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念無明》|你經歷過徹頭徹尾的絕望嗎?

原創 2017-04-08 果麥文化

週末°觀影°指南

MOVIE GUIDE

這周有兩部電影值得去影院一看, 根據日漫改編的《攻殼機動隊》, 不管科幻愛好者、日漫愛好者, 還是斯嘉麗·詹森的粉絲, 都可以去影院看看。 值得一提的是, 由余文樂、曾志偉主演的香港電影《一念無明》, 雖然排片很少, 卻獲得了各項電影獎項的提名, 一方面是對香港底層社會的刻畫, 另一方面是對躁鬱症等少數群體的描寫, 雖然小眾但是走心, 看膩了大片的朋友不妨移步看看《一念無明》。

■ 一念無明

上映日期:2017-04-07

推薦指數:3星半

適合人群:文藝片、港片愛好者

患有躁郁症的阿東(余文樂 飾)因為當年誤殺飽受痛症折磨的媽媽(金燕玲 飾)被判入住青山醫院,

康復出院後住在當陸港司機的爸爸黃大海(曾志偉 飾)的板間房裡。 黃大海試圖關心兒子, 但阿東卻並不領情, 原來阿東一直對爸爸當年拋棄家庭的事耿耿於懷。 阿東重投社會, 卻遭到身邊的朋友歧視, 唯然他嘗試平復自己, 同時阿東也想盡方法希望找回當天談到近乎訂婚的Jenny(方皓玟 飾), 沒想到當找到Jenny時, 卻有著另一番滋味。

半夜, 余文樂飾演的阿東因為痛苦的回憶無法入睡, 下樓狂奔幾個街區, 夜裡的街道很灰。 灰得就像阿東的人生, 灰得像這部撕裂現實的影片。

繁華已經是普遍現象, 香港已經不夠看, 近年來的優質港片都開始走內心。 從《天水圍的日與夜》到《桃姐》再到這部《一念無明》。

能望見中環九龍的鴿子屋, 螻蟻般庸碌的人們, 勉強度日的生計, 這一切好像跟那個紙醉金迷的香港相去甚遠, 但港式溫情又讓人倍感熟悉。

逃避責任的混蛋老豆, “包袱”一樣的病患壞脾氣母親, 移居美國不聞不問的“優秀”弟弟阿俊,

缺愛長大的躁郁症哥哥阿東, 貧窮狹隘的鄰居……精神病人弑母, 借錢炒股負債, 網路暴力, 這部電影好極端, 好現實。

劇中最出彩的演員之一就是曾志偉, 他這麼一個神采飛揚的活寶怎麼能把悲慘的小市民演得這麼好?仿佛他一開始就是那個陸港跨境貨車司機,

被老婆嫌棄於是出逃家庭, 在車上用礦泉水瓶子尿尿, 跟超車的司機打架, 在樓下的漫畫店戴老花鏡看少女漫, 住在一個不到6平米的群租單間。

從吃盒飯擦嘴的小動作, 到剝花生吃的姿勢, 在天臺跟兒子的淚奔自白,

面對鄰居逼遷的無奈, 在“精神病互助小組”裡最後聲淚俱下的分享, 他演透了小人物的心酸和常態, 貢獻了電影大部分的淚點。

他說, “其實做個撲街仔(混蛋)真的好容易, 麻煩的事情就放一邊不管咯, 眼不見心不煩, 可是逃到逃著就發現一切都無可挽回, 不是什麼都可以外判給別人來做的。”

導演通過本片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關愛精神病人”。片尾字幕引用聖埃克蘇佩里在《小王子》中的金句“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號召大家多一點耐心和理解給到弱勢群體。

觀影結束後前面的男觀眾小聲的說了句“哎,我已經夠喪了(還要看這麼喪的電影)。”

相反我覺得《一念無明》一點都不喪,劇中小人物因為現實殘酷愈發堅韌愈發想要活下去,這哪裡喪呢?這太正能量了。每個痛苦的人都能在生活中發現縫隙,找到自我的救贖。日子再難,也能捱得下去,因為只有活著才有希望。

►▷ 攻殼機動隊

上映日期:2017-04-07

推薦指數:四顆星

適合人群:科幻片愛好者、日漫愛好者、斯嘉麗·詹森粉絲

《攻殼機動隊》故事設定在未來的日本。在未來社會,全世界被龐大資訊網路連為一體,人類的各種組織器官均可被人造化。生化人、仿生人、人類共存在地球上,單憑肉眼無法識別。很多人的身體都有著與網路連接的埠(在脖子後面),身體純粹成為了一個容納人類靈魂的容器。在這樣的背景下,犯罪活動也有了新的動向,日本國家公共安全委員會下屬的秘密行動小組“攻殼機動隊”就是專門為對付此類犯罪而成立的,由斯嘉麗•詹森飾演的主人公素子就是其中的一員。

《攻殼機動隊》的確是一部充滿未來感的科幻作品。科幻元素充斥著整部影片。

Part1.

-電子強化時代-

這是一個電子強化的時代。人人都會根據需要對自己身體某些部位進行強化(即用機械來代替真實肉體、器官)。

手腳殘缺的人可以進行肢體強化,安裝上靈活自如的義肢,比真實的肢體更強壯有力,不懼損傷。

眼睛瞎了的人,也可以安裝電子眼,不僅能視物,還能擁有透視、紅外線掃描等功能。

甚至還可以進行美顏強化,給你換上一副永不衰老的面孔,不用再花錢買昂貴的護膚品保養維護,也不用擔心整容失敗。

醫生這個職業或許不再存在,身體受傷了,用機械手進行3D列印修復即可。

每個人的頸部後面都有一個插頭,可以聯網讀取資料。而這也就意味著,可能會被駭客攻擊。

而這個元素其實並不新鮮了,早在1999年的《感官遊戲》中就已使用過,只不過影片中插頭的位置變了,人人在腰後有一個插口。而每個人還有一個手柄(看起來像胚胎的手柄),通過它來進入虛擬的世界中。

而每個人還有一個手柄(看起來像胚胎的手柄),通過它來進入虛擬的世界中。

肉體受傷不再可怕,大腦被駭客攻擊才是最致命的。

手機也會消失,人人都可以自動聯網通訊、定位,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

Part2.

-智人到神人的進化-

而作為影片中唯一的義體人——素子,除了擁有人類的大腦,其他都是機械組成的,介於人和機器人之間,能夠像人類一樣思考,卻擁有比人類更無懈可擊的身體。而她象徵著未來人類發展的方向。

《未來簡史》裡也曾提到過,作為現代人的智人會在漫長的時間中逐步進化為神人,而為了到達這個目的地,智人有三條路可走:生物工程、半機械人工程、非有機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是通過生物技術改變人類的基因,將人類變得更強壯、長壽、聰明。

而半機械人工程則是讓人體結合各種非有機的機器設備,例如仿生手、義眼等。

非有機生物工程是更大膽的想法,徹底拋棄有機的部分,希望打造出完全無機的生命。那個時候我們的神經網路將有智慧軟體取代,這樣就能同時暢遊虛擬與真實世界。

而《攻殼機動隊》走的應該是半機械人工程的路。

Part3.

-智慧與人性的困惑-

影片中的素子在第一次醒來後被告知,自己的父母是在輪船上遭遇意外死亡,而自己仿佛也擁有這些記憶。然而這些記憶其實是被實驗人員刻意植入的虛假記憶。

就像影片開頭結尾說過的這句話一樣:“我們之所以對記憶如此執著,是因為我們認為是記憶定義了我們,但其實,是我們做的告訴了我是誰”。

如果你所感受到的一切不是你真實經歷過的一切,如果記憶也可以被偽造,那不可避免地會思考,我到底是誰?人會很容易喪失真實感,或者在虛擬和現實中混淆。

缸中之腦是一個有名的思想實驗,“一個人(可以假設是你自己)被邪惡科學家施行了手術,他的腦被從身體上切了下來,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腦的神經末梢連接在電腦上,這台電腦按照程式向腦傳送資訊,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對於他來說,似乎人、物體、天空還都存在,自身的運動、身體感覺都可以輸入。這個腦還可以被輸入或截取記憶(截取掉大腦手術的記憶,然後輸入他可能經歷的各種環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輸入代碼,‘感覺’到他自己正在這裡閱讀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有關這個假想的最基本的問題是:“你如何擔保你自己不是在這種困境之中?”

當智慧發展到一定地步,必然會面領著對人性的困惑。在智慧發展初期,我們會視人性為需要克服的弱點,它情緒化、脆弱、容易受到欲望的驅使。然而,當智慧高度發展時,人類身上保留的人性反而成為最珍貴的東西,這是人之所以為人,不同于機器人的地方。

就像影片最後素子說的:“只有人性才是最可貴的美德”。

不是什麼都可以外判給別人來做的。”

導演通過本片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關愛精神病人”。片尾字幕引用聖埃克蘇佩里在《小王子》中的金句“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號召大家多一點耐心和理解給到弱勢群體。

觀影結束後前面的男觀眾小聲的說了句“哎,我已經夠喪了(還要看這麼喪的電影)。”

相反我覺得《一念無明》一點都不喪,劇中小人物因為現實殘酷愈發堅韌愈發想要活下去,這哪裡喪呢?這太正能量了。每個痛苦的人都能在生活中發現縫隙,找到自我的救贖。日子再難,也能捱得下去,因為只有活著才有希望。

►▷ 攻殼機動隊

上映日期:2017-04-07

推薦指數:四顆星

適合人群:科幻片愛好者、日漫愛好者、斯嘉麗·詹森粉絲

《攻殼機動隊》故事設定在未來的日本。在未來社會,全世界被龐大資訊網路連為一體,人類的各種組織器官均可被人造化。生化人、仿生人、人類共存在地球上,單憑肉眼無法識別。很多人的身體都有著與網路連接的埠(在脖子後面),身體純粹成為了一個容納人類靈魂的容器。在這樣的背景下,犯罪活動也有了新的動向,日本國家公共安全委員會下屬的秘密行動小組“攻殼機動隊”就是專門為對付此類犯罪而成立的,由斯嘉麗•詹森飾演的主人公素子就是其中的一員。

《攻殼機動隊》的確是一部充滿未來感的科幻作品。科幻元素充斥著整部影片。

Part1.

-電子強化時代-

這是一個電子強化的時代。人人都會根據需要對自己身體某些部位進行強化(即用機械來代替真實肉體、器官)。

手腳殘缺的人可以進行肢體強化,安裝上靈活自如的義肢,比真實的肢體更強壯有力,不懼損傷。

眼睛瞎了的人,也可以安裝電子眼,不僅能視物,還能擁有透視、紅外線掃描等功能。

甚至還可以進行美顏強化,給你換上一副永不衰老的面孔,不用再花錢買昂貴的護膚品保養維護,也不用擔心整容失敗。

醫生這個職業或許不再存在,身體受傷了,用機械手進行3D列印修復即可。

每個人的頸部後面都有一個插頭,可以聯網讀取資料。而這也就意味著,可能會被駭客攻擊。

而這個元素其實並不新鮮了,早在1999年的《感官遊戲》中就已使用過,只不過影片中插頭的位置變了,人人在腰後有一個插口。而每個人還有一個手柄(看起來像胚胎的手柄),通過它來進入虛擬的世界中。

而每個人還有一個手柄(看起來像胚胎的手柄),通過它來進入虛擬的世界中。

肉體受傷不再可怕,大腦被駭客攻擊才是最致命的。

手機也會消失,人人都可以自動聯網通訊、定位,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

Part2.

-智人到神人的進化-

而作為影片中唯一的義體人——素子,除了擁有人類的大腦,其他都是機械組成的,介於人和機器人之間,能夠像人類一樣思考,卻擁有比人類更無懈可擊的身體。而她象徵著未來人類發展的方向。

《未來簡史》裡也曾提到過,作為現代人的智人會在漫長的時間中逐步進化為神人,而為了到達這個目的地,智人有三條路可走:生物工程、半機械人工程、非有機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是通過生物技術改變人類的基因,將人類變得更強壯、長壽、聰明。

而半機械人工程則是讓人體結合各種非有機的機器設備,例如仿生手、義眼等。

非有機生物工程是更大膽的想法,徹底拋棄有機的部分,希望打造出完全無機的生命。那個時候我們的神經網路將有智慧軟體取代,這樣就能同時暢遊虛擬與真實世界。

而《攻殼機動隊》走的應該是半機械人工程的路。

Part3.

-智慧與人性的困惑-

影片中的素子在第一次醒來後被告知,自己的父母是在輪船上遭遇意外死亡,而自己仿佛也擁有這些記憶。然而這些記憶其實是被實驗人員刻意植入的虛假記憶。

就像影片開頭結尾說過的這句話一樣:“我們之所以對記憶如此執著,是因為我們認為是記憶定義了我們,但其實,是我們做的告訴了我是誰”。

如果你所感受到的一切不是你真實經歷過的一切,如果記憶也可以被偽造,那不可避免地會思考,我到底是誰?人會很容易喪失真實感,或者在虛擬和現實中混淆。

缸中之腦是一個有名的思想實驗,“一個人(可以假設是你自己)被邪惡科學家施行了手術,他的腦被從身體上切了下來,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腦的神經末梢連接在電腦上,這台電腦按照程式向腦傳送資訊,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對於他來說,似乎人、物體、天空還都存在,自身的運動、身體感覺都可以輸入。這個腦還可以被輸入或截取記憶(截取掉大腦手術的記憶,然後輸入他可能經歷的各種環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輸入代碼,‘感覺’到他自己正在這裡閱讀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有關這個假想的最基本的問題是:“你如何擔保你自己不是在這種困境之中?”

當智慧發展到一定地步,必然會面領著對人性的困惑。在智慧發展初期,我們會視人性為需要克服的弱點,它情緒化、脆弱、容易受到欲望的驅使。然而,當智慧高度發展時,人類身上保留的人性反而成為最珍貴的東西,這是人之所以為人,不同于機器人的地方。

就像影片最後素子說的:“只有人性才是最可貴的美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