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文FAQ > 矮行星 >3個知識問答

矮行星(別稱中行星、准行星、侏儒行星)是具有行星級品質, 但既不是行星, 也不是衛星的太陽系天體。 也就是說, 它是直接環繞著太陽, 並且自身的重力足以達成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通常是球體), 但未能清除鄰近軌道上的其它小天體和物質。 1號小行星:穀神星

天字第一號小行星--穀神星(Ceres), 繞太陽的軌道週期約為1.7年, 自轉週期約9.1小時, 距離太陽約2.767AU, 屬於C型小行星, 是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 體積最大的小行星, 直徑高達930公里左右;它「最大小行星」的榮耀, 一直到2000年左右, 天文學家在冥王星軌道以外的地方發現了「誇奧爾」小行星(直徑約1500左右)之後,

才被奪去桂冠。

谷神星發現於1801年1月1日, 由當時非常著名的義大利科學家兼哲學家皮亞傑(Giuseppe Piazzi)發現。 當時受到天文學家瘋狂搜尋行星的影響, 發現當時還以為是一顆彗星, 後來確認他沒有彗星的特徵(模糊的彗發、彗尾等), 而且從它的軌道明顯位在火星與木星之間, 約2.8AU的軌道距離上, 與提鐵斯-波德定律(Titius-Bode's law)預測此處應有一顆小行星相符, 因此震驚許多科學家, 以為發現了新行星;結果計算其品質與體積之後, 發現它實在太小了, 因此後來便將之歸類於「小行星(asteroid或planetoid)」。 皮亞傑將之命名為「Ceres」, 為義大利西西里島的神祇--穀神。

穀神星在2006年冥王星被從行星家族踢出, 改分類到矮行星, 在此同時,

國際天文聯合會(IAU)也將鬩神星和穀神星同列為矮行星, 後來又增加了鳥神星和妊神星。 目前矮行星家族中, 穀神星是唯一位在小行星帶的矮行星, 其餘的都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的古柏帶中。

冥王星與衛星凱倫的共同質心在何處?

冥王星品質約1.25×10 22公斤, 約為地球(5.9742×10 24公斤)的0.0021倍, 半徑1,195公里。

凱倫品質為1.62×10 21公斤, 約為冥王星的0.13倍, 其半徑約603.6公里, 距離冥王星約19,600公里。

有了這些資料, 很容易可以算出冥王和凱倫整個系統的共同質心位置, 距離冥王星本身的質心為

19,600×(1.62×1021)/(1.25×1022+1.62×1021)≒2,250公里

或 19,600×0.13/(1+0.13)≒2,250公里

因此它們的共同質心是在冥王星與凱倫之間的空間中。

相較之下, 月球的品質約為地球的0.012倍, 月球半徑約為1,738公里, 地球平均半徑約為6,378公里, 地球與月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4,401公里,

則地月系統的質心位於距離地球質心

384,401×0.012/(1+0.012)≒4,558公里

換言之, 地月系統的質心位元在地球表面以下(6,378-4,558)=1,820公里之處, 是在地球內部, 而非地月之間的空間中。

以上其他相關參數請參考http://nssdc.gsfc.nasa.gov/planetary/factsheet/plutofact.html。

冥王星在近日點時看到的太陽有多亮?

約相當於-20 等。 在地球上滿月的亮度約為-18 等, -20 等比-18 等還亮六倍, 所以在冥王星看到的太陽是一顆非常非常亮的星點。

以上問答資訊均來自臺北網路天文館天文FAQ, 由@南充天文線上 整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