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劉筱婕 ‖ 冬日裡下廚房

很少下廚房, 至今似乎也熱愛不起來。 曾被人無數次諄諄教:下廚房很好玩的, 往高了想是咱們中華民族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

低了呢, 至少可以享受自己辛苦換來的勞動成果。 每每聽到這兒, 我就千篇一律的反駁:很難吃也享受嗎?忙乎大半天做出一堆誰也不想吃的東西, 何苦呢?

當然, 別人又會說:多做幾次就好了, 勤能補拙嘛。 這句話倒是說到關鍵了, 勤!

可惜我從來就不是一個勤快的人, 打小就不是, 沒辦法。 在家還好, 有父母家人罩著, 美味可口的飯菜一樣享受。 出來讀書乃至工作, 遠離家人, 儘管自個兒不做就沒人管了, 還是懶得經常做, 下館子的次數自然多起來。

前些年在深圳一帶工作, 非常得意於自己的這種生活方式。 全國各地的美味都有自不必說, 最重要的是價格低廉。 大街小巷, 餐館比比皆是, 各有各的獨特口味獨家菜系, 令人應接不暇。

那幾年比較落魄, 其實現在也好不到哪兒去, 只是感覺好像好了那麼一丁點。 後來, 回家考了個事業編制, 當了老師, 在母親的教導下, 開始了自己煮飯的歷程。 雖然不常煮, 但偶爾也開始了下廚。

昨日的梅城, 彌漫了一上午的大霧, 消散了, 下午轉成了北風, 濕氣。 空氣驟然下降, 前兩天裡, 似明媚的春光的天氣轉眼變成了寒冬。

回到家, 老爸已經打來了帶渣的豆汁, 高壓鍋裡炸上了白菜、蘿蔔, 菜板上放好了砸碎的花生米。 我, 關上手機, 徑直走進廚房。 豆汁開了的時候, 將白菜、蘿蔔全放進去, 再灑上一些花椒粉。 用另一口鍋, 放進大米, 紅小豆, 豇豆, 大棗, 南瓜, 熬上稀飯。

母親則一邊和我說話, 又調了一份配菜, 切成塊狀的煮熟的鹹菜,

小段的辣椒, 作成末的蔥, 再淋上美味達牌的鮮味醬油, 醋, 香油。 對了, 調配菜的時候, 醬油極其重要, 老抽就絕對出不來這樣新鮮的味道。

翻炒即熟的韭菜雞蛋, 一盤現成的豬皮凍, 一會工夫, 這些就全部端上了桌。

渣豆腐白白的湯, 吃到嘴裡, 一開始味蕾並不感到特別的刺激, 細嚼起來, 豆子, 花生的正宗的香氣就蔓延開來, 屋子裡也彌漫著清香氣。 吃渣豆腐, 一定要有上好的配菜, 並不是說菜要多昂貴, 而是說一定要搭配好, 調好, 充滿鄉土氣息的鹹菜, 辣椒, 蔥放在一起, 就得澆了好的醬油來浸泡, 整合, 否則就出不來那又鹹, 又辣, 又香的味道。 吃渣豆腐, 鹹菜, 又一定要就了南方的大米飯, 這就比如你穿了靴子裡面要套靴褲一樣,

穿了散在外面的直統褲子總是不搭配。

我和父母吃得津津有味, 弟弟卻直喊怎麼又做這樣的菜, 他的味蕾更喜歡漢堡, 雞柳這樣的垃圾食品, 不過也別無選擇, 最後吃了些韭菜雞蛋。

豆腐, 稀飯, 吃到胃裡, 舒服, 熨貼, 溫暖, 你不用去吃江中牌健胃消食片, 也不用考慮多吃一些會為你增多少分量, 都說晚餐要象乞丐, 可我總也閘不住地吃個肚兒圓。

想想, 白菜, 蘿蔔, 這是最大眾化的甚至是最便宜的菜了, 鹹菜, 辣椒, 蔥是最土氣的調料, 豆子, 花生也並不稀奇, 整合在一起卻成了平凡, 普通卻最耐人尋味, 最舒服的美食, 離不開那些作料, 離不開人的頭腦和雙手, 還離不開那火熱的心。 這一切, 就整合出一桌子的美食, 驅走了冬天的寒意,

洋溢出春天般的溫暖。 而在這樣的冬季裡, 萬家燈火, 他們又吃著怎樣的晚餐?

一定還有許多忙於趕路的人, 一定也還有守著清燈的孤獨的人, 我很明白擁有意味著正在慢慢地失去, 但我仍願帶著我的手的余溫的文字, 通過冰冷的螢幕, 象剛下籠屜的饅頭, 散發著熱氣, 傳遞給你。

讓你, 在這嚴寒的冬季, 在你的心底, 也升起一絲絲的暖意。

【作者簡介】劉筱婕, 90後,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人, 文學愛好者, 小學教師, 喜愛詩歌, 散文, 經常發些隨筆、散文於網路平臺、論壇等。 梅州文學網(嘉應文學網)特約編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