好的同學提供幫助。

“中國學生在大多數美國校園中都是規模最大的國際學生群體......大學管理者應該更加努力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至少像這些學生努力被大學錄取那樣的努力。”

儘管在父母方面,為了孩子的未來,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慷慨解囊,但是孩子的壓力並不會因為慷慨而減少——

那些來自深圳、長沙、北京等各個城市的孩子們,他們在努力跟上學校進度的同時,難免還在為經濟上的壓力而輾轉反側。

據立思辰留學360介紹,此前芝加哥一名中國留學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表達了一種留學生的普遍焦慮:她的成績是否配得上工薪階層的父母為自己付出的大筆學費,而這種焦慮甚至遠超出高考的焦慮。

而最近一次的畢業生工資調查,似乎更加重了他們在這一層面上的焦慮: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和智聯招聘在2017年9月聯合發佈的報告顯示,超8成海歸月薪低於1500美元——而這個數字,僅略高於國內高校畢業生。

無法向心理諮詢師求助

共同的困惑和焦慮,讓留學生們自發地結成同盟互相求助。但是,即便是對於那些最開放的學生來說,接受精神治療仍然是一個遙遠的概念。

儘管,在此前多次發生的中國留學生自殺或猝死事件後,學校在發佈給全校學生的信件中總會在最後提到心理諮詢的熱線及諮詢方式等等,然而對於留學生來說,似乎仍顯得杯水車薪——

耶魯大學此前的調查中發現,儘管中國留學生中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驚人,但是只有27%的人知道學校中有心理健康諮詢的服務,而真正諮詢過的同學,只有4%。

而在這些進行過心理諮詢的同學們看來,它的存在似乎也是頗為雞肋:除了等待週期的漫長和諮詢時間的有限,更大的窘境是——語言障礙正是很多中國學生壓力的根源,所以他們很難用英語去表述自己的困惑和情緒。

而那些端坐在心理諮詢室的諮詢師們,可能和中國唯一的聯繫就是吃過熊貓速食(一家經營美國化中式速食的連鎖餐廳)的外賣,所以讓他們理解中國留學生對於家裡美味飯菜的懷念,似乎並不現實。

目前,一些學校諮詢顧問領導的支持小組和外展專案,正在得到亞裔學生的支持,而海倫高也表示,希望這些項目能夠擴展到中國留學生中,讓大學雇傭那些適應良好的中國留學生擔任社區顧問,為那些適應不好的同學提供幫助。

“中國學生在大多數美國校園中都是規模最大的國際學生群體......大學管理者應該更加努力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至少像這些學生努力被大學錄取那樣的努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