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牯子山,山不老情不斷

牯子山, 山不老情不斷

筆硯/文圖

富民縣羅免民族中學有春遊、秋遊的習慣, 多年來在春秋之際組織學生爬山, 鍛煉身體、訓練學生耐力, 培養學生組織能力、觀察能力, 促進師生親和力與增進情感。 2016年, 七年級組織到百花山莊, 八年級組織爬金銅盆, 九年級組織爬牯子山;2017年, 七年級組織去則核大龍潭, 八年級組織順龍納河走到棋桌, 九年級再次組織爬牯子山。 2016年我隨九年級爬牯子山, 2017年我同七年級去則核大龍潭。 牯子山, 我爬的次數多, 我與牯子山有著很深的情感。

1987年我參加工作, 分配到牯子山麓的羅免大窩塘小學任教,

學校建在牯子山北側, 大窩塘村上面, 老108國道邊。 從學校爬到牯子山頂只要20分鐘左右。 在校園裡就能目睹牯子山的容貌。 有時下午放學帶著學生爬牯子山, 在山頂玩耍、做遊戲。 學校組織學生勤工儉學, 當五年級班主任的我帶著學生上牯子山挑柴, 撿馬牙石、撿矽礦。 冬天有霧的早晨帶學生上山看日出, 觀霧。 新年前, 天氣異常寒冷, 一天下午放學, 不見了幾個女生, 聽說爬牯子山去了。 大約一小時後, 從山上下來的幾個女生遠遠地跑來, 笑成幾朵“花”, “ 老師, 山茶花, 老師, 杜鵑花……”她們身前都拿著一束山茶花或杜鵑花, 有的還是骨朵, 有的也綻放, 綠葉紅花, 嬌豔而溫暖的山茶花杜鵑花, 我用臉盆盛插這些飽含學生愛意的山茶,
開了近半個月, 這期間盡享了暖意。 那年我才20歲, 在他們眼裡, 有時我是老師, 有時是他們的大哥哥, 啥事都跟我說, 有困難都會來找我幫忙, 我覺得自己很幸福, 很有成就感。 火紅的山茶花、杜鵑花, 濃濃的師生情、大山情。

不久, 我就習慣了大山生活,

還喜歡它了。

大山有無限樂趣, 立夏時節, 春雨滋潤了山岡, 黃澄澄的鎖梅惹人愛, 摘一把放入嘴裡, 又酸又甜。 看著大籠大籠的黃鎖梅, 我很貪心, 用塑膠袋摘了滿滿一袋。 夏天, 下過雨, 有的是菌子, 房前屋後轉一圈都可以拾到。 樹根下, 草叢中一把把小傘撐起了大山一道亮麗的風景。 誘人的清香沁人心脾。 讓壩子人討厭油膩的雞鴨魚鵝。

火把節臨近, 路邊的火把果紅了、透了;牧女的調子唱起來了;小夥子的木葉吹起來了, 跌腳舞跳起來了……到了, 精彩的鬥牛, 激烈的賽馬, 葫蘆笙聲中苗族的跌腳好熱鬧, 男女老少, 手挽手, 精神抖擻, 塵土飛揚。 忽地遠處飄來一片雲, 不知不覺小雨淅淅瀝瀝, 牛跑了, 人散了。 林子裡, 姑娘、小夥對起了山歌, 月亮上來了, 山哥仍在山谷回蕩。 人有情, 山有意。 人醉, 山也醉……

更有趣、更醉人的是結夥野炊。 入秋, 在那有水、樹木茂盛的地方, 草地如茵, 各色小花點綴其間。 平躺下, 仰望藍天白雲, 青悠悠, 思悠悠, 榮辱偕忘, 自然和諧, 人與自然完全融會應和。 水裡釣魚蝦, 草地上拾菌子, 掐一陣掛菜(龍爪菜), 野味佳餚, 大碗喝酒, 興盡晚歸, 醉翁散步, 驚起一林山鳥。

冬天來臨, 與壩子相比, 異常寒冷。 一個有霧的早晨, 我登上牯子山頂, 俯視者北壩子, 雲海茫茫, 霧氣繚繞, 眼前出現《西遊記》中的空中仙景, 萬丈深淵, 讓人懷疑雲海中定有妖怪出入。

牯子山,一聽就是有神話色彩。我問學生這座山為何叫牯子山,學生爭搶著說,說是從前羅免鎮的苗族在火把節組織鬥牛活動。麥地沖與大風啞口村之間一塊凹地,聚集了羅免鎮的許多村民及外地來客,人山人海,兩頭牯子牛爭鬥,異常激烈,牛角相撞,錚錚作響,互不相讓。最終一頭牯子牛鬥敗,落荒而逃,跑了很遠也沒有停下來,跑著跑著,一頭栽倒,瞬間,山搖地動化作一座青山。這頭牛保持著向前奔跑的姿勢,還回頭向後看,因此這座山取名牯子山。從遠處看,這座山很像一頭鬥敗的牯子牛。

牯子山刺櫟樹多,山石奇特,形態各異。山頂可遠眺者北壩子,富民壩子。十多年前建起了瞭望塔,用於觀察羅免鎮境內森林火情,用望遠鏡能看清羅免鎮境內的山山水水。山頂有幾處磊得成排的石頭,據說是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過富民時曾在這裡與國民黨中央軍打過一次阻擊戰。山腰長著很多高大的松樹,我曾站在松樹上照過相,現在早被砍光了。現在建起了採石場。

兩年後我離開了大窩塘小學,離開了牯子山。離開了我教了兩年的學生,難忘的大山情,師生情。我到大羅免小學任教,依然想念著大窩塘小學的學生,想念著牯子山。經常眺望牯子山,跟羅免學生侃侃牯子山的神話,帶領羅免學生去爬過牯子山,鑽過渾山營水庫的石洞。

1992年我調到離大羅免村3公里左右的羅免民族中學任教。幾乎每年學校都組織春遊或者秋遊,遊覽的地方就更多了,牯子山,蕎地山龍潭,則核大龍潭,老青山“白雲蕩山”,金銅盆山。牯子山,老青山是去得最多的。看過成片的野菊花,摘過野壩子,拔過山腰的大蘿蔔,挖過山頂的小野蔥,撿過奇特而漂亮的石頭。學生在山頂燒過洋芋,拌過涼米線,吃過麵包,喝過礦泉水。

牯子山,我敬畏的神山,您在我心中永遠是一頭健壯的奔跑的牯子。相冊裡30年前的幾張有關牯子山的照片依然清晰,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山不老情不斷。

讓人懷疑雲海中定有妖怪出入。

牯子山,一聽就是有神話色彩。我問學生這座山為何叫牯子山,學生爭搶著說,說是從前羅免鎮的苗族在火把節組織鬥牛活動。麥地沖與大風啞口村之間一塊凹地,聚集了羅免鎮的許多村民及外地來客,人山人海,兩頭牯子牛爭鬥,異常激烈,牛角相撞,錚錚作響,互不相讓。最終一頭牯子牛鬥敗,落荒而逃,跑了很遠也沒有停下來,跑著跑著,一頭栽倒,瞬間,山搖地動化作一座青山。這頭牛保持著向前奔跑的姿勢,還回頭向後看,因此這座山取名牯子山。從遠處看,這座山很像一頭鬥敗的牯子牛。

牯子山刺櫟樹多,山石奇特,形態各異。山頂可遠眺者北壩子,富民壩子。十多年前建起了瞭望塔,用於觀察羅免鎮境內森林火情,用望遠鏡能看清羅免鎮境內的山山水水。山頂有幾處磊得成排的石頭,據說是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過富民時曾在這裡與國民黨中央軍打過一次阻擊戰。山腰長著很多高大的松樹,我曾站在松樹上照過相,現在早被砍光了。現在建起了採石場。

兩年後我離開了大窩塘小學,離開了牯子山。離開了我教了兩年的學生,難忘的大山情,師生情。我到大羅免小學任教,依然想念著大窩塘小學的學生,想念著牯子山。經常眺望牯子山,跟羅免學生侃侃牯子山的神話,帶領羅免學生去爬過牯子山,鑽過渾山營水庫的石洞。

1992年我調到離大羅免村3公里左右的羅免民族中學任教。幾乎每年學校都組織春遊或者秋遊,遊覽的地方就更多了,牯子山,蕎地山龍潭,則核大龍潭,老青山“白雲蕩山”,金銅盆山。牯子山,老青山是去得最多的。看過成片的野菊花,摘過野壩子,拔過山腰的大蘿蔔,挖過山頂的小野蔥,撿過奇特而漂亮的石頭。學生在山頂燒過洋芋,拌過涼米線,吃過麵包,喝過礦泉水。

牯子山,我敬畏的神山,您在我心中永遠是一頭健壯的奔跑的牯子。相冊裡30年前的幾張有關牯子山的照片依然清晰,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山不老情不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